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长媳(重生) >

第93章

长媳(重生)-第93章

小说: 长媳(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必前世有陆姨娘帮着出谋划策,又有秋绥当内应,谢云秀镇定从容,今生她的羽翼都被剪除,自然没有那么沉得住气。
  看得出来,王书淮对谢云秀已经生了反感。
  她曾一度怀疑王书淮是不是喜欢谢云秀这样的女子,从今日王书淮种种行径来看,前世王书淮对谢云秀当无私情。
  王书淮还摸不准谢云秀是什么心思,对于背主的奴婢他毫不留情,如果是一个觊觎姐夫的小姨子,他也不会手软。


第91章 
  王书淮见谢云初神思不属,不知她在想什么,轻轻覆上她的柔荑,修长的手指沿着指缝慢慢绕进去,粗粝的指腹一点点摩挲柔软的肌肤,最后全部将她包裹在掌心。
  整个手掌软糯可欺。
  他动作不疾不徐,仿佛在慢慢蚕食。
  明明是极细微的举动,弄得谢云初面红耳赤。
  王书淮与她并排坐着,高出她一大截,右手与她左手十指相扣,她几乎便是依靠在他怀里。
  这里是马车,光天化日的外头。
  谢云初还没做过这么出格的事,下意识偏首。
  王书淮不给她机会,左臂拢过去,圈住谢云初的腰身,她无处可遁。
  谢云初能感受到他平稳又深长的呼吸,整个身躯高大又宽阔地将她拢在怀里,她第一次有了一种被呵护被保护的错觉。
  幽香沁入鼻尖,他轻轻俯首在她发髻上靠了靠,并无出格的动作,却是格外暧昧亲昵。
  不知从何时起,他贪恋这片刻的温软。
  “云初,下回我出征,你给我写信好吗?我在边关,夜深人静时想的都是你…”他清冽的气息来到她面颊耳后。
  谢云初脸一热,在他怀里稍稍偏过头,额尖蹭在他滚烫的胸膛,“我不是写了么?”
  “你写的是两个孩子,不曾写你自个儿的…”
  “我…”谢云初语气微顿,“还不都是那样…每日忙碌又充实…你都知道的…”谢云初不是那种婆婆妈妈的性子,不习惯将自己的行踪事无巨细去分享给另外一个人。
  “可我想知道……”
  谢云初不说话了。
  王书淮见她不吭声,指腹又重重磨了磨她,谢云初被他磨出一层鸡皮疙瘩,掌心发烫,
  “我…知道了。”她小声又无奈地说。
  王书淮唇角微弯。
  马车至王府,夫妻二人又神色如常下了车。
  王书淮这个人面色向来平静而宁和,罩着一层淡淡的疏离与威严,下人从来没哪个敢靠近他,甚至不敢轻易往他多看一眼。
  “给世子和世子夫人请安。”
  熟悉的扈从照旧唤一声二爷二奶奶,其余的恭敬地换了称呼。
  自从长公主离开后,国公爷几乎不管事,三老爷闷闷地不再意气风发,四老爷也跟打了霜的茄子有了认命的架势,府内诸事几乎都是王书淮拿主意。
  下人殷勤地将夫妻二人迎入门庭,王书淮去了书房,谢云初回院子,还没进春景堂的门口,见小丫鬟捧着一盘樱桃要往后院去,夏安连忙叫住,
  “木蓝,你去哪儿?”
