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贾环 >

第82章

重生贾环-第82章

小说: 重生贾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二爷也犯愁道:“你这话说得不假,那咱这冯大将军,是那颗将星转世呢?”

    一众茶客开始细细思量,定要给冯世昌找个好听的名头!

    那军士一路来到了兵部,竟然直接把急报交给了贾雨村。

    “大人,西北大捷!”

    贾雨村微微颔首,西北大捷啊,这下子,总算可以缓口气了。

    但他打开匣子,发现里面的信上竟然粘了三根鸡毛!这三根鸡毛让他的眼皮直跳,直觉告诉他,这封信他不能拆,要立刻交于内阁,或者皇上。

    手持这封急报,贾雨村急急赶往尚书刘孚的公廨,路上遇到了几个打招呼的熟识官员,他也不过略略点头,眼下他哪里有心情去寒暄呢。

    到了刘孚的屋里之后,贾雨村急声说道:“刘大人,西北急报!”大捷那两个字,早就被他拿掉了。

    刘孚把信拿到手上,看到上面的鸡毛,也是心道不好。

    “大人,外面的兵丁过来的时候,对下官说的是‘西北大捷’!依下官看,西北恐怕是有变。这个大捷,下官觉得……觉得……”

    贾雨村不敢再说,刘孚也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当下赶快起身,对他说道:“时飞,速速与我去内阁!”

    这种事情可不能耽误,即便是真的大捷,也要尽快报上去——西北可是个吸金窟,把全国的银子都向旋涡般地吸走了,若真是大捷,那就可以省去不少。

    到了内阁之后,刘孚举着急报说道:“几位阁老,西北急报!”

    张庭瞻接过信件,脑子就闪过了不好的念头。三两下撕开之后,一目十行地看完,就颓然坐在了椅子上。

    吴善中伸手拿过了信件,旁边张庭瞻的声音响起:“速遣人告知皇上,西北有变!”



    第一百五十九章 暗涌

    

在流心阁静心的平治皇帝就被小太监送来的急报给拉到了文渊阁。

    路上的时候,平治皇帝就心里堵得不行,现在已经不是生气不生气的事情了,而是要如何稳住西北的局面。

    冯世昌西北大营四万大军,军粮一下子化为乌有,军心散乱,无法再战。后退的时候,被葛尔图衔尾追杀,四万大军回来的不足七千。

    冯世昌的侄子为了护送冯世昌突围,也被葛尔图割走了人头。

    到了内阁,平治皇帝把急报往桌子上一放,说道:“事情已经到了这步田地,诸卿可有良策。”声音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家常小事。

    作为首辅,张庭瞻首先要表态:“禀皇上,当务之急,是稳定西北。西北虽然新败,但眼下就要入冬,葛尔图也无法进兵,我大唐尚有几个月的喘息之机。当趁此时间,挑选得力人手赶赴西北,稳定局势,以求来年。”

    平治皇帝看着门外,外面的几只麻雀正跳得欢,在空旷的地面上四下寻摸着草籽儿,只是这地上没有阳光,太阳已经被厚厚的云层遮掩,没有一丝光亮透出。

    “得力人选?”平治皇帝嘴里念叨着这几个字,嘴角浮现出诡异的笑,手指也在桌案上缓缓敲着。

    吴善中上前一步,说道:“老臣以为,陇西卫总兵孙启,可就近接任。”

    他吴善中没打算从这次战争中捞取太大的好处,就干脆举荐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选。

    张庭瞻眼角抽了一下,没有说话。这个吴善中,真的是读书读傻了么?

