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贾环 >

第176章

重生贾环-第176章

小说: 重生贾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想着,南安王妃过来了。

    “平儿,在做什么?”

    世子赶快收回心绪,说道:“儿子在想父亲和妹妹。”

    南安王妃叹了口气,说道:“你也知道今天贾府的动静了吧?等到贾修撰回京,去送一份大礼,答谢一下。”



    第三百零九章 急转

    

世子犹豫道:“只怕祖母那边不好交待……”

    南安王妃说道:“管不了那么许多了,等静姝换了你父亲的消息一回来,就要立刻上门致谢,须知夜长梦多。”

    看着眼前的金狮镇纸,贾兰着实有些意外,自己的姑姑还真疼爱自己。

    凤姐也很羡慕,只是她现在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儿子,等到英哥儿大些,就准备寻个先生先开蒙,待到后面再找贾环或者贾兰帮忙督促读书,待到中举,再求贵妃的赏赐。

    贾宝玉看着贾兰的镇纸,心里终于反应了过来,自己的侄儿已经是士绅阶层,与自己已经不一样了。

    除了小时候得过大姐姐的东西之外,贾宝玉也快十年没有得过元春的东西了。

    看着贾宝玉的神情,王夫人忽然开口道:“宝玉,等到明年,你也去国子监吧。”

    这事情她事先没有和贾政商议,但以她对贾政的了解,这个提议是不会被拒绝的。

    听到自己母亲的声音,贾宝玉终于回过来神了,要想得到大姐姐的青眼,举业不成是肯定不行的,但若真的要去国子监读书,他却也是不想。

    低头吭哧了半天,贾宝玉方才开口说道:“儿子还是想着留在家里孝敬母亲。”

    王夫人还要再说话,被贾政止住了话头:“都先回去吧。兰哥儿也别摆弄了,回去放好。让你先松快几天,过些日子,就得送你去你三叔乡下的庄子读书去!”

    贾兰乖乖地答应了。

    李纨也没有意见,乡下地方清净,不比城里的花花世界,现在可就是要静心为上。可惜中间要过年,要不然,李纨都想让儿子在乡下一直待到会试。

    那边的贾母也发话了:“兰哥儿母亲也一起过去,多少有个照应。他三叔不在,你就上点心吧。”

    李纨心中大喜,忙矮身应了。

    瞧了瞧边上的惜春,贾母笑道:“四丫头看来也是忍不住的了,罢了罢了,回头和你三姐姐也过去吧。只是要听你大嫂子的话,不许淘气。”

    回去之后,王夫人问道:“老爷为何止住妾身,让宝玉去国子监读一段时间也是好的。”

    贾政却说道:“你瞧瞧他那个样子,是能读的进去?别光想着人前教子,不是这么教的。”自己的二儿子四书都无法通读,到了国子监只能丢人,要不就是和其他纨绔厮混。

    王夫人也不说话了,自己老爷的学问已经不怎么样了——这是贾政自己说的;这样竟然都能考倒宝玉,到了国子监,可不就只能在外堂厮混了?

    回到院子之后,贾宝玉心中依旧不平,国子监他是一定不会去的,说破大天也不行,只是还要找个适当的理由才行。

    想了一想,就找了一个现成的。

    现在三弟去了西北,大侄子又要去乡下读书,二房的男人可不就剩下自己了么?父亲平日里还要去衙门,家里没人支应可不行,当然,他也不打算去支应什么,凡事有琏二哥在。

    也不知道薛大哥什么时候回来,罢了,明日去找蓉哥儿他们喝酒去,实在气闷得紧。

    没过几日,贾宝玉就发现家里安静了许多,回到院子却听到林黛玉说道:“二爷,三姑娘四姑娘和大奶奶他们都去了三爷乡下的庄子了。”

    难怪。

    这也没什么,本来三妹妹和四妹妹就已经去了好久,只是中秋回来了罢了。大嫂子一直存在感都不强,去也就去了,可为什么自己还是觉得有些不自在?

