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炎不良人 >

第681章

大炎不良人-第681章

小说: 大炎不良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德自从知道许一凡的身份之后,他一直想不通几个问题。

    第一,不良帅肯定知道许一凡的身份,可既然他知道了,为何还要把提司腰牌给许一凡?

    要知道,不良人提司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成为了不良人提司,将来是可以执掌不良人的,可如此一来,岂不是说,不良帅不想让许一凡的身份曝光,可既然不想曝光许一凡的身份,又为何不遗余力的栽培他,让他不断建立功勋呢?

    第二,当今陛下肯定也知道许一凡的身份,既然知道,为何在前十几年,他不管不问,什么都不做,而现在许一凡已经名声鹊起了,他依旧还是不管不问,炎武帝到底在想什么呢?他对许一凡到底是什么态度,这让人琢磨不透。

    第三,他爹越王的态度也很古怪,历代越王都极少插手朝政大事,也极少为了一个人而兴师动众,可这次,在许一凡身份没有曝光之前,越王就已经开始落子了。

    在得知许一凡身份的那一刻,李承德开始怀疑一件事,那就是多年前,他跟许一凡那次在太白山的偶遇,之前,他一直以为那是偶遇,可现在看来,那并不是偶遇,而是一场精心安排,却让人看不出任何痕迹的相逢。

    李承德想不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见到许一凡之后,李承德就一直在劝说许一凡不要去京城,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年,许一凡在离开安民镇的时候,李承德就知道,许一凡不可能在像个普通人一般,悠哉的过完一生,崛起于东海城,成名于西北,一个是大炎王朝钱财最多的地方,一个是兵峰最锋锐的地方,掌握了这两个地方,基本上就掌握了人和,而他的身份,又无形当中占据了地利,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天时。

    既然许一凡一定要入京,那李承德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可是,当他收回目光,看向桌子上那封家信的时候,他又无比的郁闷和无奈。

    李承贤在家信的最后,语气很严厉的提醒李承德,不要画蛇添足,他现在最好什么都不要做,做的越多,错的就越多,而许一凡的处境就会越危险,虽然李承德不明白这是为何,可他相信李承贤的话。

    想到了这些,李承德就回过神来,打断了侍书的读书声,开口问道:“安然在做什么?”

    正在给李承德按…摩的司棋,停下动作,说道:“许公子正在院中走桩练拳。”

    “《搬山拳》?”

    “是的。”

    “这拳谱很有名?”李承德好奇的问道。

    “在江湖上有一定的名气,不过,熟悉的人不多,此拳谱是从武朝流落在外的拳谱,几经易手,被魏常侍所得,算是一本上佳的拳谱。”司棋轻声道。

    “我家有拳谱吗?”

    “有,观海厅收藏了不少天下武功秘籍,修行功法,单单拳谱就不下百余种。”

    “有比《搬山拳》还好的拳谱吗?”

    “自然是有的。”

    李承德闻言,眼前一亮,转过头,看向司棋说道:“你熟读观海亭那么多的武功秘籍,默写几本下来,我好送给安然。”

    司棋闻言,摇摇头,笑着说道:“默写拳谱不难,可武夫习武,拳谱只是其次,并不是拳谱越好,就越有用,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的,更重要,《搬山拳》虽然不是最有名的拳谱,可目前对许公子而言,却是最适合他的。”

    “武道一途,不是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可以多给他几本拳谱,让他借此砥砺武道啊。”

    司棋再次摇摇头,说道:“公子说的没错,它山之石确实可以攻玉,但是,对于纯粹武夫而言,拳谱还在其次,武夫想要走好那条路,与他人切磋,如此砥砺才最有效。”

    李承德闻言,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让战无双给他喂拳啊?”

    司棋闻言,则哑然失笑道:“公子,你太过于心急了,许公子才刚刚练拳,连入门都不算,而战无双浸淫武道多年,此时就让他喂拳,还为时过早。”

    “那教拳呢?”李承德不死心的问道。

    “武夫想要登高,需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教拳只会限制他的成长,让其原本宽敞的阳关大道最后变成独木桥,公子若真的是为了许公子好,最好还是不要如此做。”

    听到司棋这么说,李承德顿时有些悻悻然,不在说什么。

    司棋看到这一幕,则抿嘴一笑道:“公子也无需担心,许公子虽然起步较晚,可他悟性极好,而且有姜前辈在其身边,肯定不会出岔子的,公子且宽心。”

    “我知道了。”

    李承德闻言,只是撇撇嘴,然后站起身,说道:“走,去看他练拳去。”

    说着话,就要朝外走去,然而,侍女侍书却挡在了李承德面前,轻声道:“公子,今日的功课还未做完,还不能出去。”

    此话一出,李承德脸上的肌肉一阵的抽搐,他真的不想读书啊,太枯燥,太乏味了。

    “我就去看看,看完就回来读书。”李承德笑着说道。

    侍书却看着李承德,笑着摇摇头。

    “要不带上书,我们一边看他练拳,一边读书?”

