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种田日常 >

第207章

重生种田日常-第207章

小说: 重生种田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晴说:“县试容易过,府试不好过,过院试中秀才更难了”
  “也是,天下读书人越来越多了,以后考科举更难了”,谢卫远感慨
  大家赞同,生活好了,有点余钱,都想供出一个读书人当官,光宗耀祖
  苏叶想了想,开口问:“府试有先生领去吗?住宿怎么安排?”
  他们在府城的宅子在西南角,离考试地方较远,住那怕是不方便
  谢卫远回答:“有个先生带部份学生去,也有学生自己去,居说预定客栈了”
  “那就成,考中的人,一人送去三两银子” ,谢卫华说
  “会不会少了?”,谢母问
  “刚刚好,府试院试送程仪大多是这个数目,给多了不好,娘,读书人自尊心强,送多了人家心里认为我们在施舍他,羞辱他”,谢卫远说道
  谢母默了一会:“是我想岔了”
  谢卫远觉得家里的助学方式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不走科举还好,走科举的人中了童生、秀才,人的际遇变了,社会地位变了,心态跟着改变,中了童生,虽没多大实际益处,但算是一脚踏进读书人的门槛
  读书人清高的多,心态好的会真心感激谢家的提携,心态不好,自尊心极强,心胸窄的人不仅没有感激,心里甚至把在果园的那段求学经历归为耻辱,把谢家的资助扭曲为富人的施舍
  说不定别人不经意间一句:“啊,你是谢家资助出来的啊,将来发达了,可别忘了谢家资助之恩”,折损当事人的自尊,进而怨上谢家,时间长了,摆脱不了谢家的影响,恨上谢家,有机会说不定还会背后捅谢家刀子
  研究过太多犯罪案例的谢卫远认为,这种事情极有可能会发生,所以送程仪按正常来就行了,这些,想来大哥也想到了,才规定送程仪的数目
  当然就目前来讲,助学正面影响巨大,负面的几乎没有,没必要为将来还没发生的事终止
  今年清明祭祖少了谢卫辰谢承瀚谢云舒三人,并没什么不同,村里各姓氏的祖坟都是在村西南,瓷土山到大竹林之间,有多个小山头,谢家买下其中一个做祖坟,现在只有谢父的坟,旁边两个山头便是苏家的
  苏叶不知其它地方风俗如何,这里嫁进来的媳妇一般不上山扫墓,当然去也可以,家主允许即可
  出嫁的闺女可以回娘家扫墓,未出嫁的闺女也能上山,因为闺女姓娘家的姓
  对这些风俗,苏叶没去探究,反正谢家嫁进来的媳妇,嫁出去的闺女都能去上山扫墓
  去年苏叶回娘家随苏世伟弟弟上山拜祭过曾祖父母,今年没去,今年去拜祭公公
  一早,天阴沉沉,雨没下来,除了五岁以下的孩子,一家人都去了,从纸作坊到山里竹林修了路,可以坐马车走大半路程
  两辆马车停下,拿了祭品,走一段路到谢父坟前,谢父的坟和周围都用石头砌的,不用拔草和填土,摆了祭品,倒了酒,烧元宝,房子,四季衣裳,马车,东西不少,纸剪的,都很漂亮,一把纸剑看得和真的一样
  从谢卫华谢卫远开始,一个挨一个拜祭,和谢父说说去年家里发生什么事
  谢卫华和谢卫远说家里发生的大事,谢母唠叨些锁事,苏叶只说些孝顺谢母,照顾家人的话,赵晴和何芬也说些差不多的话
  谢承熹和爷爷说自己学业进步了,特别是书画
  尽管每年来,谢云芙和谢云婧心里还是毛毛的,快速说她们会孝顺长辈,爱护弟弟妹妹,马上退远点
  谢承霖咚咚咚磕三下头:“爷爷,我长大了要和您一样,做个镖师,走南闯北”
  谢卫远挑眉:“承霖去年你和爷爷说要做大将军”
  谢承霖没回他三叔,对墓碑说:“爷爷,我是小孩子,可以改志向”。
  好吧,你是小孩你有理
  谢承巍磕头后:“爷爷,我也改志向了,长大后不做捕头,我要做大理寺卿,审理天下冤案”。
  大人们惊讶了,看向谢卫远,谢卫远摊开手:“不是我引导”
  谢承霖举手:“我知道,四弟最喜欢看大理寺审案的小话本”
  谢承淮上前咚咚咚磕头:“爷爷,我志向不变,努力读兵书,将来做大将军”