    旁边的陈敬轩心里冷笑一声,随即上前说道:“臣附议。”

    陈山成在旁边站着,不知道该如何说话。前面三个阁臣都已经发言了,而且吴善中和陈敬轩还顺着张庭瞻的话举荐了人选。只是他知道,这个人选并不是张庭瞻想要的。

    但平治皇帝的眼光已经看向他了,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臣举荐四川提督黄凤阁。”

    这也是个合适的人选,但吴善中知道,这是张庭瞻的人。他和陈敬轩相互对视一眼,俱是读懂了对方眼里的意思。

    张庭瞻见陈山成推举了黄凤阁,心里略松一口气,然后就赶紧说道:“皇上,西北新败,眼下最紧急的事情,是尽快筹措军需,送往西宁。”

    是啊,军需,这里面有粮草军械被服,哪一样不需要银子?河南的灾民也要准备过冬了,两下加起来,就要一下子把国库掏空,连个应急的钱都留不下来。

    他一下子又想到了贾环提出的“岁入千万”,关于开海禁的事情,他也想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眼下,若是再不开源的话,恐怕明年就过不去了。

    “元复,国库的银子还有多少?”

    陈元复低头回道:“今年的秋税已经开始收了,按照前几年的光景,预计也会有四千万。但河南那边,今年就没有了,还有西北三省,赋税也都直接往西宁那边送;减去这两处,今年估计能收入三千万。”

    “三千万……”平治皇帝念叨着这个数字,感觉真是不够用。

    吴善中上前一步说道:“臣请开泉州港。”

    平治皇帝却叹道:“后面再议吧。先拨银子给河南,西北那边,你们先拟定新的抚远大将军人选。冯世昌,让他滚回老家去!”

    虽然冯世昌兵败,但他也折了一个侄子进去,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至于因为一场败仗就让冯世昌人头落地。

    张庭瞻上前一步,说道:“皇上不可。西北新败,若此时让冯世昌罢职回家,恐天下生变,人心浮动。即便要处置他,也要找个其他事由。”

    平治皇帝很是苦恼,却忽然起身问道:“朕记得,冯世昌催要的军械,是不是还一直没有送到?军饷是不是也还欠着一些?”

    内阁几个人都是老脸一红,默然不语。

    平治皇帝点点头,说道:“那就再过几天,就说冯世昌贪污军饷,功过相抵,让他原职回乡养老去!”

    很快,王子腾也得了消息。这场失利本来就在预料之中,但真的到来的时候,他又觉得难以接受,冯世昌明明有机会赢的。

    眼下,又要推举新的领兵之人了,这个人,已经不可能出自他这边了。而且内阁那边已经开始提议开海禁了,这是一大块肥肉,真的开了的话,估计很多人要往东南去了。

    没过几日,就有御史参冯世昌贪墨,平治皇帝大怒,着都查院大理寺严查。

    贾环是没有资格上朝的,但消息也不闭塞,翰林院清闲,所以对朝中大事的讨论都是非常积极。

    侍读学士李汶翰先得了消息,然后整个翰林院就都知道了。

    温明远是贾环同榜榜眼,得了消息之后,就和冯邵泽一起过来了。

    “贾兄,可听说了,冯世昌虽然打了个大胜仗,但却被御史参了贪墨。一桩桩,一件件,说的有鼻子有眼。听说,西北大军,两个月没发饷银了。内阁眼下要召他回来问话。”

    贾环还能说什么,听到这个消息,他就猜到西北那边其实是打败了。但这个事情只能自己心里猜度,不能乱说。

    当下也附和道:“可惜了!冯将军也是咱们大唐的功臣,却做出此等事来,还要让皇上背一个‘薄待功臣’的恶名。”

    冯邵泽也说道:“是极!皇上纵然有心放他一马,但估计西北的将士们也不会答应。而且,刚打了大胜仗,皇上还要出赏银,总不能让大家白忙活一场。”

    贾环估计这两个人也猜到了,现在都是在装糊涂而已。冯邵泽既然连赏银都说出来了,想必也已经知道国库空虚的事情了。

    但有人能猜到,那就有人猜不到。

    翰林院里就有。别看翰林院都是考试高手,但有些文章他们还真不会做。

    “这是党争!”房源会就没看出来,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冯将军是王都检点推荐的,现在西北刚有点起色,就有人迫不及待跳出来想要摘桃子了。”

