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便是热闹的过年,季兴邦自然是跟着大堂兄季兴杰一家坐牛车去西甲村季家团圆。今年桃花姐因为有身孕,且月份还很浅,几乎是才刚查出有孕,所以她和杨荣正二人便不打算大张旗鼓地做驴车回村过年了,而是决定由杨荣正赶着驴车回家将老人接到城里来过年。
反正他们买的周家人做活还是很厉害的,两个老人进城过年之后也是不用做什么活的,也带他们二人开开眼界。
闽弘达也被他的哥哥闵宏泰驾着驴车接走了。原来他大哥闵宏泰在做生意上确实是把好手,在跟着杨荣正跑了几天之后基本就知道该如何做了。而他为人也比杨荣正机灵,他去收山货的时候不是光做山货的生意,也会从城中进一些绢花或者是小玩意儿,在当地高价卖给那些卖山货的人。
杨荣正看了几次之后觉得闵宏泰这个人是个有能力有手段的,日后必成大器。况且他的弟弟闽弘达眼见着也是个科举的好苗子,还是自家小堂弟的好友,也乐得对闵宏泰释放善意,于是他在闵宏泰送了谢礼谢过他,日后准备单干的时候,大方地借了一笔钱给闵宏泰去买一辆驴车。
闵宏泰的本钱不多,原本他是准备靠着自己的脚挑着担子去县城附近的村里卖绢花、小玩意儿等货物,回程的时候收了山货再去县城里卖,这般慢慢的积累资本,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再攒钱买驴车。
他可是体会出杨荣正这般有驴车的好处了,不但能跑更远的村子,还能拉更多的货物,人也不用那么辛苦。可是一辆带车棚的驴车可是不便宜,他也不敢奢想家中能拿出这么些钱来给自己置办。
他是真心把杨荣正当成师傅的,可是他也有自知之明,根本不好意思向杨荣正提什么借钱买驴车的事情,只是和杨荣正说他准备挑担子去做买卖的事情,还郑重给了杨荣正包了好些谢师礼。
没有想到杨荣正竟然主动提出要借钱给他买驴车这件事,刚开始他惊讶过后第一反应便是拒绝,他怎么敢借这么多银子呢?
可是后来他见杨荣正表情诚恳、心思很正,也是诚心帮他,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便咬牙借了那些银子买了一辆驴车做起了生意。只不过他与杨荣正商议好了收货和卖货的路线和村寨,只要是杨荣正走的村子他绝不去,专挑那种杨荣正不愿意跑的地方,免得伤了杨荣正的生意。
闵宏泰这段时日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将生意做大,在过年前将和杨荣正借的买驴车的钱还了,还能贴补自家弟弟闽弘达一些读书的银子,还能给自家妹妹买了她喜欢的衣服、收拾和笔墨纸砚,给老人也带了好些布料,很是让家中的人高兴。
等到闽弘达腊月县学放假那天,还春风得意地驾着驴车去县学将自家弟弟闽弘达接回了家,让弟弟也能省省脚力,不用再辛苦地走回家去了。
大家喜气洋洋地过了一个年之后,季兴邦便找了个时间和季兴杰、李思微聊起了天。他说道:“大堂兄,大堂嫂,今年是大比之年,正月十五过后县里就要开始进行两场童生试了,三月份在府学之中便要进行府试,确定出秀才的名次,而六月在省城进行乡试,确定举人的名字,九月份就是在京城进行会试,确定贡士的名次了。
这一次大堂兄要去京城参加考试,我建议你们提早动身。九月算着时间还早,但是从魏县去京城怎么也得两三个月,去晚了京城那边租宅子或者住客栈都是极为不方便的,为了更好的考试,大堂兄不若出了正月就可以准备进京赶考的事情了!”
