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这不明显的嘛;谢承淮挠头,做吃的能自我调节情绪?他怎么不知道娘亲这个特点?
半夜,苏叶两眼迷离,推一下谢卫华;哑声说:“今天吃药了,还来”
谢卫华低声说:“这几天你心思都在做吃的上面,你得补偿我”。
“德性”
“明天我带你去栖来县转一圈,果子出货都交给承瀚”。
……
福家村的中老妇女开了个茶室,各家老太太有了去处,人太多,又有一人在旁边借出一套房子,这玩的地方就富裕了。
各家有空闲的老太太一早去,中午回家吃饭休息,下午还去,好家伙,都不着家了,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搞得有两家老太太催老头子快速分了家,加入这队伍。
各家老头子见状,也在那边开了两间棋室,这神发展让苏叶和谢卫华所料不及,却是好事。
苏世伟和人下棋,等着对方下,手从旁边小几小小竹篮里拈起一条牛肉干吃进嘴里。
对面的苏世泊看苏世伟脸上表情,起身把小竹篮提过来,也拈一条吃进嘴里,嚼一下,马上把小竹篮放自己怀里:
“这是我的了,你家里肯定还有”。
苏世伟哭笑不得:“你家里还能少了这了”。
苏世泊下一棋:“家里牛肉干是不少,不过这味道的没有,这是叶子亲手做的吧”。
苏世伟一脸开心:“是,最近叶子爱给我送我喜欢吃的,就是量少了些”。
旁边一人插嘴:“世伟你得了,谁不知你在炫耀呢,这几天一脸荡漾,谁没个闺女啊,我闺女给我送来的驴肉香得不行”。
“我就是没个闺女,不过儿媳妇孝顺的大衣不错,我穿了保准你们眼睛亮了”。
“哈哈,我闺女儿媳妇都有孝顺,比你们强”。
“去,就你有闺女儿媳妇”
一时间,棋室里一群老爷们竟在吵闺女儿媳妇孝顺的事,苏世伟和苏世泊傻眼。
这股风气从中老男人棋室漫延到中老妇女茶室,这两个地方简直成炫子女炫儿媳妇炫孙子孙女的地方。
于是,各家有这样对话:
“儿呀,你堂弟给你大伯买的紫砂壶,哎哟,真好,我眼馋”。
“老大媳妇,瞧你三婶子穿那一身暗紫衣裳真气派”,老大媳妇心里腹诽: 你要是和三婶一样有那气场,穿什么都好看。
“大孙子,听说华浚做篇好文,得夫子夸奖,大孙子,你也不差,做篇好文出来,我也显摆显摆”,大孙子腹诽:我就一学渣,您哪里看出我不差,差多了好吗,我这脑子就是就跟您一样木头,压根没突变。
“小莲啊,菲菲那丫头给她奶做的抹额多好看,你给我做一个啊”,小莲看自己的萝卜手腹诽: 我也想要小莲一样的漂亮巧手。
……
一时间,留在村里年青少年,儿媳妇小姑娘苦不堪言,始作涌者早不在村里了,真真可恨!
始作涌者正和亲亲相公渡密月,白天,谢卫华架马车,苏叶坐车里,慢悠悠边说话边赶路,愜意得不行,后面跟随的一辆马车离他们有几十米远。
晚上谢卫华像新婚小伙子,不,估计小伙子都没他厉害,苏叶被折腾得什么都想不了。
“啪”一声,苏叶大打一下谢卫华胳膊,嗔道:“又不是小伙子,节制点”。
谢卫华低低笑说:“我们才四十出头,正是年轻力壮时”。
苏叶:“那也悠着点”。
“我在你心里没那么重要了”,可怜兮兮的语气。
“噗嗤,这可怜劲,跟谁学的”
“不可说”。
……
一路向北,载苹果的货车一辆一辆越过他们,三天的路程,两人走了六天,二人见了谢家在码头负责的管事,并未在码头边的房子住,而是过对岸,住栖来县大客栈里。
白天逛街,晚上过二人世界。
玩了三天,两人便转身回去,两人是不太放心家里,能放风这么些天已经很好了,回去就不是和来时慢悠悠的,而是正常速度。
这天中午,离家还有一半路程,吃完午饭,马车继续走,谢卫华和苏叶在车里下棋,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竟在他们前面停下来,他们的马车随之停下。
谢卫华掀开车帘,见是自家人,问:“家里出了何事?”
