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卫华笑道:“那你喜欢去哪玩?”
苏叶:“走远一点啊,边走边看风景,有时可以露营野炊。”
谢卫华:“那要一辆大马车,能装多一些东西。”
苏叶:“也是,现在出行很是不方便。”
谢卫华:“我觉得还好吧,每年我姑父都会回江南一趟,各方面都准备足了,也没什么不方便。”
谢卫华顿了一会,说:“你想学骑马吗?”
苏叶脱口问道:“你会骑?你想买马?骑马会腿会磨出血吧?”
谢卫华笑道:“会骑,也想置办一辆马车,学骑马时用软棉布条把腿绑上几层就不怕被磨到,晚上回去我想想马车构造,画下来,请岳父帮忙打造一辆大点的马车出来。”
苏叶:“我爹现在手上正没活。”
苏叶看了看天色,叶梅和苏卉该做好饭了,说:“快开饭了,我们回吧。”
两人回了前院,刚洗好手,苏景枫就出来叫吃饭了,吃饭时就一桌,没分男女,这是顾清和跟谢卫华两人第一次单独在岳家吃饭,顾清和有几分不自在,但看到谢卫华像在自家吃饭一样,还时不时给苏叶夹菜,特别自然,自已身边的苏卉看得羡慕,顾清和也夹几样菜给身边的苏卉,苏卉脸红红的,顾清和看得迷了眼,苏景林“咳”咳了一声,顾清和回神。
叶梅看了心里高兴,苏世伟苏景林后悔把这两人留下吃饭了,戳眼。
过了中秋节,谢卫华拿了一图纸来找苏世伟,苏世伟看了图纸,说:“马车弄得这么复杂干嘛?得做十天才能做好,你想常去外面跑?”
谢卫华:“不是,我想打好一点,我娘进城时坐得舒服一些。”
苏世伟声音变轻:“打的马车,你要买马,是想和你爹一样去走镖吗?”
谢卫华立即道:“没有,在村里我能养家,不会出去走镖,也不会去跑商。”
苏世伟还是狐疑地看着他,打的这马车明显是方便外跑长途的,是用马拉的标准马车,还挻大的,能装货。
谢卫华背后出冷汗,去京城的事没确定,又不好说出来。
不管心里怎么怀疑,苏世伟还是和几个徙弟忙活起来,还用上了他手里最好的木头。
入秋,上山打猎的人越来越多,谢卫华隔上几天也叫上两、三个要好的人和苏叶叶德祥叶德正上山狩猎,早上去,下午就回,主要是在北边晃荡,收获皆是小动物,最大的是野山羊和狍子。
上山时谢卫华和苏叶都是走在一起,接触多了,两人相处越来越融恰,越来越自然。
时间到了八月底,将进九月,这天晚上,苏世伟一家人吃过饭,收拾好了,一家人坐在院里休息,苏景昊的爹苏世泊上门找苏世伟,两人在书房商谈许久,苏世伟把苏世泊送走后,叫叶梅和苏景林苏叶进了书
房。
几人坐下后,苏世伟就对他们说:“景昊和三个月前来的张姑娘亲事订下来了”
三人都被这消息吓一跳,大眼对小眼,苏世伟顿了一会,才说:“那个负责剿匪的张大人在京里算是武将世家,张姑娘和张大人是族亲,在五服之内,原本在京里订了一门亲,门当户对,但张姑娘五月份私自带一丫头出京,后来张姑娘一回京,未来婆家就以张姑娘不守妇道为由退亲,改订了小张姑娘两岁的亲妹。”
听了这话,叶梅和苏景林目瞪口呆。
苏叶手紧了紧:“好狗血”
苏景林看着她:“什么意思?”
苏叶低头:“另有内幕,比如张姑娘的妹妹早和前未来姐夫早勾搭在一起了”
苏世伟:怎么可能?
叶梅:感觉这才是事实。
苏景林:很有可能。
苏世伟艰难地说道:“你心里这么想也不能说出来啊。”
苏景林:“那怎么和昊哥搭上关系了?”