  小小年纪,志向却都不小,大人们也没当真,未来如何没人知道,不过小孩子有奋斗有目标是好事
  他们停留一会,收了祭品,正准备下山,谢晓竹带丈夫孩子上来了,他们上隔壁山头拜祭,下山换祭品,这才上来
  等谢晓竹一家拜祭后,大家才一同下山
  山下到一半,微微细雨飘下,风一吹,有点冷了,好在一早天很阴沉,每人都带了披风,大家加快脚步,几个孩子穿上披风跑着下山
  上了马车,雨稍大,几辆马车先后启程离开
  谢母脸上神情没有太难过,双手握着大儿媳的手,心里有遗憾,老头子要是能活下来,看儿孙满堂多好
  苏叶她们没见过公公,心里生不起难过情绪,这场合,她们只有沉默
  另一辆马车里,谢卫华和谢卫远调整了情绪,各抱着儿子看窗外的细雨不语,心里都想着,一定好好珍惜自己的性命!
  次日一早,谢卫远回城上值,谢卫华去村长家开会,苏叶带人做各种酱,装好搬进马车里
  谢卫华在村长家呆了一天,晚上在村长家吃饭了才回来
  谢卫华洗漱回房,拿出笔墨,在小圆桌上画一会,拿起纸递给炕上的苏叶看
  苏叶接过纸张,看出纸张画的是码头建成后的简易图,码头台阶在河湾里,湾底下有五条河堤伸展到河边,河堤标着宽三米,河堤间距标三十五米,两边各停中型船只够宽了,河堤多长没标,估计要看实际施工情况
  谢卫华开口:“我画工不行,淳哥画的才逼真”
  苏叶看了小会,说:“买下的河滩有个凹进去的天然河湾?”
  谢卫华笑:“是”
  “看着图,能省事不少,买下荒地是五百多亩,码头看着占地不是很大”
  “嗯,不到一百亩,其它的地,码头建成后再做打算”,谢卫华笑道
  “你打算出多少银子?”
  “预算两万二千两修好,主要是石头,砖头,糯米用的多,沙子直接在河边挖,加人工粮食,就是这个数
  纸坊账上出一千两,瓷坊两千,苏族长家(包括姑父家)捐五千,顾家三千,我们家三千,爹两千,舅舅和几个表哥加起来一千,加上村里各家捐的,得款超过预算款了”
  码头建好,不仅自己用,也供过往商船停靠,收点费用,也有进项的,回本嘛,需要很多年,不过大家没在意,苹果运出去才是重中之重
  两万二千两,不少了,苏叶说:“码头看着简单,花钱也不少”
  “这种工程用料必须是好料,今年苏家族田全种糯米,爹的良田也种一半,明天一队人下江南采购糯米,船运到码头”,谢卫华说
  各家村里的良田少,种的大米只够家里吃,不能种糯米
  “靖安和怀集的庄子要种一半糯米吗?”
  “不用,江南米现在便宜,运回来加运费平均下来也比当地便宜”,谢卫华说
  “哦”
  “后天我先和八人骑快马离开,舅舅大表哥小枫他们也都去,他们坐马车,各种酱尽量多备些”,栖来县吃的东西是多,不过码头在南岸,在栖来渡口下游五里处,去县城吃饭也麻烦
  “好”
  作者有话要说:  苏叶为女儿婚事发愁,未来女婿在哪儿呀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第364章 谢卫辰任知县
  谢卫华离家,开始春忙了,地里,果园的事有管家安排,不用主人操心
  这时,叶德祥传消息给苏叶,谢卫华让他帮忙打听府城各大小酒坊的事,他打听清楚了
  今年酿苹果酒需要量大的白酒,谢卫华和苏叶商量过后,家里的藏酒不动,从酒坊买直接蒸馏酒回来,他们打算买三万斤,所以托叶德祥打听府城的酒坊
  得到消息,苏叶带人去府城,跑了五天,在三家酒坊各订一万斤,苏叶让点利,让酒坊送货到南丰果园
  回到家,她又去村里瓷作坊,和瓷坊大师父一起琢磨十多天,定下装果酒的酒坛模样,是漂亮的青花瓷瓶,订下酒坛子,十斤装一千个,五斤装两千个,两斤装五千个
  这天上午,和作坊大管事签了合约,苏叶从瓷作坊走路回来,心里装着事,二月会试结果的消息传回来,傅启烨是头名会元,谢卫辰和王柏钰榜上有名,两人成绩居中,进士妥妥的了
  三月十五殿试,殿试结果第二天出来,今天二十五号,骑快马回来报信也差不多要到了
  不知两人中榜后得的什么差事,在京里任职还是外放?要是外放,家眷两人会怎样安排?