来人行了礼:“大老爷,三老爷说我们谢家有奖赏圣旨,天使正在路上,估计三天后到,三老爷让大老爷马上回家”。
谢卫华:“这下正好回去,你去后边马车和他们要吃的,再跟上来”。
“是”。
马车里苏叶也听见了,等谢卫华进来坐下,马车起动,便好奇小声说:“朝廷奖励下来了,你说,圣人会奖我们什么”。
谢卫华摇头:“猜不到,多半是金银田地,最主要的是大哥和二弟以后的路顺了”。
苏叶笑说:“这已经很好了,很多进士在小官位上打转半生”。
谢卫华“嗯”一声:“启烨也很不容易”
苏叶:“希望他们几个理念差不多,没多大分岐,能相互扶持”。
谢卫华:“可惜大姐夫今年春闱没上榜”。
苏叶:“运气不够好”。
第二天凌晨,天没亮,一行人早早起来赶路,下午申时便回村里,一进村就发现,地上青石被水冲得干干净净,整个村沸腾了。
回到家里,家里的下人也在搞卫生,谢卫远已经回来了。
谢卫华等大哥大嫂下车,便说:“我收到启烨来信,便着人去通知你们,行程不耽误的话,天使后天中午便到县里”,到县里,也不知直接来村里还是在县里休整。
谢卫华:“要我们去接吗?”
谢卫远:“不用,我们在家等着”。
这一天下午,谢家正院,谢家人跪着认真听圣旨,前面都听不太懂,后面听懂了,赏有金银器物,最重要的是苏叶被封县君,虚衔无号无封地,每年能领响百两银。
听到这里,谢家人被这惊喜的消息咂得身体都微微晃了晃,天使读完圣旨,赏赐交接完成,便离开去苏族长家。
谢卫华和谢卫远两人把圣旨收好,随后去苏族长家一起招待天使一行。
苏叶开始像傻了一样,一回神,便对上赵晴和何芬羡慕的目光。
“恭喜大嫂!”
“恭喜大嫂!
谢母笑不笼嘴:“大喜,咱们家出了个县君”。
“娘,恭喜你”,谢承淮。
“娘,恭喜,我娘真厉害”,在后面房里等呆的谢云舒开心说。
之后,得到消息的人络绎不绝上门恭贺,接客待客累得不行,但依然兴奋不已。
晚上很晚了,谢卫华才回来,一回来就打趣她:“县君大人,小生有礼了”。
苏叶“噗嗤”笑开:“和做梦一样”,这皇帝挺大方。
谢卫华:“我心里有猜到一点,又怕不是,就没和你说”。
苏叶开心得不行:“不可思议,这就到人生巅峰了”。
“是,以后还请县君大人手下留情”。
“旭哥那里奖了什么?”
