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神医她千娇百媚 >

第365章

神医她千娇百媚-第365章

小说: 神医她千娇百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个闲散王爷,平日里打听出了很多的八卦,都告诉薛湄,薛湄乐不可支。
  她觉得萧靖承像是解放了天性,一旦不打仗了,不是白涯镇的主帅了,他就像个纨绔子,成天游手好闲。
  薛湄特别爱这样的他,因为他轻松,薛湄就会感受到快乐,她并不喜欢紧绷的日子。
  好像只是转瞬间,下了几场春雨,庭院的腊梅还没有凋谢,桃花也刚刚打了花苞,三月就来了。
  三月的阳光,温暖而明媚,空气湿润,水润丰沛,让人觉得很舒服。
  大哥大喜的日子,就在三月初一。
  更巧的是,三月初一也是太子妃的生辰,她才满十一岁,仍然是个大孩子。
  太子大婚,跟民间的很多风俗不同。
  首先,太子不需要亲迎。他不需要去给女方的父母和祖宗磕头;其次太子大婚,也免了拜堂那套俗礼,不会让一堆亲戚围观。
  二月底的时候,抬到裴家去的陪嫁,被重新抬回了东宫;裴家给太子妃准备的十二名陪嫁下人,也提前到了东宫,领了各自的差事。
  到了三月初一这天,太子妃早早起来梳妆打扮,穿了凤冠霞帔,先去家庙磕了头,然后又给祖父母、父母磕了头,就有礼官牵引着出门。
  礼官一共有三人:一名正使,两名副使。这三人多半会由礼部的官员直接担任。
  他们有一套固定的说辞和程序,太子妃只需要保持脑子清醒,跟着他们走即可。
  从裴家出来,太子妃要到皇城门口,然后太子会在皇城的大门口等候。两人去皇帝和皇后那边,给帝后磕头。
  磕完头之后,就要去祭祀太庙。
  这个祭祀,群臣与皇族众人都要参加,极其热闹,也是太子妃第一次见大臣们的机会;等她真正成了皇后,封后大典的时候,这个程序还要再来一次。
  祭祀结束,差不多也就中午了。
  太子妃被送往东宫她的新房,太子要留下来答谢皇帝与朝臣们。
  中午的时候,东宫会象征性的摆几桌宴席,邀请的都是王公贵族,没有什么闲杂人等,也不准喧闹。
  太子这个时候人是不能回寝宫去的,直到傍晚,他才可以去看她的新娘子。
  和普通人家的婚礼相比,太子的大婚有些单调乏味,太过于严肃正统。
  当然,好处就是稍微轻松一点,不管是新郎新娘还是双方家长,都不需要太过于操劳。
  因为没有人闹洞房,和新娘子一起出入的也是正式场合,红盖头遮住了裴晚照的脸,让这种不和谐感减轻了很多,薛池没觉得今天有多难熬。
  他反而是想:“大婚这就结束了?不过如此嘛。”
  好像高高提起、轻轻放下,他什么滋味也没尝到就结束了。
  就这样到了新房,又要到固定的时辰,太子在喜娘的指导下,挑起了喜帕,和太子妃喝了交杯酒,算是完成了所有的仪式。
  而后贴身服侍的人,会上来给他们更衣、卸妆。
  薛池很快就弄好了,但太子妃那边却很慢。
  太子妃今天弄了头发,带了假发髻,光拆这满头的首饰和发髻,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今天梳头也折腾了头发,于是洗头的时候又是一番折腾。
  古代人洗头,又有各种讲究,类似后世上护发素蒸一蒸这个程序,她们是每次洗头都有的,用特殊的药膏,裹上热毛巾。
  等裴晚照洗好头,头发香香的,一个时辰已经过去了。
  然后又是洗澡,等头发干。
  待她出来的时候,已然是两个时辰之后了。
  薛池坐在临窗炕上,原本只是拿一本书看着打磨时间,但看着看着自己就看入神了,不知不觉一本书翻完了,太子妃才出来。
  她一身素净的白绫里衣,披散着半干的头发;头发及腰,乌压压的披散肩头,让她看上去更像个小孩子。
  因为是这么个小孩子,薛池对着她没有什么紧张、期待的感觉,他此刻的心里也是很放松、很惬意的。
  她问裴晚照,“你感觉如何?累吗?”
