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娇娘-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娇:“……”
顾娇哈哈哈!
——
春闱过后,家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老太太出去打牌了,没忘记把“老伴儿”捎上,输了是“老伴儿”的,赢了是自个儿的。
顾琰与顾小顺每日放学都会去鲁家学艺,晚饭也在那边吃。
老实说,师娘的厨艺不怎么好,与萧六郎有的一拼,可师父在上,师父说好吃,他俩也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
小净空自打在国子监交了第一个好朋友后,每天放学都会和好朋友一起玩,今天也不例外。
比起学习,顾娇认为小净空更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因此很支持他的放学活动。
不过今天,二人的小团体里多了一个人——秦楚煜。
小净空一脸不解:“他怎么来了?”
许粥粥小声道:“唉,我爹一定让我带着他,我也很愁。”
许粥粥与秦楚煜其实并不认识,秦楚煜与小净空才是一个班的,他是普通班的。都是他爹介绍的,他不能不听。
小净空不喜欢秦楚煜,一是秦楚煜娇气还蛮不讲理,二是只要与秦楚煜在一起,那些人就听不见他说话。小净空暂时还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情绪,他本能地不大适应。
许粥粥对秦楚煜无感。
可他能察觉到小伙伴对秦楚煜的不欢迎。
他感觉自己做错了事,小声道:“对不起啊,我下次一定不带他了。”
“没关系,看在你的份上,我可以和他玩。”小净空是大方的小朋友,只要不和他抢娇娇,别的都好商量。
“你们在玩什么?”秦楚煜问。
许粥粥道:“我们在盖房子。”
秦楚煜傲慢道:“这么小的房子有什么好盖的?要盖就盖皇宫!”
“皇宫是什么?”小净空是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皇宫是我父……咳,是皇帝住的地方!”秦楚煜差点说漏嘴,心虚地出了一身汗。
还好两个孩子都没听出来。
小净空又问道:“皇帝是什么?”
他在寺庙长大,没接触过此类信息,到了如今的家里,家人也从不提什么皇帝。
许粥粥出身官宦之家,这个他还是懂的,他对小伙伴解释道:“就是昭国的主人,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
“哦。”小净空似懂非懂,也不是很想去懂,他只对他们的小房子感兴趣,“我没见过皇宫,不知道怎么盖。”
许粥粥摊手:“我也没见过。”
连皇宫都没见过,真是两个小土包子!
秦楚煜到底记得他老子的教诲,不能暴露自己的皇子身份。
不过他在心里暗戳戳地记下了,等下次旬假时,他去找太子妃嫂嫂求个情,把两个小伙伴都带进皇宫玩一玩。
翌日,陛下亲自召见顾侯爷,核实了有关风箱的事。
淑妃也在场。
淑妃脸上的笑意就没消失过。
陛下还是挺谨慎,多问了一句:“朕听闻顾侍郎家中还有一个女儿。”
顾瑾瑜的身世,淑妃向陛下提过,在那之前陛下便已答应了淑妃册封她为县主,倒也并未因为她不是侯府亲生的便反悔。
左不过是个没有食邑与封地的县主,不打紧。
可风箱一事事关重大。
顾侯爷拱手道:“回陛下,臣的大女儿自幼在乡野长大,没念过什么书。”
这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大字不识一个,能做出这么厉害的发明吗?
顾侯爷的神色不像在撒谎,何况陛下也不觉得他有必要撒谎,谁会把亲生女儿的功劳让给养女呢?
