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娇娘-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六郎心口突然有些发热。
他没去看顾娇,目不斜视地顶着桌上的册子。
“看书。”他一脸平静地说。
“哦。”顾娇挑眉,忽然将身子探进窗内。
突如其来的靠近令萧六郎浑身一僵,身子好似无法动弹了。
她离他极近,近到仿佛二人的脸颊都要贴在了一起。
萧六郎的脑海里蓦地闪过她喝醉酒,抓着他要亲亲的样子,像极了一只撩人的小猫。
他喉头一阵干哑。
“你……”就在萧六郎以为她是要对他怎么着时,她却只是伸出手,拿了一张他手边的纸。
她拿完纸就规规矩矩地站回了原处。
脸颊与鼻尖的气息消散了,萧六郎却莫名地感到一阵失落。
他也不知自己在失落什么。
顾娇拿出炭笔,在纸上唰唰唰地写了几个字,然后弯了弯唇角,留下纸条,转身绕回自己的东屋了。
萧六郎脸颊上的热意许久才褪去,他恢复平静后余光瞄到窗台上的纸条。
他拿过来一瞧,只见纸条上用炭笔龙飞凤舞地写着几个大字——书、拿、倒、了!
萧六郎想起她留下纸条时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好不容易恢复正常的脸颊又唰的一下滚烫了……
晚饭时,姚氏与顾琰都很有眼力,看出了萧六郎的故作镇定,只有顾小顺这个憨憨傻愣愣地盯着萧六郎看了半晌,问道:“姐夫,你的脸咋红了?”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萧六郎正色道:“热。”
“哦。”顾小顺点点头,“是挺热。”
姚氏抿唇偷笑。
顾小顺还想再问什么,被顾琰往他嘴里塞了个素鸡腿:“吃你的吧!”
“唔~”顾小顺的嘴一下子忙起来,忘记自己要问啥了。
吃过晚饭后,在坏姐夫强大的压迫下,小净空无奈坦白了自己剃度了半个班的伟大壮举。
“第一个剃的就是楚煜。”萧六郎神补刀。
小净空不知楚煜姓秦,是皇子,顾娇却不会不知情。
顾娇:唔,连皇子都敢剃?
萧六郎:……你这是什么表情?怎么好像还有点欣赏!这孩子养得这么大胆,只怕某人也功不可没吧!
顾娇接收到了来自萧六郎的死亡凝视,眨了眨眼,默默咽下那些我家孩子真厉害、胆大心细、动手能力强的话,对小净空严肃地说道:“以后不要再带剃刀去国子监了,咱们不能免费给人剃头。”
萧六郎:“……”
小净空剃头的事在国子监引起了轩然大波,在皇宫又何尝不是?
当秦楚煜顶着一个圆溜溜的小卤蛋走出国子监时,前来接他的太监当场就给吓傻了。
秦楚煜犹不觉自己做了啥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他坐上回宫的马车,满怀期待地等着自己一觉醒来就能变聪明。
其实按秦楚煜的实力是进不了神童班的,都是太子妃给走了后门,这就导致了秦楚煜的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况——他是全班最差的,回回考试都垫底。
夫子知晓他身份,虽不敢恶语相加,可他八岁了,是个成熟的小男子汉了,他也是要面子的。
他想变聪明的欲望比任何人都强烈,因此果断抢了第一个剃度的名额。
他顶着小光头去了萧皇后的坤宁宫。
“母后!”
萧皇后正在挑选新进贡来的料子,闻言,含笑扭头一瞧,直接晕过去了。
紧接着,皇帝就被惊动了。
没一会儿,整个后宫都知道秦楚煜剃度的事了。
庄贵妃差人来问,七皇子是不是要出家做和尚?
皇帝龙颜震怒,问秦楚煜:“谁剃的?!”
剃头剃到皇子头上,这是不要命了!
秦楚煜觉得这是好事,因为自己马上就要变聪明了,于是便没隐瞒什么:“是净空剃的!”
