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媳(重生)-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书淮离开前交待丫鬟,他今日会在乾坤殿伴驾。
谢云初心里有数,穿戴整洁去正院见王怡宁,远远地瞧见王怡宁坐在厅堂中,脸色不虞,王怡宁也发现了谢云初立即换了笑容,
“来啦,昨晚睡得如何?”
谢云初没藏着掖着,按了按眉角,“第一晚还不太适应,不过幸好您这宽敞,我睡着还是很舒适的。”
王怡宁理解,“我也有择床的毛病。”
谢云初见王怡宁脸上的情绪遮掩不住,问道,“小姑,可是发生什么事了?”
王怡宁冷笑,“还不是我家那婆婆,听说我母亲给了我一栋别苑,责我不曾事先告知,也好叫府上两位小姑子过来玩耍,方才清早便遣了嬷嬷说,遣人回去接小姑,为我拒绝,她便恼了,说我心里只有娘家。”
王怡宁觉得好笑,“我母亲赏我的,与姚家何干,哪来的脸说那样的话。”
谢云初皱眉,“倒是我们给您添麻烦了。”
王怡宁急,“你可千万别说这样的话,即便空着,我也没打算让姚家人住。”
“哼,以前她哪敢在我跟前这般嚣张,无非是见我还没生个儿子,想摆婆婆架子,赶明儿惹急了我,我跟她撕破脸。”
这话谢云初爱听,这才是长公主女儿该有的气势,连她都能跟姜氏翻脸,王怡宁有长公主撑腰,不带怕的。
“您不要因别人的愚昧惩罚自己,她们越跳脚,您就越镇定,若是搁在心里,反而称了她们的意,您一定要高高兴兴的,气死她们才好。”
王怡宁讶异地看着谢云初,“这不像你说出来的话。”拉着谢云初起身,“就听你的,来,我带了一南边的厨子来,做了些别致的早膳,咱们来尝一尝。”
一面走一面聊,“对了,书淮昨夜过来了?”
谢云初脸不红心不跳,“是,回得晚没来给姑姑请安。”
王怡宁失笑,“跟我拘这些作甚。”心里却琢磨,待会得吩咐厨房,夜里得替小夫妻两个备水,谢云初面儿薄,怕是不会做这样的事,她好意请人家过来住,不能不周到。
不一会,王书琴与王书雅也赶了过来,两位姑娘兴致盎然,“哎呀,小姑姑这真好睡,我们忍不住赖床。”平日在家里晨昏定省,如今沾了小姑姑的光不用请安,二人乐得睡大觉,
王怡宁捏了捏王书琴的鼻子,“小妮子,来我这就轻狂,等回去了,你娘指不定又要编排我。”众人笑,一道去了用膳厅,膳毕,便去长公主所在的章德殿请安。
因别苑与行宫有一段距离,长公主准她们用了早膳再过去,等到四人抵达正殿,殿内英红柳绿围满了人,原来姚国公府的老太太贺氏也过来拜见长公主,国公爷早去了乾坤殿,这里都是王家女眷陪坐。
贺老太太看着姗姗来迟的儿媳妇,眼角微微眯起,扭头朝长公主道,
“怡儿保养得真好,这么多年还跟个小姑娘似的,走在晚辈堆里认不出来。”
弦外之音是王怡宁没有当家太太的做派,还跟晚辈一般胡闹。
长公主正喝着茶淡淡瞥了她一眼,那贺氏年纪比长公主小,额心却起了皱,一双细长的眉眼堆在皱纹里看着比长公主还要显年纪,
长公主慢声道,“古人云:‘铅华不可弃’,姑娘家的自当要懂得保养,难不成给人做黄脸婆子?我们王家没有这样的姑娘。”
“凡事要从容,懂得权衡取舍,那些将自己弄得满身疲惫的女人,归根结底是没本事,本宫喜欢有朝气的女孩子。”
一席话将贺氏的话给堵了,贺氏面色煞白煞白,有些下不来台。
她可不就是坐在一堆朝花里的黄脸婆么?
