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炎不良人 >

第376章

大炎不良人-第376章

小说: 大炎不良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事,说起来很新奇,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新奇的,没好处的事情,谁都不想碰,可是,一旦有了好处,是个人都想扑上去分一杯羹。

    除了这些将领之外,还有一群人也想分一杯羹,他们是谁呢?

    说来也很可笑,正是朝廷派来的御医们!

    当瘟疫发生之后,殷元魁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上奏给了朝廷,而朝廷也第一时间组建人马,奔赴康城,西征军是眼巴巴的盼着朝廷来人,而朝廷也是催促着他们前往康城,可是,这群御医们,却不想来,也不愿意来。

    至于为何会如此,答案也很简单。

    这又不是第一次爆发瘟疫了,历朝历代,一旦出现天灾人祸之后,瘟疫必然会发生,而瘟疫一旦产生,想要控制,就十分的困难,除了死人还是死人。

    在过去,控制瘟疫最好的办法,就是屠杀,把这些感染者赶到一起,圈禁起来,能治好,那自然最好,如果治不好,就直接屠杀,牺牲一小部分的利益,换取一大部分人的利益,至于朝廷方面,他们可不管你们是怎么控制问题的,他们只看结果,至于死人,死了多少人,那都不重要,不过是奏折上的一个数字而已。

    控制的好,加官进爵,飞黄腾达,一旦失控,那自然是人头落地,抄家灭族的下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每次瘟…疫…爆…发,都会死很多人,当地的官员要死,负责控制瘟疫的官员要死,朝中负责指挥这些事的官员要死,当然,死的最多的,还是那些普通的百姓。

    对于这次要来康城,没有人是愿意来的,一来是瘟疫控制起来很困难,见效很慢,甚至可以说是收效甚微,二来,康城正在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一旦战争彻底的爆发开来,敌军可不管你是地方官员,还是长安官员,被逮到了,那就一个下场,死!

    出长安的时候,他们走的很快,毕竟,朝廷的人盯着,可是,越到西北,走的越慢,就一个字,拖!

    至于他们在拖什么?

    两个结果,要么,瘟疫被西征军自己解决了,那就不用他们去了,要么,瘟疫失控,他们也不用去了,总而言之,就是能不去,最好不去,实在没办法了,那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都是老狐狸了,他们想拖,有人却不想他们拖,比如炎武帝,比如不良人,在赶往康城的路上,杀了几个老油条之后,这群人算是被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上了。

    只是,他们刚刚过了沙洲,才进入西洲的时候,就得知西域联军大举进攻康城,于是,这群人直接停滞不前了,废话了,都打起来了,他们再过去,那就是过去送死,正所谓,千里送人头,礼轻情意重啊,他们可不想死。

    就在这群御医,以为他们不用去的时候,却再次接到圣旨,不得不继续赶路,而随着他们距离康城越来越近,新的消息也越来越多,得知西域联军除了开始三天,在猛烈进攻之外,就没有再继续进攻了,这让一群御医们,稍稍的放心不少。

    可是,当他们又得知,瘟疫已经被西征军控制之后,甚至还解决了,这群人再也坐不住了,不用别人催,他们自己就马不停蹄的朝康城奔来。

    有人如此着急,是为了来一探究竟的,看看瘟疫是否真的解决了;有人是想知道何人解决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学习一下,总结一下经验;而有的人,则是完完全全奔着去争夺功劳的。

    瘟疫如果没有解决,那罪责肯定不在他们,可是,一旦瘟疫解决了,那功劳必须得有他们一份,总而言之,有过你担着,而有功,必须得有他们一份。

    可笑吗?

    是很可笑,然而,这就是事实。

    起初,他们还不相信,有人能解决瘟疫,尤其是这些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大老粗,居然能够解决他们都感到头大的瘟疫,说出去都觉得可笑,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控制、解决,无非就是杀人嘛,反正现在两国又打起来了,打仗就是要死人的,到底是战死的,还是病死的,还不是统兵的将领说了算。

    可是,等到了康城之后,他们却发现,自己猜错了,也想错了,瘟疫确实得到了控制和解决,这让他们在感到震惊的同时,更加的好奇起来。

    这群从长安来的御医,人数不少,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上百人,为首的是太医院一名久负盛名的太医,姓葛,叫葛明德,人称葛老,葛太医,官职不高,正五品,年龄却不小,已经六十三岁。

    千万别小看这些太医院的御医,凡是从长安出来的官员,不管官职多低,外放之后,官职都要高出一品到两品,而太医的职位,最高的也才正四品,可是,他们却可以跟正一品的官员称兄道弟,哪怕是皇室成员,在遇到那些久负盛名的太医,都要恭恭敬敬,礼让三分的。

