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贾环 >

第6章

重生贾环-第6章

小说: 重生贾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凤姐听了道:“既这样,老太太和太太且请回房,等到了时候再来也还不迟。”于是贾母等自便去了。园中俱赖凤姐照料。执事人等,带领太监们去吃酒饭,一面传人挑进蜡烛,各处点起灯来。

    忽听外面马跑之声不一,有十来个太监,喘吁吁跑来拍手儿。这些太监都会意,知道是来了,各按方向站立。贾赦领合族子弟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忽见两个太监骑马缓缓而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幕之外,便面西站立;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隐隐鼓乐之声。一对对凤龙旌,雉羽宫扇,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执事太监捧着香巾、绣帕、漱盂、拂尘等物。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鹅黄绣凤銮舆,缓缓行来。贾母等连忙跪下。早有太监过来,扶起贾母等来,将那銮舆抬入大门往东一所院落门前,有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入门,太监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着元春下舆。只见苑内各色花灯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灯匾,写着“体仁沐德”四个字。元春入室更衣,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却说贾妃在轿内看了此园内外光景,因点头叹道:“太奢华过费了。”忽又见太监跪请登舟。贾妃下舆登舟,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每一株悬灯万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诸灯,亦皆系螺蚌羽毛做就的,上下争辉,水天焕彩,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又有各种盆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了。

    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看官听说:这“蓼汀花溆”及“有凤来仪”等字,皆系上回贾政偶试宝玉之才,何至便认真用了?想贾府世代诗书,自有一二名手题咏,岂似暴富之家,竟以小儿语搪塞了事呢?只因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幼弟,贾妃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独爱怜之。且同侍贾母,刻不相离。那宝玉未入学之先,三四岁时,已得元妃口传教授了几本书,识了数千字在腹中。虽为姊弟,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兄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祖母之忧。”眷念之心,刻刻不忘。前日贾政闻塾师赞他尽有才情,故于游园时聊一试之,虽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且使贾妃见之,知爱弟所为,亦不负其平日切望之意。因此故将宝玉所题用了。那日未题完之处,后来又补题了许多。

    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侍坐太监听了,忙下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即刻换了。彼时舟临内岸,去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写着“天仙宝境”四大字,贾妃命换了“省亲别墅”四字。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贾妃乃问:“此殿何无匾额?”随侍太监跪启道:“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贾妃点头。礼仪太监请升座受礼,两阶乐起。二太监引赦、政等于月台下排班上殿,昭容传谕曰:“免。”乃退。又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谕曰:“免。”于是亦退。

    贾环跟着大部队拜见完元春之后,就没有他什么事了,至于后面的考校,作诗,更是全无。

    待到结束,元春更是赐下各色礼品,这时候贾环就沾光了,得到了表礼一端,金银锞一对。

    不多时,太监看着时辰到了,元春也该回宫了。众人再次泣哭,少不得又一一劝住。

    元春回宫之后,就降下旨意,说是大观园空着太浪费,要各位妹妹搬进去住呢。元妃在宫中编次《大观园题咏》,忽然想起那园中的景致,自从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叫人进去,岂不辜负此园?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们,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又怕冷落了他,恐贾母王夫人心上不喜,须得也命他进去居住方妥。命太监夏忠到荣府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不可封锢;命宝玉也随进去读书。”贾政王夫人接了谕命。夏忠去后,便回明贾母,遣人进去各处  收拾打扫,安设帘幔床帐。

    宝钗住了蘅芜院,黛玉住了潇湘馆,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掩书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的奶娘亲随丫头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至二十二日,再一齐进去。



    第十二章 下场

    

很快也就出了正月。贾环要准备下场了。

    这是大事,不能擅自做主。贾环只能去书房找贾政。

    听闻贾环来找,贾政很是诧异。自己的两个儿子俱是顽劣,没事肯定不会找自己。难道又闯祸了?

    因此喝道:“让那个小畜生进来!”

    贾环进了书房之后,并不惊慌,贾政纳罕道:“来寻为父所为何事?”

    贾环说道:“江宁县试就在二月,儿子想下场一试。”

    贾政颔首道:“如此才对!”但眼见着贾环今年只有十四,因此又说道:“不可勉强,多读几年书也无妨。”

    贾环说道:“近年来蒙老师教导,自觉文章还有可取之处,因此想下场见见世面。”

    贾政当下不再迟疑:“可以。去吧。找人作保一事,可有头绪?”