  启烨这孩子会是这一届状元吗?
  苏叶满腹心事回到家,堂屋里很热闹,谢母谢雯和姐妹们聊得热火朝天
  自从得知自家老二会试榜上有名,谢母一直处兴奋中,上香还愿,准备酒席,忙得团团转,苏叶和两个妯娌都担心她兴奋过度,伤了身体
  赵晴也很高兴,倒是比婆婆稳的住
  苏叶收敛心事,微笑跨进堂屋,和长辈们说会话,快吃午饭了,长辈们告辞回家,谢雯留下来用午饭,她笑问苏叶:“酒坛订好了?”
  苏叶回:“订好了,姑,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这段时间谢母兴奋过头,天天拉几个儿媳妇不是看布料,就是讨论酒席菜单,还讨论不出重点,从早到晚念叨,苏叶出去忙还好,赵晴和何芬都怕了
  幸好谢雯了解自家嫂子,经常找人结伴来找谢母聊天
  谢母听了苏叶的话,有些不好意思,也觉得自己不够稳重,她和谢雯说:“小姑,我这段时间飘飘忽忽的,不着地,不太真实,谢谢你来陪我说话”
  谢雯拍谢母的手:“嫂子,我要是你也一样,我是卫辰姑姑,不瞒你说,听到消息时,我也飘了,晕呼呼,同手同脚的,哈哈”
  姑嫂两个又聊听谢卫辰会试上榜后的心里历程,聊得热乎,苏叶和两个弟媳笑笑
  用完中午饭,孩子们回去午睡,几个女人在堂屋泡茶解腻,说说小话,巷外有马蹄声传来,她们看向大门,谢卫远和陆二骑马到院门,翻身下马,快步进大门
  陆二是跟着谢卫辰的,五个女人刷的站起来跨出堂屋,盯着陆二,陆二快跑到堂屋门外行礼:“老太太,姑奶奶,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二爷中了二甲进士第二十八名,傅启烨傅大少爷是一甲探花,王柏钰王二爷是二甲进士第十二名”
  以前听说傅启烨有状元之才,苏叶一直以为他会中状元,没想却是探花,探花是一甲中的颜值担当,难道状元和榜眼颜值不行?
  不过傅启烨父亲当年也是探花,父子皆探花也是美名
  心安落地,谢母连说三个好字,然后问陆二:“二爷派官哪?”