    御医说直白一点儿,就是给皇帝一家看病的,皇家无小事儿,更何况是这种关乎性命的事情呢。

    太医院职位不多,总领太医院的是正四品院使,负责太医院的管理、御药、下属的升迁、招募,查核皇帝及其后宫嫔妃,还有王公贵族的医疗档案。

    其次,就是左右院判,右院判正五品,专门掌管太医院的升迁、招募、考核还有培养;左院判,从五品,专门掌管医学典籍的整理、编撰,御药的审核和用度,还有皇族病史的撰写和建档。

    然后,就是御医了,官职不高,正六品,专门负责给皇帝,及其后宫嫔妃、子女,还有王公贵族瞧病的,把脉、诊治、开方、调养等工作。

    之后,正七品的医士,陪同御医出诊,旁观学习、辅助,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负责抓药和煎药。

    最后,正七品的吏目,文书属官,算是科研单位的,研究、辨别药材的。

    别看太医院的太医,官职不高,俸禄却很高,其俸禄不比一般的三品大员差,而这儿还是普通的俸禄,只是小头而已,真正的大头在于各种赏赐,毕竟,给皇族瞧病,治好了,随随便便的一个赏赐,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当然了,如果治不好,那下场也很惨,不是被杖毙,就是被砍头。

    太医是一个既让人羡慕,又让人恐惧的职业,时常都是行走在钢丝绳上,搞不好就一命呜呼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哪怕是这种胆战心惊的职业,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然而,想要进入太医院,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首先,医术要好,而且是非常过硬才行!

    其

    次,家世清白,不单单自己要清白,祖上三代,都要清白,这里说的三代,加起来就是四代人,而这里的四代人可不是指太爷、爷爷、父亲,还有旁系的来了,比如叔叔伯伯,大爷二爷之类的,想要进入太医院,这些人都必须是清清白白的才可以。

    然后,忠诚,也是政治要过关,毕竟,除了皇宫内的太监宫女、内卫之外,能够近距离接触皇族的,也只有太医了,如果不够忠诚的话,那皇族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会被无限放大的。

    最后,那就是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事儿,有没有眼力价了。

    如果只是做到了前面三点,那只能说,你是一个不错的太医,可是,要是你不会做人做事的话,那你会死的很快的,比如病症如何说合适,如何诊治妥当,如何解释合理,这些都需要慎之又慎,一个不慎,那就死翘翘了。

    太医院的太医,真正能活到一定年纪的,少之又少,而能够经历两代君王的,更是少之又少,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可是,很多太医在一代君王走到末期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他们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尤其是那些因为各种乱七八糟的怪病而死亡的帝王,他们死后,凡是知道内情的太医,往往都会被处死。

    在皇权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了。

    葛明德是目前太医院,硕果仅存的几位经历过两代君王的太医,他不是院判,官职、俸禄、权利却等同与院判,而葛明德的履历也很有意思。

    葛明德是医学世家,爷爷是太医,父亲是太医,到了他这一代,自然也是太医,不过,葛明德最初在成为太医的时候,并不是在太医院,而是在军队当中当军医,他去过镇北军,也去过镇西军,前前后后,兜兜转转了将近二十年,才回到太医院,得到了重用。

    十六年前,炎武帝御驾亲征的时候,跟随着炎武帝身边的太医很多,而其中就有这位葛明德,葛太医,而这也是为何,已经六十多岁的葛明德,会被炎武帝派到西征军来的原因之一了。

    能够从军医回到太医院,并且经历了两代君王,而且都得到重用,足可见葛明德的医术之高,能力之强,当然,还有为官之道的水平之高了。

    …………………………………………………………………………………………………

    葛明德抵达康城之后,殷元魁一众将领自然是热情的接待了。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是从京城来的,常在中枢行走,权利不算大,可是,知道的事情不少,而且影响力也很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军队的药物方面,能不能拿到,拿到多少,质量如何,效果如何,也要看这群人的脸色,不热情不行啊。

    尽管是在战时,可是,该有的场面还是要有的,宴席自然不可或缺。

    葛明德一行人是在二十四号下午,抵达康城的,当天晚上,就在大元帅府,举办了一场接风宴,凡是有资格来参加的将领都来了。

    本来,葛明德在来到康城之后,第一时间就想要去看看军队的情况,不过,却被殷元魁拦下了。

    对于葛明德一行人的行程,殷元魁他们是清楚的,毕竟,这次葛明德他们来的人不少,携带的东西也不少,想不知道都难。

    之前,殷元魁可是眼巴巴的等着葛明德他们赶紧来,可是,这群人赶路就像绣花一般,让人着实着急,却又无法说什么,而前段时间,西域联军攻城,葛明德他们在西洲城盘桓数日,殷元魁自然也是知道的,当时,他就大骂这群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现在,西域联军不攻城了,瘟疫也解决了,这群人却跑来了,其目的何在,自然不言而喻了,对于葛明德上来就提出要去看伤兵营的情况,自然是一推二五六了。

    不管西征军的将领再怎么看许一凡不顺眼,最起码,许一凡敢做事儿,也能做事儿,最关键的是,他做成事儿了,抛开别的不说,就许一凡拯救了西征军这么多将士的性命,他们都要感谢许一凡,至于功劳的事情,那就是自家人说自家事儿了,关起来门来,自己商量,而葛明德他们这个时候跑来,那就是来抢东西的,对于这些直来直去的将领来说,怎么可能看得惯?

