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种田日常 >

第196章

重生种田日常-第196章

小说: 重生种田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不知道了
  一些父母对孩子坚持闹着要回家,怎么说都不行,恨铁不成钢,拗不过孩子,只好领回家
  五天后,男孩走了二十人,多是八岁到十一岁的孩子,十二岁以上的男孩大部份懂事了,做事读书非常认真
  因是三伏天,早上卯时起来干活一个时辰,吃早饭后再干一个时辰后休息,离午饭还有一个时辰,张铎说在这段时间里,不少孩子用清水在石板上努力练字,相当勤奋
  这天傍晚,张管家带了十二个人来,张管家说这些人是二爷从府城买回来的官奴,家里留了三家
  带来这边是六男六女,一个五十岁的老妇人,人称秦嬷嬷,两个三十来岁妇人,刘嬷嬷和黄嬷嬷,
  有一家四口,夫妻俩二十多岁,两个七、八岁小姑娘,夫家秦,女的叫秦江氏
  另五个男的有一对父子,父三十岁,子十一岁,剩下的三个少年两个十五,一个十八
  谢卫华让张管家和张铎把人带去安置,祖孙俩也说说话
  他和苏叶看带来官奴的资料,当看到从京城送到山南府发卖字样,两人眼孔一缩,苏叶默了一会说:“启烨前次来信,没说京里有什么事发生”
  谢卫华笑:“或许不是被抄家后发卖,而是家族内斗”
  苏叶笑了笑:“也有可能”
  死契和官奴有所不同,死契的人只要主家允许,可以自赎,或是对主家有大恩,主家放契,去官府登记改资料,可以变为良民,官奴,主家同意放契也不行,除非家族翻案或是圣上大赦,才有可能摘掉奴籍
  官奴用起来有利也有弊,利的一方是成为官奴的人大都见过大世面,能干,弊的一方是官奴本身或许带有麻烦
  不过,山南府距京城半个月的马车程,就是有麻烦也可以忽略不计,或许谢卫辰也是这般想才买回来
  夫妻俩对看一眼,觉得谢卫辰肯定是这种想法
  这十二人的到来,谢卫华一安排下去,只三天,果园一切事务变得井井有条,谢卫华和苏叶表达出来的意思,被执行得很完美
  夫妻俩闲下来了,每天早上和傍晚在五个山头排查,遇到毒蛇不管大小杀掉,乌梢蛇和菜花蛇放过,有时提几只野兔下来
  果园这边理顺,交代张铎孩子们上课满一个月就给他们发文房四宝一套,苏叶夫妻俩在一天清晨出发回家
  早上出发得早,回到家也才辰时末,小五一下车就被谢母搂着心肝宝贝的叫,小五也叽叽喳喳和奶奶说他怎么遇到蛇,爹爹怎么把蛇抓,龙凤汤如何好喝,祖孙俩竟聊得热火朝天
  和谢母谢卫辰赵晴打了招呼,闲话几句,苏叶回房换身衣服,去三房看小云容,白嫩小家伙正呼呼大睡,又长大了一些
  孩子小,何芬被拘在家里,大嫂从外面回来,何芬问了许多问题
  苏叶知道她的感受,和她说了南丰果园的事,又聊到孩子,坐了小半时辰才离开
  中午,谢承霖谢承巍先到家,小五又兴冲冲和他们讲蛇
  的事,三小发出哇哇叫声
  谢承瀚他们回来,又冲向他们,今天的小五兴奋过度
  谢云舒和谢承熹中午放学回来,见到父母和弟弟,高兴得蹦起来,谢云舒赖在娘亲怀里,闻着熟悉的气味,说:“娘,你还要去吗”
  苏叶揉她软软的头发说:“去啊,到八月就去,中秋节前两天回来,你画画学得怎样”,另一只手也揉了谢承熹头上一把
  谢云舒懒懒道:“还行吧,不好也不坏,反正我不是学得最差的那个”
  “谁最差”
  “嘿嘿,不好说”,不能说,不能出卖同伴,
  “我和你爹不在,偷懒了吧”
  “一点点,娘,小弟刚说你们喝了蛇汤,怎么回事”
  吃过午饭,小五跟他小四哥小三哥走了,回屋里,苏叶抱了抱谢承熹:“承熹宝贝,想娘了没”