  那小丫鬟扭头发现谢云初回来了,连忙捧着果盘屈膝请安,
  “回二奶奶话,二太太午后遣人将哥儿和姐儿接过去,这会儿都在琉璃厅玩,奴婢这是给两位小主子送果子吃。”
  这樱桃是林叔从外头送来的,个头极大,很少见。
  小盘果子,怕是不够,谢云初吩咐道,“将那篓子的樱桃全洗了,一道送过去。”
  丫鬟领命。
  谢云初也没回屋,干脆便顺着石径往后院折去琉璃厅。
  姜氏与谢云初现在相处很奇妙。
  见了谢云初有如老鼠见了猫,不言不语,也不敢摆婆母架子,只消谢云初一离开,她便让明嬷嬷去春景堂将孙子接过来,又或者在珂姐儿下学堂时,将孩子领到自个儿身边。
  听说谢家办洗尘宴,谢云初这一去娘家,一时半会该回不来。
  姜氏便安心地带着两个小孙子玩。
  今日学堂放假,孩子们聚在一处凑热闹,已经九岁的林哥儿有了长兄的模样,不再跟弟弟们玩闹,而是独自坐在廊庑下翻阅书册。
  六岁的瑄哥儿成了孩子王,弄来一个绣球,在院子里踢。
  珂姐儿和玥哥儿跟在他身后追。
  瑄哥儿很享受这种被追逐的快乐,他年长一些,力气也大,弟弟妹妹都不是他的对手,光顾着自个儿玩,珝哥儿目光跟随着绣球,很是好奇,小胳膊小腿跟在末尾。
  玥哥儿跑了一阵,瞥见珝哥儿眼巴巴看着,便跟瑄哥儿道,
  “二哥哥,给弟弟玩一会。”玥哥儿也想踢球,只是他抢不过瑄哥儿,平日大家都让着珝哥儿,若是球到了珝哥儿手里,他便可跟着一道玩。
  瑄哥儿停下来,将绣球抱在怀里,睨了珝哥儿一眼,
  “他才多大,踢都踢不动,怎么给他玩。”
  珂姐儿跑了过来,叉着腰站在他跟前,
  “说好一人玩一会儿,接下来轮到我了。”
  瑄哥儿不肯,瞪了妹妹一眼,“你追不到我,我为什么给你,有本事你来抢。”
  珂姐儿鼓着腮帮子,眼神转溜一圈,想了个主意,她自个儿奈何不了瑄哥儿,便将廊庑下看书的林哥儿请来,瑄哥儿不是哥哥对手,立即乖乖把绣球给了弟弟妹妹。
  玩了一阵,珂姐儿满头大汗,由乳娘牵着擦汗,姜氏瞧见了,招手唤她过来。
  亲自剥了一颗葡萄塞她嘴里。
  珂姐儿瞧见廊庑下坐着熟悉的婶婶伯母,却不见娘亲,便问姜氏,
  “祖母,我娘亲怎么还不回来?”
  珂姐儿爱去外祖家玩,谢云初顾忌着谢云秀不想带孩子过去,便借口出去有事。
  姜氏不知这个缘故,便道,“你娘亲去你外祖家了。”
  珂姐儿小嘴瘪起,做出要哭的架势。
  姜氏见状慌了,“哎呀,祖母记错了,你娘亲怕是去书院了。”
  珂姐儿擦了擦眼角这才乖乖吃葡萄。
  姜氏见孙女黏着谢云初,担心孩子不记挂父亲,边喂边逗她,
  “你爹爹做什么去了?”
  珂姐儿想了想答,“我爹爹打坏蛋去了。”
  “胡说,你爹爹回来了,”姜氏笑,替她将额前湿漉漉的发梢撩开,“珂儿,爹打坏人辛不辛苦啊?”
  珂姐儿想起娘亲教导,点头道,“爹爹很辛苦。”
  “那你心疼爹爹吗?”
  “心疼爹爹…”
  姜氏将她搂入怀里,“那以后要孝顺爹爹,记得爹爹的好,好不好?”
  珂姐儿仰目看着依旧秀美的祖母,沉默一会儿,冷不丁开口,“祖母,我娘也很辛苦,你不能只记着爹爹,不记得娘。”
  这话一出,在座的四太太和大奶奶等人都震惊了。
  苗氏惊奇地看着珂姐儿,探身欣慰地抚了抚她发梢,“好孩子,可真会说话呢。”
  四太太笑道,“哎哟,瞧见珂姐儿这么贴心,我都馋了,将来若有这么聪明伶俐的孙儿,我要烧香拜佛。”
  三太太笑着接话,“一会儿盼着有个初儿那般能干的媳妇,一会儿盼着有个珂儿这样乖巧的孙女,我看那佛祖都不够你拜的。”
  太太们都笑。
  姜氏被孙女弄得尴尬了,重重点了点她眉心,
  “是,你娘也辛苦。”
  珂姐儿满意了,又一阵风似的刮去院子里玩。
  谢云初过来给几位长辈请安,又将浑身汗透的孩子拧回去换衣裳。
  离开前,苗氏悄悄告诉她,
  “你家珂姐儿真聪明,那张小嘴可会怼人了,不到五岁,那话说出来叫我们大人都没法反驳。”
  谢云初也跟着吃惊了,怜爱地抚着女儿的头,“我可从未教过她这些。”
  苗氏艳羡道,“咱们以为孩子不懂事,他们实则机灵着呢。”
  这一日傍晚王书淮没回来用晚膳,至夜里戌时三刻回了春景堂。
  隔着珠帘看到谢云初坐在灯下给珂姐儿补衣裳,
  昨个儿新做的一条小小马面裙,今日给刮破了。
  珂姐儿又格外喜欢这条,谢云初只得给她补。
  珂姐儿乖巧靠在娘亲身边问,眼巴巴问,“娘,您会不会怪我?”
