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她千娇百媚-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永的手指有点发僵,舌根似乎也发木。他没说话,只是冲红鸾拱拱手。
红鸾退回到薛湄身边。
薛湄又道:“至于玉忠,你们自己办事不力,还欺负红鸾,此事是你错了。你向红鸾赔罪。”
红鸾立马道:“让他给我磕三个头。”
玉忠:“……”
你赔罪的时候,也没磕头啊!
再说你是谁啊,你又不是主子,凭什么给你磕头?
玉忠差点气绝,只感觉红鸾真是落井下石,太过分了。
“这个我说了不算。”薛湄笑道,“大哥,你觉得磕头过分吗?”
玉忠:“……”
欺负他不够,还要欺负他主子,太伤人了!
玉忠没等主子左右为难,当即利落跪下了,麻利向红鸾磕了三个响头:“红鸾姐姐,你原谅小人吧!”
红鸾终于满意了。
“好孩子,快起来吧。”她像模像样的说。
玉忠:“……”
真是气死了。
原本就是下人之间有点小龃龉,被红鸾嘟嘟嚷嚷了这么久。如今说破了,大家都放下一桩心事。
只是玉忠被占了便宜,有点憋屈。但是没办法,主子惯着大小姐,他在大小姐的丫鬟跟前受点气也不值什么。
走出了蕙宁苑,薛池心情似乎也不错。
他对玉忠和石永道:“你们若还有事,就各自去忙吧。”
两人道是。
一边走出王府,他们俩一边闲聊。主要是玉忠在聊。
“……洪家的事,你觉得怎样?既然主子们不怪你,红鸾姐姐这里也说清楚了,你可以答应洪校尉。”玉忠道。
洪校尉就是昨日在石永家里的那位客人。
他是玉忠的亲戚,玉忠跟石永都是至交,自然希望石永能娶了他家远房表妹。
石永却不答话。
玉忠终于看了眼他,见他神色不太对,有点诧异。
难道是大小姐说了什么,触及了他的尊严?
玉忠回想了大小姐的话,倒也句句在理,没有故意损人的。倒是红鸾,说了些不太礼貌的话。
“石永?”玉忠问他,“你还生气呢?”
石永似回神:“没有。”
“……你要知道,这是大小姐脾气好。若是换了其他主子,咱们俩少不得吃点苦头。虽然我磕了头,但我免了受罚,心里还挺高兴的,你别替我鸣不平。”玉忠又说。
石永:“……”
他快步往前走,出了庄王府的大门。
玉忠跟上了他,不知道他气什么,只得沉默。
而后他为了开解石永,没话找话:“你后日打算去哪里玩?”
石永不理他,快步回去当差了。
玉忠一头雾水。
红鸾那边,是很尴尬。
然而,薛湄没有让大家藏着掖着,反而很主动提到了这件事。说着说着,红鸾果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也不是很丢脸。
脸皮就是这样一次次炼厚的。
再加上,戴妈妈她们开始准备带回梁国的礼品了,红鸾被这件事吸引,那种难堪的情绪,也慢慢消失了。
她又活泼了起来。
后来她在庄王府又见过石永几次,红鸾都远远避开了,没凑上前打招呼。
她还听人说,王爷要帮石永娶亲,毕竟石永年纪大了。
“……管我什么事?”红鸾训斥来告诉她的小丫鬟,“什么大事就巴巴告诉我,跟我有什么关系?”
原来大家都还记得。
红鸾这个时候,迫不及待想要回梁国去。回去了,就没人记得这件事了,她彻底能松口气。
王府很平静。
然而刚到十月,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彻底打破了王府的宁静。
这件事,就连薛湄都措手不及——是朝中大事,不是家庭琐事。
第843章 新任太子上位
十月,薛池突然被封为太子了。
这件事太过于震惊。
不仅仅是薛池震惊,朝臣们也很震惊。直到下朝回府,把诏书给薛湄看的时候,薛池还有点不真实感。
“……朕继天立极,夙夜兢兢,为江山永固,已贞万国。庄王姜瑾,孝惟德本,风猷昭茂,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薛湄看到了诏书,也是愣了好半晌,才确定自己没有看错。
“朝臣们什么反应?”薛湄问。
薛池:“还能有什么反应?此事没人知晓,一点风声都没透露出来,大家都意外至极。”
的确很意外。
以前废除太子,都是等了好几年才封新的太子。
建弘帝这一朝,已经有三次封太子,其中两次是封大皇子姜琷,一次是封三皇子。
每次都有间隔。
这次,毫无预兆封了庄王为皇太子,让他入主东宫,谁能不惊讶?