季兴杰闻言说道:“兴邦,你的府试也是我们季家的一件大事,我原本计划是等三月你考完之后便离开,这样也能有半年的时间呢,足够了。”
季兴邦叹了口气,上辈子也是这样的,大堂兄一心忧心自己的成绩,三月后才出门,到了京城都六月底了,在京城极不方便,没有找到住的地方,好似就是因此遇到了那张家的小姐,受了人家的帮助,才有了后来的一段孽缘。
大堂兄后来虽然是考上了,但是又有了好些幺蛾子,毁了他和大堂嫂一辈子。
季兴邦想着要想个方法好好劝一劝他们,最好的把一切都改变了不让他们二人再受这一遭罪。而且听大堂兄的口气,是他想要像前世般一个人只身赴京,大堂嫂是不跟着去的,与自己的目的也不一致。
可是看着大堂嫂照顾着的才将将满一岁的季邵楠,季兴邦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好像很难啊!
作者有话说:
第52章 初见成效
季兴邦思索了一会儿; 决定先听听自家大堂兄的计划,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说服他。
在季兴杰的心中,科举考试自然是一件人生大事; 他对这件事谋划了很久; 也想了很多; 只是因为觉得现在时间还比较早; 便没有和季兴邦详细说一说。现在刚刚过年,也差不多是和季兴邦说的时候了,所以当季兴邦这么问了之后,季兴杰就细细对他说了起来。
“兴邦; 你可不要小看科举考试。有很多人会读书,平时成绩也很好,可是到了科举考试之中就会出各种各样的状况,导致最后名落孙山。我们是农家子,比起其他人来更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财力去浪费; 所以在科考之前更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你之前考的两场童生试就是在我们魏县本地考的; 出题的是我很熟悉的县令大人,他的文风喜好我都知道; 也细细辅导了你; 考试的地点就是在你熟悉的魏县县学; 你一点儿也不用紧张; 所以你能在童生试第一场和第二场之中考得第一名,得了我们魏县的‘案首’,一方面是你自己念书念得好,另一方面也少不了我给你的这些信息。
而府试却大不一样; 不仅考试的地点换成了府城; 你一点儿都不熟悉; 出题的人也换了。你不知道,出题的人不是本府府君,而是本省的学政大人!而这个学政大人每个省都是三年一换,到时候定会来一个新学政,你完全不熟悉他的文风和喜好,非常的危险。
所以我准备等我们从西甲庄回魏县之后便带你一起去李家多与我那小舅子李思齐交流一番,等到时候和他一同去府城待上几天,也找机会见一见他的老师青山先生,若是能从青山先生那里得知一些新任学政的文风和喜好,你考中秀才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了。
而等到你考完或者是进了考场之后,我也可以和我的小舅子李思齐一同从府城出发去省城,我也在省城帮他租个院子,带他认识一下省城的贡院,教授他一些乡试应考的心得,便独自一人继续往北进京去了。
等我进京的时候时间也不会太晚,大约六、七月左右,而会试的时间是在九月,已经到得够早的了,你完全不用为我担心。”
季兴邦叹了口气,深深觉得此时的大堂兄对自己和李思齐真是太好了,他为了增加自己和李思齐的考中概率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对自己和李思齐的帮助自己真的十分感激,铭记于心,但是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情这么往下发展。
他忍不住说道:“大堂兄,多谢你对我的关照,我相信大堂嫂心中也一定很感谢你对思齐哥的关照的。只是你不用为我们付出那么多,还是多为自己着想一些吧。
当年你一个人去赴考,没有人告诉你经验,没有人带着你熟悉环境,你都一个人苦熬硬撑着过来了,考中了举人。现在你已经帮了我这么多,帮了思齐哥这么多,路都已经铺好了,我们走得已经比你之前要顺畅得多了。
每次府试之前都会换一个新学政,对我们这样没有门路的寒门学子无疑是一件好事。学政大人们为了树立自己公平的形象,一般也不会透露出太多他的文风和喜好的,他又是从京城里出来的官员,大家都不熟悉,短时间内我们小小的府城之中也没有多少人有能力去打听清楚这些情况,对于我们这些童生来说反倒是一件很平等的事情,到时候各凭本事呗!