  “娘怪你作甚?”
  “娘新做的衣裳,我便刮破了,娘会不会不开心?”珂姐儿站在她身旁,小手搭在长几上探头打量母亲神色,半是愧疚半是忐忑,
  谢云初看着孩子微皱的小脸,心一下子便软了,“傻丫头,一件衣裳而已,哪里把你吓成这样,娘没怪你。”
  她恍惚想起幼时,不小心摔破了父亲一只茶盏,得父亲好一顿训斥,从那之后行事越发谨慎,那种惶恐直到及笄了犹残在心底,她不想孩子在畏惧中长大,她搁下衣裳将珂姐儿抱在怀里安抚。
  珂姐儿高兴了,在谢云初怀里抬起眸,看着娘亲近在迟尺的脸颊,偷亲了一口,又蹦蹦跳跳跑开。
  王书淮将这一幕收在眼底,来到谢云初对面坐下。
  谢云初余光瞥见他,依然低头扯线,没往他看,“二爷今日回得这样早?”
  王书淮闲适地靠在圈椅里,“这次回京,我功勋又添了一层,文成武就,朝中有荐我入阁的呼声,陛下和长公主那头心里不一定顺意,我何必兢兢业业惹他们忌惮,朝事能丢开手的都丢开手。”
  谢云初明白了。
  这一年长公主扶持五皇子与信王对峙,两党几乎势同水火。
  王家没有因为与长公主的渊源而偏向长公主,也不曾因与信王起过龃龉而压制信王,始终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朝中那些不愿参与党争的官员世家几乎依附在王家左右。
  这些人都期望王书淮能入阁。
  “总有人往我耳根边说你这回该要做阁老了,可有此事?”
  王书淮往前坐直了身,修长的手臂搭在长几,静静望着她,“户部尚书病重,有致仕的打算,但长公主和陛下怕不会准许我接手户部,”
  谢云初沉吟,“你在户部耕耘已久,他们不放心,会不会将你迁去旁的衙门?”
  王书淮赞许道,“没错,西楚首战且战且败,朝廷肯定要问责,如果我没猜错,兵部尚书大约要被罢职,而长公主为了利用我制约信王,定将我迁去兵部,如此入阁名正言顺,也不用担心我在户部一手遮天。”
  谢云初嗯了一声。
  这个话题便撂下。
  裙摆只是被撕开一道口子,很快便补好,王书淮看着认真的妻子,忽然想起自己纽扣也松动了,便将袖口伸过去,带着几分小心翼翼问,
  “我这纽扣也松了,夫人替我补一补?”
  谢云初一顿,抬眸看着他,王书淮漆黑的瞳仁注视着她一动不动。
  谢云初并非无所察觉,这一趟回来王书淮与过去不同,已经不满足她被动承受,期望从她这里得到一些回馈。
  看他今日表现不赖,便给他补了吧。
  “把衣裳脱下来。”她神色如常道。
  王书淮面不改色将手臂往前伸到灯下,“就这样改。”
  谢云初嗔他一眼,“戳到了怎么办?”
