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神医她千娇百媚 >

第362章

神医她千娇百媚-第362章

小说: 神医她千娇百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宫的所有人都吓坏了。
  薛湄上次来,见东宫的管事太监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姓董。
  董公公稳重干练,寡言少语,但此刻急得团团转,一点主心骨都没有。薛湄便觉得大哥任重而道远,身边可用之人非常少。
  “不要惊慌,就是一点风寒。”薛湄,诊脉之后,对董公公和几名太医说,“一年到头有点头疼脑热,不是什么坏事。”
  薛湄这些年一直和大哥住在一个屋檐下,大哥别说发烧了,咳嗽都很少咳一声。
  也就是好几年一次的大感冒,相当于几年一次对免疫系统的大考,又不是什么坏事。
  她不是还在这里吗,反正不会让一个感冒要了大哥的命。
  董公公惊慌,是因为新主子病得的确很严重,烧的眼睛都有些呆滞了,他吓到了;太医们着急,是因为这位新太子从前不找太医们看病,太医院没有他的详细脉案,这会儿他突发急病,太医不知道怎么用药。
  贵人用药那是有讲究的,轻了重了,都要承担责任。
  幸好薛湄在这里。
  她既跟新的太子很熟,又医术高超,有她坐镇,没有治不好的病。
  况且哪怕真的治不好,太医们也不用担责,毕竟有个神医罩在前面,太医们再窝囊都情有可原。
  薛池并不呆滞,他只是打喷嚏打得头疼,又不停的咳嗽。
  “都出去吧。”他嘶哑着嗓子对众人道,“成阳侯在这里照顾孤就行。”
  众人如蒙大赦,纷纷退出了太子的寝殿。
  薛湄从空间里给大哥拿了一支止咳糖浆,这是太空时代的特效药,往往两支就管够。
  喝下去之后,一股子清凉从喉间一直浸润到肺里,着了火一样的支气管顿时被安抚下来,他的咳嗽停了,喷嚏也打得没有那么厉害。
  薛湄给他量过体温之后,觉得他的体温略偏高,就又给他打了一支退烧针。
  薛池发病一天一夜了,没怎么睡。这会儿精神倦怠,又不咳了,就沉沉进入了梦乡。
  只是他在退烧的过程中,出了一身冷汗,又做了几个噩梦,惊醒了过来。
  醒来时,薛湄早吩咐人备好了热水,给他泡一个澡。
  水温有点高,泡得他浑身再次冒汗,又喝了一支止咳糖浆,薛池从净房出来之后,终于能坐下来安安静静说几句话了。
  “大哥这次是在哪里受了风寒?”薛湄问他。
  薛池就叹了口气。
  他前日上午去江边了,主要是去码头,见几个老朋友。
  当时天气暖和,薛池觉得热,就把贴身的皮袄脱了,只穿了一件单上衣。
  他不觉得有什么,略感有点冷罢了。
  回来之后,身不由己开始打喷嚏,一个接一个的打,然后还咳了起来。
  “……冬天江风湿润,你临时脱衣肯定得感冒。”薛湄说,“以后一定要注意。”
  薛池应了一声。
  太子生病,皇帝是不能来探望的,过了病气,可是大忌讳。
  所以皇帝把薛湄叫过去,仔细询问太子的病情,问他是怎么染的风寒。
  薛湄一一说了。
  皇帝感叹了句,“太子也不省心,”就转移了话题。
  薛湄替自己哥哥鸣不平:“陛下,太子是因为辛劳才病倒的。”
  “这还叫辛劳?”皇帝不以为然,“朕十岁的时候就能自己看奏章了,他也才十岁吗,就累死了他?那时候朕想看,还要偷偷的看,这点他就比朕舒坦。”
  薛湄:“……”
  好吧,谁是你儿子谁倒霉。
  皇帝这次让薛湄来,是让薛湄和魏公公一起,去检验一批新造的船。
  皇帝要了薛湄造船的图纸,让人造了二十艘一样牢固的船只,这是皇帝往岭南去要用的船队。
  薛湄道是。
  船只没有什么问题,造得非常牢固,龙骨也无比结实,别说在江河里行驶,放到海里都可以。
  皇帝心里很高兴。
  “朕选了一批撑船的,个个都年轻力壮,经验丰富,由他们掌舵,万无一失。”皇帝很得意。
  薛湄也见了撑船的那些人,没说什么,因为她看不出好坏。
  薛湄结束了这趟差事,就把此事反馈给了大哥和萧靖承,让他们知道,皇帝已经是做了万全的准备。
  大哥一场风寒之后,病好了,人也清醒了很多,他仍是想做皇帝的,哪怕累一点。
  “我最近才知道,太子是要念书的。应该专门有师傅,教导太子好几年,才会真正的让他去辅政。”薛池说起这一点,咬牙切齿。
  皇帝提都没有提这一茬儿,就让薛池直接上手了。
  对此,皇帝是一点愧疚都没有。
  能行就行,不行就换人,还得学着来,这哪有时间等你?