“谁?”皇帝一怔。
“净空啊。”秦楚煜说,“父皇你见过他的,你忘啦?”
小神医的弟弟?
皇帝满腔怒火瞬间就发不出来了:“他、他为何剃你的头发?”
秦楚煜就道:“我让他剃的呀,我也想像他那么聪明嘛!”
随后秦楚煜便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说了,他的语气炫耀极了,他很快就要变聪明了!
皇帝捏紧了拳头,嘴角抽到飞起。
这蠢小子!
书是念到牛肚子里去了吗?聪明绝顶是这么用的?
最终,秦楚煜十分荣幸地吃了一顿自家父皇的竹笋炒肉。
痛死他了,呜呜!
皇帝是关上门来罚的秦楚煜,且皇帝罚他的借口不是他剃头,而是皇帝抽查了他的功课,他没背出来。
诸位被剃了头的小卤蛋们的官员家长等着皇帝的表态,结果皇帝啥也没说,他们也就歇了去讨说法的心思了。
严格说来,也确实怪不得那小家伙,说他是故意的吧,不太像。
况且退一万步讲,就算他真是故意的,你们一群六七八岁的被个四岁的忽悠了,有脸去找人家麻烦吗?
难道不是自己蠢的?
大家从最初的震惊、愤怒、忍辱负重,到后面渐渐地冷静下来,然后他们发现了一件事——
那就是自家孩子的头剃得可真白净啊!
一根多余的头发茬子都木有!
这是专业的啊!
“我家的小儿子快满月了,我想找人给剃个胎毛。”
“我侄儿两岁了,也想剃个头来着,找不着合适的师傅,之前那个剃得不干净。”
“我家找的师傅也是,还给剃伤了呢!”
众人送娃到国子监门口,你看我,我看你,彼此心照不宣。
不过,这种事想想就好,哪儿有真把个小娃娃请到家里给人剃头的道理?
“我觉得不大合适。”
“我也这么认为。”
“那……咱们走吧?”
“走啊!”
他娘的你们倒是走啊!
有本事别在这里蹲那小子啊!
翌日一大早,小净空雄赳赳来国子监上学,结果就接受了一波炽热而贪婪的目光。
他也不明白这是怎么了。
萧六郎让小净空先进去。
众人一涌而上,将萧六郎团团围住。
萧六郎以为众人是来找他要说法儿的,已经做好了被万人批斗的心理准备,却不料众人一开口,竟是“你弟弟方便上我家剃个头吗?”
萧六郎:“……”
萧六郎当然不会同意了。
开什么玩笑,这小子坐拥京城三间大宅,仅碧水胡同的租金便月入三十两,再让他出去发展剃头业务,自己这个做姐夫的在家里还有没有财政地位了?
于是小净空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剃头大业就这样被坏姐夫无情地扼杀了。
第292章 刁难
京城五月底的天气闷热起来宛若盛夏。
萧六郎来翰林院已有二十日,他位列翰林院修撰,但因是新人的缘故,仍是以学习为主。
上午会有专程的侍读官或侍讲官为他们授课,课时为一个时辰,其余时间自学。
若遇不懂的,可私底下请教侍读官与侍讲官,也可以请教翰林院学士或五经博士。
翰林院最高官员为翰林院学士,正五品,主管翰林院的大小事宜,公务繁忙,一般没功夫为新来的官员答疑解惑。
而在翰林院学士之下,设有侍读官二人,侍讲官二人,正六品,他们主要担任讲学工作,不仅限于培养翰林院的官员与庶吉士,资历够了,是有机会入宫为皇帝与太子讲学的。
萧六郎是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榜眼安郡王与探花郎宁致远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三人之下又设了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
值得一提的是,翰林院所有官员里只有五经博士是世袭制。
因此哪怕他们官阶不高,却拥有十分雄厚的文学素养与底蕴,在翰林院地位卓然。
另外还设有从八品典籍二人,正九品侍书二人,从九品侍诏六人,与一品未入流品级的孔目。
历朝的翰林院职责都有所不同,本朝的翰林院主掌制诰、修史、文翰等事,也会撰写皇帝的起居注。
萧六郎几人学习了一段日子后渐渐也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文翰事宜。
今日一位姓杨的修撰将萧六郎叫了过去。
他是资历最老的修撰,不出意外年底考核过后便要升职了,如今翰林院所有修撰都归于他管。
他让萧六郎写一段碑文,说是陛下有重修皇陵的打算。
小半个时辰后,萧六郎将自己写好的碑文交给杨修撰。
杨修撰看过之后却极为不满地皱了皱眉:“你好歹是新科状元,就这么点水平吗?你看看你自己写了些什么?这种碑文拿去给陛下过目,非得激怒陛下不可!”