苏世伟:“张家虽是武将世家,但已没落,张姑娘家里还是旁枝,生活并不宽裕,最有前途的老三又死在外面,虽说得到官府赔偿,但怎么能和活着的人相比。
据说张姑娘自小跟她三哥后面练武,不太得父母的欢心,张姑娘被未来夫家退亲后,她父母商量把她嫁出一富商为继妻,那富商已年过四十,张姑娘得这一消息,向嫡枝的张大人求助,张大人得到消息,阻止了张姑娘父母把她配给富商。”
苏世伟停了一会,又说:“张大人看在张姑娘死去三哥的份上,把张姑娘的亲事强行揽了下来,只是张姑娘被未来夫家退亲,又改订了张姑娘的亲妹,名声坏了,在京里不好找,张大人和景昊相处过,觉得人不错,便想到了他,张姑娘有那样的父母,张大人觉得张姑娘远嫁反而是好事,便来信给族长,详细说明原由,问族长愿不愿意结这门亲,要是愿意就给一信物托和风楼给他,信里语气较急,族长经思量,这门亲还是可以结的,问过景昊,景昊说愿意,就把信物托和风楼送进京里,昨天张大人派人把女方的订亲信物送来了,两家算是有了婚约。”
苏叶:“不好的明明是张姑娘的前未婚夫和她的亲妹,为什么张姑娘名声不好了?”
叶梅:“这世间对女子多苛刻,被退亲的人不管退亲的原由是什么,心里都会把错误方套在女方身上,更何况张姑娘确是带着一个丫头就出京了,世人大都会用恶意揣摸,‘谁知这期间张姑娘会不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
苏叶默然。
苏世伟:“族里和景昊自已都同意了,想必对张姑娘也有一定的了解。”
苏景林:“昊哥心里想必是喜欢的,不然以他的性情也不会答应,只是有口头婚约不太好,要办正式的订亲礼吧,。”
苏世伟:“正是,订了亲,明年秋天成亲,她三哥五月份过世,起码得一年后才能成亲。
世泊哥一家人都会进京,十三叔和卫华也会去,十三叔已去信请熟人帮忙看房子了,族里要在京里置一房产,方便后人进京时有个落脚地,世泊今天来就是想让叶子跟着去,帮忙照顾着点女眷。”
苏景林笑道:“十三叔公想得好长远。”
叶梅犹豫:“叶子去好吗?”
苏景林想了想,说:“我也去,当去游学,开开眼界,原来卫华早知道了,才要打这么好的马车,前两天还和昊哥去府城买了马。”
苏世伟:“也好,十天后起程,阿梅,你给他们备上天冬天的衣服,我和几个小子再做出一辆和卫华一样的马车,叫卫华帮买一匹马回来,干脆让德武跟着去好了,赶马车。”
苏世伟问叶德武愿不愿跟着进京,和苏景林轮流赶马车,叶德武自然一百个愿意,说不定一辈子就这么一次进京的机会,当然愿意!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有些紧张,苏叶把大部份的家务活都包了,叶梅和苏卉两人在给苏景林和苏叶做冬衣,以前杀的鸭子绒毛苏叶让家里人都留了下来,用石灰水泡过再清洗又煮过,后来又给二表嫂帮忙处理过,现在变得洁白柔软,无一丝味道,收集了两年得到的也不过五、六斤,叶梅经过几次试验,摸索出用鸭毛做衣服的最好方法。
苏世伟和几个徙弟赶工,叶国健和叶德祥两人都抽时间过来帮忙,刨刨木板什么的。
第121章 出行
过了两天,谢卫华从府城帮他们买回一匹马,苏景林没再去学堂,和苏叶两人跟着谢卫华学骑马,空闲时就把路上要带的东西记一小本上,再对照实物。
苏叶和苏景林学着骑马倒是没什么难度,但也不是一学就会,等到出发的前一天,两人能在马上骑着慢跑一小段路,叶德武平时赶的牛车和骡车,没赶过马车,马有空时,就和苏景林学赶马车,这种活一通百通,两人没多长时间就上手了。