王怡宁进来便听得这话,优雅从容朝母亲施礼,再问婆婆安。
贺氏勉强挤出一丝笑,长公主深居简出,贺氏与这位亲家接触不多,只当这位公主殿下规矩大,不会准许女儿胡来,不成想殿下与她想得很不一样。
谢云初听得长公主那番话,面露敬仰,天底下公主多,长公主只此一个,甭管长公主与二房恩怨如何,谢云初打心眼里敬佩长公主,长公主眼里没有后宅那些家长里短,她在婚姻中时时刻刻把握主动权,投身朝堂,未来名垂青史,她活得令人向往。
长公主转而问起贺氏,“泰儿最近忙些什么?”
姚泰和便是姚国公府世子爷,王怡宁的丈夫。
贺氏忙答道,“泰儿跟着他爹爹在军中当差。”姚国公任都督府二品都督佥事,在军中威望极高,若门庭普通,长公主也不会准许女儿嫁过去。
“任的什么职?”
贺氏忐忑地回,“五品断事官,专掌刑狱。”姚国公任都督佥事,儿子任断事官,未来便可承其衣钵。
长公主怎么可能不知女婿任的何职,她这么问自有深意,
“屈屈一五品断事官,怕是辱没了贤婿才能,依本宫看不如换个地儿?”
换个地儿便任由长公主拿捏了。
贺氏哪能不明白长公主的意思,这是在明晃晃的敲打,立即跪了下来,
“臣妇惶恐,泰儿就那点本事,怕是枉费了您一番好意。”
长公主没有功夫跟贺氏一般见识,点到为止,借口身子不适把人打发走了。
王怡宁见母亲给她出了气,很狗腿地依偎在她身旁给她捏肩捶背,长公主嫌弃地拂开她,抬目扫视着在场所有王家女眷,语气平淡而严肃,
“在外头都给我大大方方的,只要行得正,坐得端,谁也不必怕,万事还有我替你们撑着,宁可回头赔礼道歉,也不要给我受气,倘若是丢了我的脸,我可不依。”
众媳妇姑娘垂首应是。
王怡宁很骄傲,殷勤道,“那母亲可要长命百岁地活着,我们大家伙都靠着您呢。”
长公主嗔了她一眼。
谢云初听了这话,心不由揪了下,她想起了那一桩压在心底许久的隐忧,也是她这次决意来行宫的缘由之一。
前世的这个时候,她怀了孕留下看家,不曾跟来行宫,只是在某日夜里,侍卫敲响王府大门,匆匆禀讯说是国公爷在行宫遇刺,刺客一箭贯穿国公爷胸肺,国公爷重伤不愈,即便太医云集日夜看护,也只拖了大半年,便驾鹤西去了。
国公爷过世后,王书淮从江南赶回京城,指责国公爷的死与长公主有关,长公主与王书淮的矛盾彻底爆发。
长公主以王书淮放弃重新丈量田地为条件,将国公府爵位许给二老爷,并准先老夫人与国公爷合葬,为王书淮所拒绝,双方从家事争执到国事,彻底撕破了脸。
论理王书淮该守丧一年,可这一年时间足够让长公主把他踢出朝堂甚至更糟,后来王书淮使了法子,在江南激起动荡,逼得皇帝不得不夺情起复王书淮让他南下,就这样王书淮仅仅守丧三月便回了金陵。
国公爷的离世给了王书淮沉重打击,他像换了一个人,再也没了过往的霁月风光,变得沉默寡言,国公府整日如罩阴霾。
再后来,王书淮携功而归,在朝堂上与长公主分庭抗礼,参与党争,裹入夺嫡风波,王家分崩离析,再无宁日。
她的孩子就出生在那段风雨飘摇的动乱中。
在谢云初看来,国公爷便是王府的定海神针,他出事后,整个国公府彻底乱了。
也是在那段时间,她才晓得长公主与国公爷之间有很深的利益牵扯,国公爷背负着沉重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她不得而知。
诚然王书淮最终赢了所有人,但谢云初更希望国公爷能好好活着,她要过太平日子。
王怡宁见谢云初脸色不好,只当她水土不和,让她回去歇着,行宫头一日,大家都在熟悉环境不急着进山,谢云初便回了别苑。
前世那个刺客从哪里来,是什么人,她一无所知,冒冒失失提醒,兴许打草惊蛇,离国公爷遇刺还有半月,她得走一步看一步,慢慢筹划。
