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不良人-第6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后,还有以剑修闻名的剑洲,无论是许淳遗留下来的侠义军,还是剑洲的剑阁,都是江湖当中的超级势力,他们早早的选择了许一凡,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可以这么说,许一凡现在虽然只是五品参将,可他的实力和势力却异常的庞大,现如今,儒家也选择站在其背后,在加上不良人这个暗黑机构,谁敢小觑他。
因此,在许一凡还没有抵达关城之前,欧阳家族和诸葛家族就已经开始谋划此事了。
最重要的一点儿,还是关城之乱的发生,李承德作为越王的儿子,又是未来越王的继承人,他的出现本身就很值得重视,李承德在关城遭遇的一切,诸葛独孤他们已经知道,李承德这位小王爷,跟许一凡关系莫逆,又给许一凡的实力增加了一颗重重的砝码。
这还是目前已经浮出水面的势力,而许一凡的背后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的势力,没人说得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肯定有,因此,在关城之乱的结果传回这边的时候,两家终于下定决心来筹谋这件事。
五大世家固然底蕴深厚,可许一凡背后的势力也不少,真正博弈起来,不敢说胜券在握,至少不会轻易落败,而有了这个前提,就足够了。
想通了这些, 许一凡就抬起头,看向诸葛独孤,直接问答:“想要我怎么帮你们?”
诸葛独孤却摇摇头,说道:“公子暂时什么都不用做。”
“哦?”
许一凡挑了挑眉头,有些诧异的看向诸葛独孤,李承德也皱了皱眉头,一脸不解的看向诸葛独孤。
见许一凡二人不解,诸葛独孤就笑着解释道:“出手之人不管是谁,他们想要动欧阳家族和我们诸葛家族,都没有那么容易,凡事都有一个过程,这种博弈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暂时还不用公子出手,我们还能应付过来。”
许一凡闻言,点点头,确实,都说好钢用到刀刃上,诸葛独孤他们验证了许一凡的成色,许一凡自然也要看看这两大世家值不值得自己出手,这就像赌石一样,根据原石的成色来决定是否下注。
若是欧阳家族和诸葛家族,连最起码的麻烦都应付不了的话,那许一凡就没有必要跟他们合作,当然,双方暂时还没有合租。
“那你们想我什么时候出手?”许一凡看着诸葛独孤问道。
“这个由公子自行决定。”
诸葛独孤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听到这个答案,许一凡明显愣了一下,下意识的说道:“我自行决定?”
诸葛独孤点点头,说道:“没错,等到时机成熟,公子一切就明了了,想必那个时候,公子一定会出手的。”
“时机成熟。”
许一凡细细的品着诸葛独孤的这句话,听她这话的意思,她是笃定自己肯定会出手,而且出手的时机肯定会把握的很好,如此一来,许一凡就忍不住多想了。
在一番沉默之后,许一凡看向诸葛独孤问道:“我若是帮你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不等诸葛独孤说完,许一凡又说道:“别说什么帮你们就是帮我自己的屁话,我是什么样的人,你们应该很清楚,没有好处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听到许一凡如此开门见山的说辞,诸葛独孤也不意外,只是笑了笑,说道:“这个是自然,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们为公子还有小王爷,准备了几个小东西。”
许一凡闻言,挑了挑眉头,眼神玩味的看向诸葛独孤。
“下个月中旬,长安城会举办一场拍卖会,这次拍卖会是由包袱斋联合朝廷,还有其他几大势力举办的,其中好东西不少,想必公子肯定有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 许一凡悠悠的问道。
“比如失传多年的拔刀术,还有来自南夷极渊的七彩蛊虫,以及极其名贵的铸器材料天外陨铁。。。。。。”
诸葛独孤一口气罗列了十余种让许一凡眼前一亮的好东西,有些东西他听说过,而有些东西他闻所未闻,但是这些东西能从诸葛独孤嘴里说出来,显然都极其的不简单。
“这次拍卖会,凡是公子看上的东西,只要给个名单,我们会全力拿下。”
此话一出,许一凡眼睛直接眯成了一道缝,而李承德更是吃惊不小,方才诸葛独孤说的这些东西,随便一样都价值连城,比如说七彩蛊虫,那可是南夷巫蛊不传的蛊虫,七彩蛊虫极为难得,根本无法人工培育,只有极渊当中偶尔会出现,这种东西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拍卖会的事情到时候再说。”许一凡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慢悠悠的说道。
诸葛独孤见状笑了笑,继续说道:“在拍卖会之后,还有赌石大赛,这次赌石大赛的原石都极好,翡翠原石想必公子不感兴趣,而元石翡翠原石公子肯定会感兴趣,为了筹办这次赌石大赛,朝廷搜集了诸多上等原石,开出极品元石翡翠的可能性极大,而公子需要的元石翡翠,我们也会拿下。”
在说完这个之后,也不等许一凡继续问,诸葛独孤就继续说道:“公子此次入京,在西北立下了不世之功,封赏是肯定的,但是却并不会太容易,想要针对公子的人很多,这些麻烦,我们也会帮公子摆平。”
闻听此言,许一凡眼神玩味的看着诸葛独孤问道:“你们有这个实力?”
