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不良人-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心中已经有了这个猜测,但是,在从古沫汐口中听到之后,许一凡还是挑了挑眉头。
“那不知道贵国的皇帝陛下,让在下去往南唐,所为何事啊?”
“不知!”
许一凡:“。。。。。。”
“呵呵!”
“你笑什么?”看着摇头苦笑的许一凡,古沫汐问道。
“你连让我去南唐做什么都不知道,就跑到中原来找我,是不是太儿戏了一些?”
“怎么会儿戏呢,师叔只是让我把你请去南唐,至于你去了做什么,师叔没告诉我,而我呢,也不想知道。”古沫汐一本正经的说道。
“那我如果不跟你去南唐呢?”许一凡问道。
“那只能强行把你带去南唐了。”
说到这,古沫汐看着许一凡补充道:“可是,我最讨厌的就是强人所难了,你跟我走好不好,我不想强迫别人的。”
“。。。。。。”
听到古沫汐的话,许一凡已经不是无语了,而是头冒黑线了,他不在说话了,而是看着古沫汐,陷入了沉思。
眼前这个少女,肯定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嗯,似乎说了句废话,作为南夷的圣女,在两国交战的时候,敢孤身来中原,本身就说明她有一定的实力,其次,看似人畜无害的古沫汐,却能一言道出梦倾城还有宁致远的师承,这就更加不简单了,更重要的是,她还看出了姜三甲是修行者的身份,这就更不简单了。
结合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古沫汐绝对不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小白,而是因为她自身的实力很强,能够看出姜三甲是修行者身份,那说明,她也是修行者。
好吧,又说了一句废话,作为巫蛊教的圣女,如果不是修行者那才稀奇呢。
古沫汐敢这么豪横,敢这么嚣张,在谷歌他们拦住她的时候,她警告过谷歌,不要靠近她,而面对梦倾城的时候,她刚威胁梦倾城,不把剑阁放在眼里,面对宁致远的时候,虽然没有威胁,却也不算多么的重视,这样一个少女,如果不是愣头青的话,那就说明,此女的境界很高,实力很强。
就在许一凡想着该如何应对这个局面的时候,有人说话了。
“掌柜的,钱放在桌子上了。”
说话的是隔壁坐着的老人。
此刻,那名长相很俊美的少年,已经把眼前的所有饭菜都一扫而空了,虽然看起来还没有吃饱,意犹未尽的样子,但是,却也没有再要什么吃食。
少年吃完的时候,老人恰好把一壶劣酒喝完,从怀里抠抠搜搜半天,摸出十几个铜板放置在桌子上,铜板不多不少,刚好十八个,而那十八个铜板,可能是他们身上为数不多的钱财的很大一部分了。
老人的这一嗓子打破了客栈诡异的宁静,许一凡他们不约而同的看向老人他们,而最先开口说话的,确实客栈的掌柜。
“知道了。”
在很多人眼中,凡是从商之人,都是油嘴滑舌,一肚子花花肠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看人下菜碟的小人,然而,真正的商人却不会这样的,那些真正在商贾之道上有一定成就和作为的人,都不会选择这么干,当然了,不可否认,类似这样的情况也存在,这样的小人也有,而且还不少,但是,龙门客栈的掌柜至少不是这样的人。
老人在放下银子之后,就站起身,带着少年从许一凡他们神兵走过,在路过许一凡的时候,老人的脚步微微顿了顿,表情有些犹豫,张了张嘴,最后还是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公子以为然?”
许一凡愣了一下,但是,还是说道:“是也不是。”
“何解?”
许一凡笑了笑,反问道:“老先生是在考我吗?”
老人笑着摇摇头,笑道:“公子误会了,老朽只是一时兴起,随口问问而已,若公子不想答,便可不答。”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
“哦?公子真的这么以为吗?”老人在听到许一凡的答案之后,继续追问道。
许一凡却摇摇头,说道:“那看对谁而言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罢了。”
“那公子以为呢?”老人仿佛一个教书先生一般,继续追问着。
“呵呵。。。。。。”
面对老人的追问,许一凡却笑而不语,而老人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盯着许一凡看了半晌,点点头,又摇摇头,似乎是看出了什么。
最终老人又问了一句:“老朽观公子也是读书之人,可曾读过《道德经》?”
许一凡点点头,笑道:“读过,很早之前就读过。”
“那公子如何看到《道德经》呢?”
“修道先修德,修德既修道。”许一凡想也没想的说道。
“妙哉!”