    “母亲这两天可来过?”

    瞧着贾宝玉略有些心虚的样子,林黛玉噗嗤一笑,说道:“太太正参佛呢,哪有时间到处乱走。”

    贾环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怀远,在这里的驿站,他见到了朝廷的邸报,上面有着南直隶的乡试录。

    怀着紧张的心情,贾环迅速浏览了一遍,发现自己的侄子贾兰榜上有名,贾环开怀大笑。

    郑百户小心地凑了过来:“大人,有何喜事?”边上几个鸿胪寺的小官也是同样的表情。

    贾环把邸报扔到桌子上,说道:“告诉大家伙,今晚想吃什么,让厨房去准备!能喝的让他们喝二两,只是不要耽搁明日赶路。本官今晚请客!”

    另一个鸿胪寺的小官秦凌风凑趣道:“既是有喜事,那下官等一定要陪大人喝上一杯。”

    边上的几个人早急不可耐地抓过了邸报,刚刚大人可是看了邸报才开心的。

    看到南直隶的乡试录,几个人相互点了点头,看来缘由在此;再细细一看,应天府江宁县生员贾兰的名字赫然在列!

    “恭喜大人,贾府清华世家,令人羡慕。”

    这才两代,就可以被外人称道,虽然有马屁在里面,但却也是实打实的了。

    郑百户已经把消息告诉了自己手下的军士,赢得了阵阵欢呼。

    出京这么久,每日里虽然饿不着,但肚子里却始终缺了点油水,今儿沾了贾大人侄子的光,终于可以放开肚子吃上一餐了。

    很快就有个伍长模样的人去了厨房,今晚不但军士们都有加餐,连赶路的马都有黄豆鸡蛋可以享用。

    听着外面的热闹,静姝终于生起了几分好奇。

    “张嬷嬷,怎么忽然如此热闹?”

    姓张的婆子早早就打听清楚了:“郡主,听说是贾大人的侄子中举了,今儿贾大人要请客呢。”

    静茹轻叹一声,好事从来都与自家无缘。

    怀远的驿站并不大,一下子招待这么多人来不及准备东西,但贾环出手大方,直接给了二两金子,让驿丞喜出望外。有了这笔钱,就算到外面现买,他也要把这五六十口子招待好。

    院门口,另一个鸿胪寺的小官正恭谨地对一个婆子说道:“不知道郡主今晚想用些什么,驿丞还算尽心,可以一同预备。”

    婆子还没说话,静姝的声音便传了过来:“不用费心了,青菜豆腐即可。”她不想沾贾环的光。

    但今晚的饭食的确要比往日精致,虽然是青菜豆腐,但看得出也是用了心,青菜根根青翠,豆腐竟然也没有了往日的豆腥味,看来是先过了一边热水了。

    张嬷嬷心中叹道:“现在有了马车,每日里能走至少八十里路,路况好的话,一百多里也是可能的,过不了几日,便要进入河南了,过了河南,便要进陕西,到了陕西,距离甘肃就没多少日子了。”

    只是她不能去怪贾环,虽然郡主的日子不多了,但王爷回来的日子就要临近了,两边她都惦记着。

    驿站的大通铺那边,众位军士正吆五喝六地划拳,有着丰盛的酒菜,现在他们恨不得贾环天天有侄子中举。

    几个小官也在陪贾环喝酒,只是多了几分矜持。

    “照着眼下的脚程,月余便可到肃州。”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什么王爷郡主,都不及回家过年。

    贾环夹了一筷子豆腐,慢慢咽下。这里距离八公山不远,豆腐做的极是嫩滑。

    “回来的时候,咱们便辛苦一些,每日里多赶上一个时辰的路,如何?”

    听到贾环的话,几个人都喜笑颜开,能赶回来过年了。

    “来,咱们再一起敬大人一杯,祝贾府大少爷明年春闱高中!”

    贾环也举起了酒杯:“借诸位吉言了!”