苏世伟打造出来的马车宽约一米二,长约两米,车门开在前面,两侧有两个小窗,最后面隔出一尺的地方,隔成上下两层,上面两个门,各栓上一把锁。
下面一层是放置放两个小炉和一个小圆铁锅,一个大陶锅,一个小的炒菜锅,炒菜锅是挂着的,还有竖着的中号面板,菜板,菜刀,这些都是叶国健帮忙新置办回来的,已处理过,洗洗就能用,放在下层有固定的方法,不会因为马车动了会四处移动。
上面一层是几个小布袋的面粉和玉米面,一小箱的腊肉,两条熏后腿,还有一些干蘑菇,菜干,调料,香料,空的地方就塞满已劈好的柴火。
前面车厢为了两侧平衡,两侧都做了和车厢一样长的木箱,宽皆为一尺多两寸,隔成一小格一小格,放置各种衣物和杂物,木箱上面铺上苏卉做的坐垫,就成了凳子。
苏世伟还连夜用较轻的木头赶制出两个能收起来的四方桌,放在谢卫华马车上,谢卫华马车后面放的是两个四方桌,几袋木炭,几袋面粉,刚挖出来的一袋红薯,杂七杂八的也把后面塞满了。
谢卫华:叶子坐我马车里,我在前面赶车,多好,唉……
马车关键位置用的硬木,车厢和底板用的轻木,所以马车看着挻大,还长,但苏叶试过了,还真不重,马能较长时间拉着。
出发的前一天,苏叶擦着弓,问苏景林:“哥,用不用带上防身的?”
苏景林看她手里的大弓,说:“不用吧,我听说,这一路到京城,沿途的土匪全被连根拨起了,你随身带着短剑和匕首就行。”
苏叶:“离了弓,总觉没安全感”
苏景林笑道:“那你带另一把吧,我也不知道进京城时弓箭能不能带进去,到时要是被没收了也不心疼。”
苏叶看着心爱的大弓,要是被没收了真会心疼:“好”
苏叶看旁边一脸羡慕的苏果和苏景枫,说:“你俩想要什么东西,我和大哥给你们买回来。”
苏果高兴道:“我想要好看的绢花,听说京里的绢花特别好看。”
苏叶应道:“好”,看向苏景枫。
苏景枫想了一会,也没想着要什么,说:“二姐看到好玩的给我买就行。”
叶梅把路上用的银两给了苏景林,在苏叶穿的内衣里,每件都缝上一个小内袋,都放进十两的银票,那件兔毛坎肩内衬还缝上一张一百两的,叶梅把银票放的地方都指给她看,说:“要是在途中万一和你哥失散了,就用这银子,记清了吗?”
苏叶一一看过,说:“我记下了。”
叶梅盯瞩她:“我给你做的全是男装,这一路你全穿男装,和卫华不要粘糊得太近,卫华我不是不信他,只是你们年纪轻轻,卫华又血气方刚,怕会擦枪走火,婚前越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苏叶有些脸红:“我知道了,大哥这不也跟着了。”
叶梅:“平时还好,我就怕你有时那股傻劲上来时不管不顾。”
次日卯时,去京城的人在村口集合,苏叶看过去,加上苏叶家和谢卫华家的,一共七辆马车,都能成一个车队了,朦胧中也没能看清去的都是什么人,苏叶苏景林叶德武和自家人一一道别后上了马车,叶德武架着马车跟在四队后面起程。
送行的人依依不舍,直到看不见马车了,才散开回家,
从村口出来,道路平坦, 上了第一道岭,下岭时,就到了没修的路,路颠波起来,车行速度变慢了许多,苏景林和苏叶两人坐车厢里,两侧小窗打开,清凉的秋风吹进,倒没晕车。
车队过了平坦道路,约走了两刻钟,前面的车停了下来,苏叶从窗口向前看,发现前面有人下来,在路边吐个不停,估计是晕车了,苏叶转回车厢内,和苏景林说:“前面有人吐了,你觉得怎么样?”
