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贾环-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环离开之后,王夫人方才说道:“把外面那几个架进来回话!”
几个小厮被打得屁股大腿都隐隐见血,头上也是汗珠滚滚,被抬进来之后也不敢喊疼,只是苦苦忍着。
“说罢,二爷平日里都去哪些地方?”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双瑞先开口说道:“二爷今儿怕是去了秦淮河……”
“掌嘴!”王夫人喝道:“好好的爷们,都被你们拐带坏了!”
嘴上是这么说,但心里却是知道,这双瑞说的,怕是真的。既如此,那还是得赶紧把宝玉寻回来才是,在外面这样不见人,她心里着实担忧得紧。
贾母早就吩咐赖大家的去办了:“悄悄的,不要声张。”
赖大家的会意,赶紧出去安排。
贾政早就心里打定主意,别的不说,光是去秦淮河这一条,回来就要好好收拾一下自己的二儿子!
贾环回到梨香院,里面的丫鬟婆子竟然都是喜极而泣。
琥珀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笑,然后和彩云一起,想帮贾环换件见客的衣服。
贾环挥了挥手,说道:“顾兄和魏兄都不是外人,先准备晚饭吧。多做两个菜。”琥珀知道贾环要留他们吃饭,就赶紧下去安排了。
正房里面,顾青锋正有一下没一下地喝着茶,直到见了贾环本人,方才放了心:“消息太突然,贾兄没事便好。”
魏大凡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的表情早已说明了一切。
“让顾兄和魏兄担心了。”顾青锋和魏大凡是自己人,贾环就把心中所想,告诉了他们。
听到贾环说了经过,顾青锋和魏大凡都觉得这事情危险中透着一丝诡异。
“你是说,对方只是射箭,并未伤人……”魏大凡捏着下巴,用手肘撑着,也开始细细琢磨了起来,这事里显然透着蹊跷。
贾环补充道:“用的箭来自军中,据兵马司的人说,是南方军营中所用。”
魏大凡抬起头来,和贾环对了一个眼神,两个人点了一下头,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第一百六十四掌 棋子
顾青锋还没回过来神,但魏大凡已经开口了:“顾兄,明日还要劳烦你上折子参一下兵马司,还有兵部——谁让兵马司归他们管呢。这京城的治安,得好好治一下了。堂堂翰林院的修撰,竟然会遭遇当街刺杀。”
顾青锋当然一口答应了,这本来就是御史分内之事,但答应完之后又有些担心:“他们若是破不了案子,该如何?”
贾环笑道:“还能如何?到时候我肯定要去讨一个说法的。”
至于是什么样的说法,魏大凡已经隐隐猜到了。
顾青锋点头道:“好!若是兵部不肯给,那我就再上折子!”
“正当如此!”魏大凡忽然挥拳说道:“我回去之后,会联系咱们这一科选为御史的同年,还有一些科道前辈,一同上折子!”
贾环拱手谢道:“又要劳烦魏兄。”
贾宝玉正在秦淮河上听曲儿,外面贾府的人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正在沿河找人。
但找人也要有找人的方法,别看贾府势力大,但能在秦淮河边有营生的,也同样不好惹,若是不管不顾地进门寻人,给个白眼都是轻的,说不定还会大棒子给打出来,所以一行人只能悄悄地打探着,但在别人眼里,却像是来算风流账的。
领头的周瑞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但他带着的人有眼神好的,身边的小厮却很是机灵:“周大爷,快看,那边门口立着的,是不是焙茗?”
周瑞定睛一看,不是焙茗又是何人?当下大喜:“走!”然后一马当先,就过了去。
贾宝玉在里面听曲,焙茗虽然在外面,但也能沾光听到,正在舱门跟着哼哼,却见岸上来了一群人,往自己这边急急赶来。
借着夕阳的光亮一看,竟然是管家周瑞!
画舫就在岸边,因为还未入夜,所以不曾去河中央,所以周瑞带人很容易就上了甲板。
这个阵势让焙茗感到腿一下子就软了:“周大爷……”
但周瑞哪有收拾他的心情:“宝二爷可在里面?”
“在……”焙茗话音未落,周瑞就催道:“去把二爷请出来,太太和老太太都在寻他!急事!”
焙茗不敢耽搁,就立马进去了。
贾宝玉还在里面听雪晴唱曲儿,见着焙茗进来,不免有些扫兴的感觉。而焙茗进来之后,更是说道:“二爷,老太太和太太遣周管家来寻您来了,道是有急事!”
“急事?”贾宝玉嘴里念叨着这两个字,眼下能有什么急事?
焙茗擦了擦脑门的汗,小声说道:“看来是真的。周管家带了许多人过来,阵势很大。”
贾宝玉更加纳闷了,到底是什么事,连周瑞都亲自出来了?