  “太子哥哥,我不累,但是我饿。”裴晚照说,“我早上就没怎么吃,中午喜娘也不许我吃,怕我坐不住。到这会儿,我已经饿死了。”
  薛池:“……”
  新娘子的喜服极其复杂,反正想脱下是很难了,整个婚礼过程中是不能上厕所的。
  为了防止新娘子憋不住尿,从早上起来就不能吃喝了。
  中午,虽然有很长时间的空闲,但是在新郎挑喜帕之前,新娘子也只能坐着不动,这就特别受罪。
  裴晚照今天的头饰至少八斤,夹得她脖子酸痛难当;而身上的披挂,加起来可能也有个七八斤,她的肩膀和腰背一直都是痛着的。
  但她知道,今天如果出丑,那就是大问题了,所以她一直很忍着。
  因为痛苦,所以她反而没精力关注自己饿不饿。
  直到一身枷锁似的衣裳头饰被拆了下来,她泡了个热水澡,这会儿人舒服了,轻松了,别的地儿不痛了,胃就开始闹腾了。
  她快要饿死了。
  薛池被她这么一说,生出了内疚感,她小孩子没注意到,他怎么也忘了这茬?
  东宫是有小厨房的,平时就负责给太子开小灶,薛池赶紧让人去做了夜宵来。
  “我要吃香酥鸭子,油炸小肉圆,还有烙得香香的鸡蛋饼?”
  陪嫁的丫鬟们想要提醒她,但太子抢先了一步,对旁边小内侍说:“小厨房说一声,就要娘娘点的这些。”
  “娘娘?”裴晚照咀嚼着这个称呼,忍不住嘿嘿笑了。
  她在那里傻乐,娇憨无比,又十分可爱,薛池忍不住也露出了笑容。


第860章 溜了溜了
  薛池大婚之后,新婚的第一夜,并没有睡在请自己的寝殿。皇帝有圣旨,太子妃及笄之后,他们俩才可以圆房。
  第一个晚上,薛池睡在稍间的暖阁里。
  三朝回门,德妃那边给裴家送了大礼,风风光光安排太子妃三朝回门。
  因为三朝回门,新郎官人还是要给新娘子的父母和祖宗磕头,太子是不能去的。
  回门之后回来,薛池问裴晚照:“今天怎么样?家里可热闹?”
  他像个长辈,对裴晚照处处尽心。
  裴晚照便一一说给他听:“我舅舅他们也来了,好像是我成亲那天到的。但那天早上起来我就梳妆了,没看到。我很喜欢小舅舅,他以前在我们家住了很长时间,这次小舅母也来了……”
  她他喋喋不休说着自家的趣事,薛池在旁边听着。
  要说裴晚照娇气,她一个人出门,一个人回门,没有跟薛池抱怨半句,倒也并不娇气。
  这是皇家规矩,她很懂的。
  薛池便觉得,到底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女孩子,不管怎么娇惯,基本的礼数还是知晓的,教养得很好。
  因为裴晚照样样做得都很好,让薛池觉得略感亏欠她的,就忍不住想多疼她一点。
  他伸手摸了摸她的头,问她:“这次回去有没有吃饱?”
  裴晚照摇摇头,说:“今天的菜都不是我喜欢吃的。”
  裴晚照的口味稍重,一些清淡的饭菜,她就不是很喜欢。一般大户人家,包括宫里都有这样的规矩,来了贵客,食物以清淡为贵,就是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让小厨房再给你做些吃的?”薛池说。
  裴晚照说好。
  薛池对她这么好,是因为接下来的安排,怕她可能接受不了。
  这个是德妃安排的。
  宵夜上了,有一道银鱼羹,裴晚照很喜欢吃。
  薛池坐在旁边,和她闲聊起来:“明日之后,你恐怕要搬到德妃那边去住。”
  裴晚照没有薛池预想中的失落,她点点头说:“我知道的,祖母告诉我了。因为我年纪还小,先由德妃娘娘教养几年,长大了才能重新回到东宫来住。”
  薛池便觉得自家,从上到下联合起来,欺负一个小孩子。
  他愧疚加深了,就说:“我去跟德妃娘娘讨个恩典,每个月接你回来住两天,给你做好多好吃的,这样可好?”
