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知非抿着唇笑,“所以,我才厚着脸皮来向姑娘讨赏啊!”
这绕来绕去的,又绕回去了?
晏三合一锤定音,“说吧,要什么?”
“简单。”
谢知非喉结滚了两滚,“说一声谢谢就行。”
就这?
就这?
晏三合口气无比真诚,“谢知非,庄上的事情,还有那个护着我的侍卫,以及静尘的事情,一并谢谢。”
“不必客气,都是我应该做的。”
谢知非眨了眨眼睛:“也做得心甘情愿。”
晏三合:“……”
现在的情况似乎更不对了。
她不仅接不了招,还毫无还手之力?
这是为什么?
这到底是为什么??
……
太孙别院。
赵亦时放下手中的笔,待纸上的墨迹晾干后,道:“严喜,拿起来我看看。”
严喜小心翼翼捏着纸的上面两个角,“殿下,好字啊!”
赵亦时抱着胸,弯唇道:“这是最近几个月来,我写得最好的一副字。”
严喜见他笑着,想来心情极好,马屁立刻跟上去,“殿下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解决了一条疯狗,逼得汉王去庄子上避暑……
确实是喜事!
“殿下。”
沈冲走进书房,表情有些一言难尽,“刚刚抓到个翻墙贼。”
赵亦时神色一沉。
严喜惯会察言观色,忙呵斥道:“我说沈侍卫,这种小事,也要和殿下说吗?杀了不就得了。”
“是李姑娘。”
“谁?”严喜以为自己听错了。
“李姑娘,李不言。”
严喜飞快地看了眼主子的脸色,忽又改口道:“原是李姑娘啊,那就杀不得了,殿下的意思呢?”
赵亦时话里听不出任何喜怒,但眼睛却弯出一点弧度。
“请进来吧!”
第238章 大胆
李不言第二次走进这个书房。
震惊。
书房的布置,不富,不奢,不贵,里里外外透着一个字:雅。
墙壁上挂的是字画,好几副,一看就是大家的手笔;多宝阁上的摆件,一件比一件精致耐看。
“哎哟我的天……”
李不言捂着胸口,发自肺腑地说:“太孙殿下,这不是杀人诛心,这是鞭尸,反复鞭尸。”
“姑娘,何出此言?”
李不言眼儿一弯,“我这人其实还有一个毛病。”
赵亦时:“什么?”
“贪财。”
赵亦时:“……”
李不言手指一件一件指过去,“好东西,好东西,又是好东西,一屋子的好东西……太孙殿下,你这是想馋死我。”
严喜垂着脸,无声翻个白眼。
这世上的女子都一个德性,都想从男人这里捞点好处。
赵亦时心里也隐隐升起一丝怒意,却依旧面不改色道:“姑娘看中什么,可问我讨一样。”
“殿下,万万不可。”
严喜赶紧出声阻拦,“这些东西都是宫里头赏下来的。”
这李姑娘不过是个侍候人的丫鬟,别说讨,给她看一眼,都是抬举了她。
李不言似乎没有听见严喜的话,眼仁儿亮亮的,“殿下,我可以凑近了看看吗?”
赵亦时声音淡下来,“姑娘请便!”
请什么便啊!
严喜赶紧跟过去,一脸警惕的看着李不言的一举一动。
这些可都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万一磕着、碰着,你个丫鬟死多少次,也赔不起。
李不言在多宝阁前慢悠悠地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转到第三圈的时候,严喜再忍不住。
“姑娘,适可而止吧!”
懂不懂规矩,知不知道分寸啊?
“嗯,是该适可而止。”
李不言收回视线,冲赵亦时一抱拳,“殿下,我来拿那天落下的包袱。”
赵亦时微微一蹙眉,“严喜。”
严喜忙不迭的从小几上拎起包袱,往李不言怀里一塞,尖着嗓子,没好气道:“李姑娘还有事吗?”
“没有了。”
李不言一抬下巴,“殿下,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告辞。”
这一下,不仅严喜傻眼,连赵亦时都微微一愣,“慢着,姑娘真不向本殿下讨一件吗?”
“不用,我已经解馋了。”
赵亦时看她扬笑的脸,“看看就解馋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李不言把包袱往身上一系,轻轻一笑,转身走了。
赵亦时脸色一如既往的平静无波,然而心里却有一阵春风拂过来。
贪财的女子很多,但知道怀璧有罪的女子不多;
好色的女子很多,但色而不淫的女子不多。
装腔作势的女子很多,大方坦荡,无所求的女子不多。
严喜转头看看自家主子的脸色,忙“哎”的一声,机灵地追了出去,“李姑娘?”
李不言转身:“还有事?”
“殿下。”
严喜不动声色的加重了语气“……您可还有事啊?”
赵亦时回过神,走到门边站定,“姑娘刚刚那话……”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我的身份只能看看,殿下真要赏了我,我福薄,怕压不住。”
这话粗听没什么,细细一琢磨却又很耐人寻味。
赵亦时笑着把话岔开,“姑娘这包袱里装的是什么?”