午睡补了个好眠,未时中,王怡宁邀了一些京城贵女一块打马球,请谢云初过去助阵,谢云初带着两位小姑子换了衣裳,牵着王怡宁给她们仨准备的马,高高兴兴往马场去。
她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骑过马,有种久违又兴奋的感觉,今日她可一定要好好打一场。
第25章
燕山坐落在京城西北面,重峦叠嶂,气势巍峨。行宫依山而筑,崇阁掩映,琳宫合抱,连廊九曲迂回穿梭其中。行宫东南面有一极为宽阔的草场,从行宫前的水曲一路延伸至浩瀚无垠的山脚下,是跑马胜地。
靠林子入口这一片草场被圈起来,做了马球场,燕山群山环绕,流水淙淙,没有京城的闷热,气候怡然清爽,此刻马球场上人头攒动,烈马奔鸣。
王书琴挑了一匹小白马,王书雅虽换了衣裳,却迟迟没有去牵马,王怡宁换了一身火红的劲装,正由丫鬟伺候绑护膝,见王书雅这胆怯的模样便头疼,
“你怕什么?不就是骑个马?我们王家可没你这么胆小的人。”
王书雅干脆躲去王书琴身后。
谢云初换了一身湛色的劲衫,修长裤腿扎入鹿皮小靴中,腰间系上同色的束带,整个人神采飞扬,她在四人当中个子最高挑,背影修长秀逸,又端得是玲珑有致,惹得一群姑娘好生艳羡。
她走到王书雅身边,温声道,
“你怕的话,跟着我骑,我也许久不曾骑,手生着呢。”
王书雅看着谢云初,不知是顾虑什么,腼腆摇头,“不必了。”
谢云初觉得王书雅这个人有点怪,每每又爱瞧她,瞧了她又闪闪躲躲的,不知心里在纠缠些什么,王书雅执意如此,谢云初也就走开了,她牵着那匹又瘦又高的黑马,握着马缰,下意识从左侧跃上了马背。
王怡宁和王书琴看着她吃了一惊,
“你怎么从左侧上的马?你不怕吗?”
谢云初坐在马背上,还有些不适应,努力勒着马缰,慢慢转动,“我不会从右侧上。”
王怡宁笑,“赶明我教你。”又失望地看了一眼王书雅,最后摇头先纵马去马球场。
谢云初想起少时学骑马的光景,不由失笑,“你还是别教了,我笨。”立即提气,试着跟上王怡宁,这匹马十分矫健,猛地往前一跃,谢云初差点没扶稳,跌跌撞撞跟了去。
不远处一山头上,萧怀瑾负手静静看了她几眼,摇着头。
还是那个毛病改不了。
一行人来到马球场,王怡宁带着晚辈挑马的功夫,马球场形势变了。
原先她约了手帕交东宁侯府大奶奶打马球,结果马球场闯入一堆莺莺燕燕,为首之人身着紫色对襟衫,下摆如猎,一双丹凤眼狭长而犀利,遥遥指着王怡宁非要跟她比一场。
此人是高国公府少奶奶杨惜燕。
京城有四大国公府,王国公府居首,高国公府居次,后面便是姚国公府与镇国公府。
镇国公府子孙后继乏力,已大不如前,全靠老爷子过去的功勋撑着。
姚国公府执掌军中纪律,尚有一席之地。
王国公府文武兼备,乃当世第一高门,而高国公府则一直深耕军营,是当今军中柱石。
高国公府与王国公府本无恩怨,只因高国公府世子爷最先求娶的是王怡宁,而长公主与皇帝都没有答应这门婚事,当今太子妃出身高国公府,皇帝不可能让长公主把女儿嫁给高家世子爷,怎料高詹对王怡宁执念过深,弄得满城皆知。
后来各自婚嫁,高詹也被迫娶了杨惜燕,但杨惜燕一直视王怡宁为眼中钉肉中刺。
王怡宁并不想跟杨惜燕比,
“不就是个男人,至于整日为他打打杀杀吗?”王怡宁有些瞧不起杨惜燕。
杨惜燕性子执拗,“我不赢了你,他心里就过不去这个坎。”
王怡宁反唇相讥,“我看过不去这个坎的人是你,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我又没跟你抢男人,你非要寻我的不痛快?”