皇帝年纪大了,做事越发让人琢磨不透。
这件事朝野震惊,但朝臣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竟也没顾上反对。
下朝之后,一些利益相关的朝臣,还是会聚在一起,讨论此事。
五皇子党肯定是不甘心的,但现在除了五皇子,就没有皇子能与庄王相抗衡的了,反对的声音不会很多。
“我以前就说过,陛下起复姜琷,只是为了把所有人都拉出来练练。
所以说,陛下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把你视为考察范围内的人。和五皇子相比,你通过了陛下的考验。
陛下不是临时决定的,这太子的人选他早就想好了。”薛湄道。
薛池听了,不为所动。
他谈不上有多高兴,当然也没有不高兴,毕竟筹划了多时。
这天薛湄打算进宫去,直接问问皇帝的意思,但是皇帝拒绝了她。
皇帝虽然没有见到,萧靖承却来了。
萧靖承最近,总是夜里来、白天走,跟薛池都没碰上几次面,跟薛湄倒是每隔一两天能见一次。
萧靖承告诉薛池:“两个月前,就是成兰卿叛乱之后不久,陛下就让人采办了大规模祭祀的祭品。
那时候,姜琷还只是被软禁在东宫里,皇帝却做好了另立太子的准备。正好,姜琷自己作死,他那个火药作坊没处理干净,给皇帝留下了把柄。”
其实,不管有没有姜琷这个事,废太子、立新储君,都会是连在一起的事,也是这个时间左右,皇帝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的计划。
不过他也没有透露半分。
“……恭喜你。”萧靖承对薛池说,“陛下是冷眼旁观,觉得你做人主,是楚国百姓之福。他并不喜欢你,但是他会为天下黎民,挑一个可靠的君王。”
薛池听了,紧绷的肩膀松了几分。
若是到了现在,皇帝突然要跟他温情脉脉,他会恶心的想吐。接到圣旨到现在,薛池都感觉很不舒服。
然而萧靖承几句话,却解开了他的心结。
的确,他和皇帝之间根本没什么感情可讲。皇帝要一个儿子来继承皇位,而薛池只想要得到这至尊之位,一拍即合,相互利用。
“明日应该要谈祭祀太庙的事了。”薛池终于接了话。
萧靖承:“对,明日要祭祀。我一想到这事就头疼,繁重的礼仪和朝服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
薛池:“……”
每个人都恨不能自己的朝服更重一点,只有萧靖承这种货,才希望朝服可以轻一些,穿着舒服。
朝服是让你舒服的吗?不是。
朝服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越重越繁杂,就意味着你的社会地位越高。所以,真的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地位更高了。
只有萧靖承这么轻描淡写的说这种屁话。
第二天的早朝朝堂之上,前所未有的热闹。五皇子党内派果然反对激烈,个个态度强烈,表示反对。
而其他的人也觉得,立储君可以缓一缓。
皇帝在众人吵了一番之后,轻描淡写的说了句话:“朕今年六十五了,朕家列祖列宗,就没有人活过六十五的。
你们觉得朕还有几年活?若是朕哪一天突然倒了。这江山,谁来继承?”
朝臣们一半就都沉默闭嘴了。的确,皇帝这把年纪,立太子宜早不宜迟。
而五皇子党继续说,皇帝应该千秋万岁。
皇帝对他们道:“朕的曾祖父、祖父,朕的父亲,都是皇帝,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千秋万岁。照你所言,他们是不如朕?
何人敢妄议几位先皇?
五皇子党那边,继续往下说,就要犯众怒了。
一番争执之后,这件事,不定也得定。
九皇子再怎么不像太子,他也必须得是太子。
至于九皇子的腿疾,又被人拿出来说。
甚至有人说,九皇子的大腿伤太高了,能否生育、延续后代,都是大问题。
“这些,皇帝有没有考虑过?”
不过,薛湄却是找到了一个思路。
这天,朝臣们争吵议论,勉勉强强商议出了祭祀的时间,薛湄去了趟五皇子府。
她暗示五皇子妃,薛池不能人道,所以他这些年不娶妻。将来若他真的没有自己的儿子,他可能需要从兄弟中过继。
“王妃娘娘,做皇后,哪有做太后爽呀。丈夫给你的权利,随时可以收回,甚至可能会给别人更多,因为丈夫会有很多女人。但儿子却不同了,儿子可只有一个娘。”薛湄说
纪王妃:“……”
薛湄走后,纪王妃耳边一直响着她的话:“儿子可只有一个娘!”
这句话,在纪王妃的心里已经扎了根,她突然不盼望着丈夫去跟太子殿下争,她只希望太子殿下能对他们更好一点。
纪王妃管着五皇子府的财政,她其实是有点份量的,她对五皇子党也有点影响力。
她这边松了劲儿,五皇子就感觉内外都失控了,好像他使不上力气似的。
当他跟王妃谈起这件事,王妃的态度也显得有些冷淡,只是跟他道:“现在真不是好的时机,不如缓一缓。”
五皇子不知要缓到什么时候去,他觉得越缓,机会越渺茫。
第844章 皇帝的叛逆
饶是此事充满了怪异,它还是发生了。
薛池以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速度,成为了一国储君。
为君者讳,以后没人敢提他的假肢了;别人不说,他和正常人看上去就无二样,薛湄深感大哥厉害。
诏书发布天下,所有的行省的百姓都知道,他们有了新的储君。
皇帝也终于肯见薛湄了。
“……太意外了。”薛湄说,“您真的满意太子吗?”