    第二天一早,养足了精神的众军士都早早起身,在黎明的时候便开始赶路了。

    为了早些回来,郑百户悄悄吩咐了手下,能多走一个时辰便多走一个时辰。

    待到了河南境内,贾环便开始给大家鼓劲了:“到了开封,本官请你们吃黄河大鲤鱼!”

    秋季雨少,而且贾环一行人还是往西北走,只是有些担心到了陕西,怕就要下雪了。

    过了中秋之后,平治皇帝的身子便一天不如一天了,在又一次晕倒之后,平治皇帝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楚王外出就藩。

    他不能让二儿子留在京师,万一哪天他醒不过来,这个二儿子怕是去不了楚地了。

    “让邱明远来见朕!”

    这个事情,还是让礼部上折子吧。

    在众人的预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礼部尚书在大朝会上提出了让楚王就藩的事情。

    “衡阳的楚王府修完了没有?”

    宗人府不过是挂个名儿,事情还是礼部来操办,听到皇上的问话,礼部尚书邱明远回道:“现在已经进入最后了,预计月余就能完工。楚王这个时候动身,是来得及的。”

    平治皇帝思索片刻,说道:“那就挑个日子让楚王动身吧,今年就让他在自己的新王府过年。”

    听到平治皇帝的话,太子和楚王都松了一口气。

    没过几日,便又从大内传来了消息,黄凤阁有折子送到了御前,平治皇帝大怒,召太子、内阁以及部院大臣去了御书房。

    见着人齐了,平治皇帝把黄凤阁的折子往桌子一扔,说道:“黄将军上了折子,参了一些人。这里面有副将,有参将,这些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竟然还不知道军令如山!都什么时候了,还在那磨洋工,等着捞现成!朕的意思是,都撵回家养老!”

    现在西北未定,平治皇帝也不敢大开杀戒,所有事情,都等西北安定一些再说。

    瞧了瞧边上的太子,平治皇帝问道:“太子,你觉得应该怎么着?”

    太子心中急转,刚刚他就在想,若是几年前的父皇,肯定不会这么善罢甘休了,听到平治皇帝的问话,太子赶忙说道:“儿臣的意思是,还是要仔细甄别。先让他们回京来问话吧,若是有好的,不妨再用。”

    王子腾心开始往下掉,太子果然要开始清算了,这些人一旦进了京,肯定讨不了好。可不进京的话,也平安不了多少日子。黄凤阁敢上这个折子,就说明这些人已经被拿下了。

    平治皇帝点了点头,忽然又问道:“那这个事情交于你来办,可能办好?”

    太子躬身回道:“儿臣自当尽力,为父皇分忧解难。”



    第三百一十章 霜降

    

没出几日,忽然有御史弹劾贾府家奴赖家不法,矛头直指赖尚荣。

    赖尚荣早就脱了奴籍,现在正在外任上,对于京里的事情一概不知,但皇帝案头摆着的折子上,直接把他称为“赖三尺”,可见其搜刮之厉害。

    贾政没资格站在早朝上,但王子腾可以。听到御史的话,他心里就一紧,皇帝准备拿四大家族开刀了,准确的说,是贾府和王家,赖尚荣,就是个引子。

    可这把刀要落到何种程度,王子腾还不敢猜测。若是看在元春的面子上,怕是要轻轻落下;若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不过一个七品官,竟然还劳烦御史上折子!直接让他去都查院接受问话。”

    平治皇帝一锤定音,但很多人都在等结果。

    消息传到贾府,贾赦也很是震惊,这种七品小官,竟然都能上达天听了。赖大赖二兄弟两个鼻涕眼泪都出来了,跪在贾赦面前苦求。

    “大老爷,您可不能不管咱们啊!那姓张的御史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惹咱们贾府!一定得给他点颜色瞧瞧!”