苏景林笑道:“感
觉还好,这几年身体锻练得不错,三伯他们出行习惯了,会带晕车药,估计一会就能走。”
果然没多久,车队重新起程,出了狭窄的山路,过了周家村,进了县城,太阳升起一丈高,当天不是集日,大街上人行不多,稀稀落落,车队进了城,直接从向北门拐去,出了北门,是较为宽平的官道,虽说出北门没多久走的也是山路,但道路宽大平坦了许多,没有过多的坑坑洼洼,前面晕车的人没再下来吐过。
出了北门赶车的人换成了苏景林,苏叶跟着他坐在前面架座上,前面架座和车厢一样长,坐两人绰绰有余,顶上接着车厢出来一小块遮雨棚,遮了部份阳光,也不算热,叶德武进了车厢,用抹布把地板上擦擦,躺木板上,说:“我睡一觉,昨晚太兴奋了,睡不着觉。”
苏景林苏叶:好在出村时没被他把马车赶到山沟下。
这是苏叶几年来首次出村,把这一路上的风景特点都记在脑里。
这一路走得很顺,马车走得快,刚中午就到了府城,车队在门口检查后进了了府城,最前面的那辆车直接把车队带到了府城和风楼后面停车的地方,车队停下后,苏叶下了车,苏景林和叶德武去停车,苏叶踢踢有些发麻的小腿,谢卫华走过来:“叶子,怎么样?”
苏叶笑了笑:“还行,小腿有点麻,要吃中午饭了吗?”
谢卫华:“是,在和风楼吃,这里是和风楼后面。”
苏叶看下车的众人,都是熟面孔,苏静舫苏世涛两人站一起,另一边是苏世泊全家,苏景昊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苏叶也碰过面,苏景昊下来的是弟弟苏景昭18岁,未婚,两个妹妹小一点,苏暖14岁,苏昀12岁。
大堂哥苏景榆居然也在,苏叶和众人一一打过招呼。
苏叶看赶车的人把马车排在一起,把马套卸下,就有人接手,牵着马到一边喂草料。
停车的人过来汇合,苏叶发现这些人全是狩猎队的人,苏景柏也在这些人里面,全队人加起来足有25人。
苏叶:“马车放这里没问题吧?”
谢卫华:“放心,很安全。”
一行人从侧门出来,外面是一个小巷,从小巷朝前面走,苏叶身着男装,跟在谢卫华和苏景林身边。
一行人走到了前面和风楼正大门,和风楼前面是一条繁华的大街,两边铺位全是两层,看过去招牌林立,此时正午,初秋的阳光还是很猛,大街上行走的人并不太多。
谢卫华边走边给苏叶介绍:“这是府城最繁华的街道,南北走向,差不多是在府城正中间,能在这条街上开门做生意的都有强硬的后台。”
苏景林问他:“我们族里开的笔纸铺在哪个方向”
谢卫华笑道:“在西边府学旁的一条街上,赶马车从这里过去约摸半个时辰。”
一行人进了和风楼,一进和风楼,大家踩到了光滑的地面,地上是熟悉的青灰色光滑的地板,就连墙上也全帖着浅白紫的磁砖,显得高档典雅,苏叶他们进去时,吃饭的人并不多,还有不少空位。
一行人上了二楼,苏世涛要三个靠窗的桌位,大家坐之后,苏世涛点了三个肉菜,三个小炒,要的都是大份的。
点菜之后,上菜的速度很快,众人走了一个上午也是饿狠了,饭菜上来后个个埋头吃饭,吃到半饱速度才慢下来。
苏世涛吃饱了,背后靠椅背上,说:“饭菜好吃,价格也让人心疼,咱们今天吃一餐好的,接下去的路上就没那么好的事了。”
苏静舫喝一口茶:“听说叶子把饭锅,炖锅,炒菜锅调料香料都带了,一路上过山林的地方不少,让景昊和几个小子打猎,到时吃一餐好的,我还带上一个铁铸的烤架竹签和木炭,还可以烧烤。”
苏世涛哭笑不得;“合着您老早准备好了。”
苏静舫:“就算赶路也要好好吃饭不是。”
同桌的人:十三叔公才是最大的吃货,我们再谗也比不上。
休息了一会,结帐后,一行人继续上路,出了城门,马车走了一个时辰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