重走科举路-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老爷的想法与季兴邦当初是一模一样的,都很不希望李思齐回去趟这一趟浑水。可是季兴杰却沉吟了一会儿之后对李思齐说道:“思齐,姐夫理解你,若是你不回去长治府一趟,将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的话,你这辈子都不会过得踏实的,我支持你回去。”
李思齐正露出兴奋不已的神□□谢他,可是不妨却听到了季兴杰之后的话:“兴邦的疑虑也有道理,这个刘振干若是这么胆大包天敢对毛英仁下手的话,你一个人孤身回去太危险了,别到最后没有替毛英仁找出凶手来,还把自己的小命陪了进去,那就真真是得不偿失了。我们还得好好研究一番如何去,有哪几个人去的问题。”
李思齐闻言之后露出了沮丧的表情,他觉得自己的姐夫和爹爹也是一个鼻孔出气的,虽说嘴上答应了让他回去,可是这么一“研究”一番,这么一拖,也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去呢,肯定只不过是个缓兵之计而已。
李思齐已经在心中想着要如何向书院的先生告假,如何从娘亲和姐姐那儿骗点儿路费自己偷偷回去了。
没有聊到季兴杰继续说道:“我考中之后还未回乡探亲过,没有正式向父母禀报过。其实翰林院里面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忙的,我的顶头上司也还算器重我,我想以家中父母身体抱恙为由请一次假回乡探亲,他那边应该不会太过于为难。
到时候我可以带着思齐你到长治府去给毛英仁奔丧,也看望一下青山先生,对他做个提醒,顺便查一查哪儿的事情。有我在,刘家应该不至于丧心病狂到对思齐下手了吧?”
季兴邦和李思齐都愣住了,有大堂兄这么沉稳的人跟着去,确实会感觉安全很多。李思齐是高兴不已,季兴邦则是担心不已,担心两个人都折在长治府。
他赶紧说道:“大堂兄,你帮我也跟太学请个假吧,我和你们一同回乡探亲去!”
季兴杰却皱眉拒绝了,自己小舅子李思齐的事情自己去帮忙是义无反顾的,但是季兴邦是季家另外一根好苗子,若是自己折在长治府,有他在季家就倒不了。可是若他们两兄弟就折在了那儿,就太对不起季家了,所以他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李老爷这个时候叹了口气,说道:“你们都是小辈,是年轻人,都不经事。想得都挺美,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现在你们既然已经这么决定了,那我也只能舍了这把老骨头跟着你们走一趟了。你们二人都是顶梁柱,可是万万出不得事情的。”
听闻李老爷这句话,季兴邦不知道怎么的才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觉得事情有些把稳了。他也不再和季兴杰争论要不要去的事情了,能安心留在京城等消息了。
他最后再补充了一句:“你们若是有什么发现又无法处理的话不要硬来,大不了留得性命跑回京城来,我们再一同去敲登闻鼓去!”