陛下拟了一道圣旨,册封顾瑾瑜为从二品慧郡主。
这是本朝第一位非皇室出身的郡主。
一般说来,只有王爷的嫡女才有资格册封郡主,亲王家的是二品郡主,太子家的是从一品郡主。
顾瑾瑜是本朝第一位非皇室出身的郡主,她的品级略低于皇室郡主,但也只低了半品,并享有食邑五百户。
这点食邑虽没几个银子,可它代表的意义太重大了。
从今天起,她是真真正正被皇室承认的人了。
她的身份,配皇子也不能说不够了。
当然,皇帝也没忘记那个造出风箱的木匠以及第一个在民间无偿推广风箱的老铁匠。
他决定把二人也叫来京城进行封赏。
第202章 揭穿
圣旨半个月前就下达了,老铁匠与木匠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不日应该就能抵达京城。
顾瑾瑜这边并不知老铁匠与木匠要来京城的事,她被册封为郡主后,先去坤宁宫拜见萧皇后,领了金印与宝册,之后又去淑妃的长春宫小坐了一会儿。
各宫娘娘都送来了贺礼,就连庄贵妃与太子妃也送了。
这二人可是后宫除去庄太后与皇后之外,最位高权重的女人,她们的态度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代表了后宫的风向。
难得这回风向竟然是一致的。
“姑姑没有看错人。”淑妃与有荣焉地拉着顾瑾瑜的手,满眼夸赞。
这件事,扬眉吐气的何止是皇帝,还有顾瑾瑜。
无论是姚氏对顾娇的偏疼,还是顾瑾瑜在女学受到的冷落,这一刻,所有的阴霾都好似被一扫而空。
顾瑾瑜带着无比骄傲的心情回了侯府。
少不了的,又是被顾侯爷与顾老夫人一顿夸赞。
自打凌姨娘的事件后,顾老夫人终日处在郁郁寡欢的边缘,听闻顾瑾瑜这般有出息,给侯府长了大脸,她才重新容光焕发。
她亲热地拉着顾瑾瑜的手:“你祖父是外出了不在府里,若是在,一定也会夸你的。”
祖父……
那个在顾瑾瑜心里无比高大的字眼,她连叫一声都不敢。
祖父真的会为她感到骄傲吗?
印象中,祖父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家里的人都十分畏惧他。
他似乎永远都没对哪个孩子满意过,即便大哥如此努力,祖父看向大哥的眼神也还是透着挑剔。
如果真的能被祖父夸赞一句,顾瑾瑜觉得她大概能炫耀一辈子。
顾瑾瑜从顾老夫人的院子出来,打算去姚氏院子,告诉姚氏自己立下大功被册封为郡主的事,她要母亲知道她才是家里最聪明的女儿,最值得姚氏器重与疼爱。
走到半路,她意外地碰到了顾长卿。
她眉眼一弯,走上前冲顾长卿行了一礼:“大哥。”
顾长卿淡淡颔首。
顾瑾瑜看着他手里拿着的包袱,微笑着问道:“大哥是从外面回来吗?拿了什么?”
“一点猎物。”顾长卿说。
今日军营狩猎,他猎了两只小鸟,打算一会儿送去碧水胡同给顾琰与小净空玩。
顾瑾瑜听出了他的冷淡,若在以往她就该识趣地走了,可今日她格外自信,她笑了笑,说:“长这么大,我还没打过猎呢,大哥下次方不方便带上我?”
“女人不能随便进军营。”顾长卿婉拒。
“啊。”顾瑾瑜略略失望,但也不算太失望,她从荷包里拿出一个玉佩,扬起小脸,温柔一笑,“送给大哥。”
“这是什么?”顾长卿问。
顾瑾瑜笑容可掬道:“是陛下赏赐的暖玉。”
送玉佩是其次,提醒大哥她当上了郡主才是正紧。
顾长卿看见玉佩,终于想起了在军营听到的消息,顾瑾瑜立下大功,被封为从二品慧郡主。
“恭喜你。”顾长卿从容淡定地说,没收下玉佩,“既然是陛下的赏赐,那你自己收好,别弄丢了。”
“嗯……好吧。”顾瑾瑜倒是真心希望顾长卿能收下这块玉佩的。
顾长卿回了院子。
顾长卿的心底没多大波澜,他没指望过靠顾瑾瑜将侯府发扬光大,因此顾瑾瑜当不当郡主、立不立功,与他关系都不大。
顾瑾瑜在大哥这边显摆完,又迫不及待让别人也知道,可惜姚氏不在府上。
姚氏去了碧水胡同。
她给顾娇的衣裳做好了,拿来给顾娇试穿,结果可倒好,袖子与裤腿竟然又短了。
这孩子是现在才开始长个儿吗?