思齐哥那里你也不用担心,他之前说过青山先生曾经带他们到省城游学过,李家也有很多有经验的管家和小厮,到时候一定能把他照顾得好好的。
倒是大堂兄你,要远赴从来没有去过的京城,对那里更是两眼一抹黑,还是早些出发早些动身得好,也免得出了什么纰漏抱憾终身。
同时我觉得大堂嫂还是跟着大堂兄你一同早去京城为好,因为这些年来我时常去你们家中,我发现大堂兄你只是一门心思地闭门苦读而已,我们的日常起居都是靠大堂嫂一人辛苦照料的,没有她跟着一同去京城,我怕你一个人应付不来。”
季兴杰闻言很欣慰,他愿意为自家小堂弟和小舅子付出是一回事,收到他们二人的感激,又被小堂弟反而关心又是另一回事,有了小堂弟这几句话,他就觉得这么些年来对他没有白疼,对他付出的心血也没有白费。
他思索了一下,也觉得季兴邦有些情况说得对,他老是觉得兴邦和思齐年纪还小,需要照顾,让他们少走弯路,可是毕竟自己已经以过来人的身份和他们说了好些情况和禁忌,他们还能有个方向可走,比自己千里赴京,两眼一抹黑的情况要好多了。
到时候确实可以让他们独立去参加考试,而自己提早进京,也免得遇到什么幺蛾子,影响了这一届会试,让自己抱憾终身。
他是这么想的,也这么和季兴邦说了,季兴邦闻言之后满脸喜色,觉得很开心,大堂兄提早进京早做准备,日后定然和上辈子是不一样的了!
不过季兴杰还是觉得让自家娘子跟着自己一同赴京有些小题大做了,他说道:“兴邦,你也别太小瞧我!虽然我这些年闭门苦读看似不管家事,可这也是和你大堂嫂成婚之后才这样的,有人管得好好的我自然就不管了。
可是你别忘了之前的考试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准备东西自己一个人去考试的,都好好的呢,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再说了,此去京城千里迢迢,你大堂嫂刚刚生了绍楠,怎能离开孩子?她也不方便和我去。到时候我带着家中有经验的老仆和小厮书童同去,行了吧?”
季兴邦不由得大急,季家和李家在京城都没有任何的人脉,大堂兄带了那么些身份不够的仆人等到出了事又不能上衙门告状,也没有地方可以去求助,除了眼睁睁看着主家,还能有什么办法?
他赶忙说道:“那可不行!他们再怎么也是下人,身份不够,真出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办法帮你啊!”
季兴杰疑问到:“能出什么事儿?我好好地去考科举,只要把衣食住行伺候好了,去考试是我一个人的事儿,他们能帮上什么忙?”
季兴邦赶紧挑明了,说道:“京城是不是有好些小姐喜欢榜下捉婿?大堂兄你这么年轻若是就考中了进士,万一被人家捉去做女婿了怎么办呢?”
季兴邦这句话说出来之后,一旁的李思微心中“咯噔”一下,极为胆寒,可是转头看自家夫君却发现季兴杰全然不信,反而哈哈大笑,说道:“怎么可能?我又不是潘安?再说了,那些榜下捉婿都是噱头,两家人早就商量好了而已,谁会轻易捉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农家子回去?万一人家已经娶了妻子怎么办呢?不是白白毁了自家闺女的名节么?”
季兴邦无奈地说道:“这有什么不可能,万一就是遇到那些不地道的人家呢?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大堂兄你觉得人家疼女儿不会看着自家女儿被毁了名节,万一人家就用这一点来拿捏你,逼着你娶人家女儿,不然就寻死觅活呢?”
季兴杰闻言沉默了,可是他的表情还是很不相信的,只是说道:“兴邦,你的意思我了解了,不如这样吧,年后我们二人和李思齐一同去府城,我只耽误一两天,看你安心住下来就离开直接去京城准备会试,提前半年去定然能万无一失了!