出来之后,周瑞家的连连作揖:“二爷,可算找着您了。老太太有话,让您赶紧回去呢。”
“出了什么事了?”贾宝玉决定先把事情打探清楚。
“二爷先上马车,路上慢慢说。”周瑞说的话让贾宝玉很是纳闷,然后就看到了自家的马车已经在岸上停好了。
“走吧!”贾宝玉心里一横,想着最多回去挨一顿打,就上了马车。
马车周围立刻围了好几个小厮,然后才慢慢往荣国府的方向驶去。
这个阵势,让贾宝玉也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但他也没往太大了想。
只是刚进了贾府的大门,焙茗就被架到了长凳上,然后几个小厮上去堵了嘴,结结实实地打起了板子。
贾宝玉刚要说话拦着,周瑞家的就出来了:“二爷,您可算回来了。”然后就伸手把贾宝玉往内院拉,同时示意他不要出声。
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周瑞家的以前哪敢伸手碰他。
贾宝玉很是奇怪:“周姐姐,家里是出什么事情了?”
周瑞家的回道:“确实是出事了。三爷落衙的时候,遭到了弓箭的偷袭。老太太和太太担心你,特意去寻了你回来。最近这段日子,二爷可不能再出门了。”
“可是父亲得罪了什么人?”贾宝玉疑惑地说道。
“这老奴就不知道了。”
周瑞家的不知道,但贾环可猜出了一二。
南方军中的箭支,那肯定和最近的海禁有关。看来,是有人恨自己断了他们的财路了。但是这次暗杀,却又没有伤到自己,更像是刻意的打草惊蛇。
是谁帮的这个忙呢?贾环看着手里的羽箭,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他自问交友并不广泛,而且也没有这种盟友,所以这种“掀了别人桌子”的帮助,让他尤其费解。
顾青锋和魏大凡简单用了晚饭就先告辞了,他们要赶快联络,把这件事捅出来。
第二天一早,兵部就在都查院前面上了一道奏折,抢先把事情捅到了御前。
兵部尚书刘孚亲自在御前奏对:“皇上,天子脚下发生此等事情,着实骇人听闻!臣以为,当彻查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方,责令这几个地方的提督,总兵,追查箭支的来源!同时,京城当戒严,各旅店,酒店,客栈,都要严查。此等事情,应天府脱不了干系!”
开始的时候还对路子,但后面一下子把应天府扯了进来,应天府的知府马占先当然不干了:“维持京城地方治安的是五城兵马司,敢问刘尚书,兵马司归谁管?贾修撰堂堂朝廷命官,为什么不向应天府报案,而是去了兵马司衙门?”
这个问题很是让刘孚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平治皇帝说道:“你们两个衙门,都要去查!莫要跑了贼人!堂堂京师重地,竟然发生这种事情!三个月,朕只给你们三个月!”
到了中午,御史言官的折子都已经送到了内阁,不出意外,均是参兵部或者兵马司,也有少部分参应天府的。
这都是应有之意,不出意外。
但几天之后,出现了其他的声音,有密折参东南胡氏、严氏等家族走私。
这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风声从御书房传来之后,京城马上就开始暗流涌动了。
结合之前贾环遇刺的消息,那就很好理解了,这是有人提前预知,想要拿贾环泄愤。只是贾环命大,躲过了一劫而已。
但这一下,也就把他们暴露在了阳光下,被朝廷拿问,也是迟早的事情了。
“是谁!”松江府的一处大宅里,满头白发的胡元峰拍着桌子问道。
眼下京中的消息还没传回来,但贾环遇刺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江南,这消息对自家显然很不利,说不定会有有心人往自家身上引。
院中的梧桐树随风沙沙作响,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斑驳地照在地上。
下人们仿佛也知道了房中的主人心情极为糟糕,均是不敢大声。
大儿子胡正可有些不解:“父亲!那贾环又不是咱们出手的,何必在意?”
“糊涂!”胡元峰人老成精,想事情也周全得许多:“为父是担心,有人会借机发难,攀咬我胡家!”
胡家到底做了什么,当家人都是一清二楚。只是这种事情能做不能说,私底下悄悄进行也就罢了。
虽说日本那边也在闭关锁国,但德川幕府也是允许外国的船只来进行交易的,地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崎。
除了长崎之外,当然也有日本人进行走私活动,但被抓到之后,下场都会很凄惨。
胡氏一族已经在刀尖上行走了,所以去了日本还是乖乖到长崎,虽然要缴纳税金,但总要细水长流才是。若是大唐和日本两边都走私,是无法长久的。
胡正可听到父亲的话,还是没有把这事情放在心上:“父亲放心。东南这边,干这路事情的人家多了去了。别人都不慌,咱们慌什么?”
“你懂什么?”胡元峰喝道:“风起于青萍之末!咱们得赶紧准备了。拿我的名帖,去求见宋知府。”
胡元峰要赶紧行动,在朝廷有所行动之前,先想办法把自己摘出来。
贾环依旧照常去衙门,贾母想差人去告假,贾环没同意。
贾政也不同意,他是古板之人,当然不肯让自己儿子因为一场未遂的刺杀,就待在家里。
当贾环出现在翰林院的时候,一众清流都纷纷来看望。
“贾大人一身浩然正气,真乃我辈楷模!”