“不满意有什么办法?”皇帝说,“朕这把年纪了,储君一日也不可缺。一旦缺了,有点大事就是灭国之灾。”
皇帝自己的父亲,就是意外而亡的。
若不是他母亲和外戚厉害,镇住了局面,那时候的楚国可能就分崩离析。
“太子不会辜负您的信任,您放心吧。”薛湄道。
皇帝没什么不放心的。
若是不放心,他也不会立太子了。
他看了眼薛湄,问她:“你曾经在朕的国土游历多时,对岭南可熟悉吗?那边现如今只有一个行寨,由蒙田替朕管理整个岭南。”
他好像对岭南很感兴趣。
薛湄试探着看向他:“我见过蒙田大人,还聊过几句。那边只有一个官衙,不过岭南的部落都是靠自己的族长治理。”
皇帝:“情况特殊,只得如此。不过,那些野人倒也没有嚣张,该交的赋税,他们都如期交了。”
薛湄忍不住笑。
皇帝:“你笑什么?难道朕说错了吗?”
“没有,陛下,只是您从来没去过岭南,估计对岭南的情况并不知情。南边以水稻交赋税,您已蜀中好田地来衡量,只收他们一成的赋税。”薛湄道。
皇帝看着她。
薛湄继续道:“但是您不知道,岭南一年水稻熟三季,往田里撒一把种子,水稻自己长。
那些岭南人对朝廷都很感激,说您慷慨大方,只是每年从他们指缝里收一点意思意思。有些懒货,家里粮仓足够了,第三季稻子熟了就让它烂在田里。”
皇帝:“……”
想到百姓们总是吃不饱,哪怕再勤劳,一年到头也有一两个月会挨饿。
粮食的产量有限,朝廷又需要赋税。建弘帝并不横征暴敛,相反他很克制,尽量不怎么折腾百姓。
薛湄记得大哥以前总说她浪费民脂民膏,想来应该是从小在宫里接受的教育。
但岭南之地,因为粮食容易得,就不把它们当回事。
皇帝嫉妒得有点发狂了。
他叹气:“可惜岭南多瘴气,除了那些野人,也生存不了,否则朕要把百姓南迁了。”
薛湄笑道:“瘴气一点也不可怕……”
皇帝瞪了眼她:“别轻狂,你连老天爷也不放在眼里?”
古人谈瘴气就色变,很多人死在瘴气里,认为这种是天然的毒气,是老天爷的惩罚。
其实,瘴气是因为人口稀薄、低洼处水流不动、气候热,植被与动物尸体腐烂,形成不流通的气体。
解决瘴气很容易:把低洼的地方填平,修建水利,让水和大气都流通起来。
在地球时代,二十世纪末农业高度发达、人口密增的时候,瘴气自然而然不见了。
“……瘴气就是这么个原理。”薛湄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了皇帝,“而且,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有瘴气,它也是一种气候环境。
比如说,盛夏时节要下暴雨了,暴雨之前憋闷,压得人喘不过气,若这里再添很多植物、动物尸体的腐败物,您想想,会不会让人想死?”
皇帝:“……”
“这种气体,肯定有毒的;岭南毒虫多,被咬了,原本身体就不好,湿热气候不适应,就是常见的水土不服死了。
这些,他们统统推给瘴气,导致一提到岭南和瘴气,就先吓得要死。岭南的土地是非常肥沃的,各种鲜花、瓜果,也是很繁茂的,那里明明就是人间宝地,你们偏偏让给野人住。”
皇帝:“……”
他被薛湄说得无比心动了。
皇帝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他频繁做梦,梦到薛湄说岭南一年三熟的水稻。
一想到那些黄澄澄的稻子,烂在田里没有人收,也够那些野人吃饱的,皇帝就睡不着觉。
他蜀中的子民可是在挨饿。
依照薛湄的说法,岭南并没有那么可怕,漫山遍野的毒虫,薛湄有办法对付;而令人生畏的瘴气,在薛湄看来也不算什么难题。
岭南的土地,占了整个楚国的三分之一。若是把岭南给改造出来,会创造多少的财富?可以养活多少的子民,人口又能增加多少?
皇帝想到这些,心就沸腾的不行。
建弘帝突然很想退位,直接让薛驰继承皇位。
他作为太上皇,亲自去开垦岭南。反正他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年头可活,不把岭南改造出来,他就不回家。
其实他也可以以皇帝的身份去,毕竟自古就有皇帝亲征、太子监国的事,但建弘帝就是想退位。
原因无他,这老头又叛逆了。
男人的一生,好像总要经历一个叛逆期。正常的人都是在十几岁的时候。但有的人因为特殊的原因,错过了,那么他余生总会有个时间段,要把这个叛逆期补回来。
建弘帝是一国之君,却又不是那种成年了继承父亲江山的守成之君。
他的一生都在奋斗,都走得小心翼翼,活得很艰难,以至于他到了晚年,还是要折腾自己的儿子们。
这种不安全感,一直萦绕着他,直到新的太子继位。
他对太子姜瑾也不是说十分满意,只是他好像走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象征性的完成了他所有的使命。
于是乎,他开始叛逆了。
他想抛下这一切,远走岭南。
这个想法,在他心里盘旋了很久。
跟以往很多时候一样,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