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神医她千娇百媚 >

第378章

神医她千娇百媚-第378章

小说: 神医她千娇百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靖承吃得很香,很快就吃好了。
  他们夫妻俩用了饭,这边夜幕才彻底降临。正院的屋檐、树梢、院墙都挂满了灯笼,金碧辉煌。
  屋内更是数不清的烛光。
  整个庭院亮如白昼,处处耀眼。
  吃过了饭,萧靖承去更衣沐浴,薛湄这边的丫鬟已经利落的帮他们铺了床。
  床上多余的被子换掉,铺床用的那些果子也换下来,换了崭新又将洗过的床单,这是薛湄特意叮嘱过的。
  她的床单一定要将洗过才能睡。
  新打的被子,蓬松柔软,等丫鬟们铺好的时候,薛湄就往床上一躺,整个人软软的陷了下去。
  她笑起来:“我的天哪,这是铺了多少床被子?”
  丫鬟们抿唇笑,没接话。
  等萧靖承进来的时候,薛湄已经趴在枕头上睡着了,她今天是真的累了。
  没有穿过铠甲,突然往身上披挂二三十斤的东西,又要走那么多的路,完成那么复杂的仪式,还没怎么吃饭,任谁都受不了。
  萧靖承坐在床边,轻轻摸了摸薛湄的头发。
  薛湄的头发软而密,摸上去一大把,铺陈在后背,萧靖承又亲了亲。
  见她睡得实在香甜,萧靖承吹了满屋子的灯,只留了两盏红烛。如此一来,屋子里的光线就很黯淡。
  他放下了帐幔,把最后一缕光都挡住了。
  只是他自己还有些事要处理,故而他把那两盏红烛挪过来,坐在炕几上翻阅一些奏章。
  他现在是摄政王,两位太后处理不了的问题,就会转移到他这里。
  年节总会有一些事情要发生,所以萧靖承格外仔细,并没有因为新婚就放松警惕。还有一点就是,他没什么睡意。
  他一直期盼着能娶薛湄,现在心愿达成,他有点隐隐的兴奋。
  这兴奋维持着他大脑的高速运转,让他毫无睡意。
  薛湄这一觉睡了两个时辰,快到子夜的时候她才醒来。
  首先,这不是她的床,她懵懂了一瞬间,才想起自己已经嫁人,换到了萧靖承的府上住了。
  萧靖承人呢?
  看着空空的床,薛湄撩起了床幔下地,顺着一点光走过去,就看到萧靖承还在临窗炕几上批阅奏章。
  她轻轻咳了咳。
  萧靖承放下笔:“睡醒了?你要再睡一会儿,天都要亮了。”
  薛湄哪怕厚脸皮,也听出了他的挤兑。
  新婚之夜,新娘子全程睡了过去,那可真是对新郎官的一种羞辱。
  薛湄走上前,接过了萧靖承手里的笔,拉了他:“你也知道天快亮了,还不睡?睡觉了!


第891章 尾声(5)
  这个晚上,萧靖承和薛湄都感觉十分尽兴。
  两人在成亲前,至少有两个月都在节制,故而拥吻着倒下时,一切都像是被点燃了,摧枯拉朽的燃烧着。
  薛湄依靠在他的怀里,头发有点湿了,被汗水浸湿的。但她懒得洗,洗一次头太麻烦了。
  她抬头。
  萧靖承知道她这个动作,很自然而然的落一个吻在她唇上。
  “我们这就是成亲了?”薛湄问他,好像哪里觉得不太对似的。
  “是啊。”萧靖承笑起来,“怎么了?”
  “就感觉和以前没什么不一样。婚姻很神圣,神圣在哪里呢?我也没感觉到圣光普照啊。”薛湄说。
  萧靖承:“虽然听不懂,但我知道你又在胡说八道了。”
  薛湄:“……”
  萧靖承的手指,轻轻地在她的后背抚摸着,时不时亲吻一下她的头发,让薛湄感觉很轻松。
  薛湄提前睡了一觉,这会儿精神抖擞,而萧靖承餍足之后,精神也饱满。
  两个人毫无睡意,便决定聊天。
  萧靖承问了一个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现在是夫妻了,你可想过要孩子吗?”
