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

第84章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第84章

小说: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得不能再熟。
  “我在北城兵马司当差这几年,倒是听别人聊起过,案卷上也都记录着,所以略知一二。”
  “你说给我听。”
  “惨案发生时,二房夫妻都已经过世,留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嫁到金陵府,一个嫁到太原府,都不在京城。”
  谢知非:“郑老二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两个儿子一个帮郑家打理田产,一个帮郑家打理铺子,什么都听郑老将军这个三叔的。”
  晏三合:“四房呢?”
  谢知非:“郑老四的发妻死得早,续弦后生下一女,案发时也早就嫁了人。”
  晏三合:“郑老四曾经是做什么的?”
  谢知非:“听说就在家养养花,遛遛鸟。”
  晏三合:“那就剩下郑玉这一支。”
  “这一支也是郑府最鼎盛的一支。”
  谢知非:“老将军娶妻刘氏,刘氏共生了五个儿子。”
  晏三合倒吸一口凉气,“五个儿子?”
  裴笑感叹:“可真能生啊!”
  谢知非看了裴笑一眼,“头一对是双胞胎,后面又接着生了三个。”
  晏三合:“这五个儿子分别做什么?”
  谢知非:“前四个都领着朝廷的俸禄,第五个不得宠,在家闲着。”
  晏三合:“那么也就是说,郑家整个一族,就郑老将军这一支的四个儿子有正经差事?”
  谢知非:“对!”
  晏三合:“郑家孙子辈最大的多大?”
  谢知非:“该有十七八吧!”
  “好!”
  晏三合:“下面我想知道的重点,是郑老将军和他四个做官的儿子。”
  裴笑不解地问:“晏三合,为什么只问他们?”
  晏三合:“郑老将军这一辈,老将军最有出息。老二,老四都是富贵闲人,不太可能惹上要灭族的麻烦。”
  下一辈一共七个男子,四个在外头打拼,两个帮家里做事,一个闲着。
  后面三个也不太可能。
  再往下的孙子辈都还在读书识字,最大的未及弱冠,所见所识都有限。”
  裴笑一拍掌:“我明白了,你这是把不可能的先排除,然后再重点查那几个。”
  晏三合看着他:“裴大人聪明!”


第203章 郑家(二)
  郑家这么多人,一个个查得查到何年马月?
  灭门案不是普普通通的打打杀杀,不可能是几个蟊贼就能办到的,她只有先抓大放小。
  裴笑得意地朝谢知非一挤眼睛:快听听,神婆她夸我了!
  可惜,谢大人的眼神没和他勾搭上,而是定定地落在晏三合身上。
  季家如此,郑家也是如此。
  她总能在一团乱麻的线头中,用最快速度找出那几根最重要的线头,然后顺着那些线头往下理。
  “郑玉将军和他四个儿子,晏三合你想先听哪一个?”
  “从四个儿子听起。”
  “大儿郑唤安,二儿郑唤康,寓意安康;三儿郑唤诚,四儿郑唤信,寓意诚信。”
  晏三合:“这个取名有意思。”
  谢知非补了一句:“其实也省劲。”
  晏三合睨他一眼,论省劲,省得过你老爹谢道之吗?
  谢三十,谢四十,谢五十,多省呐!
  谢知非知道那一眼的意思,笑笑,并不点穿。
  “老大郑唤安在京卫武学做训导。”
  “教士兵习武的?”
  “是!”
  谢知非:“郑家的刀法据说很厉害,否则郑玉也不可能从一个小小的把总,最后官至将军。郑唤安又是郑玉的大儿子,应该是深得郑玉的嫡传。”
  “这算闲职吗?”
  “算!”
  “可有油水?”
  “教士兵习武能有多少油水,咱们华国从军的男儿,多半是穷苦人家出身,为搏个好前程,才把脑袋提裤子上。”
  “这个差事得罪人吗?”
  “这个差事虽无油水,但也不至于得罪人。”
  “为什么这么说?”