  陆二回:“老太太,榜单一出来,二爷马上派奴才骑快马回来报信”,所以他不知道二爷有没有派官
  “啪啪啪”,谢卫远点上鞭炮了,接着是一阵忙乱,谢母赏了陆二,让他下去休息
  被鞭炮吵醒的孩子们出来,听说是二叔(爹,二伯)中进士,要当官了,兴奋尖叫起来,决定下午请假,不上学了
  当得知大师兄中了探花,更高兴了
  谢卫远派人去给王家,赵家报信,找个人骑快马去给在栖来县的谢卫华报信,陆二不知谢卫华在栖来县,经栖来县时也没碰到村里人
  下午,谢家不停接待提礼物上门祝贺的客人
  次日中午,赵晴娘家人一家都来了
  接连三天不停有客人上门拜访,谢卫远是目前唯一在家的成年男人,尽管有苏世泊过来帮忙,也把他累得不行,心里祈祷大哥快回来,快回来
  第四天中午,谢卫华到家,谢卫远松了口气,下午就回城销假
  家里主心骨回来,荡在半空的谢家众人回到地面,心里特别踏实
  又过五
  天,谢卫远从官府渠道得到消息,今年新进士派官,傅启烨进翰林院,谢卫辰外放岭南,任广府东路惠县知县,王柏钰外放西北任知县
  谢卫远回来一说,大家沉默,西北自古常有动乱,且干旱贫穷,多匪,去那边任职风险大,甚至有生命危险
  岭南自古被称为蛮荒,瘴气横生,毒虫遍地,被毒蛇咬死的官员还真不少,自海运繁荣,带来大量财富后,岭南才没让当官的人闻之色变,但繁忙的海运也滋生了海盗,总之,不是当官的好去处
  且路途遥远,以往还有官员病死在去上任的路上,从京城到广府马车要走差不多两个月,从家里出发,要一个多月
  越想,大家心情越不好
  事情定下来了,无从改变,谢卫华手敲着桌面,最先开口:“其实岭南也没传说的那么可怕,驱蛇虫的药多带点,老二身有功夫,有自保能力,再多带几人”
  被泼了冷水,谢母提不起劲,有要人命的海盗啊,听说惠县又临海,她无力和赵晴说:“老二媳妇,你和孩子们先别跟去了”
  赵晴心里烦乱,不知如何是好,她当然想跟丈夫去任上,可小女儿还小,赶路肯定辛苦,承霖要上学,也不知那边先生如何,丈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亲自教他
  苏叶看她表情,便说:“娘,不如等二弟回来,再问问他意见”
  谢母妥协:“那等老二回来再说”
  四月五日,谢卫辰和王柏钰回村,祭祖,办过村宴,两人带村里几个青少年和随从上任,家眷没带,等他们到地方上任,熟悉地方后,家眷再送过去
  谢卫辰离家后,谢卫华脚后跟就去栖来县,那边实在太忙,光请做工的人就请了一千多人
  游学的孩子们在京里玩几天,便一路向西,傅启松和张竹筠娘家两个侄子加入游学队伍
  谢卫华离开两天后,她们收到谢云舒和谢承瀚的来信,他们现在到了西京,一路顺利,没惹什么麻烦,他们打算在西京游玩十天半个月,再继续启程
  信里描述着不同于家乡的风景,不一样的春天,某个地方奇怪的风俗,
  谢云舒抱怨哥哥们老叫她动手做饭
  谢承瀚写给谢母信中有一段: 奶奶,我好想大家,想念奶奶你做的点心,想念大伯娘炖的熏猪腿,梅菜扣肉,奶奶,我跟你说,我边擦口水边写信
  谢云芙念到这里,大家哈哈大笑,冲淡了大家伙对孩子的挂念
  谢卫辰知道家里人挂念,一路南下,隔两个县就寄一封信回家,有效缓解谢母担忧
  谢卫华他们忙得端午节都没回来,六月底,谢母苏叶看到黑几个度,瘦一圈的谢卫华,心疼了
  忍着等谢卫华填饱肚子,谢母含泪用手拍打他:“你这孩子,怎么不心疼一下自己呢”
  谢卫华瘦是瘦了,精神却是不错,他安慰谢母:“娘,我没事,好着呢,赶工期忙,天热了吃不好,才瘦了”
  谢母擦掉泪水:“建码头停工了吗?村里人也回来了?”
  谢卫华乖乖回答:“没停工,村里人回来一半,过几天下雨,停工了都回来,第一段工程是砌河堤,挖水道,筑接连河堤的平台,已经完工,现在开始砌台阶,筑车道”
  苏叶惊讶:“真快!”,光挖河堤之间的水道就是个大工程,开工到现在两个月半,湾底就建好了,这速度在这时代,真的很快了
  谢卫华微笑:“请到的工人特别多,最多时有一千二百多人,旭哥订做的独轮车也够多,已花的工钱比预算多出快两倍了”
  谢母:“要再筹银子吗?”
  谢卫华:“暂时不用”
  “不说了,你先去睡一觉,好好歇歇,叶子,你给卫华炖鸡汤,给他好好补补”
  “那娘,我去休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