你大堂嫂就留在家中照顾绍楠,等你在府城考完府试就赶紧回魏县,也多帮我照看你大堂嫂和绍楠一些。”
季兴邦还想再劝,可是季兴杰已经没有时间再聊,也觉得没有必要再聊,准备离开了。
季兴邦有些慌了,转头就去说服李思微,冲到自己的大堂嫂李思微面前,继续劝说到:“大堂嫂,你可还记得之前我们去菩提寺求的那个签?当时求了之后我以我浅薄的知识帮你解了签,觉得签文说得不准,你马上就怀了绍楠,并没有什么为难之处。
可是现在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越想越心慌,就是担心大堂兄此去京城赴考会有什么波折,所以一直劝解你们二人一同赴京。绍楠虽然还小,但是已经断奶了,李老夫人现在年纪也不算很大,精力也很好,若是帮着照看绍楠一年半载的我想着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
可是若大堂兄此番进京考试之后真被人家榜下捉婿了,真有了你们二人之间的波折,后悔就晚了啊!”
李思微闻言脑海中“轰”的一阵轰鸣,她几乎快要站不住了!她忍不住想起了当时自己求到的那一只签文,叫做“李靖归山”,就是说想要求的两件事不可兼得,自己为此一只有些难以释怀,难不成竟然要在此处应验么?
李思微有些崩溃地拉住季兴邦,问道:“兴邦,虽然我知道你大堂兄不准你再帮别人算卦了,说有损你的身体,你今天也没有说这些是卦象显示的东西,但是你其实偷偷帮他算过此行赴京的吉凶了,是吗?”
季兴邦一愣,这么久没有用“算卦”这个能力他都有些忘了这件事了,此时见大堂嫂提起,他忍不住还是点了点头。
李思微眼中的泪几乎就要流下来了,季兴邦赶紧对她说道:“大堂嫂,你别急,能避过这些祸事的!之前我帮曾伯父算的那一卦都躲过去了!”
李思微一愣,赶忙问了起来,季兴邦才想起当时这件事的后续只有大堂兄、他、曾氏父子四人知晓,大堂嫂并不知道这场祸事已经避过的事情,于是他只能破了戒,看着面色沉沉的季兴杰,却也坚持将后续曾氏父子来说过的情况简单说了说。
季兴杰闻言气得拍了桌子,质问到:“兴邦,你之前为了曾氏父子算的那一卦都让你吐血了!少年吐血难道是什么吉兆不成?我之前不是已经禁止你再算卦了么?你怎么还是不听?你身体有没有什么事情?再吐血了吗?”
季兴邦想起之前那几次求医的尴尬经历,赶紧摇头,说道:“大堂兄,你去京城赴考这么重要,我当时只不过是担心就随意起了一挂,哪知道就会卜出这样的事情来呢,你现在和大堂嫂知道了可能会有‘榜下捉婿’这场祸事,便听我的带着大堂嫂一同去京城,好歹避一避吧。”
季兴杰和李思微二人面面相觑,心中滋味不同,却是都准备听季兴邦的话好好考虑如何避祸了。
作者有话说:
第53章 超出想象
季兴杰和李思微因为将季兴邦的这番话放在心上; 他们觉得心中有事情,在季家老家后面再多住几天也没有什么意思,便心急如焚地提前回了魏县; 算是女婿回去给老丈人家拜年了; 也一点儿不突兀。
季兴邦则因为还未和时晗雪成亲; 所以并不需要去时家拜见; 便没有和季兴杰一家人一同提前回魏县,而是老老实实待在家中多陪了自家父母几天。
他心中很清楚,随着年纪的增长,随着他学习的进步; 他日后陪伴自家父母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像现在这般能一口气在家陪父母个把月的时间更是日后难以奢望了,便更加的珍惜。
季兴杰和李思微二人在回城的牛车上气氛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