大家都是纷纷点头,答应了性命为大的事情。
季家这边准备回乡一趟,自然会通知到各方面相熟的老乡,若是有想要传口信或者是交东西的就可以帮忙捎带了。
没有想到闵宏泰这边知道了消息之后确是找上了他们,说他也想要跟着一同回魏县去一趟,给他父母和妹妹带些银子,帮他们都好好安置一番,担心他们几个人在家里即便收到了自己给的银子也舍不得用,日子还是苦哈哈的。
季家和李家的人自然应允,他们不久后就出发离京了,季兴邦从那时起心中就一直提心吊胆。
作者有话说:
第96章 宠妾灭妻
季兴邦在季兴杰等人离京之后便有些神不思蜀; 就连上课的时候都甚至走神过,与他之前的学习态度截然不同,要知道; 他之前可是一个不管谁来挑拨都可以继续努力念书的学霸人设。
闵宏达心中知道季兴邦是忧心季兴杰和李思齐的离京; 因为闵宏泰也会一同离京; 所以离京前他们是约了闵宏达、闵宏泰兄弟二人说明了刘振干那件事; 说明了有可能会遇到的威胁,再让闵家兄弟选择要不要与他们几人同行的。
闵宏泰虽然是个生意人,但也是像李老爷那般有底线有立场的儒商,听闻他们可能会遭遇威胁之后; 不仅没有怕事地躲开,还拍了胸脯保证到时候可以一起帮忙,多个人也能多些照应。
所以闵宏达不好劝季兴邦什么,只是毕竟这件事与闵家关系不算大,他虽然也有对自己兄长的担心; 却不如季兴邦这么焦虑; 对于他自己的学业虽然也有些影响,但是影响有限。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情景竟然引起了山北省另外一个太学生谢彦博的注意; 甚至主动来找季兴邦恳谈一番。
说起来谢彦博长居京城; 只不过因为祖籍在山北省长治府; 所以当时才回了长治府参加府试; 被季兴邦压了一头没有得案首,后来与季兴邦一同参加乡试,也没有考中解元,被季兴邦拔了头筹; 他自己倒是也考了第五名; 算是个很好的成绩了。
当时山北省的学政滕英辉大人就推荐了五个他看好的苗子入京城太学念书; 其中便有季兴邦、谢彦博、闵宏达三人。
到了京城太学念书之后,虽然谢彦博也有宿舍,但是因为他家在京城,同时就在离太学不远的东城某处,每日里他便都不住在学校里,而是选择回家居住,走读上下学,与学校里住校的学生们不太成一派,多与那些走读的官宦人家子弟们相处。
之前与季兴邦起冲突的多为上两届进入太学学习的住校生们,与谢彦博他们这群走读的太学生关系不算太大,但是谢彦博与季兴邦二人之间也并没有什么太深的交情,他曾经听闻季兴邦被欺辱之事,但是因为季兴邦成绩还是一样的考得好,便没有关注。
可是这一次季兴邦自己神不思蜀还上课走神,一直将季兴邦视作对手的谢彦博却坐不住了,赶紧来到了季兴邦的宿舍,皱眉问了他最近为何不认真学习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需不需要帮忙。
最后还皱眉说季兴邦天赋很好,万万不能浪费天赋。他自己虽然不服季兴邦,但是却想要在三年后考场上赢得堂堂正正,而不希望季兴邦像现在这般颓废,那样的话最后他即便是赢了也没有什么意思。
季兴邦闻言之后一愣,对谢彦博这番说辞十分惊讶,之前他一直知道谢彦博视他为对手,不太想与他一同交往,时常远着他,他也不怎么与谢彦博接触。但是完全没有想到谢彦博竟然这么正直,这么关心他,发现他思想开小差之后不仅没有幸灾乐祸,反而如此正式地提醒他,让他专心学业,即便要赢也要赢得堂堂正正。
季兴邦心中很感动,对谢彦博的感观立刻更上了一层楼,不仅正式地作揖谢过了他,表示了他会好好念书,多放心思在念书这件事上,还向谢彦博讨教了一番,主要是打听京城刘家的事情,想要知道刘振干是个什么人。
谢彦博久居京城,自然知道几年前刘振干的事情。他听闻这个人的名字之后便有些皱眉,说道:“这个刘振干乃是京城刘家的嫡幼子,但是他这个嫡子确是带了水分,不是正经的嫡出,与我们这些嫡出的人玩不到一块儿去的,大家都不是很喜欢他。
他父亲原是户部的侍郎,算是挺有实权了,年纪也不小了,前头有个妻子,生了两个嫡子,都是很厉害的人,现在都已经出仕了,外放做官。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纳了一个小妾,听说还是从青楼那种肮脏地方出来的人,妖妖娆娆的迷惑他父亲的心智。
后来他父亲为了那个小妾‘宠妾灭妻’,硬生生磋磨死了原配夫人,惹得京城御史纷纷上奏,让他降了官职、调离了户部,到了鸿胪寺那种冷衙门做官去了,还惹得他之前的两个嫡子与他离了心割袍断义,不认父亲。
可是他照样给了那个小妾一个良家的身份,还娶为继妻,也算是京城里的一朵奇葩了。刘振干就是他这位‘继妻’所出的‘嫡子’了。
因着身份有碍,从小我们便听了好些刘家的这些凹糟事情,因此都不怎么愿意和刘振干玩,京城稍微有点儿名气的私塾他也进不了,只能请了夫子在家念书,或者他父亲亲自教一些,哪不知他才学上有天分,竟然这般也考中了举人。
只不过京城这边确是没有他的立足之地,虽然他中了举人,但是太学和国子监都不收他,他没有容身之处,只能离京了。只听说他离京之前发誓要拜一个名师学成归来让我们都刮目相看,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你是如何认识刘振干的?”