姚氏哭笑不得,将袖子与裤腿上收的边放下来。
改好衣裳,她把一家人的衣裳都拿出来,看有没有需要缝补的。
家里其他人的衣裳她是请绣娘做的,每月都有新衣裳,老太太与萧六郎的衣裳耐穿,主要这俩人比较不好动,其余几个的就有些惨不忍睹了。
从前都是顾娇补的。
今天姚氏一看,差点笑岔气。
她还以为她女儿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呢,原来也是个憨憨。
顾娇刚给菜园子浇完水,来后院儿就见姚氏捧着一堆衣裳笑得发抖。
“怎么了?”她不解地问。
“哎哟~”姚氏眼泪都笑出来了,老半天才止住笑,问顾娇道,“娇娇,你的针黹是和谁学的?”
顾娇想了想:“无师自通?”
姚氏就知道。
不然谁会这么缝啊?
姚氏快被女儿逗死了,拍了拍一旁的凳子,示意顾娇坐下,随后拿着顾娇缝补过的地方,道:“不用一针打一个结,也不要把线头留在外面。像这样……”
姚氏拆了重新缝了一遍给顾娇看。
“唔。”顾娇认真地想了想,“我还以为自己缝得很好呢。”
毕竟缝衣裳确实提高了她的手术缝合技能,她缝针都比从前快了。
母女俩说着话,顾琰与顾小顺从书院回来了,今天不用去鲁师傅那边学艺。
二人不知顾娇与姚氏都在家,打打闹闹,各自顶着一根鸡毛进了院子。
顾小顺在乡下是有个小帮派的,那会儿他还是十里八乡第一小恶霸,头上的鸡毛就是他们鸡毛帮的象征。
之后被顾娇送去了天香书院,看上去是改了,暗地里其实还是一窜天猴儿。
今天总算让顾娇逮了个正着。
“呃,姐。”顾小顺唰的将头顶的鸡毛摘了下来,眼珠子动了动,将顾琰头上的鸡毛也摘下来。
俩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等候顾娇的发落。
“娇娇呀!”
胡同里的张大婶上门了,“我家灶屋后的院墙要塌了!”
“我去给您瞧瞧。”顾娇看了眼家里的俩窜天猴,放下浇花的水桶,与张大婶儿一道去了她家。
街坊邻居第一次发现顾娇能干是隔壁老祭酒的屋顶漏雨,顾娇爬上去直接把屋顶翻修了,之后街坊们就都知道庄老太太家的侄孙媳妇儿能干了。
张大婶儿家的院墙裂了,需要用泥浆修补。
古代没有水泥,都是石灰砂浆与夯土。
石灰砂浆的稳定性不够,遇上阴雨天容易受潮,夯土是比较好的选择。
夯土的原材料是红泥、粗砂以及石灰块,石灰块与粗砂姑爷爷家里还有,红泥被小净空用完了,他最近痴迷和小伙伴做房子,一时半会儿还真不知上哪儿去弄。
张婶儿给急坏了:“今、今天是不是修不了拉?我看它撑不到明天就得塌啦!”
院墙连着灶屋,一旦塌下来,在灶屋里做饭的人就危险了。
顾娇想了想,对她道:“稍等一下。”
顾娇回了自家宅子,去灶屋找出糯米,煮了一锅糯米汤,然后将浓稠的糯米团倒入搅拌均匀的石灰砂浆中。
“姐,这是做什么呀?”顾小顺好奇地问。
顾琰也蹲过来,巴巴儿地看着她:“为什么把米汤倒进去?”
顾娇给二人一人递了一根棒子,示意二人不停搅拌:“这是糯米砂浆,比夯土好用,用它来糊墙再合适不过了。”
夯土的过程其实是很辛苦的,需将三种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后,要用工具一遍一遍捶打,捶打的次数越多,夯土才越结实。
糯米砂浆没这么复杂,但结实度却高很多,这是由于煮熟的糯米汤内含有支链淀粉的成分,是完美的天然粘合剂,夸张一点说,经由它粘合的石灰浆强度几乎堪比前世的混泥土。
“你们当心,别弄在身上了。”顾娇说。
“哦!”二人齐齐点头。
顾瑾瑜来到碧水胡同时,看到的就是姐弟三人一块儿搅拌砂浆的场景。
顾瑾瑜眉心就是一蹙。
顾琰在她的印象中一直是个走路都要喘的病秧子,她没料到他居然会做事,还是做这种粗活儿。
姚氏坐在一旁,优哉游哉地缝补衣裳,丝毫没觉得顾琰干活有什么不对。
顾瑾瑜定了定神,走进院子道:“娘,姐姐,弟弟,你们在做什么?”