  想他老人家,接受了十几年的太子教育,才长大成人,才真正继承皇位。他这会儿不认账了,觉得太子都应该是天生成才。
  薛池觉得皇帝选他为太子,不是想把江山给他,而是跟他有仇,想要累死他。
  累死了他,还有下一个,总之他儿子多嘛。
  一转眼就到了腊月,朝廷因为皇帝疏于早朝,过了腊月初八就直接封印了,朝臣们也放了大假。
  楚国这几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基本上就没什么大事发生,大家都平平庸庸的过日子,衙门的官印封也就封了。
  薛池想要得以喘息,但这个时候,皇帝给他指派的太子太傅到了。
  别人休息的时候,太子终于可以念书了,这叫求仁得仁。
  薛湄看大哥,发现他脸都已经绿了。
  大哥还以为,封印了之后他能玩一个半月,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机。没想到,他一口气还没喘完,太傅就杵在他面前。
  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太子课程,建弘帝让太傅一个月教授给太子。
  薛池眼前发黑,坐牢都没这么惨的。
  太傅早在两个月前就接到了任务。但想把几年的学识,一个月内说完,那就是能减则减。
  原本就很复杂的课,再简化,太子能听得懂才有鬼了。
  但太傅不管,他完成陛下给了任务就行。什么倒霉太子,也不知道陛下这么磨练他是图什么。
  薛湄顾不上同情她大哥,因为有一件喜事占据了薛湄全部的注意力。


第853章 红薯问世
  薛湄以为一旦到了腊月,诸事皆定,很难再有什么惊喜。
  所以,当弥尘带着他出海的船队归来时,薛湄很意外。
  弥尘蓄了头发,不到一年,头发也并不是很长,只浅浅的盖到了耳朵那里。他也不梳,就那么披散着,有点类似民国时期男子。
  海上的风吹日晒,强烈的海风,把他吹的黢黑。如此一来,丝毫不减他容貌的瑰丽,反而让他添了点异域风情,有点不同寻常的俊美,更有魅力了。
  “为了找侯爷要的东西,我们耽误了一个多月,要不然早就回来了。看看这是不是您要的红薯。”弥尘将东西奉上。
  第一个奉上的,就是薛湄最渴望的红薯。
  红薯对土地肥沃的要求不高,但产量很高,又可以充当主食,是最好的代粮之一,仅次于土豆。
  薛湄一直想要得到它。
  当弥尘放了三颗在她跟前的时候,薛湄心中大喜,急忙让人拿刀来,把其中一颗劈开。她切了一片尝尝,果然就是那种滋味,是红薯。
  “法师,多谢你,你可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真是佛法无边渡世人。”薛湄说。
  顿了下,她看向了弥尘如今的装扮,问道,“还叫你法师,合适吗?不知你的消息是否灵通,成兰卿她已经死了。”
  弥尘先是一愣。
  他紧接着问,“怎么死的?”