  谢承熹在娘亲怀里满足蹭了蹭,然后退开点头说:“想了,很想”
  大儿子不让她多抱了,苏叶遗憾:“跟王先生画画怎样”
  谢承熹两眼发光:“娘,先生的画真好看,我将来也要和他一样”
  苏叶笑笑,小声说:“傻儿子,青出于蓝胜于蓝,你要比他画得更好”
  谢承熹眼里闪耀:“娘,我可以吗”
  苏叶语气肯定:“努力肯定可以”
  谢承熹开心在原地转一圈,然后抱住苏叶的腰:“娘,你真好”
  儿子投怀送抱,苏叶心情愉快回抱儿子
  谢云舒拿三根红豆冰棍蹬蹬跑进来,给苏叶谢承熹一人一根,说:“娘,吃了冰棍,我们中午不睡了,你和我们讲讲南丰的事呗”
  两孩子练武,少一天不睡午觉也没什么,苏叶应了,家里只要不是什么保密大事,孩子们想知道,苏叶都会和他们说,她和谢卫华觉得把孩子们养得什么事不知,单纯得像白纸不是好事
  吃完了冰凉的冰棍,苏叶和两孩子说家里的助学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是怎么补漏,孩子们的反应,孩子家长的几种反应
  两孩子听得认真,听娘亲说完,谢云舒问道:“娘,一个孩子一天干半时辰的活,秋收完挣的钱能做两套棉布衣服吗”
  谢承熹算:“大人一天工钱一般是三十文,最高五十文,按最高五十文算,小孩工钱减半,一天二十五文,一天干五时辰,一个时辰工钱是五文,半个时辰才两文半”
  苏叶笑:“很明显,不能,干活只是个由头,我们有能力白给她们做衣服,但不能白给”
  谢云舒:“娘,我明白,傅先生教过”
  谢承熹笑了笑
  在家里看孩子,玩孩子,宠孩子,时间到八月,苏叶夫妻俩又带小五拉着棉布来到南丰
  一个半月,孩子们外表有着明显的变化,原来猴精瘦的脸长肉了,看过去全干净利落,小姑娘们干黄的头发滋润了些,最明显的是精神面貌的改变,原本拘谨,畏畏缩缩,变得大方得体
  苏叶看了欣慰
  棉花已零星开了,张铎组织人采摘过两次,量很少,进八月是高峰采收期
  棉花种在今年栽的果树间,分散开来,摘棉花比较麻烦,不过孩子们非常有干劲,新的棉布衣啊,很多人长这么大没穿过新衣服呢,全捡哥哥姐姐的旧衣穿,这回又机会穿新衣服,还两套,能不兴奋吗
  棉花摘过一遍,开始挖花生,孩子们在忙活时,秦嬷嬷带着果园里不在厨房的所有妇女,按量的尺寸裁布缝衣
  苏叶去看过一眼,这小孩衣服做着简单,没刺绣什么的,她们做得非常快,上衣脖子处和裤子后腰处,还绣上了人名,除了大小,布料款式都一样,绣上人名不容易混乱
  得空时,谢卫华把张铎叫来,问男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张铎回道:“聪明的背熟三字经,字会写完,进度慢的背一半,会写几个字,留下来的都很认真,学得慢是真没有读书天份”,人的脑子是不一样的
  谢卫华当然知道人和人不同,他和张铎说:“你多观察下他们的人品”,明年送去书院,他不想资助人品不好的人
  他和妻子的单纯助学想法不同,他可以不要求有回报,但不能资助出白眼狼,回头捅他们刀子
  张铎应下


第344章 第344章蟹美
  中秋节的前三天,安排好果园里的事,谢卫华苏叶带小五回家,去年的棉花还剩有,今年种得更多,收成也不差,棉花堆积了三个仓房,地里还能采摘两、三次
  所以谢卫华和苏叶打算回来去找苏景楠做些纺线机和织布机,深秋冬日里事少时,教小姑娘们纺线、织布,她们初学织的布不够好,不过给自家下人长工们用就足够了,他们用布不用再从府城布铺拿回来
  冬日里男孩子半天能干什么,他们还没想出来