季兴邦闻言之后愣神,这种京城之中人尽皆知的事情,青山先生曾在京城待了这么久定然也是知道的吧。之前一直不怎么搭理刘振干,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是后来刘振干跟在青山先生身边这么久,肯定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才能打败这么多竞争者,让青山先生收他为入室弟子,这个人确实是有大毅力,也很有出手害人的嫌疑啊。
远的不说,单单是他母亲那种逼死嫡妻的手段就不简单,他家学渊源、耳濡目染之间会不会习惯性地就想起了这种做法,然后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呢?
若说他一点儿不知情,季兴邦是不相信的,他对季兴杰等人长治府一行又有了些新的担忧。刘振干在青山先生那里做了那么多,表现得那么好,仅仅是一个怀疑而已,青山先生会因此去查这个他看好的入室弟子吗?
季兴邦谢过了谢彦博对他的坦诚相告,略略说了一些他通过殷亲李思齐听说过刘振干的事情,别的没有影子的事情没有多嘴。
可是之后还未等他将这封关于刘振干身份的信件送出京城,他就在与时晗雪的再一次见面中收到了另外一层的冲击。
时晗雪在宫中做了几个月的女官之后,立了一个大功,被皇后娘娘赏赐了五百两纹银,她拿出钱来给季兴邦,让他找时间在京城挑一个喜欢的宅子,虽然是写时晗雪自己的名字,日后也算作是她的嫁妆,但是他们小夫妻两可以一起住过去,自然要季兴邦好好挑选。
季兴邦闻言劝了时晗雪几句,从皇后给了这么大笔的赏赐,就可以看出时晗雪立的这个“大功”有多么危险,他虽然希望时晗雪混得好,但是却也不希望她面临危险。
时晗雪笑了笑对他说道:“兴邦,具体的事情我不好和你说,因为收了皇后娘娘的封口费,自然要嘴紧。不过有些时候我也是没有选择的,既然做了女官,还留在皇后娘娘身边,自然就戳了别人的眼,不给皇后娘娘立功就要成为别人脚下践踏的亡魂了,总得选一边站的。
只不过你放心,后宫虽然与前朝也有一些关联,但是皇后娘娘无论如何都是正统,日后若是你做官我也出宫了,若是需要重新站队我便离皇后娘娘远些罢了。”
季兴邦闻言也不再多问,现在皇上才人到中年,膝下好多个皇子,便是皇后娘娘肚子里所处的嫡子都有三个,说到日后站队的事情确实是太早了。
况且他也知道日后继位的那个皇子就是皇后娘娘嫡出的太子殿下,现下时晗雪站队皇后娘娘那边也不是什么坏事,只叮嘱了她一番便不再多言。
季兴邦转瞬之间便要面临买房的事情了,买的还是未婚妻的房子,心中有些好笑。看来他和他堂兄季兴杰一般都是吃软饭的命,住的都是妻子家的宅子,区别只不过一个是岳父大人买的,一个是妻子用自己的钱买的。
前世里季兴邦科举没有现在考得好,时晗雪也没有考中女官,她们二人没有什么钱,结婚的时候虽然有时征道这个宠女儿的亲爹帮衬,有方姨娘拿出了自己的体己银子贴补,有季兴邦的父母拿出了全部的积蓄,也只够在魏县买一所不算很大的小房子。
以上一世他们二人结婚时家中的水平,便是在长治府或者是山北省城那般的地方买一所房子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别提在京城买房这种事情了,上辈子的他们便是做梦都不敢想。
后来虽然他们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经历了很多之后终于有了些积蓄,也终于有能力在京城立足,但那真的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未婚妻有所差遣,季兴邦自然无有不从,赶紧问了李老爷、曾老爷以及各个他们光顾过的牙行,四处去看房子。别说,有了其他的事情忙之后心情就没有那么焦虑了,时间也过得特别快,房子都还没有最后确定,就迎来了季兴杰他们几人返京的消息。
季兴邦笑着去码头接了人,可是左看右看都没有看见李思齐与他们一同回京,他忽然间便是脸色一白——李思齐不会是出什么事情了吧?
