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不良人-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德华在沉默几秒钟之后,他开口说道:“如果是江湖人的话,那估计只有他们敢这么做了。”
“嗯?”
“谁?”
齐若兮和徐诗芷下意识的问道。
荀德华没有坐在火炉边,而是走到亭子边,举目远眺,看向东海城,然后缓缓地说道:“侠义军。”
“啊?!是他们!”
齐若兮闻言,恍然大悟。
江湖,是一个很松散的存在,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很有道理,贩夫走卒,街头卖艺的,镖局武行等等,他们都可以称之为江湖人,当然了,真正的江湖人,还是那些大大小小的门派,但是,他们就像是一盘散沙一样,很少会联合起来做事。
能够让江湖人团结一致,出来做事的,除了大炎王朝推翻大秦王朝的时候,有无数江湖人出现之外,在之后的近千年时间里,类似的事情,其实并不多。
侠义军不是第一支由江湖人组成的军队,在此之前,都有类似的军队,不过,想要管理好江湖人,其实很难的,这群人一言不合就大大出手,一般的军规是很难约束他们的,把江湖人编制成军,是需要极大魄力的,而在近百余年来,真正做到这件事,只有曾经的大将军许淳一人而已。
许淳能做到这一点儿,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江湖人,武力高强,在江湖上口碑极佳,这才导致有很多人愿意跟随其左右。
如果是侠义军余孽的话,那一切都说得通了,当年杀死许淳的人,正是燕王的家臣,后来负责剿灭诛杀侠义军的人,也是燕王李刚的军队,如果说,侠义军最痛恨谁,除了当今的天子之外,那只有燕王李刚了,最后才是不良人。
自玄武叛乱之后,燕王曾经遭遇了多次刺杀,只是都失败了,而燕王在去往藩地就藩之后,刺杀行动也没有停止过,哪怕是身在长安的李嗣源,也曾经屡次遭遇过刺杀,不过,有燕王和皇帝安排在李嗣源身边的护卫保护,很多刺杀行动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类似的刺杀行动越来越少了,毕竟,死的人太多了。
“要变天了!”荀德华喃喃自语道。
齐若兮并没有听到荀德华最后一句,她在知道这件事之后,想了想,立即让人出去支援李嗣源,不管怎么说,李嗣源都是她堂叔,作为皇室一员,出了这样的事情,她不可能坐视不管。
就在齐若兮这边刚刚派人出去之后,意外再次发生。
那些刚刚离开沧海别苑,准备去驰援李嗣源的人,被人拦下了,而拦住他们的是一个少年。
自从齐若兮她们出事儿之后,在来到东海城之后,沧海别苑的守卫力量其实是很大的,而齐若兮这边才有所动作,却被一人一剑给拦下了,对方就站在沧海山的山脚,凡是想要离开沧海山的人,都被其斩杀。
在前前后后死了十余人之后,没有人敢轻易下山了。
外面的突发状况,第一时间传到了齐若兮这里,齐若兮感到十分的意外和棘手,之前,她们只是以为有侠义军余孽在作乱,人数应该不多,所以她才会去驰援李嗣源,可是,眼下这情况,就有些不同了,对方堵在家门口,既不上来,却也不放行,这让齐若兮很是无语。
“那人是谁?”齐若兮问道。
“他自称阿良。”
“阿良?”
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齐若兮是一脸的疑惑,而宁致远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宁师兄可知道此人?”齐若兮见状,连忙问道。
宁致远想了想,点点头,说道:“如果所言属实的话,那此人就是剑洲新一代的剑道天才了。”
“此人很厉害?”
宁致远再次点点头,说道:“他是剑阁阁主梦武的大弟子,盖剑,天赋极佳,境界更高。”
“剑阁?可是剑洲的剑阁?”齐若兮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
“正是。”
“他们怎么也参与进来了?”齐若兮疑惑不解道。
宁致远缓缓地解释道:“大将军许淳曾经是剑阁的弟子,如果他不是入伍的话,那这一代剑阁的阁主之位就是许淳,当年的侠义军,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剑洲的剑客。”
齐若兮不在问什么了,她已经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侠义军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李府起火,袭杀李嗣源,堵住沧海别苑,这些事情可能只是今晚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儿而已,对方的目标恐怕不是他们,而是许一凡。
想到这,齐若兮就感到一阵的烦躁,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抉择起来。
第三百零三章 谶语
刺史府!
