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

第357章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第357章

小说: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往今来,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
  消息传到华国,先帝大怒,立刻派大将军宋知聿出征。
  “慢着。”
  晏三合出声打断:“先帝派出宋知聿是出于什么考量?”
  “宋知聿出生武将世家,从小习武,熟读兵法,也跟着先帝在北地打过几次仗,对北地很熟悉。”
  步六:“先帝用他,一是因为他对北地熟悉,二是因为他是当时的太子举荐的,也就是当今陛下。”
  晏三合:“那么,当今陛下为什么要举荐他?”
  步六:“宋知聿和太子打小一起长大,两人算是至交。”
  晏三合:“先帝和太子素来不和,为什么会听太子的,启用宋知聿?”
  步六:“先帝用人从来是大局为重,江山社稷为重,宋知聿这人,的的确确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晏三合:“既然有真本事,那又为何会输?”
  步六被她一句一句逼问得,连气都喘不过来。
  他长长匀出一口气,“晏姑娘,行军打仗不仅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有时候还要碰碰运气。”
  蒋傅死得突然,先帝咽不下这口气,命宋知聿立刻奔赴北地。
  立刻就意味着仓促。
  大军九月出发,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十月匆匆赶到北地,已经是人疲马乏,只能休整一个月。
  一个月后的北地已经是漫天风雪,天寒地冻,大军只能继续休整,等待来年开春后再战。
  偏偏北地的春天,迟迟不来,都四月了,天上还飘着雪呢。
  漫长的冬季,把将士们的一腔雄心都给耗没了。
  而鞑靼则恰恰相反,漫长的冬季正是他们养精蓄锐的时间。
  所以大军才败了,十万只剩下两万。
  晏三合:“宋知聿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步六重重叹口气,“回京后就交出帅印,辞官归隐,郁郁了几年,早早离逝。”
  晏三合:“比起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来说,他的下场已经算是好的。”
  “晏姑娘,话不能这么说,宋将军其实挺惨的。”
  兔死狐悲,步六忍不住道:
  “他爹娘白发人送黑发人,没几年也走了;膝下两个儿子,因为没人管教,都成了碌碌之辈。
  整个宋家受他牵连,在京城混不下去,只能搬回祖宅,听说一府人中,没几个得志的。
  太子也因为举荐他,被罚了整整半年的俸禄,太子之位都差点没保住。”
  “所以,他还不如战死。”
  晏三合忽的冷冷一笑,“像郑老将军一样。”
  步六压根没料到她会这样说,顿时哑口无言。


第838章 君臣
  是啊。
  宋知聿如果战死沙场,性质和境遇完全不同。
  前者是英雄,受世人敬仰,悼念,儿孙后代能得荫庇。
  后者是败将,被万人唾弃,是儿孙后代甩都甩不开的耻辱。
  步六惊诧地看着面前的晏三合,突然发现自己还小瞧了她。
  这姑娘看问题的角度,不仅毒,而且老辣。
  “宋知聿说完,我们说回郑玉老将军。”
  晏三合无视步六投来的目光。
  “据我所知,永和七年春,先帝任命汉王为主帅,老将军是副帅,如果我没有猜,老将军这次出征,是为辅佐汉王吧?”
  一个字都没有猜错。
  步六连忙稳住自己翻涌的情绪。
  “汉王是主动上书请求出征的,一连上了三封奏章,先帝才点头同意的。”
  但汉王是先帝最宠的儿子,为了确保儿子能打胜仗,这才挑选了郑玉老将军。
  汉王年轻气盛,勇字当头,老将军身经百战,以稳为主,两人的配合,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晏三合思忖片刻:“老将军呢,先帝钦点,他就欣然出征了吗?”
  步六一听这话,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问得可真细啊!
  “晏姑娘有所不知,老将军对鞑靼人恨之入骨,他腿上的伤,就是在和鞑靼打仗的时候,伤到的。
  除此之外,郑家军中好几个都尉,也都死在鞑靼人手上,这些人追随老将军好多年。”
  步六的眼睛一下暴突起来。
  他们行军打仗之人都有执念,都想为昔日死去的弟兄们报仇雪恨。
  “老将军亲口对我们说的,这一仗,他一定要披甲上阵,亲手杀几个鞑子解解恨。”
  “所以,老将军出征前,情绪正常,斗志昂扬,并没有半分不妥?”
  “是!将军很清楚,这是他最后一次挂帅打仗,我们下面的人也很清楚,这是最后一次随将军出征。”
  晏三合略一蹙眉,“这是他欣然出征的所有理由?还是其中之一?”
  “其中之一。”
  步六一口气叹得深沉,像是在叹老将军,又像是在叹他自己。
  “就像女人总怀念年轻时的俊俏模样,男人也总怀念年轻时一口气能干七八碗饭,一泡尿能呲老远,谁愿意承认自己老了,提不起枪,杀不了敌,是个吃闲饭的老废物呢?”
  晏三合细细品了品这话里的意思。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将军对先帝钦点他出征,是怀感恩之心的?毕竟他老了。”
  步六恍惚了。
  他有种错觉,眼前和他面对面坐着的,不是一个年轻的,涉世未深的小姑娘,而是一个在官场浸淫了很多年的谋士。
  “晏姑娘,将军和先帝之间的情分并不寻常。”
  “不寻常在什么地方?”