  回到家,过节应用物品谢母和赵晴已备齐,节礼已送得差不多,就差村里的亲戚
  谢卫华一回来,正好和谢卫辰一起给姑父一家送去节礼
  两人回来,除了带回和往年差不多的回礼,竟多了一篓螃蟹,还都是活的
  一家人围了上去,谢母惊讶:“大闸蟹,还活着,你姑父怎么从江南运来的”,太好了,在北方,吃个大闸蟹太不容易了
  谢卫华回道:“放木盆里养,木盆固定在马车里,每天换水,喂豆饼,玉米饼,路上也死了一些”
  苏叶:“佩服,为吃这一口,这么麻烦的事他们也做”
  谢卫辰笑:“为自己的口服之欲,也为银子,直接拉去府城卖的,卖十两银子一只”
  赵晴好奇:“大闸蟹在当地怎么卖”,姑父就是大气,留给他们家一篓
  “五百文一只”
  “也很贵了,一只鸡才七、八十文”,十两一只,有人买吗
  “这东西吃的是鲜,中秋就是吃蟹喝菊花酒,哎呀,家里没菊花酒,明天去买”
  “”
  谢卫华把捆绑的大闸蟹放木盆里,倒入水,小孩围了一圈,没吃过大闸蟹的他们问个不停,谢母耐心地回答他们
  南丰果园这边节日前一天上午,又采摘一次棉花后,孩子们带发下来一套新衣服,一人提一斤肥猪肉和两个月饼,高高兴兴地回家
  下午,长工,下人们节日福利都发下去,赵吴两姓的小管事们也进镇租车回家后,张铎和王矩才赶车启程回老宅和家人团聚
  而南溪两村男女七十多个孩子回到家,在两个村里翻起了风浪,和苏叶谢卫华所想的一样,父母们最初送孩子去的想法是家里孩子多,又不是农忙,去干半天活就能饱三餐,一个孩子干不了多少活,饭量却不小,能给家里省点粮食就省点
  时隔两个月,孩子们回家,全干干净净的,看着舒心,大都长高了,没长高的,也长胖,结实了,不再精瘦精瘦的,还得一身新衣服,还有猪肉和月饼,这
  最最最最主要的: 孩子们说话行为举止完全变了,变得有礼貌,像小书生一样彬彬有礼,以前和大人学骂脏话的毛病改了,会背书,会写了很多字,会算数了
  饭前洗手,生水煮开了喝不容易的得病
  读书人最受人尊敬,家长们瞬间觉得孩子变高大
  半途回来的孩子,接孩子回来的父母,后悔了
  “你堂哥去几天就闹回来,说在果园里只吃饱,一点肉沫油水都没有,真的吗你大伯娘骂谢老板骂了几天”
  “开始是,谢东家也是为我们好,我们经常吃不饱饭,肠胃弱,猛一吃大油的东西,会拉肚子,生病”
  “原来是这样,大伯娘骂错了”
  “娘,大伯娘什么时候讲过道理”
  “她是长辈,别这么说”
  “他爹,老小两个月干活半天,读书半天,书能背熟,写的字也齐整,有读书天份,要不开春送去私塾,考个秀才回来家里田地能免税”
  “科举哪有这么容易,不然我那堂哥考了几十年还是个童生,笔墨纸砚,哪个都费银子,为此,他家田地差不多卖光了”
  “我儿子聪明”
  “嘿,你懂什么”
  “爹娘,我发现东家种的棉花比较矮,棉桃结得比我们家多,居说种棉花得地还是去年秋天你们打短工开出来的,很奇怪”
  “水稻、麦子高产,玉米红薯是从福家村传出来的,莫非他们种棉花有技巧”
  “不知道”
  “爹娘,我和你们说,小管事们的月银足有二两银子,他们签的二十年长契,在谢家老宅读书练武,学各项技能两年了,学习期间竟然有五百文月银
  爹娘,我也想和东家签二十年长契,读书练武,有工钱拿,家里轻松一些,爹去县城找个好大夫看病,把病根治,几年后我工钱提高了,送弟弟去读书考秀才,家里盖砖瓦房”
  “不行,我
  们再穷不能卖身给人做奴仆”
  “爹娘,不是奴仆,签的是长契,我打听清楚了,和长工契差不多,没有卖身银子,上面写清楚,东家不能转卖,犯错了最多回来,因大意给东家造成损失,得赔付损失,不是去侍候人,而是去干活,能干的还提为小管事”