“圣人几句鼓励的话,白银千两”
“哦”
“这次得请全村人吃席,我们和苏家分开请”。
“嗯,你决定,外面有也有人来吧”。
“有,明天就有人上门恭贺了”。
“哦”
……
谢卫远回房便见妻子得意洋洋,说:“看你开心得要上天了”。
何芬捂嘴咯咯笑:“我太开心了,看二嫂以后还怎么得瑟”。
谢卫远:“你们女人就是小心眼,比这个比那个,压这个压那个的,不嫌烦么”。
何芬:“烦什么,又不是我起的头”。
“我们谢家就这点人,就这么多矛盾,真是头痛”
“咱家事还少了呢,做这么久事你还不知道”。
“也是”。
第403章 第403章
时间总在不经意中溜走;老人老去,中年人成为老人,青年人成中年人;少年成青年人。
这一年四月下旬;谢家祠堂;庄严肃穆;谢卫华,谢卫远站前排,后面一排是谢承瀚,谢承熹;谢承霖,谢承巍,谢承淮,谢承朗。
成青年人的谢承熹温文而雅,一表人才,成为新科进士的他今天开祠祭祖;两天后便携妻儿上京,进翰林院任职。
谢卫华看谢承熹一眼,谢承熹走到最前面;亲自上手;在祖父牌位前的供桌上;摆上祭品,倒上酒;点了香插上,读祭文,告祭祖父,内容大意是您孙子我;读书多年,不负父母先生长辈栽培,今年中了进士,考进翰林院,即将去任,自己往后将如何做人行事。
之后谢卫华上香拜祭,和父亲说谢家现状,随后谢卫远也说几句,后面孙子们一个接一个拜祭,祭祖完成。
从祠堂出来,谢卫远和谢卫华走最后,谢卫远和谢卫华说:“大哥,承熹离家后我打算辞了捕头的活”。
谢卫华不意外:“辞了就辞了吧,这两年你做得不甚如意,进衙门二十年了,你也没歇几天,辞了活好好歇歇”。
谢卫远笑说:“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想进大理寺呢,现实很残酷”。
谢卫华笑笑:“你好好培养,承巍是有机会的”。
谢卫远摇头:“难,太难,考明经也不好考”。
谢卫华:“试试吧,考不过再另行打算”。
谢卫远叹气:“也只能这样了,承朗读书也一般,考个秀才顶天了”,羡慕大哥二哥,二哥自己有读书天份,大哥是儿子有读书天份。
谢卫华看向池塘的荷叶,说:“说真话,我从没想到,自立一宗之后,二十年之内,我们这谢家居然能出两个进士”。
他转头,看向谢卫远:“这远超出我的预期”。
谢卫远点头,笑说:“一门两进士,已经是莫大荣光,可我还是羡慕大哥二哥你们啊,希望我孙子辈能出个出色读书人”。
弟弟的心情谢卫华能理解,弟弟的心态已算很好了,说:“希望如此”。
谢卫远:“我们走快些,前面开席了”。
次日下午,谢母屋里,谢母搂着三岁的孙子抹泪,千万个舍不得。
苏叶给婆婆递上手帕,说:“娘,要不?现在收拾行礼,我们随他们后面去”。
因平时注意养生,婆婆身体不错,早几年去谢卫辰任上住了两年,现在出门也不要紧。
三岁的谢以谙听了奶奶的话,马上奶声奶气和太奶奶说:“太奶奶,一起走”。
三岁的谢以谙和三岁的谢承熹几乎同一个模样,谢母心都化了:“哎,太奶奶也想和安安一起去,可太奶奶老了,路上生病了会难受”。
谢母知道大儿媳好意,想让她出去玩一圈,只是她都六十七岁的人了,将迈进七十,不能再出远门了。
谢以谙皱起脸:“太奶奶不去,晏哥哥和帆哥哥陪”。
“好,哥哥们陪太奶奶”,谢母擦了眼泪说。
苏叶把安安抱过来,软软的一团,小小手抱上她的脖子,孙子长相和性情跟大儿子小时候一模一样,她特别喜爱,虽很想将孩子留下来,却不忍孩子和父母分离。
谢承熹走近奶奶门口,停下脚步,见娘抱儿子这一幕,这一幕很眼熟!像极了娘抱年幼的自己,抱年幼的弟弟。
谢母瞧见了他:“承熹,快进来,愣着干嘛”。
谢承熹走进屋里,行过礼:“奶奶,娘”。
苏叶看向儿子:“都收拾好了?”。
谢承熹顺着娘坐下,说:“收拾好了,我来陪你们说说话,我这一去,也许三年后才能回来一趟”。
谢母擦一下眼角,说:“也许不止三年,你看你二叔,十几年了,回来不了几次,你大舅舅也一样,唉,我既希望你们出息,又希望你们时常在家,真矛盾”。
谢承熹起身来坐谢母身边,拉谢母胳膊,微笑说:“要不,奶奶您随我去上任,好让孙儿陪您游玩京城。”
谢母握着孙子的手:“京城我去过了,做了官老太太,随你二叔任上住了两年,被人捧着,奶奶这辈子啊,真值了,奶奶希望你们都好好的”。
谢承熹:“奶奶放心,我们在外面都会特别注意安全,保重自己”。
“哎,这就对了”。
……
在县城门口,一家人依依不舍送走谢承熹一家三口。
回到村里,吃过午饭,苏叶去了娘家,两个月前舅妈过逝,叶梅病了一场,到现在没好利索。
叶梅不是因嫂子过逝而悲痛过度病倒,叶舅妈享年七十二,这年代属高寿,叶梅少女年轻时吃过苦,身体不是多么健壮,她自己也六十九岁了,一伤心就并发出许多病症。
在前院见过苏景枫和弟媳妇,苏叶去叶梅院子。
叶梅精神不太好,正在院里晒太阳,见苏叶来了,握着她的手轻声问:“承熹走了?”