    这个观点很是有些主流的味道,而且阴谋论一直都很有市场。因为西北大捷的消息,敢去怀疑的人很少。周围几个人很是心有戚戚焉地点着头,翰林院是清流,向来以中立自居,但也没人傻到会指名道姓地说首辅和次辅的不是。

    吴善中觑了个空,来到了陈敬轩这边。毕竟上次人家亲自到他的府上,他这边也得有来有往才是。

    “廷贞,得空否?有点事情,想和你单独聊聊。”

    虽然是在公廨,但旁边的书办等人还是一个个地乖乖出去了。没听到次辅说的,单独聊聊嘛,现在不走难道还等着被撵走?

    抬手制止了陈敬轩要茶的举动,吴善中说道:“有个事情,就是关于这次推举大将军的事宜。我的意见是,若是最终推举为四川提督黄凤阁,那泉州港就晚点再开。不知道你如何想?”

    陈敬轩笑了:“祐方!方才在皇上面前,我已经赞同了你的人选,这还不让你放心?”

    吴善中心中安定,说道:“若是廷贞有其他合适的人选,不妨提出来。若是可以,老夫也是支持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确,我不是一定要推举孙启。

    陈敬轩道:“吾辈吃朝廷俸禄,当然要为郡王分忧。至于其他人选,我这里暂时还没有想到更合适的。就先推举孙启吧,我也觉得他合适。”

    “廷贞果然大气!”

    陈敬轩补充道:“估计存之那边也想到了。我这边的想法是,不管抚远大将军的人选是谁,市舶司这一块一定要抓在手里。先推出孙启去打擂台,存之那边定不会相让,咱们就半推半就让他得逞,但一定要他拿市舶司提举过来交换!”

    吴善中笑道:“廷贞果然思虑周详。”

    两个人相互看了一眼,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吴善中便告辞离去。

    张庭瞻也在和陈山成在院子里小声聊着:“这次一定要将黄凤阁推到抚远大将军的位置上。一旦黄将军上位,我等立刻就要奏请开海禁,眼下国库存银不多,难保黄将军不重蹈冯世昌覆辙。”

    陈山成会意:“首辅放心,我心中有数。”

    还有一句话,张庭瞻没说,那就是如果不是黄凤阁,那就反对开海禁,这也是他为什么刚刚在皇帝面前没有提海禁的事情——没有提,就留有反对和赞成的余地了。

    至于王子腾那边,没有人去关注了。他推举的冯世昌都自身难保了,这次的推举,注定没有他什么事了;而且即便这次又失败了,内阁也会想办法让他推举不出人选。这是文官的默契,无关其他。

    但王子腾有他的消息来源,很快,就知道了大将军的两个候选人,这两个人,平心而论,都是合适的。

    这次,他是说不上话了。但从几个阁臣背后的官员里,颇有一些关于开海禁的声音,想来国库的存银已经难以支撑这场战争,开源迫在眉睫。

    这个市舶司提举,倒是可以争一争。

    他坐在书房里思虑良久,然后恨恨地砸了一个青花茶碗。

    一声脆响,在院子里回响着,一众洒扫的下人立时噤若寒蝉。



    第一百六十章 准备出手

    

听到书房里的动静,管家王玉堂赶紧小声把下人们都支出院子,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去触老爷的霉头。

    下人都出去之后,王玉堂就静静立在院门口,等着王子腾的吩咐——他不敢离得太远,若是等会王子腾叫人没有回应的话,那可是要吃个大挂落的。

    他瞧了瞧日头,还算不错。近来家里面也没有什么事情,那肯定是朝廷上的事情了。朝廷上的事情,他不敢乱说,就老实等着吩咐。

    王子腾看着地上的水渍,上面散落着上好的雀舌,七零八落,像极了他现在的心情。

    “人都死哪里去了!快来打扫!”