  “这些士兵将来可是要上战场的,练好了功夫,不光能杀敌,关键时候也能保命。没有人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他婚配是谁?”
  “郑唤安娶妻肖氏,膝下二子一女。”
  “可有妾氏?”
  “郑家人都不曾纳妾。”
  “是家规?”
  “据说是的,郑家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
  “嗯,门风很正。”
  晏三合忽然点评了一句。
  她点评的时候,意味深长地扫了谢大人一眼。
  谢大人抬头看天:嗯,天很蓝,云很淡。
  晏三合这一眼的确想到了谢家的妻妾之争,嫡庶之争,但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门风正的人家,当家人一定是行事周正,教子有方。
  这样的人家,怎么会惹上惨案?
  晏三合又问道:“肖氏是何出身?”
  谢知非:“同僚的女儿,家里也是行武出身,据说肖氏还会几下拳脚功夫。”
  晏三合:“说说老二郑唤康。”
  “郑唤康在兵部武库司任职,负责勾军。”
  谢知非知道晏三合听不明白,“勾军是勾捕逃军的意思。”
  “咱们大华的逃军很多?”
  “怎么说呢?”
  谢知非顿了顿。
  “打个比方,我三爷按规矩是要从军的,但我身子弱,爹娘不同意,于是就找个人顶替,这就得查一查。
  再打个比方,我三爷已经上了战场,却因为胆小怕死趁着别人不注意逃了,怎么也找不着,武库司就会去他家,看看家里有没有成年的兄弟。”
  “如果有,就把兄弟抓去当兵?”
  “是。”
  “如果没有呢?”
  “就当把幼小的男儿记录在册,等孩子长大了,成年了,再行勾捕。”
  晏三合稍作思忖,“这里头的油水应该多吧?”
  “兵部是最费钱的地方,几乎是举整个华国之力在养着他们。”
  谢知非:“像如今天下太平时,家家都恨不得把儿子塞进去,逃兵这些,只出现在战时,也是少数。”
  晏三合瞬间明白了,“那这也算是个闲差。”
  谢知非:“闲得不能再闲的差事。”
  晏三合:“他婚配如何?”
  谢知非:“娶妻许氏,膝下二子二女。”
  晏三合:“许氏是何出身?”
  谢知非:“许氏是江南太仓人,家中做丝绸买卖,十分的有钱。据说许氏为人十分的泼辣能干,把郑唤康吃得死死的。”
  “老三呢?”
  “郑唤诚虽然也在兵部,却是个文官,在职方司任职,负责舆图。”
  “舆图?”
  “舆图就是军事地图,需要三年一次造报,郑唤诚负责实地勘察,常年累月的不在家中,没有油水,是个苦差事。”
  谢知非想了想,又道:“不仅苦,还得担责任,这打起仗来万一行军地图出了问题,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晏三合:“郑家老三可有出过岔子?”
  谢知非摇头:“郑老将军就是行军打仗的,他要出岔子,坑的就是自己的亲爹,案卷上没有记录。”
  晏三合:“他婚配如何?”
  谢知非:“娶妻沈氏,膝下三个儿子。沈氏娘家也在京中,是前礼部沈侍郎的最小的嫡女。”
  晏三合:“前礼部沈侍郎?”
  谢知非:“一个女儿,三个外孙死于非命,沈侍郎得知噩耗后,心灰意冷,辞了官回老家做富贵闲人去了。”
  晏三合黯然半晌,才道:“郑家老四呢?”
  谢知非:“郑老四任职羽林左卫。”
  晏三合:“这是个什么职位?”
  谢知非:“是皇帝的亲军卫,只听从皇帝的差遣,负责皇帝的安危,皇城的安危。”
  晏三合忽然嗅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这个职位很重要?”
  “非常重要。能进亲军卫的人,都是皇上最信任的人。”
  谢知非:“皇上信任你,也意味着信任你这个家族,京城多少世贵世勋的子孙后代,削尖了脑袋想进去。”
  晏三合抬眸看着他,“这个职位油水多不多?”