苏叶反握叶梅消瘦的手说:“嗯,娘,今天感觉怎么样?你想大哥了吧,不如写信叫他回来”。
叶梅虚弱笑笑:“还好,我没事,用不着你哥回来”。
苏叶轻声说:“刚送承熹离开,我就开始想他了,大哥离家这么多年,你们去他那里也没住多久,这么些年,聚少离多,大哥肯定也惦记你们,若是以后他知道你病这么久,心里肯定难过自责”。
叶梅的病,苏景枫写信给苏景林,但按叶梅的意思,病情往轻了说。
叶梅的病不是特别严重,就是好不了,要是有个万一的意外病变,苏景林余生会活在内疚中。
叶梅沉默,想大儿子吗?当然想,非常想,特别想,她想天天能见到大儿子,说说几句话,要是大儿媳和大孙子回来,也替不了大儿子半分。
她说:“你哥知道了又能怎样呢,请假也请不了多久”,来回一趟在路上的时间比在家还多。
“娘,叶子也在”,苏卉提着两包东西进来。
苏叶站起来:“大姐”。
苏卉应一声放下东西,也坐下,和叶梅说话:“娘,今天感觉怎么样?”
叶梅轻声回道:“还好,听说清和又被庭晞气到了”。
苏卉:“是啊,祖孙俩三天两头斗法”。
苏叶抿嘴笑:“庭晞能让姐夫常气得跳脚,也是本事”。
叶梅叹一声:“庭晞这脾气也不知随了谁”。
苏卉:“顾家的哪位先祖吧,娘,要不,写信让大哥回来看看你”。
叶梅无力摆摆手:“不用,叶子刚才也这么说,没必要”。
苏叶和苏卉相视一眼,岔开话题。
两人陪着叶梅说会话,见她累了,便告辞离开,两人心情有些沉重,也不知道母亲能不能挺过这一关。
两人回到前院,苏景枫在等她们,和之前的挣扎犹豫不同,苏景枫脸神情上变坚定,他和两个姐姐说:“我决定了,把娘亲生病实情告诉大哥”。
苏卉:“我觉得该这么做”。
苏叶:“若是日后有人怪你耽误大哥事情,我和你一起承担”。
苏卉点头:“我也一样”。
“信送出去了,再告诉爹”。
“好!”。
苏景枫写了信,派两个下人骑马去送信,之后告诉苏世伟。
苏世伟叹一口气,说:“这样也好,你比我果断”。
苏叶和苏卉每天都回娘家看看,叶梅病情没有起色,也没有变坏。
半个月后,苏景林和苏华灏骑快马回到家,清洁干净后见到久病的母亲祖母。
叶梅见到苏景林那一刻,呆了一下,然后抱着儿子不可抑制地呜呜哭起来,谁都劝不住,直到哭晕过去。
请来苏世苓,把过脉,苏世苓说:“这哭了一场反而是好事,体内多了些许生气,景林回来了,多陪你娘,或许能好转”。
送走苏世苓,苏叶和苏卉也随后离开,大哥侄子一路快马回来,疲惫不堪,得先好好休息。
第二天上午,苏叶和谢卫华一起到苏家,一个晚上,叶梅气色明显好事了很多。
有了苏景林和苏华灏陪伴,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