喧闹而嘈杂的宴席早已经结束了,刺史崔东海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书房,相对于政务来说,应付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才更加的让人感到身心疲惫。
今日来参加宴席的人,大多数人都是在祝贺他封侯,趁机结下香火情,崔东海在海洲辗转、蹉跎了大半辈子,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一步步成为封疆大吏,是极其不容易的。
为官者,想做事和能否做事,其实是两回事儿,每一个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在高中被授予官职之后,都想有一番大作为,但是,真正能做成事儿的,做好事儿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不是在摸爬滚打当中,摔得鼻青脸肿,从此灰心丧气,要不就是被现实逐渐磨去棱角,就像大江大河里的石子一般,要不就是无法坚持本心,随波逐流,从此沦为芸芸众生的一员。
崔东海在东海城的这些年,可谓是战战兢兢,兢兢业业,把海洲一步步带向了更加富强的道路,说他有大功劳,确实有,但说有多大,其实也并不算大,按照大炎王朝现在的官场规矩,崔东海还要在刺史这个位置再待几年,然后等到其老了之后,再被调回中枢,担任一个闲职,官职肯定不低,至少也是二品左右,但是,其手里的权利肯定没有多少,如此过去几年,他就该致仕,回家养老了,而这就是规则。
对于自己的未来,崔东海早已经看的清清楚楚,对于封爵,他没有想过,不是不想,而是想了也没用,可是,这一次因为许一凡的出现,他不但封爵了,而且儿子也封爵了,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大的政绩,要不了多久,他就可以回到中枢,担任一个手握实权的官职。
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儿,可是,崔东海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在宴席结束之后,崔东海回到书房,就得到了下人的禀告,出去探查驿站的人,至今没有回来,不但他们回来,很多离开东海城的探子,都没有回来,这让崔东海感到极度的不安。
能够坐到一洲刺史的位置,崔东海自然不是什么蠢货,他知道,海洲出事儿了,如果他所料不错的话,整个海洲的驿站已经改旗易帜了,海洲跟大炎王朝失去了联系。
想到这儿,崔东海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人谋反,而这个人是谁,崔东海还没有想到,但是,绝对不是许一凡那小子。
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就封锁了整个海洲,而且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拿下所有驿站的势力,肯定不是什么小势力,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儿的人,屈指可数。
就在崔东海让人继续去探查海洲情况的时候,有下人前来禀告,李府失火,李嗣源被人截杀,最重要的是,有人闯入不良人死牢,带走了许一凡。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让原本就疲惫不堪的崔东海,更加的疲惫起来。
李府失火,崔东海不在意,因为他知道,今晚李嗣源肯定不在府中,肯定是去了沧海别苑,对于小年轻的那些情情爱爱的事情,他作为长辈,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干预什么,当然了,他也干预不了。
李嗣源被人截杀,这让崔东海吃了一惊,他闻讯之后,第一时间派人前去营救李嗣源,至于不良人那边发生的事情,崔东海反而不太担忧,他知道不良人的实力,这群劫狱的人,就算把许一凡从死牢当中带出来了,也逃不出东海城的,反而是李嗣源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就在崔东海刚刚安排人去驰援李嗣源,整个书房只剩下崔东海一个人的时候,书房内多了一个人。
此人一身夜行衣,除了一双眼睛之后,什么都看不清楚。
“来者何人?”
房间内突然多出一个人,着实把崔东海吓了一大跳,不过,他也没有如何的惊慌,而是看着对方,沉声问道。
“赊刀人。”
“嘶。。。。。。”
此话一出,崔东海倒吸一口凉气,他眼睛微微眯起,看着眼前这个自称赊刀人的家伙,问道:“所为何事?”
“收账。”
“要什么?”
“海洲。”
“嘶。。。。。。”
崔东海再次倒吸一口凉气,他看着对方,开口道:“口气不小啊,你拿得走吗?”
黑衣人没有急着说话,径直走到崔东海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然后就那么看着崔东海。
良久之后,他才缓缓地开口道:“崔大人,难道你想毁约?”
崔东海摇摇头,道:“不是崔某想毁约,而是你们要的太多了。”
“多吗?我觉得不多,不要忘记了,你这个刺史是怎么得到的,莫非崔大人想过河拆桥?”
崔东海不说话了,眉头紧蹙,沉吟片刻,他缓缓问道:“驿站。。。。。。”
然而,不等崔东海说完,黑衣人就点点头,说道:“目前,海洲已经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你派出去的信使和探子,全都死了。”
“你们?”