  萧靖承对这个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薛湄想要,就要一个;不想要的话,将来从别处过继一个。
  他是老思想,他和薛湄百年之后,总要有后代替他们供奉香火,这就是萧靖承为什么非要有个孩子。
  但这个孩子是自己生的,还是领的,萧靖承觉得意义不大。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做父亲的样子,他也没有想过孩子的模样,所以不管什么样的他都能接受。
  “想过。”薛湄说,“我想生一个小孩,不管男女,只要一个。”
  萧靖承调侃她:“多了养不起,是吧?”
  薛湄就笑了起来:“养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还要给爱。我这个人感情淡薄,而你这个人更淡薄。
  我们俩给孩子的爱,可能都没有服侍的人给的多,也不如人家父母一个人的。
  就这样贫瘠的感情,全部给一个小孩子,凑合凑合,也许他还能健康成长。若是再稀薄下去,养出来的孩子缺爱,将来还不知什么德行呢。”
  缺爱的孩子,人格上会有各种缺陷,而且他自身很痛苦。
  薛湄不想自己带到世上的人,活在痛苦里。
  萧靖承:“……”
  薛湄很多时候讲的理论,萧靖承都听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总结得出薛湄说这些话的中心思想。
  薛湄只有一个意思:不要太多的孩子!
  一个小孩,一个妻子,萧靖承想了想,这样的人生,应该还不错。
  “好,那我们生一个。”萧靖承说,“既然只一个,那我要最好的。”
  “什么是最好的?”
  “高大威猛,力大无穷,这种男孩子是最好的。”萧靖承说。
  薛湄:“……”
  这天直到黎明,他们俩才睡着。
  关于永宁侯,薛湄始终没有问萧靖承。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没必要让对方说出来,增加对方的内疚感。
  薛湄三朝回门,回的还是她的郡主府。
  郡主府里面,现在住着修竹他们一家三口和彩鸢,戴妈妈在瑞王府。
  彩鸢在府上的时候,卢文就总是围过来,虽然彩鸢晕船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
  三朝回门,又是戴妈妈提前一晚先回来张罗。
  等薛湄真正回门的时候,郡主府热闹极了,一切都安排得很妥当,没有出一点错乱。
  三朝回门之后,薛湄和萧靖承的婚礼就算结束了,他们俩成了夫妻。
  新婚夫妻好像很有仪式感,于是萧靖承在朝廷封印之前,不再帮着两宫处理朝政,而是带着薛湄游山玩水。
  他们俩去城外赏梅,又去滑雪。
  对滑雪这件事,这个年代肯定不是一项运动,甚至雪橇还是薛湄带过来的。
  下了几天的雪,薛湄选了一块位置比较好的空地,决定和萧靖承去滑雪。
  萧靖承对此很是不乐意……
  “这有什么好玩的?”他问薛湄,“回头掉山沟里了,摔断了胳膊怎么办?”
  薛湄:“你是不是害怕?”
  萧靖承:“……”
  后来薛湄才知道,她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丈夫,害怕用雪橇。他会用,但是和他怕用,并不冲突。
  萧靖承对此也很无奈。
  一转眼,便是新年了。
  过完年,到了开春的时候,薛湄和萧靖承一起离开了京城,他们去了京城附近的一个县城,在那里置办了大量的田地。
  薛湄将去年丰收的红薯,一共三百多斤,全部切成小块,种了下去。
  种了整整十亩地。
  她站在田埂上,指挥着她雇佣来的人干活,自己也忙碌了一会儿,对萧靖承说:“三月的时候,红薯藤就能全部长出来,到时候割了红薯藤去种植。”
  很容易植,收获则是巨大的。
  薛湄并不是那种“让天下不再有饥饿”的人,但她的确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吃饱饭。
  她之所以执着于这个,是因为薛湄自己,从小就有低血糖的毛病。
  她如果在饥饿的情况下,什么都做不了,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不行。
  这让薛湄从小就很在乎吃饭这个问题。只有吃饱了,才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薛湄想要简单的工业革命,想要一块理想的国土,想要至少实现民国那样程度的科技发展,她就需要先让她管辖范围内的民众吃饱饭。
  她把自己的理想也跟萧靖承说了。
  萧靖承听她说,其实跟听天书一样。
  他一方面觉得这些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又暗暗的期待,若是薛湄规划的这些未来都变成了现实,该是多么有趣!