  “我不怕疼。”
  谢云初纤指捏着针凝着他不动,王书淮也坦然地迎视,沉邃的眸眼里深藏着炙热。
  谢云初败下阵来,当初那将规矩刻在骨子里的男人哪儿去了,如今脸皮不是一般厚。
  就着剩下的线,垂下眸寻他松动的纽扣。
  王书淮今日穿得是一件窄袖的薄袍,袖下嵌着一颗扣子,这个地方的纽扣着实容易摩挲松动,他手掌摊过来,谢云初只得将手肘压在他掌心紧扣子。
  王书淮视线一直落在她面颊。
  她肌肤瓷白如羊脂玉,莹润泛光,杏眼专注而柔和,灯火在晃,连着她春晖般的眉梢也在晃,整个人有一种袅袅娜娜的柔秀美,她清浅的呼吸,迷离的暗香,伴随着夏末绵绵不绝的余浪,一同灌入他鼻尖,呼吸如同涌动的沸水慢慢滚烫。
  松动的纽扣很快被拉紧,收针那一瞬,灯盏忽然被挪开。
  手肘下的宽大掌心骤然拢上,指尖针线被抽走,吻渡了过来。
  柔软滑嫩的唇瓣很快被挤到齿关,舌尖撬开她的唇,轻而易举便勾住她无处闪躲的灵尖,嬉戏勾缠,漾起一片波光潋滟。


第92章 
  正如王书淮所料,翌日朝廷就西楚一战论功行赏,兵部尚书因渎职被罢免,王书淮从三品户部侍郎升二品兵部尚书,同时入阁,成为大晋史上最年轻的阁老。
  年纪轻轻出将入相,不仅是同一辈的翘楚,更是朝廷中流砥柱。
  有大臣上书建议乘胜追击,给西楚教训。
  皇帝也想成就一番威名,私下召王书淮入殿,商议征讨西楚之策。
  王书淮登阁这一日,谢云初也迎来了她的第一批女学生。
  七月初十,京城第一女子书院正式开学。
  谢云初在京城名头甚是响亮,又有昭怡郡主王怡宁和福园郡主两位皇亲坐镇,女子书院万众瞩目,书院共有诗书,插花,作画,琴瑟,刺绣,马球等十来门课程,满足了姑娘各项才艺需求。
  这一日人手不够,各位少夫人均从自家抽调一批女仆过来帮忙。
  谢云初和王怡宁坐在书院西边的山长院接待来访的夫人小姐。
  其余夫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
  山门下的广坪里,簇簇的轿马停了一路,自五六岁的孩童始,无论及笄与否,出嫁与否,皆可入学,葱绿的树荫下一张张鲜活粉俏的笑脸带着好奇和希冀,相继跨入书院。
  比起对面恢弘气派的京城贡院,女子书院山门则修的别致瑰丽,一硕大的圆洞门进去,入目则是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将院内景色给遮了干净,绕左右长廊往后,里面另藏锦绣山河,青山绿水阔面而来,有崇阁巍峨的五开大间清心堂,供女学生们读书,更有蟾宫合抱的辉煌楼宇以观景弹琴,院内撒香吐蕊,绿萝倒垂,处处景致精妙,落花浮荡。
  夫人们交了束脩,领着女儿四处闲逛,个个遍身绫罗花团锦簇,如穿梭在院子里的彩带。
  大太太的女儿王书颖,如今该改唤段书颖,也带着丫鬟前来助阵。
  她跟王书琴一道站在山门外迎来送往,段书颖看着这番盛况不由感慨,
  “我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跟着初儿从后宅里走出来,看看这盛世光景。”
  自王家给她撑腰后,她在柳家日子一日好过一日,如今公婆看重,丈夫也渐渐回心转意,她也算熬出来了。
  王书琴更是满脸兴奋,“我打算搬来书院,往后便不回去了,瞧瞧,这么多姑娘等着我来教呢,我伴着她们长大,她们伴着我变老。”
  段书颖一听这话,便着急,“你才多大,整日将个‘老’字挂在嘴边。”
  王书琴正待搭话,却见一身着月白直裰的年轻男子往这边踱来,目光落在她面颊,很快擒起一抹笑,
  “过了二十,着实算老姑娘了。”
  王书琴瞪着谢云佑,“老姑娘了又怎么了,韶华易逝,容颜易老,世间万物皆是如此,年轻有年轻的活法,老了有老了的作派,我坦然得很。”
  谢云佑先朝段书颖施了一礼,手里揣着一册文书,慢慢背至身后,站在王书琴身侧,与她一同张望熙熙攘攘的人群,
  “没什么,我只比你小半岁,我也是老士子了。”
  王书琴白了他一眼。
  段书颖打量谢云佑,他个子高瘦,腰身笔直,眉目咄咄逼人,颇有华庭之势,比起谢云初雍容韶润,她弟弟却是锋芒绽现,
  “还未恭喜谢公子登科。”
  谢云佑还礼,“多谢夫人。”
  段书颖目光在谢云佑和王书琴之间流转,忽然笑问,“容我冒昧问一句,谢公子可有定亲?”
  谢云佑过去最烦人提他的婚事,如今年岁渐长,也收了往日的孤倔脾气,对着人也能和声和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