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二有点东西[快穿]-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什么跟着侯府千金去享福,他才不信这个鬼话。
“不要紧,我不过是殷欢捡来的孩子,侯府的人不会和我计较。”胡牙说着。
又或者说,是懒得和他计较。
和一个小乞丐计较,对于他们来说太丢份了。
胡牙昂着头,眼里带着期望,“我要待在殷欢身边,帮着大哥打探些消息,大哥也在京城,还能更好的通消息,等一切解决完,大哥就能接我回家了。”
“大哥?谁是你大哥?”苏建义听得有些懵。
胡牙没给他解惑,对着博廷哥和霖哥鞠躬道谢后,就荡着小步子去小树林。
小树林里还藏着些他挣来的银钱。
挖出来后,就带着去找殷欢。
祝思一行人是在一个细雨天离开的。
殷欢一直没回镇上,胡牙跟着一同前往进京,倒是陈寡妇被留在了镇上。
她不敢进衙门找人,就怕被牵连到。
可听到殷欢等人跟着去京城,她又彻底慌了。
殷欢这是去京城过好日子,彻底把她给抛弃了?!
这怎么行?
这怎么可以?
然而,没人理会她的癫狂,各家仍旧过着各家的小日子。
两年多过去,县试即将到来。
这两年来,苏建义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做梦一样,梦中的他就像是一头驴,但凡停下来,后面就有一人拿着鞭子打算抽他。
简直是苦不堪言。
第67章
不过这么苦的苏建义;收获还是蛮大的。
老爷子给了三个月的期限,如果不能考核过,就得回家挣钱。
哪怕家里现在有着其他的生计,也完全不让他插手;甚至还放言把家中七八亩良田交给他打理。
别说七八亩良田;就算是半亩他都会累得要死。
只能咬咬牙认真读书。
这认真也有认真的回报,三个月之后他还真通过了书塾的考核;哪怕只是刚刚擦边;那也是过了。
没等苏建义松口气。
结果老爷子又弄了个六月期限。
他真的像是一头驴;在那转着永远都停不下来。
好在;县试就在不远之后,等他通过考试就能成为童生,也算是能交个差,不用再继续转悠了。
为此,对于马上的县试。
苏建义非但没有以前的心慌;甚至还有些迫不及待;一考完他就能歇着了。
县试的地方在南林城;苏建义正掰着手指在算要带去的行李;这一次不比前次几次的赴考。
原来前去的人只有苏建义一个。
家中就算是不放心,也没有钱财支撑第二个人陪着一块去。
每次都是眼巴巴送着苏建义;在村子中急切的等着消息。
这一次不同。
两年多的时间,整个村子变化最大的就是苏家。
崭新的砖瓦房盖了起来;听说还打算在镇上买宅子;就连土地也置办了不少。
村中的人不知道苏家这两年到底挣了多少银子;但无需质疑的是;不知不觉中苏家早已经成了最富那一户。
不过村中的人倒是没什么嫉恨;巴不得苏家越来越富。
原因也简单;苏家在挣银子的时候也不忘拉扯一把村中的乡亲。
苏家是做糕点起身的。
生意铺广的越大,需要的人手自然越多。
一开始招了几个帮手,也算是给几个乡亲们挣钱的法子。
后来生意越来越大。
苏家成了附近最大的糕点商,不少乡亲成了他家的长工,甚至有一些人中还当起了行走的货郎。
这也是苏家给的主意。
能提前给村民供货,支持他们将糕点卖到周边的各个村落。
这样一来,累是累了些。
但只要肯下功夫,多多少少都能给家中挣点银钱。
再说了。
真要说累,还有活能累得过下地?
不过就是每天挑着担子走些路而已,除了糕点之外,还能搭上一些其他的物品,每个月能挣不少银子。
再说村里,也跟着发生了不少变化。
本来台民村的村民都是种些粮食,现在不同了,因为苏家是做糕点的,尤其是他家的桃子酱卖的特别火,据说京城的贵人都喜欢呢。
每年到了桃子成熟的季节,村里就特别热闹,每天都有马车踏入村内,就等着从苏家拖桃子酱。
苏家的老爷子就说了,以后的需求会更大,只要有人愿意种桃子树,桃子成熟后他都收。
这样以来,不少村民在村子中种下了桃子树。
只不过现在桃子还没结果,要真等结果了村民又能多了一个挣钱的法子。
为此,不少人家在饭后都愿意出门走一走。
就想看看自家的桃树长好了没有。
“听说了吗?老李家又在南边种了四五棵桃树,听说是从亲家那边挪过来的,明年就能结果。”
“哎哟,他家种了不少吧?能照理过来?”
“这有什么不能,平日稍微费费心,等桃树结了果,大把银钱等着他收。”有人羡慕着,可惜桃树也不是那么好得,不然他家也愿意多种几棵。
不过,也有人担心着:“种桃树的人这么多,别到时候苏家收不下?”
话音刚落,就有人开始反驳,“怎么可能收不下,难不成你忘记去年了?”
去年发生了什么事?