  “油水不多,平时瞧着不显山不露水,但……”
  谢知非感叹说:“谁见着了,包括我父亲在内,都要客气三分。”
  “郑老四的职位如此特殊,看来婚娶也不一般?”
  “猜对了。”
  谢知非:“他娶的是清远侯林不弃的庶女林氏。”
  晏三合蹙眉:“嫡子配庶女?”
  “这个庶女和嫡女也没什么差别。”
  谢知非:“清远侯的妻妾是一对亲姐妹,同侍一夫,林氏从小就养在嫡母身边,当作嫡女教养。”
  晏三合:“可有儿女?”
  谢知非:“林氏膝下只有一女。”
  晏三合:“清远侯府如今怎样?”
  谢知非:“林不弃儿女成群,死一个也无所谓,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但林氏的生母在郑家惨案后第三天,就上吊自尽了。”
  晏三合心咯噔一下,“她就林氏这一个女儿?”
  谢知非:“是。”
  独女死于非命,做母亲的还有什么活头,一死了之也算是解脱。
  晏三合叹了口气。
  “说说郑玉老将军吧!”


第204章 郑家(三)
  说到祖父,谢知非漆黑的眼睛里有着不一样的光,像是一团小小的火苗,只是一燃即灭。
  “郑玉老将军生平有三件大事可值得说道。”
  “哪三件。”
  “头一件是在先帝年间,辅佐赵王出兵蒙古。噢,对了,赵王就是当今的陛下。”
  谢知非说罢,立刻去看晏三合的脸,让他意外的是,晏三合脸上没有一丝多余的表情。
  “你怎么不好奇,赵王怎么会登了高位?”
  晏三合用脚拨开地上的一根枯枝。
  “我祖父生前曾说过,赵王上位是因为前太子对先帝用了巫术,东窗事发后被废,这才传位于赵王。”
  “很对!”
  谢知非:“也正是因为那一仗,让君臣二人结下深厚情谊,赵王继位后,郑家的门第就跟着水涨船高。”
  晏三合:“第二件事呢?”
  “这事你知道,就是永和三年华国与大齐的交战,郑玉是主帅。”
  谢知非:“此仗经历两年,困难重重,最后取胜归来。皇帝大喜,赏了郑玉一盏金杯,最后君臣二人同醉。”
  “看来……”
  晏三合感叹一句:“郑家的皇宠都是郑玉在战场上用命搏来的。”
  “武将想封妻荫子,只有靠军功,只有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谢知非低头看了眼晏三合。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所有行军打仗的人,都不喜欢打仗,但真正仗打起来,都会以命相搏,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机会立下赫赫功勋。逃兵真的是少数。”
  “那么第三件事呢?”
  “这一件事……”
  谢知非脚步不由慢下来,痛意在他脸上稍纵即逝,“……就要讲到老将军如何身死!”
  郑玉战死沙场,这事晏三合是知道的。
  但其中的来龙去脉,她却没有听任何人说起过。
  “永和五年夏,鞑靼杀害了咱们华国的使节,皇上大怒,派大将军宋知聿出征。
  永和六年冬,宋知聿兵败,十万大军只剩下两万残兵,消息传到京城,举国震惊,于是汉王请求出战。”
  “等下。”
  晏三合实在忍不住,“汉王,可是与你们死对头的那一个?”
  “哎啊,我的小祖宗!”
  裴笑急得差点伸手去捂她的嘴,跺脚道:“这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千万别在外头人面前提起。”
  我有那么蠢吗?
  只是这个王、那个王的太多,想确认一下。
  晏三合瞪他一眼。
  她瞪我了!
  她瞪我了!
  我的心啊……
  怦怦怦直跳啊!
  裴笑赶紧背过身,捂着心口大口大口喘气。
  这人什么毛病?