    当然了,葛明德到不怎么在意功劳,他好奇的是谁控制并且解决了瘟疫,对方用了什么手段,又用了哪些药石,这才是他关心的问题。

    到了他这个年纪,官职已经到头了,没有任何上升的空间,功劳再大也没用,越是靠近皇权,他越是清楚,功劳多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尤其是对于太医来说。

    可是,他不在乎功劳,有人在乎啊,这群跟着他一起来的太医们,大部分都是太医院的学生,他们需要镀金,需要资本啊。

    在太医院,想要晋升,想要出人头地,那是很困难的,而现在有这个好一个机会,他们岂能不在意,不上心,而葛明德自然知道这群人在想什么,按理说,他应该站在西征军这边,最起码,也应该站在中立的位置,可是,他能吗?他可以吗?

    显然不能,他是太医,而这群人也是太医,他不可能帮着外人,明知道这群人着急忙慌的赶过来是干什么的,他还是没有阻拦,至于这群人能不能分一杯羹,分多大,那就看这群人自己的本事了。

    当然了,到了最后,他肯定会帮着说话的。

    不过,这些都是台面下的东西,双方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不至于直接说出来,可是,也因为他们的到来,使得原本逐渐明朗的局势,再次变得复杂起来。



第四百零六章 作壁上观



自从牛痘开始接种之后,许一凡就开始变得沉寂起来,不管是军中事务,还是后勤事务,无论大小,他一概不管,这让原本打算借此说事儿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特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临时医院还在,不但依旧存在着,而且还扩大的无数倍,二十天的时间,不算感染部,单单一个伤兵部就多达十万左右的工棚,工棚不大,也就只够居住一人,就建材来说,费不了多少,就是比较麻烦而已。

    这种费时费力的工棚建造,初期并没有显现出多大的成效,但是,随着两军对垒,开始交战之后,伤员骤然增多,而这个时候,这种规划完全的临时医院,就体现出它的好处来了,至少,不会让人感到很繁乱,也不会出现多名伤兵挤在一起,甚至没有地方停放的问题,更不会出现伤兵伤口…交叉感染的情况。

    单单就这一个小小的措施,就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不少伤兵的性命。

    当然了,这个临时搭建的伤兵医院,给整个西征军带来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只有殷元魁他们这些中高层将领,看出了其中的意义,而这也是为什么,在许一凡正式接手瘟疫防疫工作之后,他们没有选择插手,而是选择配合的原因之一了。

    在许一凡接手西征军内务指挥权的时候,全军上下几乎都被许一凡折腾了一遍。

    军营的重新搭建和规划,之前,军营是按照军队番号进行划分的,一个军营的人几乎都挤在一个营房内,人数多的,也就多分几个营房,一个营房最起码要住四五十人,这还是情况比较宽松的,情况恶劣的时候,一个营房挤上六七十人,甚至百余人,也不是没有。

    不要指望营房的条件有多好,就是那种最常见的大通铺,被褥脏的都看不清楚本来的颜色,而房间的味道、气味,要有多恶劣就有多恶劣,总而言之,这些营房比猪圈强不了多少。

    许一凡在接手指挥权之后,重新把军营进行了重建和划分,一个营房最多只能住二十四人,十二张双层架子床。

    除了对营房的人数有规定之外,对营房的卫生,许一凡无比的重视,重视到了苛刻的地步,被褥、衣服全都换了一茬,而要求也变得严格无比,被褥每天必须叠放整齐,洗漱用品必须摆放整齐,衣服每日必须清洗,个人卫生更是被要求到了一个严格的地步。

    这些要求看似很无理,也没有什么卵用,很多人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感到极度的不适应,但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当一件事成为一个习惯之后,那很多东西就会潜移默化的出现改变,最起码,这群人的精神面貌改变了不少,看起来精神了很多,而营房的卫生和环境也大大的提高起来。

    以前,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没有哪个将领愿意去士卒的营房,可是,自从许一凡提出了这个硬核的要求之后,将领去到营房的时候,都一副活见鬼的表情。

    在四月三号的时候,阎小艺再次带着一支商队,来到了康城,这次送来的东西,不是粮草被服,而是清一色的生活用品,也就是香皂、肥皂之类的小东西。

    还是老样子,双方做买卖,殷元魁买下了这些东西,然后再发放到每一个将士的手里。

    别的不说,单单香皂和肥皂这两样东西,在这段时间消耗是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