  裴晚照自是欢喜极了:“那太好了,太子哥哥你真疼我。”
  薛池:“……”
  原本难以启齿的事,被裴晚照弄的,好像是一件很好的事。薛池让她快去吃宵夜,又跟她说,自己如果空闲,也会常到德妃那里去坐坐,去看看她。
  裴晚照,自然是欢喜。
  薛池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以为自己真的可以抽出时间,时常去德妃那里关怀一下小晚照。
  他也没想到变化如此之快。
  三月初六,他子大婚喜庆的,气氛尚未散尽,皇帝突然宣布要出征岭南。
  “出征,和谁打仗?野人吗?”
  朝臣们一头雾水,便听到皇帝说:“岭南气候温暖,水土肥沃,朕打算在那里建一个行宫,开拓出更多的耕地,为苍生谋福。”
  朝臣们:“……”
  皇帝这是认真的,还是打他们土地的主意呢?
  现在蜀中的土地,不是够用吗?虽然望族们占了很多土地,但他们也会佃给农户去种,谁也没饿死呀。
  如果反对皇帝去开荒,他会不会让望族们把土地让出来?
  “陛下,现如今国泰民安,耕地也够用,怎么突然又要开开荒?岭南之地多瘴气……”
  皇帝摆摆手:“瘴气不值一提,朕有办法对付它。朕听说岭南有一年三熟的稻子,朕要亲自去看看。”
  “那国事如何?”
  “由太子监国,诸公辅佐太子。”皇帝轻描淡写的说。
  老头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一去,应该是不会再回到宫里来了,他多半会老死在岭南。
  等他几个月不回来、几年不回来,朝臣们估计就要盼着他回来退位了。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用急着去做决定,总会有人比皇帝更急的。
  建弘帝就这样,毫无预兆的要去岭南了。
  众朝臣与王公贵胄,好像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为何皇帝对立下太子,如此着急,又对太子大婚这样上心。
  原来,陛下早有了大计。
  他去岭南,到底是何用意?
  朝臣们私下里各种猜测,都觉得皇帝等着他们反对,人家对他们的田产动手。
  总不至于真的是什么开垦岭南吧,那可是野蛮之地。
  大家如此猜测着,就没人反对了,看皇帝这台戏怎么唱下去。
  “听说那有一年三熟的稻子。”
  “那稻子估计都是些野稻,吃不了的,要是上好的粮食,这一年三熟,早就有人去了。”
  “熟不熟另说,岭南可是瘴气肆虐,没有人能活着走出岭南,除非那些野人。”
  “先太子姜琷在岭南多年,那里真有财富,他不早发财了吗?他去的时候灰头土脸,回来的时候也是灰头土脸,什么也没得到。”
  好在薛池心里早有准备,而他也做了一些安排。
  皇帝说走就走,十分潇洒。与他同行的,除了五百名精锐的侍卫,就是靖王和成阳侯。
  “是成阳侯跟陛下说岭南有,财富有水稻,陛下才去的。”
  “此女到底是何用意?”
  “靖王怎么也去了?”