  晏三合皱眉:“谢知非,你接着往下说。”
  “于是永和七年春,皇上派汉王为主帅,郑玉老将军为副帅,再次出征鞑靼。”
  谢知非咬了咬牙关,将翻涌的血气压下去。
  “可惜这一次,老将军再没能回来,永和八年十一月战死沙场。”
  “再等下!”
  晏三合面容冷然,口气严肃。
  “永和七年出征,郑家的案子是永和八年七月中发生的,老将军是十一月战死。老将军知不知道自己家里人,都已经不在了。”
  谢知非:“不应该知道。”
  晏三合眉一压,“为什么?”
  “和鞑靼的决战在即,皇上、兵部一定会瞒下此事,以防扰乱军心。所有一切,都会等老将军打了胜仗回来再说。”
  谢知非又补了一句:“这是行军打仗的规矩。”
  如果平常,晏三合多半会骂一声:这什么狗屁规定,一点都没有人情味。
  但此刻,她忽然觉得这规矩挺好,至少郑老将军死前没有遭受万箭穿心之痛。
  “这仗最后打胜了吗?”
  “胜了。”
  汉王凯旋而归,老将军魂归故里。
  谢知非冷冷一笑,“我在想,这应该是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吧!”
  气氛一下子沉下来,再配着四周比人还高的杂草树木,裴笑只想赶紧离开这个鬼地方。
  “晏三合,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有。谢知非……”
  晏三合扭头,下面半句话突然卡在喉咙里。
  身侧的男人一向挺直的脊背微微弯着,脸是苍白的,额头密密一层汗,像是虚脱了。
  “你不舒服?”她问。
  “有点喘不过气来。”
  谢知非转过身,用力拍了几下胸口。
  九年了。
  他第一次站在郑家这片废墟上,第一次和人说起郑家人的点点滴滴,那种渗入到骨血的痛,如滚烫的岩浆喷涌出来。
  郑老大,郑老二,郑老三……
  肖氏,许氏,林氏……
  对于他来说,都不是冰冷的名字,都是一个个曾经活生生在他生活中出现的人。
  死了的,一死了之;
  活着的,生不如死!
  “谢五十,你不会是被鬼上身了吧!”
  裴笑忙从怀里掏出一串五帝钱,塞到谢知非的手里,“你赶紧拿着,避邪!”
  谢知非看着他紧张的神情,一脸嫌弃,“不是没开过光吗?”
  “开了,开了,今天早上才开的。”
  裴笑一抬下巴,“五十遍金刚经,我看着那秃驴一个字一个字念的。”
  晏三合声音淡淡,“五帝钱只对一般的鬼魂有用,对冤死的厉鬼这类,没啥用。”
  “你,你,你说什么?”
  “这宅子这么多人死于非命……”
  晏三合四下看看,然后目光定在裴笑身上。
  裴笑被她看得两条腿直打哆嗦,声音也哆哆嗦嗦的,“你,你,你干嘛这么看着我?”
  “你后面好像站着一个人!”
  “啊——”
  一声惨叫后,晏三合只觉得眼前的人一晃不见了,低头再看……
  这人已经跳在了谢知非的背上,死死抱住。
  晏三合冲谢知非挤挤眼睛:谢大人,你兄弟好像很不经吓啊!
  谢知非抿唇笑:别吓他,他胆子比老鼠还小。
  “裴明亭,你下来。”
  “干,干什么?”
  晏三合一把把他拽下来,不等人站稳,手指突然点上裴笑的眉尖。
  “神婆帮你开开光。”
  裴笑只觉得一股冰冷从眉心一直往下走。
  他生生打了个激灵后,忽然感觉腿也不软了,身体也不打哆嗦了,眼前哪儿哪儿都是光亮,
  晏三合收起手指,头一偏,看着谢知非似笑非笑,“要不要我也帮你开一个?”
  谢知非一怔,问,“你开光后,神鬼不怕吗?”
  “我开光后不仅神鬼不怕,还能身体舒畅,心情愉悦。”
  他瞬间明白过来,什么开光,这丫头是在拿裴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