“是死人穿过的衣裳。”
一股寒气从严喜脚底心直往上窜,赶紧又拿眼睛去看自家主子。
主子不仅没生气,反而温和道:“下回姑娘来府上,不用爬墙,可光明正大从门进来。”
李不言笑得眼睛弯弯,“登徒子好色,非爬墙不可窥也!”
说罢,脚下一蹬,丹田运气,跃上墙头。
在墙头略站片刻,她忽的转过身,双眸迸出亮光。
“殿下,我姓李,名不言,取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诗,你可记住了?”
最后一句话落下,人早已不见了踪影。
你就是一丫鬟,还敢让殿下记着你?
严喜心说简直没王法了。
“殿下,回吧,外面日头毒着呢!”
“她这名字取错了。”
“呃?”
赵亦时嗤笑一声,摇摇头:“李大胆才适合她。”
严喜陪着笑:“殿下说的是。”
“殿下——”
声音由远及近。
小内侍匆匆进院:“殿下,太子从宫里回来,请您立刻过去一趟。”
笑,在赵亦时的脸上僵住。
……
就在太子请太孙过去的时候,谢道之也回了谢府,连朝服都没有换,就直奔老三院里。
谢知非刚刚喝完药,满嘴的苦味,见父亲来,忙让朱青扶着坐起来。
“父亲,这是下朝了?”
谢道之摆摆手,示意朱青去门口守着。
屋里就剩下父子二人,谢知非心虚着呢,没敢先开口。
父亲在官场上风风雨雨,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几句话一问,就能摸清他的算盘。
谁知谢道之什么事情也不提,“兵马司那头你大哥帮你请了假。”
谢知非诧异,“请了多久?”
“一个半月。”
谢道之:“这一个半月你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就是别做什么正经事。”
谢知非没想到父亲会这么说,微微一愣。
“这天底下既然有太蠢,掉进陷阱里的,也有太聪明,而掉进陷阱里的。”
谢道之语重心长,“老三啊,谢家有你大哥,就不指望你出人头地,你平平安安的就好。”
谢知非抿了抿唇。
父亲这话看着直白,内里的深意可不少。
他这次用自己做饵,好处是把徐家拉下马,坏处是把自己暴露在世人眼里。
正如父亲所说,这世上有蠢人,也有聪明人。
聪明人往深里想一想,再想一想,就能琢磨出些不一样的滋味来。
这滋味一出来,他三爷身上披着的那一层风流纨绔的皮,就算是被撕下来了。
谢家官场上三个男人,老的官至内阁,已经走到了权力的中心;大的在翰林院,韬光养晦,一点一点磨练资历。
如果他再事事显眼,谢家就会成为别人眼里的出头鸟。
谢家的根基并不深,仅仅是父亲这一代,和四九城那些积累了数代的权贵相比,不过是个运气好点的新贵而已。
出头鸟的下场是什么,谁都知道。
“父亲,我知道了。”
“知道就好。”
谢道之站起来,看着儿子。
“老三啊,天子脚下,满地锦绣成堆,活得长的,都是缩着脑袋,夹着尾巴过日子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啊。”
谢知非一时怔住,再回神时,屋里早就没了父亲的身影,反倒是朱青站在床前。
“三爷,柳姨娘来了,见不见?”
第239章 下饵
二房三个人,来了两个。
谢婉姝冲到床边,眨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三哥,你怎么样了?疼不疼?”
“没事。”
谢知非目光越过她,向身后的柳姨娘看过去,“姨娘坐。”
再怎么心里有龌龊,面子上的事情,还是要过得去的。
更何况父亲前脚刚走,柳姨娘后脚就来,她做戏给父亲看,自己倒也不得不陪着演一场。
柳姨娘在床边的小凳子上坐定,眼眶一下子就红了,“怎么就伤成这样?”
谢知非勉强笑笑,“命不好。”
谢婉姝一听,哪里能依,“胡说,我三哥的命,顶顶好。”
柳姨娘淡淡扫了女儿一眼,把手中的一个纸包递过去,脸上带着几分歉意。
“姨娘那头没什么好东西,这是二两冬虫夏草,最能养生补气,三爷可别嫌弃。”
“姨娘费心了,朱青,替我收下来。”
往常这些迎来送往的活,都是丁一在忙,朱青接过纸包,笨拙的张了张嘴,“多谢。”
柳姨娘:“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二哥出门做买卖去了,否则也要来的。”
朱青不知道怎么接话,余光赶紧看了三爷一眼,偏三爷也没有想要接话的意思。
屋里一下子冷了下来,气氛也莫名的微妙。
谢知非见时候差不多,倦色难掩的打了个哈欠。
柳姨娘像是得了赦令,赶紧站起来,“三爷好好养着,回头我再来看你。”
谢知非:“姨娘好走,朱青,替我送送。”
“是!”
“三哥,我走了,你要嫌没趣,就打发人来叫我一声,我陪三哥说说话。”谢婉姝一步三回头。
“嗯,去吧。”
谢知非很淡的应了一句,随即便阖上了眼睛。
既然是做戏,脸上的笑是假的,含在眼睛里的泪是假的,关心的话是假的,只有那二两冬虫夏草是真的。
谢知非无端的想起晏三合来。
喜欢就是喜欢,厌恶就是厌恶,一切都随自己的本心,从来不会在意旁人怎么看,真自在。
“朱青。”他喊。
“爷?”