  “你们还不知吗?靖王早就被成阳侯迷上了,一直跟着她跑。成阳侯要去,靖王肯定会去的。”
  众人这才了然。
  三月初十,一支船队外表简单,黑漆船身,悄无声息的出现在码头。上上下下搬运东西的年轻侍卫们,个个手脚轻快。
  晨雾里,江面上一片安静,京都还沉浸在睡梦之中。
  建弘帝身边靖王着一件轻便的铠甲,倒也挺像那么回事。薛湄立在旁边,身边只带了她的丫鬟锦屏和照影两人。
  薛池与四位皇帝的心腹大臣,也在码头相送。
  “朕这一去,就当是去见一见大好河山。岭南若有财宝,那正好,活该咱们楚国兴旺;若没有,也就当朕走了一遭。朕与蒙田将军,十多年未见,就当朕去探望老友了。”皇帝说。
  薛池与四位大臣道是。
  清晨升起了第一缕骄阳,皇帝踏上了甲板。船队出发,水浆轻轻划破了水面,很快船只就消失在晨雾里,静的像从未存在过。
  就这样,皇帝溜了。


第861章 儿女都是债
  水流而下,一路上极其通畅。每天到了傍晚的时候,随随便便就能找到码头停泊。而码头附近,总有一两家饭庄一到两家客栈,供人歇脚。
  码头还有仓库。
  码头的收费都不贵,客栈干净,饮食新鲜,这些人很有张驰,像是训练有素。
  一连停靠了三次,皇帝就察觉出不对。
  “怎么这几个码头,这些人,办事的手法都如此一致?”皇帝跟薛湄说,像是自言自语。
  皇帝很少出宫墙,但他的目光这般犀利,可见朝堂上那些政客,有多难对付,让天天坐在家里的人都能炼得这般敏锐。
  “陛下,这些码头都是袁家的。”薛湄如实道。
  皇帝错愕:“袁家?他们家怎么会有码头。”
  “陛下您可能没有意识到,每个修建码头的地方,那一块原本水域是堵上的。您把它挖开疏通,您就是你的了。”薛湄说。
  这个年代的土地是私人化,国家收取的是人口税,而不是地税。
  而这个年代又地广人稀,人口的稠密不及后世的万一。朝廷为了鼓励多开垦出良田,几国都有这样的政策:荒地谁开垦了就归谁。
  水域闭塞的地方,种不了庄稼,养不了鱼,一般都是荒芜之地。这样的地方开垦出来又没什么用,所以不会有人留意到它。
  薛湄就是一路走,一路看到了这些情况,并把它告诉了袁家。
  皇帝的脸沉了沉:“这么多吗?”
  “陛下,您就没发现,我们这次水路走的特别通顺嘛?走了这么多天了,侍卫们都没有用过纤绳。”薛湄问。
  古代水域不是相通,有些地方行船划不了,就需要用纤绳拉着船走。
  然而,他们这一路,的确还没遇到。
  皇帝:“……”
  “以前有句话这么说:‘要想富,先修路。’运输是经济的血脉,路就是血管。所以,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路通,总归是件好事。”薛湄又说。
  皇帝突然瞥向了她:“这件事,不会凑巧跟你有关系吧?”
  薛湄:“是,这是我的主意。但我为的不是袁家,而是整个楚国。”
  皇帝:“……”
  接下来几天,薛湄一直跟皇帝讲述这件事。她一直告诉皇帝要有信心,任何时候都不要害怕,商人做的太大,同时,又有约束他们的办法。
  水路的通畅对楚国的经济而言,是很有利的。袁家做了件好事,所以暂时,先不要对袁家动手。
  “如果袁家进一步做大,你打算怎么办?”皇帝问薛湄。
  薛湄:“刺杀了袁家现任家主,以朝廷的名义,鼓动袁家分家,把一股强大的势力分裂成几个小势力。
  接下来,就不需要朝廷再出什么力气,只需要偶然在他们兄弟之间挑拨一下,他们三个先斗起来。
  到时候,水路打通了,不需要朝廷出一份民力,免得后世的御史骂陛下您;同时它又能促进交通的便捷,经济的繁荣。”
  皇帝:“如此简单?”
  “这是最方便的办法。人家兄弟三分了家,朝廷挑一个人,给予奖励,甚至扶持,其他两个能甘心吗?
  挑拨的办法有千万种。亲兄弟之间杀起来,可比仇人狠多了。”薛湄说。
  皇帝:“……”
  他看了眼薛湄,觉得这孩子心里能装得下一个天地。她好像不屑于玩弄权势,否则这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就是他。
  皇帝想起了前不久造反的那个成兰卿。他此刻终于明白,其实成兰卿是想成为薛湄这样的人,只可惜她能力不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