  “那我们一起来实现它。”萧靖承说。
  薛湄点点头。
  等到三月的时候,种植下去的红薯秧,已经满铺满了田埂,到处一片绿油油的。
  看到这些红薯藤,就好像看到了另一个未来。
  直到这一刻,薛湄才觉得自己在创造世界。
  她轻轻拉了拉旁边丈夫的手。
  萧靖承在那里看新发出来的红薯藤,还想问薛湄要怎么种植的时候,薛湄低声跟他说:“我怀孕了。”
  萧靖承:“……”
  后来,萧靖承一直想不通,他们俩无时无刻不混在一起,薛湄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用那种最无所谓的态度,告诉他这样大的喜讯?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萧靖承就明白,薛湄是个不靠谱的母亲。
  母亲不靠谱了,父亲就得要立起来,萧靖承暗暗的告诉自己,他一定要成为一个好父亲。


第892章 尾声(6)
  梁国的朝臣都以为,大将军王萧靖承会继续架空小皇帝,压制两宫听政,收拢辅政大臣,从此一手遮天。
  然而,这些都是他们脑补的。
  自从大将军王成亲之后,他们就很难见到他本人了。
  “王爷带着王妃玩雪去了。”
  雪有什么好玩的?
  梁国位于北方,每年下雪成灾,又不是南方人看个新鲜。
  大家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到底有什么可玩的,直到成阳郡主府有一名管事,开了个“滑雪场”。
  一开始,众人还观望,不知是什么东西。但好奇心害死猫,总有人会去看看。
  结果就上瘾了。
  滑雪是真好玩。
  薛湄这里收费不贵,只提供场地、滑雪板和墨镜。
  这个墨镜,做工比较简单,就是宫里制造宫灯那一套流水线下来的,看得不是很清楚,体验感也不好,但没见过的人惊叹不已。
  “戴在鼻梁上,眼睛就不怕被雪弄瞎了,真是聪明的做法。”
  “这是怎么琢磨出来的?如此一来,甚是便捷。”
  因为墨镜和滑雪板都是新鲜东西,滑雪场又真的挺好玩,再加上它是成阳郡主,也就是大将军王妃府上弄的,很快就成了热门。
  没有去滑雪场玩过的,尤其是年轻贵公子们,都不好意思跟同伴打招呼。
  太皇太后也听说了,对萧靖承和薛湄道:“别成天弄这些,赶紧养好身子,给哀家生个孙儿要紧。”
  薛湄噗嗤笑了。
  太皇太后不解。
  薛湄就解释:“不管什么样儿的老太太,都避免不了催婚、催育,再睿智精明都逃不掉这个命运。”
  太皇太后:“……”
  所以,她现在是老太太了吗?
  她一时有点感叹,又有些欣慰。
  担惊受怕了一辈子,终于活到老年了。她不仅仅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儿子的体面,真是好漫长的一生。
  大将军王妃的滑雪场,热度退下去才没有几天,又听说大将军王两口子去种田了。
  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好像说种的是红薯?”
  “这又是个什么玩意儿?”