    贾环说道:“先生的另一个弟子,名唤焦守珍,已然进学。老师找了他为儿子作保。”

    贾政见贾环事情都已经决定,才来找自己,又觉得老大不自在,这个庶子,小心谨慎得太过了。

    但也不好骂他,因此说道:“好了,我知道了。去温书吧。”

    贾环走后,贾政终于想起二儿子贾宝玉了。

    对门外小厮吩咐道:“去,叫宝玉来见我!”

    门外的小厮一溜烟去了。

    却说宝玉此时正在东府听戏,毕竟还没出正月,年又过得不好,东府的贾珍忙着把年时没得的享受补回来,因此置办酒席,请了两府的人来听戏。

    戏台上演的正是一出惊梦,贾宝玉正在享受,忽然听说政老爹叫他去书房,当下真的是惊了梦了。

    但又不敢不去,磨磨蹭蹭,一步一步地往书房挪。

    身边的李贵说道:“二爷,且快一点吧,是好是坏,总是躲不过。”

    贾宝玉一跺脚,叹了口气,便加快脚步,往书房的方向走,同时吩咐李贵:“去,让袭人告知老祖宗,就说父亲喊我去书房了。”

    他不敢不去搬救兵。

    贾政因贾环要下场了,因此对宝玉也生了些期望。待宝玉进来之后,却闻到了一股酒味。不消说,肯定是去东府混去了。

    当下喝道:“孽畜!马上就出正月了,还没点进益!”

    贾宝玉做束手状老实站在旁边。他还没摸清父亲的目的,左右来书房,父亲不骂他那才是不正常的。

    贾政看到宝玉的样子,更是生气,接着喝道:“功课如何了?还有脸去东府!”

    贾宝玉战战兢兢地说道:“近来在看《中庸》和《大学》。”

    贾政冷笑:“你倒是会取巧。”《中庸》和《大学》的字数最少,学起来也甚是省力。

    贾宝玉擦擦冷汗,说道:“不敢。”

    “还有你不敢的?”贾政敲了敲桌子,说道:“我且问你,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此句何解?”

    贾宝玉答道:“中庸之道不远离人。人去实行中庸之道却远离了人,他就不是在实行中庸之道。”

    贾政点了点头:“可见也是用了点心的。”

    然后就大学的文章又提了几个问题,贾宝玉也都答了出来。

    外面贾母也进来了,听见父子二人的问答,也不由得露出笑容:“你们父子二人也歇歇,左右还没出正月,等出了正月,再考也不迟。”

    贾政说道:“母亲说的也是。但环哥儿二月份就要下场了,宝玉却还四书都没读通,由不得儿子不着急。”

    什么?贾环要下场了?自己没听错吧?贾宝玉一阵恍惚,但随即又对自己冷笑,那种禄蠹般的人,又有什么好羡慕的。

    贾母也有些愣住了:“环哥儿要下场?”

    贾政回道:“是的。”

    贾母顿了一顿,说道:“宝玉也该抓紧了。但不必去考什么县试,回头直接捐个监生,不比去考那酸秀才强。”

    贾政不禁抚额,他要不是被指了差事,恐怕现在也可以中举了。科举一途,向来要稳扎稳打,想直接从监生考中举人,不是没有,但绝对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但他又无法逆了贾母的意思,只好挥挥手叫宝玉离开。贾母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后面再盯紧点吧。

    贾宝玉回到院子里之后,还是觉得冷汗淋淋。

    恰巧林黛玉过来了,看到贾宝玉这个样子,不由得笑道:“这是怎么了?怎么成这个样子?”

    贾宝玉说道:“被老爷抓去书房问功课,还好全答了上来。”

    林黛玉白了他一眼说道:“瞧把你慌的。前段时间还一直说什么禄蠹不禄蠹的,现在就往禄蠹上靠了。”

    贾宝玉赶紧漂白:“哪有,只是顺道读了几本而已。”

    “行了!我要去宝姐姐那玩去了,你去不去?”

    贾环要下场的消息也传到了内院,王夫人听到这个消息明显一愣,但随即就想到了贾环的老师,真恨不得马上把贾环换成宝玉。

    她早就打听过了,想找翰林来做宝玉的先生,那是难于上青天的。贾府虽然是富贵人家,但在清流的眼里,却不算什么,人家是根本看不上自己这样人家的。

    至于翰林,本朝沿袭明朝惯例,自有一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规矩。能在翰林院里的,个个都是有可能进入到最后中枢的。在这种情况下,再说请翰林来教宝玉这种子弟,怕是要被打脸。人家收徒,肯定要在清流里面挑,自己家的宝玉,实在是入不了眼。