作者有话说:
第97章 恶有恶报
季兴邦忍不住问道:“思齐呢?怎么不见他和你们一同回来?是出了什么事了吗?”
季兴杰一见季兴邦的脸色这么煞白; 便心知他定然是想歪了,于是赶忙解释道:“不是的,兴邦; 你不要担心; 思齐只不过是因为担忧青山先生身体受不住; 才决定多留在长治府的青山书院陪他几天; 并未出什么事。”
季兴邦闻言脸上终于才有了些血色,他赶紧问了季兴杰和李老爷在长治府发生了什么事。
季兴杰闻言唏嘘了一声,说到:“可怜了毛英仁,一条性命就此葬送。也可怜了青山先生; 有了如此品行不端的弟子,无论如何一顶‘识人不清,用人不当’的帽子算是摘不下了,从此之后真是一世清名毁于一旦啊!”
接着,他在路上将此行遇到的事情向季兴邦娓娓道来。
原来; 季兴杰、李老爷、李思齐三人到了长治府之后先去毛英仁家中奔丧; 细细问了他的死因,想要查清他当时为何会坐船; 还发生船难送了命。
他的家人非常悲切地说到毛英仁是为了在放假期间回家才去乘船的; 没有想到在乘船的过程之中遇到了水匪劫道; 才枉送了性命。
可是李思齐非常疑惑地问道:“青山书院自是有放假的期限; 毛英仁坐船的时间不年不节的,当时究竟是为什么要回家,难不成是家中发生了什么事?”
可是当时毛家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看来毛家是没有发生特别的事情值得毛英仁当日跑那么一趟的。
毛英仁的妻子强忍着悲痛还对李思齐说道:“李举人; 当日我也曾好奇我夫君为何会选择坐船; 因为我们家离长治府不算太远,又没有码头,坐船比较绕路,反倒是坐马车快些。一般情况下夫君都会坐马车回家的。
在当时我也有过猜想,夫君遇难是否另有隐情,是否与其他事情有关,是否他得罪了别人或者是挡了别人的路。
可是当日里船难的时候死了好些人,那些死者与我夫君素不相识,后来府君大人也捉住了某些水匪,证实他们当日确是临时起意才谋财害命的,并无预谋,我也就死了这份心。
如今听了李举人这些问题,是否怀疑我夫君的死另有隐情?”
季兴杰和李思齐均愣住,有些惊讶于毛英仁妻子的敏锐。只是现在毫无证据,他们也没有办法还毛英仁一个公道,只能将这个问题搪塞了过去,免得毛英仁的妻子本来已经接受了毛英仁的死,反倒被他们勾得不甘心,日子过得更苦了。
听闻消息之后毛英仁的妻子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太大的反应,之后他们送了厚厚的奠仪,还考教了一番毛英仁留下的五岁幼子的学问水平,夸赞了这个小孩子一番,勉励他日后好好念书苦读,若有难处可以写信到京城给他们。
毛英仁的妻子在丈夫死后唯一的信念和依靠就是这个五岁的幼子的,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