    贾赦却心里腻歪,倒不是说不想帮他们,而是赖尚荣在任上那么能搜刮,自己竟然半点孝敬都没见着,现在出了事情才想起来求自己。

    “行了!哭丧呢这是!”自古以来就没有平白找人帮忙的道理,更何况赖尚荣已经不是自己家奴了,贾赦可不打算白白出手。

    赖大在府里伺候了这么多年,哪里不知道他心里所想,马上说道:“大老爷,不看僧面看佛面,您就帮帮小人家里吧。”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一张银票,不动声色地就塞到了贾赦的靴子里。

    贾赦咳嗽了一声,说道:“回去等着吧,到底也是我贾府出来的人,不能不管。”

    赖大赖二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回到家中之后,王子腾发现自己的三弟和侄子竟然都不在家,不用说,肯定结伴出去鬼混了。

    “王玉堂,把那两个畜生都给我寻回来!带着人,绑也要绑回来!”

    现在他可不敢给别人留有口实,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能牵连到整个家族。

    听到自家老爷口气不善,王玉堂不敢耽搁,赶忙就出去寻人去了。

    王子腾夫人听到这话,有些担忧:“老爷……”

    王子腾叹了一口气,说道:“开始了。”

    现在已经不是抱团就可以生存的时候,能顾得上自己就很不错了。眼下能说得上话的,只剩下宫里的元春,但站在他王子腾的角度上,他也不想让元春出手——一切都等到尘埃落定之后再说。

    贾赦那边拿了银票之后,心情甚好。思来想去,他觉得还是找贾雨村帮忙比较靠谱一些,当然了,自己的女婿顾青锋应该也能说上话,还有环哥儿的老师,刚刚升了官,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别人总要考量考量。

    计划是极好的,但他第一站去了贾雨村的府上就碰了钉子。

    作为一名合格的官员,贾雨村哪里会沾这个麻烦。

    “这次是陛下亲自发的话,世叔就不要掺和了。不过一个家奴,也值当如此上心?”

    贾雨村自认为把话说得比较通透了,但贾赦却没有听懂,他眼里只有银子,别的暂时都想不进去。

    听到贾雨村的话,贾赦的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眼下不是你求着我贾府的时候了!只是他也不是傻子,只能腹诽,话还是不能说出来的。

    满肚子不痛快的贾赦又去寻了顾青锋,在他看来,自己的女婿怎么都会帮自己一把。

    没想到到了顾家,顾青锋竟然也不肯伸手,竟然还要跟着一起上折子。

    贾赦有些怒:“不过一个七品小官而已,也值当如此大动干戈?”

    顾青锋劝道:“岳父莫要掺和了。七品?你女婿也不过七品而已。”当然了,县令这种七品是没法同御史相比的。

    看着贾赦,顾青锋又说道:“岳父近日莫要奔走了,怕是有心人已经盯上您了。”

    听到顾青锋的话,贾赦才想起了贾雨村的话,连续两个官员都劝自己不要掺和,看来事情非同小可。

    只是到手的银子他实在舍不得再还回去,犹豫了再三,贾赦才说道:“到时候能不能帮赖尚荣说句话?”

    顾青锋看了看院子里走路的迎春,说道:“岳父不要惦记了。您回去之后和二叔商议一番,再做决定吧。”他隐隐觉得这事情并不简单,贾府一个贵妃,一个状元,还有自己这个御史女婿,竟然还有人敢参他们府里出来的门人。

    现在顾青锋也极是为难,一切都是猜测,他不敢下结论,只是期盼着雷声大雨点小。

    从顾家离开之后,贾赦也不去钱府了,连续两个官员都劝他不要插手,到了钱雨本那边肯定也是一样。

    闷闷然地回了家,贾赦又振奋了起来。反正他也帮忙跑腿了,这银票是万万不能退了。

    贾政也回来了,今天事情透露着诡异,见到贾赦,贾政就说道:“大哥,近日里约束家人,莫要让人抓了把柄。”

    贾赦终于觉得事情不简单了:“怎么说?”

    “环哥儿临走的时候提了一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