    王夫人一个妇道人家,是没有这个见识的。她求到了娘家哥哥王子腾,被一口回绝。王子腾在朝多年,这种事情还是免开口的好,被打脸都找不回场子。

    现在这个二甲出身的钱雨本简直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科举是大事,王夫人也不敢在这方面造次,只能故作贤良吩咐凤姐给贾环预备考试的东西。

    凤姐自然是知道王夫人的作为,但贾环和她现在算隐形盟友,她自是不会去找贾环的麻烦。当下含笑答应了。

    赵姨娘听说贾环要下场应试,又是自得又是担心。

    “你这小小年纪,不要逞强。你珠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宁愿你不去考,也不想,哎……”

    贾环说道:“姨娘放心。老师看了我的文章,也说了,过县试是可以的。”

    赵姨娘说道:“考秀才还要过三关,就不能只考县试就算了么?真是折腾人。”

    小鹊笑道:“姨奶奶且安心好了。三爷稳中的。”

    小鹊和小吉祥看得清楚,赵姨娘听到三爷的老师都说可以过县试了,就想着能不能只考县试,这样她儿子就是秀才了。但天下哪有这种好事,要只是过县试,那天底下的秀才不是要多了去了。



    第十三章 县试

    

赵姨娘也开始忙忙碌碌地给贾环准备应考的东西。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唯一需要的就是单衣,进考场的衣服不能有夹层,得多穿一点才保险。

    待到临考试前的晚上,赵姨娘早早就起了身,她算着小厨房估计不会给贾环做饭,就拿着体己的银子,塞给了贾环,嘱咐他在考场外买些热乎的吃。

    贾政也歇在了赵姨娘的屋子里。继贾珠之后,贾府里面又有一个子弟下场了,虽然是他的庶子,但心里也是有些指望的,看着赵姨娘忙忙碌碌又不知所措地准备东西,他也不由得失笑:“不用准备那么些,都带不进考场里。”

    赵姨娘愁道:“我就怕他在里面冻着饿着了。”

    贾政说道:“哪里就会如此了?咱们家尚算是过得去的人家,环哥儿就算是饿上一天,也无妨。”

    赵姨娘还是有些担心:“环哥儿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老爷倒是不心疼。”

    贾政哑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你这乱糟糟的样子,别让环哥儿看见,当心影响了他下场!”

    赵姨娘应了,随即遣小鹊去唤了贾环过来。

    “我让你舅舅跟着去,可千万捡那干净的摊子。”赵姨娘反复叮嘱着。

    “知道了,姨娘放心。”贾环自然是满口答应。

    说罢,贾环就拎着考篮出来了。

    走到大门口,遇到了贾琏。

    贾琏见到贾环,笑着说道:“三弟,这次,咱们家就看你的了。马车也准备好了,咱们现在就走。”

    这是贾环没有想到的,但随即就释然了。

    一来是贾琏人品还不错,所以这种照顾弟弟的事情由他来做,也不意外;二来凤姐可能也给贾琏剖析过利害,是以贾琏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左右是自家哥哥的好意,贾环还是要领受的。

    当下跳上马车,向着考场的方向出发。

    马车里有贾琏帮忙准备的烧饼和酱肉,贾环也没客气,赶紧填了个肚圆,贾琏笑嘻嘻地看着。

    到了考场门口,已经人山人海了。还好贾家是豪贵之家,自有奴仆开道,稍一时,贾环就距离考场大门很近了。

    等到卯时,一声炮响,考场开门了。考生纷纷往里涌。

    贾琏对着贾环抱拳说道:“三弟,哥哥在这里恭祝你高中了。”

    贾环说道:“多谢琏二哥了!”

    说罢就进了考场。

    找到座位,贾环就赶紧坐下,然后开始磨墨。

    虽说要考好几天,但历来考试最重首艺,他可不敢怠慢。

    墨磨好之后,很快就有军士举着考题过来了。贾环定睛一看,是孟子里面的“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当下铺好卷纸,笔走龙蛇。

    写完之后,已经将近中午,看看卷子,并无错字及犯讳,考棚里,正是本场主考,也是江宁知县王德善。

    当下决定提前交卷。

    左右见贾环交卷,也颇有几人蠢蠢欲动。

    王德善见有人交卷,又是个少年,不禁好奇。

    敢提前交卷的少年人,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看到贾环一表人才,不像是蠢材的模样。

    再看贾环的卷子,标准的馆阁体,行云流水,并无不妥之处,当下就暗赞了一声。再看文章,也是经义通顺,细细品读,令人拍案叫绝。

    这种少年英才,不取何为?

    王德善当下说道:“好文章,好文章!本县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你县试这一关过了!”

    贾环大喜,当即拜谢道:“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