诸葛独孤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从许一凡手里接过酒壶,给众人倒了一杯酒,然后就笑吟吟的看着许一凡。
无声胜有声,许一凡也不觉得奇怪,毕竟,能够成为世家的家族,其底蕴都不俗,这一点儿,看看东海城的翁家就知道了。
然而,诸葛独孤说了这么多,许一凡还是没有表态。
诸葛独孤见状,想了想,说道:“我听闻公子在找徐家人。”
许一凡闻言,眼睛瞬间眯了起来,眼眸当中有寒芒闪过,而看到这一幕的诸葛独孤,却不以为然,笑着解释道:“公子不要误会,公子身边没有我们的人,只是公子寻找徐家人的事情,虽然做的很隐蔽,但是动静不小,我们知晓此事,也很正常。”
对此诸葛独孤的话,许一凡只是点点头,不置可否,他信对方的话,可也不全信。
“徐家也是诸多世家之一,想要找到他们,单凭公子的言午堂,还有不良人肯定不够,这件事上,我们愿意助公子一臂之力。”
诸葛独孤在说完这番话之后,就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酒杯看着许一凡,静等下文。
只是,许一凡似乎还是不为所动,他不在看向诸葛独孤,而是盯着手中的桑落酒看,眼神迷离,似乎是在思忖要不要合作。
在一番长久的沉默之后,许一凡突然抬起头,看向诸葛独孤,说出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大感意外的话,尤其是诸葛独孤,整个脸瞬间涨红起来。
“听闻诸葛家大小姐,生的倾国倾城,许某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过的美女无数,不知道什么样的女子,当得起倾国倾城这四个字,诸葛小姐不妨摘下那张人…皮…面…具,让在下一睹芳容。”
诸葛独孤闻言,脸色急剧变化起来,在沉默片刻之后,她脸色恢复正常,看向许一凡,眯着眼睛问道:“这是许公子的要求吗?”
“不,是请求。”
“若我答应了,公子是否答应?”
“这个嘛。。。。。。”
许一凡笑了笑,说道:“容我再想想。”
“你。。。。。。”
诸葛独孤闻言,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脸色,再次变得难看起来。
然而,不等诸葛独孤说什么,许一凡已经站起身,对李承德说道:“走吧,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说完,许一凡就径直离开,李承德也没有说什么,跟着许一凡一起离开了,只留下神色复杂而古怪的诸葛独孤和欧阳奇在那面面相觑。
PS:鬼缔祝诸位读者新的一年: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第七百四十三章 鄜国公唐家
国公府。
大炎王朝建立王朝近千年,敕封的国公不少,尤其是在开国期间,还有五百年前的那次九子夺嫡之后,是敕封国公最多的两次,最巅峰的时候,国公人数有十人之多。
不过,这些国公被敕封之后,要么因为参与了一些不该参与的事情被株连丢失爵位,要么是家中青黄不接,儿孙无力,爵位逐代递减,最终成为普通之家,还有的则是直接被覆灭了,能够延续至今的国公家族,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三个,而鄜国公便是其中之一。
鄜国公唐家出自蓟州,崛起于鄜洲,家族延续了近七百年,很多人都以为鄜国公府是建立在鄜洲城最中心的位置,其实并不是,鄜国公府位于西城区。
最开始的时候,唐家还不是鄜国公的时候,其府邸建立在西城区的郊区,距离西城门就是几步路的事情,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鄜洲城西城门之外,距离鄜洲城大约三十里的地方,驻扎着一支三万人的鄜洲军,既是用来拱卫鄜洲城,又是可以直接入京的军队。
鄜洲军并不是个例,以神都长安为中心,除却长安内的各大守卫军,禁军之外,像鄜洲,蒲州,金州和梁州,都有各自有一支人数在五千到五万人不等的军队,这些军队都是炎军精锐当中的精锐,每三到五年,就会从各大边军的精锐当中抽调,进入这四个地方军队,而掌控这四支军力的,都是对皇家无比忠诚的武将,而且还不是世袭制的。
另外,这四支军队外人不可能调动,别说是兵部尚书了,就是仆射大人都不一定能够调动,这四支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而这些虎符的持有者,只有历代的帝王。
鄜洲、蒲州、金州和梁州,距离长安最近的不是鄜洲,而是蒲州,在蒲州城和长安城之间,常年驻守着一支五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是当年跟随炎高祖从东北起兵,一路打到长安的嫡系部队当中的后代,其中不少都是李氏宗亲的后裔,当然是同姓同宗,但是没有多大血缘关系的那种,人称武卫军。
武卫军的将士,除了是李氏宗亲之外,还有很多功勋之后,另外都是那种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弟,大部分都是出自东北李氏的老家,是四支军队当中,忠诚度最高的军队。