  “元封年间,当初先帝还是赵王时,将军就辅佐他出兵蒙古,当时赵王为主帅,将军是副帅……”
  不用步六再讲下去,晏三合也知道事情后来的走向——谢知非曾和她详细说过。
  赵王和郑玉在战场上脾气相投,结下深厚情谊,赵王继位后,郑家门第一路水涨船高。
  那么也就是说,永和七年攻打鞑靼,永和帝赵霁让郑玉辅佐汉王,不光光是因为郑玉性子沉稳,身经百战。
  还有一个藏在深处的原因,他们君臣之间,是彼此信任的。
  所以,永和帝赵霁才会把儿子托付给他,他相信郑玉一定会尽心尽责,就像当年辅佐他一样。
  “老将军可有说过会好好辅佐汉王的话?”
  “说过,而且不止一次,练兵的时候,对我们也是异常的狠。”
  那便对了。
  辅佐汉王,打赢鞑靼,这是老将军对赏识他的永和帝,最好的回馈。
  如此一来,可以推断出两件事:
  第一件:在郑玉出征鞑靼之前,他们君臣的关系,是极好的;
  第二件:告密的人,是在郑玉出征后,才把海棠院双胞胎的事,泄漏给了永和帝赵霁。
  由这两件事,又引出一个新的疑问,也是晏三合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
  郑玉为什么要收留她?保护她?
  他明明和永和帝赵霁关系这么好。
  “步六,大军到了北地,老将军的一切言行,都正常吗?”
  “都正常,至少在我看来。”
  他们入了北地后,也休整了一个月,但休整的同时,老将军加强练兵。
  当时的大军其实有三波人组成。
  一波是郑家军;
  一波是汉王的兵;
  还有一波是朝延派的兵。
  不管谁的兵,老将军都一视同仁,练起兵来毫不手软,该打打,该罚罚,铁面无私。
  汉王的兵私下诉苦,说老将军的精力怎么这么好的,跟个三十出头的壮年男子一样,就不能让他们歇几天吗?
  一个人状态好不好,看他的精气神就知道了。
  步六记得很清楚,那段时间虽然很苦很累,但老将军的背永远挺得很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往人身上扫一眼,能让人心生颤栗。
  “他白天练兵,晚上就和汉王在帐中研究地形,商量战事,有时候一商量就是一整夜,第二天一早,照样来监督我们练兵。”
  步六的眼睛里凝着两簇火光。
  “若是结束早,他就会来士兵们的帐营走走转转,和这个聊上一句,和那个过一过招,偶尔还会聚在一起喝一碗。
  晏姑娘,你一定不知道,老将军的酒量是极差的,一碗就倒,但酒品极好,谁来敬酒,哪怕是个蝇头小兵,他都照喝不误。
  喝多了,就喜欢教我们郑家刀,有时候我们就起哄,将军啊,郑家刀的最后两招你也教教我们呗,别藏着掖着。
  他就笑着骂我们:你们这帮小兔崽子,就惦记我那两招呢,这是留给我儿子孙子的,你们啊,一个个都甭想。”
  说到这里,步六的嘴角牵动了一下,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其实我们都没惦记,就是喜欢和他说话。他的身上有一股子豪气,就像古代的大侠……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十步杀一人,这诗出自李白。”
  “李白吗?”
  步六一怔,“我不知道,反正将军只要喝酒,就喜欢吟这几句,后来弄得我们郑家军的人,个个都会了。
  晏姑娘,你定想不到,将军酒过六分,就和往常的样子大不一样。”
  晏三合:“什么样?”
  步六话没出口,自己先笑起来:“他会冲人说软话,有点撒娇的意思。”
  撒娇?
  晏三合僵住了。
  这酒品怎么和谢承宇有点像?


第839章 监军
  老将军的撒娇,步六此生只见识过一次。
  那一次是大军第一次和鞑靼交锋,在老将军的排兵布阵下,大军出其不意的赢了。
  这一仗,大大的鼓舞了士气。
  夜里,老将军来了前哨营,身后跟着的四个贴身侍卫,一人手里拎了四坛酒。
  这次大军之所以打胜仗,是因为他们前哨营在打探的过程中,发现敌人布防的一处漏洞。
  步六得意极了,老将军这是专程来犒劳他们。
  十六坛酒,三百前哨营每个分小半碗,老将军则喝了整整一碗半,因为大家都来敬他。
  醉眼迷离时,老将军勾着步六的肩,轻轻叹道:
  “你小子真给老子争气呢,当年没白救你一条命。我的六子有出息了,真好啊,等回了京,咱爷俩都好好喝一顿。”
  步六笑得嘴都合不拢,带着几分傲气道:“就您这酒量……”
  “我酒量怎么了?”
  老将军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脑袋:“你就不能让让我,哄哄我开心啊?”