“让谢总管去店里挑副好的拐杖来。”
“爷用不着拐杖,再有几天……”
朱青忽然想到了什么,忙改口道:“是!”
谢知非见他明白,又叮嘱道:“别买七老八十岁人用的,小巧一点,精致一点。”
朱青想着裴爷嘴里左一声娘子,右一声娘子,小声道:“爷也不怕让裴爷吃味儿。”
“这有什么可吃味儿的!”
晏三合对他什么样,他心里没点数吗?
也差不多该知难而退了。
谢知非:“走,扶我去静思居透口气。”
“爷。”
朱青不得不扮演丁一的角色,苦口婆心一下。
“一早才去过,还没过两个时辰,你又去,就算晏姑娘不养病,爷的身子也得养啊。早上那一趟,两处伤口裂开来,又淌血了。”
“朱青,秀色可餐四个字听过吗?”
“听过。”
“那秀色可医呢?”
朱青:“……”
……
“太太。”
朱氏指着两个丫鬟,“红衣的叫小红,绿衣的叫绿绮,都是从老太太院里挑的,请太太过目。”
吴氏见这两个丫鬟都是本本分分的面相,心下很是满意,“你和她们说说老三房里的规矩。”
“是!”
三爷院里的规矩,其实很简单。
少说话,多做事,别削尖了脑袋要爬床,这是一;书房重地不能进,这是二。
朱氏把规矩当着吴氏的面说清楚,小红、绿绮一一应下,朱氏便带着她们去了三爷院里。
她前脚刚走,后脚吴氏的陪房李正家的就进屋来。
“太太,刚刚三哥儿又往静思居去了。”
李正家的伸出两个手指:“天还没黑,就跑了两趟,老奴可真心疼哥儿的身子,这痂还没结上呢!”
吴氏语气立刻尖酸起来,“我要不要替他们合一合生辰八字,好测测姻缘?”
这话,李正家的不敢往下接。
正这个时候,丫鬟的声音在外头响起,“太太,杜家管事在二门外候着,说要见您一面。”
杜家?
见我?
吴氏忙理了理衣裳,“快请进来。”
管事四十出头,长了一张面善的脸,他一见面先行礼,再把手里的一个纸包递过去。
“听说三爷伤了,我家小姐命我送些补药来。”
“这……”
吴氏一脸愧疚:“这哪好意思啊!”
“太太只管收下,小姐说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太太这些年怎么待她的,小姐都记在心里。”
管事的嘴皮子十分利索:“小姐还说,三爷是摆在太太心尖上的人,若是往常必是要登门探望的,只是今时不同往日。”
吴氏一听这话,心头又是舒坦,又是难受。
大家族里出来的姑娘,教养就是不一样,瞧瞧,多懂礼数啊。
哪像那些穷乡僻壤来的,待人不冷不热,口气不阴不阳,眼睛都长在了头顶。
只是可惜啊!
这么好的姑娘,这么高的门第,偏偏老爷和老三都看不上。
……
吴氏哪里能知道,她心里的好姑娘此刻正坐在水榭里,与父亲杜建学品茶。
杜建学刚刚下朝,将朝中的动向半点没隐瞒的,说给女儿听。
“徐家,这一下算是倒了。”
杜依云笑道:“父亲不必感叹,只要有徐晟在,徐来这官位哪怕坐得再高,也能被人拉下来。”
人太蠢了点;
欠下的人命官司多了点。
“父亲觉得谢府二爷如何?”
“谢老二?”
杜建学摇摇头:“没什么印象。”
“女儿从前在谢家,倒是听过他不少的传闻。”
杜依云替杜建学续了一点茶,“听说二爷从前读书,是顶顶聪明的,可惜入不了谢老爷的眼,生生被大爷压一头。”
杜建学皱眉:“你的意思是……”
“父亲,这谢家也不是铁筒一块,虽说只有两房人,但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盘。”
杜依云:“想要让谢家不得安生,我觉得有两个人可以用一用。”
“谢老二算一个,还有一个呢?”
“吴氏,谢道之的正室。”
杜依云一边冷笑,一边摇头,“父亲一定不知道,吴氏这人的命有多好,就有多蠢。”
吴氏的事,杜建学早有耳闻。
谢道之在家中宴请,从来不把吴氏请出来,只让柳姨娘在一旁作陪。
至于那个柳姨娘……
杜建学不禁失笑道:“你想做什么,只管去做,横竖父亲是站在你背后的。”
“多谢父亲。”
杜依云声音很轻,“女儿已经在下饵了。”
第240章 包袱
谢知非被朱青背到静思居的时候,里头的人正忙成一团。
汤圆在院里晾衣裳;
李不言正把晏三合从厢房里抱出来。
晏三合一抬头,愣住了。
这人,怎么又来了?
这人说谎不用打腹稿:“得了二两冬虫夏草,给你送来,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