    侍书还是坚定的摇摇头,就李承德那跳脱的性子,若是让他出了这个房门,到了许一凡那边,别说读书了,听书都不会去听一下。

    作为丫鬟,侍书本不该这样的,可是,没办法,这是世子交代的任务,她不得不执行下去。

    李承德还想在开口说些什么,却听到侍书开口道:“公子,你就别为难奴婢了,只要你做完功课,想去就去,奴婢绝不拦着。”

    看到站立在面前的侍书,李承德沉默片刻,狠狠瞪了一眼侍书,然后愤愤转身,坐回窗边,从侍书手里拿过书籍,开始低头看书,那模样要有多委屈就有多委屈。

    



第七百二十四章 抵达鄜洲城



许一凡一行人在灵洲城只待了不到两天,就再次启程。

    因为入城的时候,是灵洲刺史亲自前来迎接的,而临走时,自然也是他亲自去送行,只是,面对如此殷勤的灵洲官员,李承德并没有如何领情,只是对卫子晋,说了一句:你可以滚回蓟州祭祖了。

    短短一句话,就让这位掌控着灵洲三分之一还多的商人,泪如雨下,千恩万谢一番,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更是拿出了无数奇珍异宝,如果不是其府中没有适龄的女子,估计这位卫子晋会把给李承德送一堆美女奴婢过去。

    只是,卫子晋送的这些东西,李承德都没有要,他只是临走时,从沁园那栋藏书颇丰的藏书楼内,挑选了数套珍本孤本带走,而卫子晋不但没有感到不妥,反而觉得很荣幸,如果可以的话,他恨不得李承德把这些卫家用了数代人,辛辛苦苦搜集而来的书籍都带走。

    在李承德走后,沁园彻底的空了下来,卫子晋一家人并没有再次入住,而是在距离沁园不远的地方,又弄了一套别苑,除此之外,卫子晋更是在李承德他们进入灵洲城之前,就拿出一大半财产,购买大量物资,送往西北,如此大手笔,直接把灵洲城大大小小的商人给看傻眼了,而在李承德走后,很多人才慢慢回过味来,感觉直接错失良机,拍马屁没拍对地方。

    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灵洲卫家跟蓟州越王府是什么关系,其实,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充其量就是卫家以前是越王府的奴仆,靠着无数代人辛辛苦苦在越王府做事,积攒了一定的财富,然后做大做强,最后离开蓟州,在外发展。

    若是别人有这等背景,在离开蓟州之后,还不横着走啊,可卫家并没有,在过去的无数年里,卫家从未对外吐露过卫家跟越王府的关系,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到现在的,而其每年都会给越王府孝敬一大笔银子,只是这笔钱,越王府从来没收。

    直到七十多年前,卫家在外从商,招惹到了势力非常庞大的人,在那场博弈当中,卫家差一点儿就惨遭灭门,卫子晋的爷爷当时还活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搬出了越王府,事情这才得以解决。

    当然,这也给越王府招来了麻烦,虽然只是小麻烦,却也耗尽了卫家跟越王府的情谊,在那件事解决之后,蓟州在无卫家,而这件事,也让卫家老爷子抑郁不已,在其晚年的时候,他携家带口,想要回蓟州,却被驱逐出境,最终病死在回灵洲的路上。

    从那之后,卫家最想做的事情,不是如何赚取更多的财富,因为现如今的卫家,已经是商贾大家了,卫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归蓟州。

    之前,李承政跟随西征军,进入西北作战的时候,卫子晋就曾经找过李承政,可惜吃了闭门羹,这次李承德出现,卫子晋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重回蓟州,没想到,这次还真的成了,因此,在李承德说完那句话之后,卫子晋哭得像个孩子一般。

    人活一世,不管年轻时候如何的风光,等到年老之后,最心心念念的事情,还是落叶归根。

    随着卫家靠山的暴露,人们对越王府这个略显陌生的藩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一个从越王府出来的奴才,就能掌控一洲近半数的财富,其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而整个炎朝有三十六洲,其中有多少商贾大家是从蓟州走出来,谁能说得清楚呢?

    不过,这些对于卫家,对于灵洲官场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可在李承德和许一凡他们眼中,只是一件小事儿而已。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众人除了赶路还是赶路,其中经过,乏陈可述。

    伴随着冬至而来的一场小雪,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雪只下了一天一夜,就停歇了,接下来就是淅淅沥沥的冬雨。

    小雨纷纷,道路湿滑,给本来就着急赶路的队伍,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不过,总体而言,也不算多大的麻烦。

    从灵洲城出发之后,许一凡就没有跟李承德待在一起了,他现在很忙,忙着练刀和练拳,每天都把自己折腾的十分狼狈,有种自讨苦吃的意思,更像是临阵磨枪的意思。

    李承德也会一些拳脚功夫,境界不高,武夫也才七品境界而已,修行境界也才九品后期,在蓟州,李承德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可离开蓟州之后,就他那点儿三脚猫的功夫,就别拿出来丢人现眼了。