去年桃子酱刚刚做好,村里就来了一行人,拉了一马车的物品去苏家,说是京城侯府姑娘给的谢礼。
这侯府的下人还说,姑娘回去之后就想着苏家的桃子酱,让他们一定带些回去。
这事一传开,都知道京城的千金小姐们就爱这口桃子酱,闻风而来不少商人抢着要买桃子酱。
可结果,桃子酱就那么一点,根本分不到。
还不少人抢着要预定今年明年的份。
这个侯府的千金,就是当初被送回去的祝思。
祝思进京后的两三个月,就有人送来了一批奖赏,也正是因为这批奖赏,苏家立马将生意扩大。
侯府将人情还完,本以为他们和祝思就不再有来往。
不过祝思是个重情义的孩子。
隔三差五都会派人问候一声,也会跟着送一些节庆的礼。
人家重礼节,苏家自然也会还礼。
送过去的倒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也就是一些经放的糕点以及熬制的水果酱。
谁曾想,传来传去,就传出了京城姑娘都爱苏家的桃子酱。
“对了,就算有人忘了这件事,难道你们不知道苏建义那可是和京城的皇商有来往,两人时不时书信联系。”有人惊呼着,“皇商呢,这可是天底下最会做生意的人,要是桃子酱卖不出去,苏建义一封信过去就能取取经。”
“对呀!”
“苏家现在可真厉害,不是侯府的千金就是皇商,都是我们想都想不到的贵人呢。”
“这还不止呢,等过不了多久,苏家过不久怕是能出两个秀才呢。”
说的让人羡慕不已。
甚至好些人都动了心,现在家家户户条件都不错,与其眼巴巴羡慕着苏家,倒不如掏些银钱供自家孩子读书。
说不准这村里第三位秀才就是自家孩子呢?
还真别说。
有这个想法的人多了,苏村长知道后,心中立马有了一计,他都顾不上吃饭,拎着一壶黄酒就往苏家去了。
这时候正是用晚膳的时间。
如今的苏家可不比两年前,做个饭妯娌们都得偷偷尝口吃的,家中每一个人还都吃不饱肚子。
现在不至于大鱼大肉。
但怎么着桌上都会有一两道荤菜,香喷喷的米饭管饱。
苏村长来了后,先是深深的一呼吸,“你们家的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喽。”
苏老爷子瞟了一眼他手中拎着的黄酒,“你买的酒也越来越有档次了。”
苏村长抱着酒壶就笑了,“那是当然,这日子过好了当然也得对自己好点,我什么都不好就好这一口好酒,谁都拦不住我花钱买酒喝。”
说着的时候,人已经被安排到桌边。
拿过弟妹递过来的碗筷,他先是倒了两壶酒,跟着就说明了来意:“我想着,既然村子里这么多人都打算将孩子送去书塾,那为何不在村子里置办一家学堂?”
苏老爷子沉思一会,“你这个想法有些大胆啊。”
“胆子是有些大,你就说有没有搞头?”苏村长问着,村里多一间学堂那可不仅仅只是多了一栋房子这么简单,一旦学堂建了起来,就能在周边的村子中脱颖而出。
“当然有。”苏老爷子点着头。
在村子建学堂的好处显而易见,学堂建了起来,村中想将孩子送去的花费就会比去镇上少很多。
这样一来,除了本来就有些意向的人家,更多的人家也会有这个打算。
读书这种事除了能考取功名之外。
更多的好处是让孩子们识字,能识字的人走出村落也不会毫无用处,只要他们愿意就能在各个地方寻的一门好活计。
不至于像他们的祖祖辈辈,只能靠劳力挣钱。
“建学堂容易,一家一户出点银钱出点力,怎么都能把学堂建好。”苏村长指了指一个方向,“你记得南边的一块空地吧,那边还有一小片竹林,很少会有人打那经过,在那里建了学堂环境好不说还安静,最适合孩子们读书了。”
说完,跟着就是一叹:“只可惜呀,有房子没人,这事儿就难办。”
没什么人?
自然是教孩子们读书的夫子了。
夫子可不是这么好找。
像其他村子的夫子,那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很少会有读书人愿意搬到其他村子去教书。
只要这些人愿意,在镇上、在城镇还找不到活?