老人闻言,顿时眼前一亮,看着许一凡,说道:“公子不修道,可惜了。”
说到这儿,老人摇了摇头,随即又说道:“不过,公子不修道也是好事儿,老朽希望公子日后能记住刚才所说的话。”
“自然!”许一凡点点头。
老人也跟着点点头,然后看向古沫汐,笑着说道:“既然这位姑娘不想强人所难,而这位公子又确实脱不开身,何不再等等呢,没必要刀剑相向,伤了和气也不太好!”
“先生是?”古沫汐紧蹙着眉头,看向老人问道。
“一个过路人罢了。”
说完这句话,老人就不在言语,转身离开,不是去往客栈的二楼,而是带着少年径直走出了客栈。
众人看着这一老一少的离开,神情各异,许一凡没有什么表情,尽管他心中充满了好奇和疑惑,却没有表现出来,姜三甲则继续喝酒吃花生,宁致远他们三个人则看向客栈门口的方向,露出疑惑和费解的神色。
但是,三个人的表情也各有不同,宁致远是不确定,古沫汐则是紧蹙着眉头,唯独梦倾城是真的疑惑不解。
这个老人很显然不像他说的那般,只是一个过路人,从其问出的那几个问题,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应该是道教的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是出自《道德经》,而《道德经》又是道教的入门典籍。
一个能问出《道德经》的道人,却不做道人打扮,很明显,这个人要么是野修,要么就是身份超然的存在,至于是哪种,许一凡跟倾向于后者,毕竟,老人刚才的口气可不小呢、
在老人走后,客栈内又陷入了寂静当中,而许一凡在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开口说道:“沫汐姑娘,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现在真的有要事在身,无法随你前往南唐,如果姑娘不着急的话,可以等等,等我忙完了事情,就跟谁姑娘一起去往南唐,姑娘以为如何?”
第三百五十五章 灵隐观
灵洲很大,灵洲城自然而然也很大,单单灵洲的人口,就高达二十多万人,这个人数,如果放在现在的城市,那简直是不值一提,但是,在这个人口不破亿的年代,一个城市居然有二十多万的人居住生活,是极为罕见的,在整个大炎王朝,能做到这一点儿的,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而已。
相对于中原腹地的富饶和奢靡,灵洲的人就朴素了多了,甚至可以用寒酸来形容,这里的人,大多数穿的都是深色的衣服,其中又以灰色为主,大多数人还喜欢头戴纶巾,这倒不是他们模仿文人,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防沙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防止头发被弄脏了。
在中原腹地,每天洗澡,那是必然的事情,而洗头这件事,对于那些富人而言,自然是每天都要洗了,而多余一般的老百姓而言,虽然做不到天天洗,最起码三五天都要洗一次,但是,在灵洲以西这些城池当中,洗澡也好,洗头也罢,都是一件很奢侈,也很麻烦的事情。
为什么说洗漱这件事,在灵洲以西会让人感觉奢靡呢?
究其愿意,还是这边的地形地貌的缘故,这里的海拔比较高,缺水严重,这边的水井往往极深,在灵洲以东的地区,谁家没有一两口井的,可是,在这里,每一口水井的出现,都是非常珍贵的,也是非常不易的。
灵洲这边还算好的,等过了玉门关之后,这种缺水的情况,就更加的显著起来,水源往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人可以三天不吃饭,却不可能做到三天不喝水。
因为水源稀缺,水井挖掘不易,导致在西部,很多人对洗漱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看重,很多人,可能十天半个月不洗澡,有些人更是连续好几个月不洗漱的,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有些人可能一年就洗一两次澡,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每个人头上带着纶巾,虽然看起来不美观,可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老人和少年从龙门客栈出来之后,走在大街上,成为了芸芸众生的一员,两个人走的不快,二人并肩而行。
“大师兄,你刚才为什么要跟那个人说话啊?”少年开口问道。
“小师弟觉得呢?”老人反问道。
这一老一少,年龄悬殊厉害的两个人,看起来像是爷孙,可是,他们实际的关系确实师兄弟,老人的身份如何暂且不去说,单单就说少年的身份,能够成为老人的小师弟,那他的辈分,不管放在那个门派当中,肯定都很高。
“因为他长得比我帅?”
少年想了想,给出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
老人并没有取笑少年,而是摇摇头,轻声说道:“因为他和我们不一样。”
少年闻言,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说道:“确实跟我们不一样,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而我们是修行者,本质上就不一样。”
然而,老人却摇摇头,说道:“不是因为这个。”
“哦?那是为何?”少年好奇的问道。
老人转过头,看着少年,语重心长的喊道:“小师弟。”
“嗯?”
“很多事情,是需要你自己去想,去悟的。”
“哦,我知道了!”
少年一副受教的表情,而老人则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两个人在沉默了一阵之后,少年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大师兄。”
“嗯?”