萧六郎顿了顿,问道:“那请问,是哪几句会激怒陛下?”
杨修撰一脸难以置信:“哪几句你自己看不出来吗?还用我教你?你当初的状元是怎么当上去的?”
萧六郎抿了抿唇,没说什么,回去重写了一份过来。
结果杨修撰依旧不满意。
萧六郎一上午写了十七八份碑文,全被杨修撰打了回来。
杨修撰怒道:“怎么连一纸像样的碑文都写不出来?我看你中午饭也不要吃了,留在这里给我继续写!写到我满意为止!”
说罢,杨修撰扔下萧六郎,冷冷地去了翰林院食馆。
萧六郎拿着碑文回了办公房,继续研磨、提笔、写碑文。
天气闷热,他的办公房如同蒸笼一般,他身上渗出薄汗,浸润了他的衣衫。
忽然,一颗顶着官帽的脑袋伸了进来,捏着鼻子四下看了看,确定这会儿外头无人才悄咪咪地抱着食盒闪进了屋。
一道暗影压在了他的纸上,萧六郎写字的动作一顿,抬头看他:“你怎么来了?”
宁致远将食盒放在桌上,道:“给你送吃的啊!方才在食馆碰到冯林和林成业了,他俩问我你怎么没来吃饭,我说你吃过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食盒的盖子。
不是什么好菜。
他家境贫寒,京城物价又高,他那点微薄的俸禄每个月都不够自己花的。
他给萧六郎带的是一碗阳春面,洒了几粒葱花,还带了一碟卤水豆芽。
就是……萧六郎这屋离恭房太近,天气冷时尚可,如今一热,味儿着实有点儿大。
他忙去将门窗关上。
味道总算好些了,只不过屋子越发像蒸笼了。
“赶紧吃赶紧吃!”宁致远催促萧六郎。
萧六郎没矫情什么,拿出碗筷,把阳春面与卤豆芽吃了。
阳春面的味道淡了,卤豆芽的味道咸了,不过他没挑剔什么,吃得很干净。
才这么一小会儿,宁致远身上已经可拧出水来了,真不知萧六郎每天是怎么过来的。
见萧六郎吃完了,宁致远忙忍住中暑的虚脱,走过去将门窗打开。
一股微风吹来,解暑……却也销魂。
萧六郎将碗筷收好。
宁致远看着他桌上密密麻麻的一沓碑文,犹豫了一下,问道:“杨修撰又给你难堪了?”
不是头一回了。
前几次比较隐晦,只让重写三五回,今日却连午饭都没许萧六郎吃。
宁致远随手拿起几篇碑文看了看,无语道:“比我写得强多了,他早上还夸我来着……我看你也别写新的了,就随便拿一张再给交上去,我敢打赌,你之前写的这些他都没认真看过!”
但不可否认的是,萧六郎的每一篇碑文都确实比上一篇写得更好,可原本他的第一篇就已经足够惊艳了。
这家伙是怎么做到的?
“你过来没人看见吗?”萧六郎问。
宁致远笑了笑,说道:“都在吃饭呢,没人注意我。”
“你别待太久,早点回去。”萧六郎说着,从钱袋里拿出一个银裸子,“这是饭钱。”
宁致远摆手:“我可不要你银子!一碗阳春面我还是请得起的!”