  在弥尘的眼里,成兰卿是个狡兔三窟的人。轻易弄死她,这不太现实。
  一代高僧都没办法,真不知道薛湄是如何办到的,他心中有了点崇敬之意。
  薛湄就把当时的事告诉他。
  “……若没有那场漫天大雨,我也收拾不了她。”薛湄说,“对了,我的人已经在加紧研制机械船,已经尝试了几次,差不多可以。
  若成功了,我给你配备一百支枪,这样你登上异域大陆的时候,不至于被当地野蛮人杀死。”
  弥尘:“……”
  薛湄又看向了他:“怎样法师?你是打算继续去做你的和尚,还是从此就在海上漂泊?”
  弥尘法师无奈的笑了。
  “侯爷连出家人都算计,难道不怕遭报应吗?”弥尘说。
  他知道薛湄希望他永远不要回归尘世,把海洋当做他的归途,替她找东西、赚钱。
  薛湄耸耸肩。
  弥尘法师又道:“既然回来了,我要先回寺庙去看看,至于后续,是就此还俗了,还是重新脱俗?我要考虑考虑。”
  当时是被成兰卿逼的走的,那时候要不走,可能就会死在成兰卿手里。
  弥尘做法师、做和尚是很有前途的,加上他这次异域探险的经历,只会让他取得更多的财富、经历,对他有益而无害。
  如今成兰卿死了,他最大的威胁消失了,为什么不做一个有前途的事?
  为什么不继续把自己的优势发扬光大?
  他本身可就是个和尚。
  “等贫僧考虑妥当了,再向侯爷禀告。带来的财物,都在外院,侯爷可派人逐一清点。”弥尘又说。
  薛湄点点头:“多谢。”
  他果然出去清点了弥尘带回来的宝物。
  弥尘带回来的财富,最值钱的是宝石,他带了整整十大箱子。听同去的船员说,这些宝石在野蛮人手里,一斤连一两茶叶都不值。
  两百斤茶,就换了这么多的宝石,价值足足一百多万两,薛湄十分惊喜。
  这些宝石都是纯天然的,有些质地特别好。
  当然,天然的宝石个头都不大。饶是如此,也有两个:鸽子蛋大小的一个蓝宝、一个红宝。
  这两个,薛湄都留了下来,等大哥大婚的时候,送给他和皇后娘娘,正好一人一个,这可比任何礼物都贵重。
  只有皇帝皇后才配用这么大的宝石,公主都不配。
  除了宝石,剩下的就是香料。这些香料也是非常值钱,而且出手很容易;香料之外还有燕窝。
  燕窝是郑和下西洋之后才有的补品,这个年代的人自然不吃。
  但薛湄是神医,她可以把这个概念给它推广出去。
  薛湄先把红薯放在草木灰里藏好,又将其放入地窖,免得冻坏了,等着明年开春的时候,把它切成一小块,至少能种二三十株。
  这二三十株,能结一两筐红薯,这些红薯在做种子,再种上一亩多地了。
  一亩多地的红薯在丰收,从此之后,此物就可在楚国,梁国,甚至齐国等地慢慢种植开来。
  “这能救多少人命啊?”薛湄捧着红薯,对萧靖承很是感叹。
  宝石、香料、燕窝,对薛湄而言,都只是一点小小的财富,红薯才是无价之宝。
  她想到饥荒之年,多少人因为有红薯而保住性命,薛湄眼眶有点热。
  她终于能为这个年代做点什么了。
  虽然她把青霉素弄了出来,把麻药弄了出来,已经从很大程度上讲,为这个时代做了跨时代的贡献,但这些永远都没有红薯让她开心。
  可能她只关心吃的。
  弥尘法师回到了寺庙,休息了半个月,就觉得哪里不舒服。船上漂泊久了,睡觉的时候没有那种摇摇晃晃的感觉,他睡不着。
  很多人对船上的生活无法适应,弥尘带过去的船员,也死了不少,但他好像天生就很喜欢海浪拍击船舷的声响。
  薛湄总说“天赋”。
  弥尘法师觉得,自己的天赋也许并不是吃斋念佛,而是做一个航海的人。
  薛湄那边宝石很快被各家首饰铺子定走了,收益极其丰厚,真的有上百万了;香料也卖了出去,价值并不比宝石少,因为有好几船的香料……