顾琰看了她一眼,没理她。
顾琰讨厌她。
不知身世时讨厌,知道后更讨厌。
顾娇也没理她,继续做自己的糯米砂浆。
她都没与顾小顺说话,顾小顺当然也不会理她了。
姚氏回头看向她:“是瑾瑜啊,你怎么过来了?”
顾瑾瑜柔声道:“我在府里没见到娘,猜想娘一定是来了这里,我给姐姐和弟弟带了点东西。”
顾琰翻了个白眼:“谁稀罕?”
砂浆很快做好了,顾娇找了桶子,装了一大桶。
“我来!”顾小顺将桶子提去了张大婶儿家。
顾琰也想提,可惜提不动,他于是抱了个小铲铲。
姐弟三人去给张大婶儿家补墙。
姚氏叹了口气。
顾瑾瑜看着地上脏兮兮的砂浆与一锅没用完的糯米浓汤,嫌弃地蹙了蹙眉,转头看向姚氏:“娘,姐姐怎么能让弟弟干粗活呢?弟弟身子骨那么弱。”
“就是身子弱才要多干活,没见你弟弟比从前精神多了了吗?”不是顾琰每天都还在吃药,姚氏只怕要认为儿子已经是一个正常人了。
顾瑾瑜撇撇嘴儿:“可是御医都说,弟弟不能太过辛劳,要多静养。”
姚氏道:“你姐姐是大夫,她知道怎么做对琰儿最好!”
顾瑾瑜张了张嘴,一个药童罢了,哪里就是大夫了?
顾瑾瑜的目光落在糯米汤与砂浆上,简直瞎胡闹,糯米汤是吃食,顾娇却拿去和稀泥。
要不怎么说是乡下长大的,一点常识都没有。
顾瑾瑜看不来,但忍了忍没说:“娘。”
“怎么了?”姚氏问。
顾瑾瑜笑了笑,从宽袖里拿出一个金印与一个宝册递给姚氏。
姚氏微愕:“这是……”
“您打开看看。”顾瑾瑜自豪地说。
姚氏将金印的盒子打开,翻过来一瞧,竟是郡主的印鉴。
顾瑾瑜等着姚氏的赞赏。
风箱的事姚氏听说了,姚氏不懂朝廷的册封规矩,但做了郡主终归是一种荣誉。
姚氏欣慰点头:“娘的瑾瑜真厉害。”
得到姚氏的肯定,顾瑾瑜很开心。
没一会儿,姐弟三个回来了,三人糊墙脏了满身,头发上都是灰尘。
张大婶儿抱着一罐子酱菜走进来,对姚氏道:“阿瑶啊,你家孩子真能干!一下子就给我弄好啦!”
姚氏眼底的欣喜与骄傲几乎要溢出来,比看到顾瑾瑜的郡主金印还高兴:“是啊,他们都挺能干。”
糊个墙有什么能干的?
顾瑾瑜撇嘴儿。
顾瑾瑜带来了不少御赐的东西,向所有人展示自己成为郡主的喜讯,然而除了姚氏一开始那点微薄的赞赏外,顾娇三个简直拿顾瑾瑜和她的贵重物品当空气。
顾瑾瑜完全没感受到炫耀的喜悦。
她带来的金银珠宝,还比不上一坛不值钱的酱菜。
果然是乡下来的,不识货!
夜里,顾瑾瑜回了侯府。
小丫鬟告诉她,她出门的两个时辰里,又有不少千金登门拜访,还留下贺礼,都是庆贺她荣封郡主的。
顾瑾瑜的心里好受了些。
顾侯爷回府,顾瑾瑜将去碧水胡同的事与她说了,当提到顾娇给邻居糊墙时她特地夸赞了一句:“其实姐姐也挺能干的。”
顾侯爷若当时在场,只怕也会觉得姐弟三个挺能干,可被发明了风箱的顾瑾瑜单独拎出来说,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