萧六郎想了想,没再硬塞:“好,多谢了。”
宁致远又在这里坐了一会儿,实在是又闷又难闻,真是难为萧六郎了,每日待在这么艰苦的地方,被人一个劲儿地穿小鞋。
换他,只怕早崩溃辞官了。
“你呀……算了。”
他是想劝萧六郎去给安郡王服个软来着,其实也不是安郡王整他,安郡王刚来,还使唤不动这些人,宁致远猜测是庄太傅的授意。
要让萧六郎吃点苦头。
但如果安郡王愿意从中周旋,多少能护着萧六郎一点。
怎么说他们三个也是这一届的三鼎甲呀,天子门生,同门之谊,是不一样的交情。
可他也明白萧六郎不是这种阳奉阴违的人。
“你回去吧。”萧六郎说,“这里太热了。”
“行,我走了。”宁致远见他不愿在这个话题深入,叹息一声,拿上食盒,小心翼翼地出去了。
下午,萧六郎将自己写的一篇新碑文拿给了杨修撰。
杨修撰自然又是一堆挑剔的话,若不是规矩摆在那儿,他或许要把这一沓碑文摔在萧六郎的头上。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气得坐回了椅子上,没好气地瞪了萧六郎一眼:“杵着干嘛?还不快去重写!”
萧六郎转身就走。
“哎——你什么态度——”杨修撰咬牙,正要发作,安郡王忽然走了进来。
他看了看迎面走来的萧六郎,又看看七窍生烟的杨修撰,温润中带着一丝歉疚地说道:“我来得不是时候吗?”
“怎么会?”杨修撰一秒变脸,笑嘻嘻地站起身来,来到安郡王面前,拱手行了一礼。
安郡王侧身避过他的礼,客气地说道:“这里没有安郡王,只有庄玉恒,杨修撰多礼了。”
“啊……是!是!”杨修撰哈哈一笑,挠了挠头,问道,“玉恒是找在下……呃……找我有事吗?”
安郡王说道:“方才来的路上我碰见韩学士,韩大人说月罗山的藏书阁有一批需要编修的史书,让杨修撰你带几个人过去一趟,最好今天就能整理完。”
月罗山的藏书阁是一位民间的隐士捐赠的,里头有不少历朝历代的史书,只不过,有些历史需要重新编修。
杨修撰忙道:“行,我马上带人过去!庄编修……”
“我可以去。”安郡王点头。
杨修撰灿灿一笑。
安郡王望着已经走出去的萧六郎道:“把萧修撰也带上吧,我记得他的史学学得极好。”
杨修撰拍马屁道:“和你是没法儿比的!”
不过既然安郡王开口了,杨修撰就暂时放弃了折磨萧六郎写碑文的计划,改为带上萧六郎与安郡王一行人去了京城外的月罗山。
宁致远没去,他下午被侍读官叫去打杂了。
第293章 首辅青睐
月罗山距离京城不算太远,出南城门再往东南走十里便到了。
藏书阁是两进的院子,真正藏书的地方只有两间书房——东厢与西厢。
这座宅院的主人约莫并不是十分喜爱念书,书籍放得凌乱,没有分类,有竹简书,也有纸书,顺序全是乱的,还有不少让白蚁蛀了。
但这些古籍对研究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要做的就是将它们按照不同的朝代与年代整理出来,缺页或损毁的地方能补上的尽量补上,补不上的做好记号,回头再向翰林院的五经博士与翰林院学士请教。
此番来藏书阁的一共有四名修撰、两名编修,杨修撰本以为人数够多了,毕竟只有两间书房嘛。
可他进屋瞧过就彻底傻了眼。
这真的是书房吗?
确定不是什么杂物间?
书架与柜子东倒西歪,书籍散了一地,曾经的下人约莫是收拾过,用筐子装了些,可他们不识字,乱七八糟装一通。
杨修撰焦头烂额,只恨自己没多带几个人过来!
安郡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