没人愿意离开繁华的城镇,跑到一个不知名、甚至完全不熟悉的村落中教书。
或许再过上很多年,村子会有更多读书的孩子,等他们其中一个想要告老还乡的时候,愿意在村子里教书。
可太长远了……
长远到苏村长根本看不到头。
苏老爷子也是想到这点,他没给出承诺,只是侧过头望了望一旁的孙子。
没错,不是把注意力落在苏建义身上。
而是在看苏霖是否有什么打算。
两年的时间发生了很多事。
其中一点,那就是苏老爷子彻底看明白了,他家这个孙子啊,不简单。
他没有太关注两父子之间的事,也从来没想过去插手,唯一知道的是苏建义这个没出息的东西能有现在这般光景,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苏霖。
苏老爷子甚至有想过,是不是让苏霖去走这条路会比苏建义更容易。
他甚至都问过孙子。
现在家中的条件越来越好,别说再供他去考功名,就是把其他的孙子安排上,都毫无压力。
可他这个孙子特滑头。
直截了当的说了。
说比起当秀才老爷,更想当秀才老爷的儿子。
第68章
苏老爷子被那句话哽了好长一段时间。
可最后什么都没说。
或许苏霖努力努力;能走得比苏建义要长,但他看得清楚,苏霖年岁不大,但心里特别有主意;如果一定要坚持让苏霖走这条路;或许他仍旧愿意试试。
但是,这一生或许都不会太痛快吧。
苏老爷子从不是一个贪婪的人;家中有苏建义一人走这条路就足矣;有苏霖在背后时不时督促;他那个小儿子或许能走得更加长远。
既然如此;那就随了苏霖吧。
所以,这两年来,苏老爷子只顾着家中的生意,完全没插手两父子之间的事,只不过会时不时配合苏霖;给苏建义一些压力。
有了压力;苏建义这家伙才愿意动一动。
也正是看得清明;苏老爷子在一般的大事上;就忍不住想看看苏霖的意见。
就比如现在。
才刚刚转头过去,坐在同一桌的苏霖就开了口:“这件事也不是太难办;爹在镇上有那么多同窗,总能遇到合适的夫子。”
“当真?”苏村长一脸惊喜;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件在他看来十分难办的事;就这么轻轻松松解决了。
他们村子能出苏家;真是万幸啊。
苏霖接着道:“选人不难;但既然人家愿意搬到咱们村子长住;在生活方面上得好好置办下,绝对不能让夫子感到不适。”
不至于铺张奢华,但该置办的物什都得置办好。
可不能人家来了,除了教书的事还得操心吃住方面。
“那是当然,这个就交给我,我保准让夫子在咱们村子里住得舒舒服服。”苏村长乐得一脸高兴,甚至还拿起黄酒壶打算给苏霖来上一杯。
“你可悠着点,不看看他多大。”苏老爷子沉着脸拦了下来。
“哎哟,都十三岁的少年了,怎么就喝不得酒?”苏村长打趣着,“再过了三年,他都能娶媳妇了呢。”
说起来可是真羡慕。
苏建义给儿子随手捡来的媳妇居然那么厉害。
听说苏家卖的糕点和水果酱都是这个童养媳想出来的方子。
如果不是她,苏家哪里住得上这么好的房子。
不过再想想,如果不是苏家,毕巧就算有这些赚钱的方子,也说不准会遇到一些难事。
赚得银钱多了,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眼红。
那些人想对付一个农家人还不容易?一个不好怕是被坑得骨头都不剩,也是苏家背后有人,哪怕有人再眼红都不敢把手伸得太长。
一个侯府千金、一个京城皇商。
就连镇上的县令对着苏家都是客客气气,其他人谁敢冒犯?
等这次赴考,苏家他们这一脉说不准还能出两个秀才。
就算不是两个,那出一个秀才是肯定的。
村里对苏博廷可是特期待呢。
不管怎么说,苏家也好、毕巧也好,他们之中谁离开了谁,日子都不会像现在这么红红火火。
这般想着,苏村长是真的羡慕身边的老伙计啊。
儿子有出息的,孙辈本事看着也不小,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红火。
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我也得给我们家孙子好好挑个媳妇了,现在的儿孙都没什么出息,还得把希望放在曾孙上。”
“行了吧,谁不知道你家超儿是个做生意的能手,几个货郎中就他最有能耐了。”苏村长刚刚说完,苏老爷子就忍不住笑出了声。
一旁的苏霖跟着搭话。“超哥是真的很聪明,我听说他谈下不少单子,还打算收集一些物什销到另外的城镇。”
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碌碌无为,很多时候都是坏境因素。
压抑着人没法上进,挣脱不了束缚。
可一旦给予他们一点机会,有些人就会紧紧抓着,努力的向上攀爬,或许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但只要坚定向上,总有脱颖而出的时候。
苏村长的孙子就是这样的人。
苏家给了他当货郎的机会,他抓住后还靠自己将路子走得更宽。
只不过苏建义马上就要去复考,这个时间点没法帮忙去找夫子,所以苏霖便建议着,先将学堂建立起来。
建学堂以及未来夫子要住的地方,怎么着也得个把月的时间。
正好那个时候爹已经考完回来。
就算不能马上让夫子来到他们村教书,爹和苏博廷也能先搭把手。
这件事谈好之后。
苏村长就迫不及待将这件好消息告诉村民们,甚至开始筹划着该怎么建学堂。
这个时候,苏家也开始忙碌起来。
在和村长聊这件事的时候,苏老爷子就决定拿一笔银子出来,除了拿银子之外他们也帮不了多少忙。
这时候正忙着准备苏建义出门的行李。
除了他之外,苏霖也会跟着一道前往,他除了陪着爹赴考,还有另外一项任务,那就是在南林城考察下住房,打算在那里置办一下房产。
同样,毕巧也打算跟着一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