  望族的人谈起薛湄的船队,更加狂热。
  但是,薛湄打算把船队交给大哥了,这些应该成为大哥的财富。大哥不能动用国库,但是他也需要一些私房钱。
  虽然薛湄知道大哥有钱。
  做庄王的大哥和做皇帝的大哥,又是不太一样的,做皇帝需要更多的私房钱。
  弥尘法师找薛湄,告诉他自己从此之后就还俗了。
  薛湄更是大喜。
  她把北美的航海图画给了弥尘法师,让他去北美洲帮自己找到土豆和咖啡豆。她仔细跟他讲了这两者的样子,甚至味道。
  他们的植物是什么样子,开什么样的花,小时候是什么样,成熟了又是什么样,把它们做成食物又是什么样子,薛湄一一说清楚,免得弥尘法师弄错。
  才过完年,薛湄的机械船就弄好了,它是烧煤的,每一艘船都是之前弥尘法师出海船只的两倍大,但是更稳。
  弥尘法师立马出发了。
  新年的正旦,楚国朝堂上就发生了大事。这件事,记在薛湄的意料之中,又大大出乎薛湄的意料之外。


第854章 新的太子妃
  新旦的朝会,是一年中最特殊的朝会。它不是用来讨论大事,而是王公贵胄和群臣们向皇帝拜年。
  拜年之后,皇帝就要带领王公贵胄们祭拜天地与宗庙。
  所以,新旦朝会,皇帝坐高位,众人朝贺,而后赏赐新春的第一份早膳,算作荣宠,接下来就是皇帝带着皇子皇孙们去祭拜。
  不成想,刚刚给皇帝恭贺完,才上了新春的茶点,皇帝突然开口了。
  “朕有件喜事,非得大年初一这样好的日子才能宣布。”皇帝说。
  宫里赏赐的早膳,就是一碗八宝粥、几块点心,一碟子小菜。大年初一这样冷,端过来都凉了。
  朝臣们艰难吃着这凉飕飕的早膳,听到这话,大家都放下了筷子。
  “太子姜瑾今年二十八了。按说,十年前就该给他娶媳妇,只是朕家国事忙,给耽误了。”皇帝说。
  薛池:“……”
  众朝臣:“……”
  皇帝给自己挣脸,朝臣们不好反驳。谁都知道,当初庄王殿下因罪被赶到了贫瘠的蒲州,又断了腿,等同废人。
  这么个废人,现如今居然是太子,一切都不可思议。
  此事怎么发生的,朝臣们至今也迷糊着。就是稀里糊涂的,没来得及反对。
  既然是太子,快三十岁还让他单着,实在不太像话。
  在这个年代,三十岁已经算高龄了,毕竟平均寿命也就是三十四五岁的样子。这个平均寿命,并不夸张,因为古代阶级分化,导致贫富差距极大,被“平均”到这样的数值,还是满准确的。
  当然,从来不用挨饿、受冻的贵胄们,不会死那么早的。
  只要身体稍微健康点,活过五十岁都很正常,六十岁也可以。
  但是过七十岁就不多。
  后世的老人,活到七八十好像特别平常,那是因为医疗水平的进步,延长了人的寿命。在古代的医疗水平情况下,人体遵从自然界“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六十就算是高寿,七十算罕见。
  正因为如此,快三十岁的太子还没有成亲,这件事的确是燃眉之急。
  皇帝在新旦早朝上提起,也代表了他对此事的重视,颇有点慈父的派头。
  “朕自补过失,这些日子派了钦天监占卜,算国运与太子命运,给他选了一位太子妃。”皇帝道。
  朝臣们:“……”
  皇帝最近是怎么回事?
  以前处理袁氏那样的庞然大物,都是好几年前就开始铺垫,让人知道他的心思。
  怎么最近做的几件事,都如此神秘?选太子妃之事,一点风声也没有。
  要是有了风声,望族之间肯定要打破头,送选的贵女肯定多如牛毛,足有皇帝挑选到最适合的。
  但皇帝没有透露。
  他私下里找钦天监,倒是有人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