    李承德修为不高,除了其本身的资质不行之外,主要还是越王并没有把这个小儿子往这方面培养的打算,不然,以越王府的底蕴,别说李承德有一定的修行资质了,就算没有,各种灵丹妙药的灌溉之下,不敢说成为上三境的高手,成为中三境的高手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当然,李承德习武修行与否并不重要,反正他身边的高武高修多的是。

    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的一件事,将来继承越王之位的,不是其大哥李承贤,也不是现如今在凉州担任刺史的李承政,而是李承德,这一点儿,从李承德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的。

    虽说皇家有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可是,对于越王府来说,这些规矩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不然的话,李承贤也不可能在纵横书院一待就是几十年,至今还未娶亲。

    因为许一凡在修习,李承德也识趣的没有去打扰他,他每天的生活也极其的枯燥和无聊,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在读书完毕之后,李承德就喜欢找人闲聊。

    在待人接物这方面,李承德跟许一凡很像,他没有小王爷的架子,跟谁都能聊,而且聊得极为开心,他尤其喜欢跟姜三甲待在一起,虽然姜三甲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可是李承德有事没事就跑到姜三甲身边,问东问西的。

    姜三甲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他也就在许一凡这边,话稍微多点儿,愿意多说几句,至于其他人,姜三甲都不稀得搭理对方,而因为姜三甲是许一凡师伯的缘故,也没人愿意靠近这位大佬。

    不过,对于李承德,姜三甲难得的非常有耐心,除了因为李承德不知道从哪儿,想发设法弄来的各种美酒佳肴的伺候着,更多的还是因为李承德有一个好先生缘故,姜三甲对待李承德,就像对待许一凡一样,都当成子侄晚辈来看待,而李承德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有一说一,在长辈缘这方面,李承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能跟其出身有关,也可能跟其家教好有关,嘴甜、有礼貌、会来事儿,看起来就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让人感觉很舒心,愿意跟其多聊几句,在这一点儿上,许一凡跟其相比起来,就差了不少。

    许一凡的长辈缘也不差,不管是在安民镇,还是在东海城,亦或者在西征军当中,许一凡的长辈缘都不差,除了安民镇的长辈,觉得许一凡是一个小孩子之外,其他地方的人,很难把许一凡当成一个孩子来看待。

    李承德跟许一凡就长辈缘这件事而言,还是李承德占据了不少优势,当然,这也不是说李承德人傻,作为一个将来很可能继承藩王之位的人来说,心智岂能以常理看之?

    在这段时间里,李承德几乎跟整个使团的都相处的很好,哪怕是西域使团那边的人,在看到这位小王爷之后,也都会给予很大的善意。

    可能是经历了血炎谷之战,还有关城的动…乱之后,让西域使团知道了那个年轻人的手段,在这段入京的路途当中,西域使团变得无比的低调起来,这也给护卫队减去了不少麻烦。

    灵洲很大,过了灵洲之后就是鄜洲,而过了鄜洲,就是长安了,队伍从灵洲城出发,走了近七天的时间,才终于抵达鄜洲城,而从鄜洲城去往长安,中间也只需要三天不到的时间,也就说,到了鄜洲城,也就相当于进入大炎王朝的国都长安了。

    当队伍来到鄜洲城的时候,这场持续多日的冬雨,也终于停歇下来,天空开始放晴,使得疲惫不堪的队伍,终于暗暗地的松了一口气。

    相对于幅员辽阔的灵洲,鄜洲的面积并不多,鄜洲城也很小,在很早之前,鄜洲其实只是一个县而已,只是随着六个王朝都建都长安,使得原本不算大的鄜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一个县逐渐成为一个郡,然后成为一个洲。

    因为靠近长安,鄜洲城的很繁华,加上又接近年关,其热闹程度更胜以前。

    在入住驿馆的当天下午,李承德就找到许一凡,想要去逛夜市,对于这个要求,许一凡自然是没有拒绝的理由了,其实,许一凡也很想看看鄜洲城,上一次,他从东海城而来的时候,虽然也经过了鄜洲,却没有进入鄜洲城。

    很多人都说,到了鄜洲,就相当于看到了长安,鄜洲城又有小小长安的说法,另外,还有一个小长安的称呼,是距离长安不远的洛阳城。

    既然是打算夜游鄜洲城,除了李承德和许一凡之外,还叫上了马?和石狼二人,另外还有西域使团的钟离辰和清净。

    夜游的人数不算多,可也不算少,仆人丫鬟护卫加起来,也就三十多号人。

    一般的城池,大多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一些超大型的城池,会分为八个区,而鄜洲城却只有东西两个区,其中最热闹的,还是东市。

    东市分为大大小小八个街区,其中以西安街最为繁华,这条街上商铺林立,茶馆酒楼,青楼勾栏繁多,另外这条街上的各种小摊,小商铺也很多,尤其是到了晚上,各种摆摊的都有,还有各种表演杂耍的,无比的热闹。

    既然要来玩,自然首选就是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