  步六惊得嘴都合不拢,心腔一阵鼓动。
  “晏姑娘,你都不知道,从那天起,我竟羡慕起将军身边那四个贴身侍卫来,羡慕他们能瞧见将军的许多面,而我们却只能瞧见他的一面。”
  晏三合:“将军的四个侍卫是哪四个?”
  “一文三武。”
  文的叫叶东,负责所有朝延和军中的文书,还有将军的起居饮食。
  这人是将军心腹中的心腹,和将军睡一个帐营。
  三武分别是了陶生,陶勋,陶巍,是对三胞胎。
  三胞胎的娘是个军妓,生三兄弟时难产而死,爹是谁没人知道,将军就收养了三人,教他们拳脚功夫。
  “陶家三兄弟是和将军一道战死的,而叶东是自刎殉主。”
  晏三合不明白:“为什么要自刎殉主?”
  步六垂下眼,脸上夹带着落寞。
  “他是将军的义子,和将军感情很深,这小子可聪明了,读得书又多,我们给家里的书信,都是他代着写的。”
  感情再深,也不需要殉主。
  叶东的死有蹊跷。
  晏三合在心里做了个记号,又问道:“将军的变化,应该是出现在永和八年的九月左右。”
  步六点点头,“晏姑娘,事情如果不是从后往前推,我根本看不出将军有什么变化,他藏得太好了。”
  “不是他藏得好,而是你和他离得远。”
  晏三合看着他:“说说吧,你都推断出了哪些不对劲。”
  步六灌下一盅茶。
  “我不知道自己的判断对不对,晏姑娘姑且听着。第一个不对劲,永和八年九月初一,朝延突然派了一位监军到北地。”
  “监军?”
  “顾名思义就是监查大军,有的还会带来陛下的圣旨或者口谕。”
  “朝延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派监军下来?”
  “一般在战事受阻,或者连连打败仗的情况下,朝延才会派监军下来。”
  “你们当时呢?”
  “当时战事还算顺利,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只输了三次,将军对我们说过,过年前一定让我们回家吃顿团圆饭。”
  吃团圆饭,就意味着打了胜仗,搬师回巢。
  换句话说,郑玉老将军对战事是有明确预判的。
  晏三合:“朝延派来的监军是谁?”
  步六:“先帝心腹大太监严如贤。”
  严如贤?
  晏三合听到这个名字,没有半分吃惊。
  永和帝赵霁很多的重要事情,都是这位大太监出面料理。
  晏三合:“严如贤带了圣旨或者口谕来吗?”
  步六冷笑:“奇怪就奇怪在这里,严公公什么都没有带,大军一下子人心惶惶起来。
  监军真正监查的,是将帅。
  而大军真正的将帅就两人:一个汉王,一个郑玉。
  皇帝肯定不会对自己的亲儿子下手,那就只有一个原因——郑老将军。
  就在所有人以为郑老将军要被换掉的时候,偏偏主帅帐中传出消息——
  皇帝的确是不放心战事,不放心汉王,才派了监军来。
  但是杀鸡岂用牛刀?
  严如贤可是皇帝跟前第一得意人儿。
  郑家军冷眼旁观严如海的一举一动,见他对老将军十分的客气,傍晚的时候,两人还常常在夕阳下散步。
  大家伙的心这才稍稍安稳下来。
  晏三合:“第二个不对劲呢?”
  步六深吸一口气:“就是老将军。”
  严如贤来了以后,老将军虽然还和往常一样巡视各个军营,脸上却只有威严,不见了笑。
  他突然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将军大人,和所有人都保持着森严的上级下级的关系。
  当时大家伙以为老将军是故意做给严如贤看的,所以没往心里去,更没往深里想。
  真正让步六察觉到一丝奇怪,是那回他带人勘察敌情回来,发现老将军在营帐外约十五里的小溪边,牵着马踱步。
  身后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陶家三兄弟呢?
  万一有敌军来袭呢?
  步六赶紧命手下先回营,自己则朝老将军疾驰而去。
  将军抬头见是他,绷起脸:“你来做什么?”
  步六翻身下马,“来陪您走一走,您这一个人怪危险的。”
  “就在自家的营帐外,哪来的危险,回去歇着吧。”
  “您有心事?”
  “你小子什么眼神?”
  “别管我什么眼神,反正您就是有心事。”
  步六这条命都是将军给的,平常对将军的一言一行极为关注,将军有心事的时候,两条眉毛挤成一条。
  “能说就说说呗,说不定我还能给您出出主意。”
  老将军冷冷扫他一眼,不说话。
  步六小心翼翼试探:“可是那姓严的欺负你了?”
  “他欺负我什么?”
  老将军冲他点点:“在愁怎么安置你们这些个混蛋!”
  步六一听这话,也不由的伤感起来。
  老将军这一仗打完,肯定是要退了,五个儿子中,没有一个儿子能接他衣钵。
  那就意味着这一仗打完,郑家军就不存在了。
  他们这些人要被分散到别的军营里去,虽然也是练兵打仗,但终归是不一样的。
  没魂了。
  是的,郑家军的魂,就是郑老将军。
  老将军用几十年的时间,才把他们这些人拧在一起,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郑家军。
  他一离开,就什么都散了。
  一想到散,步六气都短了几分,“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