    听到里面的声音,王玉堂赶紧安排小厮进去打扫。

    “动静轻点,要不回头没有晚饭吃!”

    几个小厮低眉顺眼地进去了。

    王子腾还在直勾勾地看着地上的水渍,全然不顾进来打扫的小厮。

    冯世昌去职,内阁肯定在争夺新的大将军人选,这个人选他是注定插手不进去的。但眼下国库空虚,已经不是秘密了,没有银钱,不管派谁去西北,都是一个样子。

    那朝廷会从哪里凑银子?想到从宫里传来的消息,内阁的吴善中已经请开海禁,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既然要开海禁,那围绕着市舶司这一官职,恐怕还会有一番争夺。这个官位,他也想了,依照目前的状况,恐怕内阁不会让他如愿。

    内阁四人,现在隐隐是两个小团体。既是这样,难保不会出现兑子的状况,那就是一方拿大将军,另一方趁机拿下市舶司。

    当他想到这里的时候,脑子里就不自觉地浮现了贾环之前跑过来对他说的话:“这个还不存在的位置,眼下不比征西大将军的分量轻。”

    征西大将军就是抚远大将军,只是贾环采用了古称而已。

    那时候,贾环就能看到这一步了,可笑自己竟然还以为贾环在自作聪明,妄图拿大话来博取自己的注意力。算算时间,贾环已经有快二十天没有登门了。

    他让自己早做打算,是不是想说找个机会让冯世昌提前去职?这一仗不管是贾环,还是他的小团体,其实都知道胜算不大。只是贾环比较果断,让他尽快放手,争取下一步,而其他人对冯世昌多少还有些牵挂,并不全是那种侥幸的心里,而是他自己也要做个样子,不能一有点不好的苗头,就放弃一个人。

    壮士断腕这个词又浮现了出来,这个腕,看来还是要早点断。自己断,别人还能给个机会,若是轮到敌人帮自己断,那别人就不会给机会了——你自己不中用啊,形式都判断不好,这可怪不得别人了。

    贾环回到梨香院之后,立马就换了身衣服去了大观园。这次,他不是来找妙玉喝茶的,而是去了蘅芜苑。

    眼下事情未定,他也要提前做个准备。之前他还觉得别人看得不够长远,但现在他觉得自己也不够果决了。

    到了蘅芜苑,远远就看见几个小丫头在踢毽子,满头大汗,正玩得热闹。

    见到贾环过来,一个穿绿色衣服的就赶紧回去报信去了。

    看到其他人都停了下来,贾环便说道:“你们不用管我,接着玩。”

    几个小丫头哪里敢再玩,收起毽子就悄没声儿地溜了。

    得到小丫头信的薛宝钗亲自迎了出来:“环兄弟可是来寻我的?”

    “特意来寻姐姐说会话。”

    薛宝钗不解,贾环找自己能说什么?莫不是要退股?想到这里,她有些慌,心里祷告着,环哥儿可千万别提退股的事情。

    贾环进去坐下之后,莺儿便乖巧地奉上茶水,然后就退了出去,在院门处与几个小丫头聊天。

    贾环端起茶喝了一口,便开口道:“薛姐姐赶快回家,和姨妈说,去泉州那边盘几个大的店铺。若是实在没有,也要盘几个仓库客栈。”

    薛宝钗一惊,赶忙问道:“朝廷要开海禁了?”开海禁是大事,所有的皇商都在关注。

    贾环摇头道:“还没有。但我估摸着,八九不离十了。”

    薛宝钗犹豫道:“若是到最后没有开海禁,那这店铺什么的,不是白盘了么……”

    贾环立马打断她的话:“薛姐姐想多了。若是真的没开海禁,到时候不过把铺面再转手卖出去,亏也没几个银子。若是真的开了海禁了,那就不用我再说了。”

    薛宝钗咬了咬银牙,说道:“环兄弟可是要再参上一股?”若是贾环不肯参与,那她也宁可不去泉州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