贾环有些赧然,这又不是上书直言皇帝过失挨了廷杖,听到这种夸奖,真让他觉得有些不对劲。
关键是,大家还不知道他为什么被刺杀。
只是近来消息传来,仿佛是东南几个家族下的手。
这就很好理解了,那边是走私猖獗的地方,贾环一下子上疏要求皇帝明牌,这不是砸了人家的饭碗么?
自打上书房的消息传来,都查院里面就很是有一个统一的声音,那就是彻查胡氏、严氏两大家族。
事情发展到这里,贾环哪里还不明白,自己这是被人当枪使了。这个人,看来就是平治皇帝。
当然他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即便知道真相,也只能装作不知道,还要顺着皇帝的意思往下演戏。
这下子算是得罪了一大帮人,想要善后,几乎不可能。
第一百六十五章 时间就是金钱
贾环有些后脊背发凉,诗里说的好:“无情最是帝王家。”看来一点也不假,平治皇帝眼里怕是只有银子了,哪怕把自己推出去做个炮灰,想必也是没有犹豫过。
但他贾环可是第一个上疏要求解除海禁的,这个锅,他背起来最合适。
这个时候,贾环又想起来了主席的一句话:“事情既然发生了,就按照发生的来处理;但幸好天无绝人之路。”
不过他也不想着去和人家去缓解关系了,已经这样了,还能有什么可以缓解的余地呢?还是看看以后吧。
果然,两天不到,就有旨意从大内出来,着南直隶按察司去查办胡氏、严氏两族是否与贾环被刺一案有关。
“吃相太难看了!”吏部左侍郎葛志不禁腹诽,国库缺钱,皇帝找各种理由抄家——世间哪有比抄家来钱更快的呢?现在若是有人敢和他打赌,他一定赌胡氏、严氏两族谋划了刺杀贾环一事。
胡元峰刚刚和宋知府约定了时间,就收到了京师来的消息。
看着手里的纸条,他的眼神都涣散了。
“晚了,完了。胡家终归是躲不过去这一劫。”眼下他若是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那他就白活那么大的年纪了。
偌大的宅院,仿佛都感到了末日的到来,平日里的井井有条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鸡飞狗跳。
大儿子胡正可闯了进来:“父亲!”说话间,泪水从腮边流下。
胡元峰站起来,看着窗外说道:“是哪个衙门?”
“按察司衙门。”胡正可忽然愤愤不平地说道:“那帮狗官平日里也没少收咱们的孝敬,眼下竟然是一点情面都不留!”
外面的官兵已经闯了进来,开始打砸胡家的庭院。
胡元峰看着窗外接着说道:“按律,首犯处斩,全家发边卫充军。你们一定要好好活着,不管在哪里,一定要重振我胡家的家声!”
胡正可跪着哭道:“儿子记住了!”
时间也刚刚只够他交待这句话,然后就被如狼似虎的官兵捆了起来。
胡家众人被绳索串连着,等着被押解往京师问罪。
同样一幕也在严氏一族上演,妇女和孩童哭泣着,连男人们都心如死灰。此次去西北前线,命估计都很难保住了。
但同时抄家所获也巨大,两家加起来,据说得银不下百万……
有了这百万两银子,平治皇帝的底气又回来了,朱笔一挥,马上拨给西北大军四十万两,以备前期之用,同时内阁发出命令,黄凤阁需严防葛尔图——意思很明确,先稳住现在的防线,以图将来。
河南那边也发了七十万两银子,足够灾民过冬了。
这两件事情都有了对策,平治皇帝方能安下心来。
泉州那边已经有消息传来,荷兰人对大唐开海禁做生意一事极感兴趣,前去的理藩院官员几乎没有暴露自己的底牌,荷兰人只是要求一个优先购买的权利而已——这简直出乎众人的预料。
本来内阁和户部以为,荷兰人会要求在台湾海峡设卡收税,但荷兰人显然也想到了大唐会把港口放在广州,这样他们就要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甚至英国人去竞争。
这些事情大唐是不知道的,但荷兰人那边显然明白,大唐迟早会知道。先期如果要价太狠,那后面的生意就不会太好做了。
这个消息让平治皇帝心里直呼祖宗保佑,内阁四人也心中大定,他们也在泉州下了大本钱,这个东风不可能不要。
既然开海已经成为定局,那
前面黄凤阁的抚远大将军已经被张庭瞻那边拿走,所以这个市舶司提举的职位,只能交给吴善中和陈敬轩了。
这对临时联盟眼下也动了自己的小心思,这个位置,他们两个都想要。
张庭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呵呵一笑,说道:“兹事体大,不要着急。咱们慢慢想,即便是要举荐,也不是说马上就要定下来的。”
吴善中点头道:“元辅说的甚是。”这个人选,他要好好和陈敬轩商议一番,这个商议,自然不可能在文渊阁里进行了。
话说薛蟠在理藩院官员之前赶到了泉州,按照贾环的建议,不拘哪个地方,但一定要找道路宽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