  “王妃说,红薯这东西,亩产高达五千斤,可以做主食。如果是粗粮的话就直接吃;如果想做精良的话磨成粉做成面也可以。再粗略一点,甚至能做菜。”
  众人听了,很是哗然。
  朝臣们议论纷纷,甚至把此事讨论到了朝堂。
  此前种植的主要粮食是粟米、小麦、大米和小米。
  小麦和大米是最主要的。
  但是由于古代肥料、种植技术,以及未改良的种子等原因,小麦和大米的产量跟后世是没法相比的。
  比如说地球时代,小麦和水稻都能到亩产近千斤,但这个年代,亩产两百斤就已经算是丰收之年了。
  亩产两百斤的粮食,能让人吃个半饱,一年有半年不挨饿,就已经是风调雨顺。
  这就是为什么楚国的皇帝一听说岭南有一年三熟的稻子,就跟疯了似的要去开垦岭南。
  现在,朝臣们听说红薯这东西,也能做主粮,亩产还能高达五千斤,他们都觉得大将军王妃这是疯了!
  “这不可能!”有老臣在朝堂上,斩钉截铁,“王妃想要拔高自己,也别拿庄稼开玩笑,岂不是让人寒心?”
  所谓的寒心,是指升起了希望,又发现这只是王妃给自己积累声望的手段,从而失望导致的寒心。
  这次两宫的太后,也不知该说什么。
  大将军王不在,四位辅政大臣带头质疑此事,让在朝堂上不要议论了。
  毕竟,王妃做这件事并不是为国出力,只是人家自己的私事。
  “皇祖母,您觉得此事是真的吗?我现在也找不到大姐姐人了。”奚宝辰问。
  太皇太后:“哀家在这宫里太多年月了,外头的事情哪里知道?要说亩产五百斤,倒也可信,毕竟比粮食丰收一些。
  但是五千斤……哀家没见过亩产五千斤的作物。”
  奚宝辰有点担心:“那是怎么说出这样的大话来的?是不是有人故意捧杀大姐姐?”
  太皇太后:“让人去查查,这话到底从哪里传出来的。”
  奚宝辰道是。
  然而查到的结果,却让太皇太后和奚宝辰都有点意外,这话居然真的是薛湄讲的。
  而这个时候的薛湄,正在郊县雇佣当地的农户,替她插红薯藤。
  太皇太后派了身边亲近的太监,赶紧去把薛湄和萧靖承找回来。
  他们俩人没回来,太皇太后就听到一个喜讯:“王妃有喜了。”
  太皇太后一时听得喜笑颜开……
  大喜之余,太皇太后又道:“那赶紧让他们回宫,还在田地里做什么?”
  “王妃说,把秧插完就回来。”
  太皇太后:“……”
  这会儿,她老人家已经不顾什么宫规,直接让侍卫们准备马车,她要悄悄出一趟宫,去把她儿媳妇接回来。
  一天到晚的胡闹,成何体统!
  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到了郊县的时候,发现这里忙得热火朝天。
  她一来,薛湄就很高兴:“母后来得正好,我刚刚还跟王爷说,这个红薯藤也能做菜,炒一盆可好吃了。不仅能做菜,这藤也还能喂猪。”
  太皇太后:“……”
  所以,你到底是要做菜还是要喂猪?
  这儿媳妇要不是自己看了多年了,太皇太后真怀疑她儿子娶了个傻子。
  她故作沉了脸:“胡闹什么,有了身孕的人就该在家里静养,哪有你这样在田埂上乱跑的?”
  “我没有乱跑,我就看着。”薛湄说,“我知道前期容易胎位不稳,所以我小心着呢。”
  太皇太后一点也没看出来她哪里小心了,却实在不好一句顶一句的,再顶下去非得吵起来不可。
  于是,太皇太后在这里吃了一顿午饭。
  农家菜清新可口,薛湄说的红薯藤,也的确是很好吃,有那种菜蔬的新鲜劲,是宫里的无法比拟。
  太皇太后吃完了,也不催着薛湄回去,下午反而和薛湄一起去了趟田埂。
  说起京城的传言,太皇太后有点担心:“你说这个亩产,是不是说错了?”
  “没有错。”薛湄说。
  她是根据地球时代的数据,以及自己去年种植的比例得出来的。
  亩产五千斤,薛湄还是保守的说了。
  红薯这东西真的很能长。“这东西的生长期约莫为六七个月,等它丰收的时候,您再来看看就知道,我有没有乱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