  “过节后我去问清楚,要是他们设套,让你赔大笔银子,家里赔不起,长契换成死契怎么办”,语气犹豫
  “这”
  差不多的讨论在两村各角落进行
  中秋晚上城里有灯会,谢卫远要值班,谢家中秋宴是中午吃的,今年餐桌上多了个大闸蟹,大闸蟹在路上半个多月,瘦了很多,依然受到全家人的欢迎
  一人一只,谢母吃得很慢,品味来自故乡的美食
  没吃过的赵晴何芬看旁人怎么吃后,再动手,十两银子,巴掌大的一只东西,她们要好好品尝,才对得起这银子
  谢承瀚、谢云舒、谢承熹、谢云芙、谢云婧早听说大闸蟹如何如何的美味,怎么吃早听奶奶说过很多次,心里演过很多次了,第一次拆大闸蟹,下手毫不犹豫,蟹肉蘸着味料,入嘴,果然鲜美,名不虚传
  三小也不用大人帮忙,自己动手,剥不开用嘴啃,嗯,好吃是好吃,太小了,肉就一点点,他们的最爱还是烤鸭腿,咬一口,满满的香肉肉
  苏叶和谢家三兄弟吃螃蟹很轻松,蟹腿他们轻轻一捏就裂开了,里面的肉完整
  几小口蟹肉,几口菊花酒,美滋滋,完美中秋团圆饭
  螃蟹吃完,谢卫远开口:“吃完了,不够吃,大哥,明年中秋前我们自己去拉大闸蟹来,吃个够”
  所有人期待看向谢卫华,谢卫华笑道:“行吧,明年家里出两辆车随村里车队去”
  谢卫远:“亏了亏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今年才想起吃大闸蟹”
  谢母剥着蟹腿,说:“忙着挣钱,忙着扩大家业,况且家家户户饭桌上菜品多,美食多,想不起来,你不也一样,没想起来”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以前的苏氏很穷,八成的人吃不饱饭,吃得起吃过大闸蟹的人很少,吃过的人没想起来
  谢卫辰赞同:“记得以前菜品少不说,量也少”,想要吃饱就多吃米饭,现在吃菜都能吃饱
  “酒楼里菜多,色香味美俱全,当然价格也很美就是了”
  “我现在都不喜欢偏甜的菜了”
  “”
  一家人边吃饭边聊天,从美食到故乡事,从故乡事到现在事,谢卫远下午要回城,只喝了三杯酒,宴席到尾声,他想到自己较少关心家里的事,问谢卫华:
  “大哥,你们助学计划怎样了,有我帮忙的地方吗”
  谢卫华笑笑说:“还算顺利,没什么事用你忙的,大部份孩子都很努力,有天份考科举的有三人,其他的送去书院两年,在县城府城谋个好差事没问题,有十几个孩子品性很好,我想收为己用,和赵吴两姓孩子一样,不知节后有多少人愿意”
  谢母插嘴:“老大,老百姓生活不易,能宽松你就宽松点”
  谢卫华笑回谢母:“娘,我省得”,怎么宽松由自己决定
  谢卫辰和谢卫远心里不赞成母亲的话,不过他们也没反勃,大哥不是个纯善的人,有分寸
  吃完饭,孩子们闹着要去庙会,庙会还没散呢,昨天放假逛一天没逛够,晚上灯会又不让他们去看,去逛一下庙会的尾巴也好啊
  三个小的也哇哇叫着要去,吵个不停,谢卫华和谢卫辰只好答应带他们去,有下人跟着,苏叶和赵晴没去凑热闹
  一行人直到傍晚才回来,逛一个下午回来居然没累,精神还很好,把买回来的东西分,赵晴不由感慨小孩子就是精力旺盛
  大家收到孩子们送的小东西,谢承瀚送的东西有意思,奶奶、伯娘、亲娘、婶婶一人一个一模一样的木梳
  赵晴笑骂他:“偷懒成这样,起码挑不一样的”
  谢承瀚捂着胸口,嘻嘻笑道:“这样有纪念意义啊,娘,我花自己的零花钱,好心痛,你还不满意”
  “接着演,明明就是懒”
  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