除了武卫军之外,在位于京城西南方位的梁州城附近,有一支人数只有八千的孤儿军,而所谓的孤儿军就是字面意思,军中武将到士卒,从上到下,基本都是孤儿。
在皇权时代,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天灾人祸,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朝廷除了拨款赈灾之外,还会以工代赈,以兵代赈等方式,孤儿军的孤儿大部分都是全国各地搜集而来的。
在四支军队当中,人数最多,兵力最强的当属武卫军,但是,战力最强,最能打,最敢死的军队还是孤儿军,之后才是鄜洲城的鄜洲军和金州的红盔军。
其中红盔军的人数最少,只有五千人,但是都是善于长途奔袭的军中老卒,往往都是从各大边军当中的斥候军当中挑选出来的,其战力仅次于孤儿军。
鄜洲军编制人数仅次于武卫军,但却是四支军队当中垫底的存在,最初的时候,鄜洲军的编制不多,只有八千人左右,其兵源除了来自各大边之外,主要还是从中原腹地挑选的士卒,战力不俗,堪称精锐,但是跟真正的精锐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鄜洲军的编制逐渐增多,从之前的八千人逐渐增加到三万人,唐家在离开蓟州之后,就进入鄜洲军,一步步崛起,才在五百年前执掌鄜洲军,恰逢九子夺嫡的事件发生,上演了一幕带兵进京勤王的戏码,从而一飞冲天。
但是,在唐家给封为鄜国公之后,鄜洲军起初还得到了极大的赏赐,然后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鄜洲军被大换血,大部分的武将不是被抽调到边军当中,就是被迫解甲归田,而军中的士卒,更是多次被轮换到各大边军当中,只有武卫军的将军,在那之后,全都由李氏宗亲来担任。
唐家之所以在离开蓟州之后,能够平步青云,除了其背后有越王这位大佬之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唐家先祖会做人,其先祖把府邸就建立在西城区,而西城区又是最容易出事儿的地方,常言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可唐家偏偏就这么做人了,这也是为何唐家后来被历代君王信任的缘故之一了。
即便唐家在成为鄜国公,失去兵权之后,鄜国公府还是建立在原来的唐家府邸的基础上,一方面是住习惯了,不愿意轻易挪动地方,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皇帝放心,鄜洲军在经历多次大换血之后,其主要的作用,不是拱卫长安,准备随时救驾,其更多的作用,还是负责监视鄜国公,还有鄜洲其他势力。
鄜国公府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奢华,建设的如何富丽堂皇,反而很有军伍气息,门口的两个大石狮子,格外的醒目,在鄜国公府内,闲置的地方不多,而闲情雅致,用来下棋作画的地方也不多,反而在其后院当中,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校武场,专门让家族弟子在其中练武。
另外,在鄜洲城除了儒家建立的一座书院之外,还有一家私塾,说是私塾,其实跟书院差不多,其规模之大不亚于许一凡在东海城建立的起点书院。
唐家的所有弟子,从出生开始,生活都很朴素,既要习文,又要习武,习文则必须要求唐氏书院读书,然后参与科举,至于能否中榜,就看其个人能力了,若是中榜之后,那自然就是入朝为官,若是没有中榜,就需要回来接手经营一些家族产业。
至于说习武,纯粹算是家风使然,尽管大多数家族弟子在习武之后,并不会进入军伍当中,可有武艺在身,出门办事还是方便的很,毕竟,有时候跟人说话,拳头硬比讲道理更有效。
鄜国公府内,收藏的兵器众多,十八般兵器样样都有,不过只是用来收藏和平时习武之用,兵器不少,唯独没有甲胄,要知道,私藏甲胄,或者是锻造甲胄可是大罪,从某种程度上说等同谋逆,越是身处高位的人,越是不能有这些东西,而像许一凡那般,到了东海城就敢自己生产锻造兵器甲胄的做法,还是极少数存在。
一来,东海城距离长安太远,即便许一凡能组建一支军队,规模也不大;二来,东海城距离镇海军的大本营不远,许一凡的所作所为其实都在这些大人物的注视之下完成的,若是没有上面的人默许,就许一凡那点操作,早就被诛杀了;三来,则是盐铁茶这三样东西是朝廷严格管控的,即便有人想要打造这些东西,没有材料也不行,而像许一凡那般,自产自销,又跟当地官员做交易,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更何况是去做了。
当然,这只是一条靠人自觉遵守的规矩,若是有人真心想要谋逆,这条规则就形同虚设,就像当年那场玄武叛乱一般,单单李建业和李建泽府邸豢养的家兵就有上万人,在其谋反的时候,其装备之精良,一度超过了当时长安的禁军和御林军。
鄜国公府邸很大,规矩也很大,虽然在外人看来,所谓的鄜国公就是一个花架子,是备受人耻笑的存在,可也没人真的敢不把这位国公爷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