“那个少年到底有什么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啊?”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他就是那个一!”老人缓缓地给出了答案。
“哦。”
少年有些似懂非懂的挠挠头,这句话,他自然是懂的,也明白意思,只是,他还是没有想到这句话,跟那个少年有什么关系。
两个人又是一阵的沉默。
…………………………………………………………………………………………………
灵洲城虽然不是中原腹地,但是,这里却异常的热闹,在灵洲,不但有儒家的黄土书院,还有佛门的灵宝寺,还有道教的灵隐观,除此之外,在灵洲还有其他体系的建筑,总而言之,凡是在其他地方有的东西,这里基本都有。
不管是儒家的黄土书院,还是佛门的灵宝寺,亦或者是道教的灵隐观,其存在的时间都很长,比大炎王朝的国祚还要长久,现如今,中原是在儒家的治理下,所以自然而然的,在灵洲,黄土书院就要热闹和繁华的多,而佛门的灵宝寺和道教的灵隐观,就显得有些凋零起来。
灵宝寺还好一点儿,这里毕竟是西方,靠近西域,虽然跟真正的西域,还相隔很长的距离,但是,灵宝寺的香火还算不错。
在灵洲这边,官府是不禁止寺庙存在的,百姓们烧香拜佛,他们也从不阻拦,但是,官府却禁止佛门在这里传教。
人嘛,活了一辈子,终究还是需要信点儿什么,有人信佛,有人信道,有人信鬼神,总而言之,这些人都是普通的百姓,而他们之所以去相信这些东西,无非就是寻找一个精神的寄托罢了。
至于说他们是如何虔诚的信徒,那倒是高看他们了,信,是一回事儿,当需要他们为了所信的东西,不顾一切还是很难的,虽然也有人会这么做,但是,这种人还是极少极少的,这一点儿,他们是跟西域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相对于儒家的黄土书院和佛门的灵宝寺,道教的灵隐观就显得无比的冷清,不管是从其道观的建筑面积,还是从去往道观的人数和身份来看,灵隐观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道观而已。
其实,不止是灵洲城如此,在中原的很多地方,其实,都有道观的存在,而这些道观,要么是隐于市井巷弄之间,要么就是建立在深山老林当中,它们的存在,好像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而已。
自从道教最后一次扶持王朝覆灭之后,他们就极少出现,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道观当中,还是有一些道士存在的,大多数都是一些生活过不下去,又无牵无挂的人,选择修道,至于他们的成就如何,那就不好说了,总而言之,道观成为了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唯一而且是无奈的选择了。
灵隐观的道观并不在灵洲城内,而是在郊区的一座荒山上,说是荒山,其实也并非真的是一座荒山,除了在大山之巅建立了一座道观之外,在山下还居住和生活着不少居民,而在山腰处,更是有无数被不知道多少道观的道人,一点一点儿开辟出来的田地。
道观建立的偏僻,香火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前去烧香的人很少,而对此,道观的历代道人,都不怎么在乎,道观的真人,除了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会下山给附近的村民免费看病,顺便卜卦之外,也极少下山。
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灵隐观怎么样,不好说,也不清楚,但是,对于道观附近的居民来说,灵隐观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因为他们可以在这里免费看病。
道观的道士法术、修为怎么样,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是,那些道士看病救人,算命卜卦的本事,确实不一般,不敢说包治百病,但是,一般的头疼脑热打摆子,只要找到道观的人,都可以治愈,至于说算命卜卦这件事,大家都是邻居,虽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但是,彼此的那点儿事,也都是知根知底的,既然如此,那又谈不上算的准不准一说了。
每个地方,都要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而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信仰,在道观附近的居民眼中,灵隐观算不上什么道观,更像是一个不错的邻居。
每当附近百姓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找到道观,他们都会帮忙,哪怕像一些婚丧嫁娶的红白之事,他们也会帮忙,当然了,道观对他们不错,他们自然也投桃报李,在这个世道里,还是善良的人多一些。
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附近的百姓都会一起上山,给道观里的真人们,送一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不值什么钱,都是自家产的,送出去一些也不打紧,而且道观的真人们也不多,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就十来人而已。
灵隐观的真人们和附近的居民们,以一种十分和谐的方式生存着,不得不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少年和老人,顺着人群来到了这里,站在山脚下,看着眼前这座不算高,却也不算矮的大山,老人是一脸的怀念,而少年则露出苦兮兮的表情,他现在看着这座大山,就不想动了。
一来,爬山是个体力活儿,虽然他还很年轻,可是,他真的不想爬山;二来,他才吃完饭,就要爬山,那刚才的饭岂不是白吃了,更何况,他还没有怎么吃饱。
“大师兄。”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