“我不管,你打不打?”杨惜燕扬起鞭子,
王怡宁不想打,正待找借口推脱,这时,她瞧见另一人风风火火跃进马球场,那人嗓音高亢而嘹亮,“杨惜燕,你要跟王怡宁比吗?正好,我助你一臂之力!”
杨惜燕看着不可一世的福园郡主,唇角微勾,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好,有郡主帮忙,咱们今日打王怡宁一个落花流水。”
来人,正是端王府的小郡主福园。
端王殿下是今上与长公主嫡亲的兄长,他在当年那场尔虞我诈的夺嫡中兵败自杀,他儿子伏诛,唯独剩下襁褓中的小女儿,端王以自杀为条件,换取皇帝答应留下妻女性命,皇帝登基后为了收揽人心,封福园为福园郡主,并由长公主亲自给她取名,如今小郡主伴着自己母妃住在王府,母女俩相依为命。
兴许是为了抹去当年那一场血雨腥风,谁也不曾在福园面前提及当年真相,福园无忧无虑长大,并得到帝后和长公主毫无节制的宠爱,她在京城可以横着走。
这样一个祖宗是京城谁也不愿惹的存在,包括王怡宁。
王怡宁正愁没借口拒绝,瞅见福园郡主将手一摊,“我不比,算你赢好了。”
福园郡主不干了,坐在马背上双眼瞪圆,“为什么?你怕我出不起彩头?”
王怡宁有气无力道:“你赢过吗?若是输了又去皇宫告状?我又得被舅舅拧起耳朵训,算了,不比了。”
福园纵马一跃,横梗在王怡宁跟前,有恃无恐道,“表姐,你不跟我比的话,我就把你小时候的糗事当着你侄女的面说出来。”
王怡宁脸黑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那你不许告状!”
“愿赌服输!”
“什么彩头?”王怡宁负气问,
福园郡主眼神转溜溜,贼兮兮地笑道,“我新买的一个俊俏小厮?”
王怡宁操起鞭子便要抽她,福园郡主笑嘻嘻躲开,王怡宁也不是个怯场的性子,最后道,
“比就比,咱们今日就来个了断,我赢了,你杨惜燕跪下给我磕三个头,以后看我退避三舍,如何?”
杨惜燕有了福园郡主助阵,信心倍增,“好,若是我赢了,你亦是如此。”
王怡宁没话说,“怎么比?”
“三场两胜,你五人,我五人,不过,”杨惜燕扫了一圈王怡宁身边,除了一个生面孔,其他人都熟悉,不见能手,她便扬唇一笑,“咱们今日玩个大的,哪个落了马,哪个退场,不许添人,如何?”
如此,增加了比赛的残酷性。
王怡宁心里其实不太有底,她看了一眼身侧的谢云初和王书琴,王书琴她倒是熟悉,有几把本事,但谢云初就难说了,看她方才骑马的模样,王怡宁实在是有些担心。
但王怡宁既然许了谢云初来玩,就不会丢弃她,她不是个为了输赢而摒弃情谊的人,玩要玩得开心,比也要比得痛快,她长舒一气,断然道,“一言为定。”
接下来各自退回休息的马棚商议策略。除了谢云初,王书琴与东宁侯府大奶奶,王怡宁又从姚国公府挑了一名弟媳。
很快这一则消息传至行宫各个角落,杨惜燕与王怡宁的恩怨,几乎满城皆知,没有人不想凑这个热闹,很快马球场被围了水泄不通,那头姚国公府世子爷姚泰和,与高国公府世子爷高詹也一道匆匆赶来,两个大男人在讲武场相视一眼,脸色不虞,纷纷往自己妻子奔去。
姚泰和扶着腰望着排兵布阵的妻子,
“你是什么身份,非得跟那泼妇比?”
王怡宁没好气道,“人家都欺负到我头上来了,我难道认输?我王怡宁从小到大怕过谁?正好,今日赢了她,省得她唠唠叨叨。”
姚泰和心里不得劲,谁愿意妻子被人觊觎,更何况是一人高马大的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