崔东海闻言,挑了挑眉头,问道:“你们到底是谁?想做什么?难不成想要谋反不成?”
“呵呵。。。。。。”
黑衣人却笑了笑,说道:“我们是谁不重要,是不是谋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海洲在我们手里,崔大人,你当如何选择?”
“哼,就算你们拿下了驿站又能如何,海洲有五万守卫军,还有黑甲兵。。。。。。”
不等崔东海说完,黑衣人再次笑了起来。
“哈哈。。。。。。”
“你笑什么?”
“守卫军的战力如何,你我都很清楚,至于黑甲兵,他们确实很厉害,但是,他们也不是无敌的,至于各个州府的衙役,那就算了吧。”
“还有镇海军。”崔东海说道。
黑衣人点点头,说道:“嗯,确实,十万镇海军确实很棘手,可是,前不久,殷元魁去了长安,随他而去的还有五万镇海军。”
“那也够了。。。。。。”
黑衣人再次打断了崔东海的话,说道:“镇海军已经掌握在我们手里了。”
“不可能!”
崔东海闻言,猛地站起身来,他绝不相信五万能征善战的镇海军,会无声无息的改旗易帜。
黑衣人没有说话,而是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而崔东海在看到这样东西之后,整个人脸色大变,身体剧烈摇晃了一下,最终颓然无力的坐在椅子上,眼睛盯着黑衣人放置在桌子上东西,愣愣出神。
虎符,镇海军的虎符在他手里,如此一来,那黑衣人说的就不是假话了,镇海军确实被其掌控了。
历来,兵权都备受皇家重视,想要调动一支大军,单单只依靠将领是不够的,还需要虎符,每一支大军往往是只认虎符不认其他的,谁掌控了虎符,谁就拥有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
殷元魁这次去京城,要统领西征军,那么镇海军的虎符自然要交给在另外一个将领手中,而此刻虎符在黑衣人手里,那就说明,要么这个将领叛变了,要么他已经死了,但是,不管哪种结果,镇海军已经不在大炎王朝手中了。
“你们。。。到底想要什么?”崔东海看着黑衣人,声音沙哑的问道。
“我们想要什么,你日后就知道了,今天我来,只是告诉崔大人,不要做傻事,不然。。。。。。”
说完这句话,黑衣人就站起身,转身就走。
临走时,黑衣人说道:“大劫将至,希望崔大人早做准备。”
“大劫?”
崔东海愣住了,他眼睁睁的看着黑衣人就那么大摇大摆的离开了,他很想叫人把黑衣人拦下,但是,犹豫一番之后,他知道这样做纯属徒劳。
乱世降临,崔东海已经预感到了,作为一个封疆大吏,他知道的事情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多,从黑木崖大战开始,一直到现在,大炎王朝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改变,虽然大炎王朝已经跟北蛮、南夷、西域开战,可是,崔东海知道,这样的战役,目前是打不起来的,但是,从西征兵败之后,崔东海就知道,事情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许一凡可能是许淳之子的事情被揭开之后,新一轮的事情肯定会发生,只是,他没想到,一切会来的这么快。
至于黑衣人说的大劫,起初,崔东海还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可是,没多久,他就想起了一件事。
元符初年,先帝暴毙,当今天子登基,当时,钦天监夜观天象,紫微星忽明忽暗,此乃大凶之兆,预示着即将有打乱发生,而炎武帝在得知此事之后,在其登基后不久,就决定御驾亲征北蛮,以此来破获谣言。
元符二年,北蛮大败,紫微星不再忽明忽暗,反而愈发的明亮起来,可是,就在那一年,皇后即将诞下龙鳞之时,钦天监再次发现天降异象,天狼星坠落,星落东方。
就在天狼星坠落之时,长安城诞生了三个孩子,炎武帝的大皇子,李建民的儿子,许淳的儿子,也是在那之后不久,玄武叛乱发生。
天狼坠落,天下易主,黑嗣降临,大劫将至,天道崩塌,九州覆灭!
这是流传近万年的谶语,至于这句谶语是何人所言,年代过于久远,已经不可考,但是,在这片土地,经历了无数个王朝,不管哪个王朝覆灭,新朝建立,这句谶语都会流传下来,只是谶语流传已久,此类的事情却始终没有发生,久而久之,它就只是一句谶语而已。
元符二年,天狼星坠落,紫微星微弱,北伐功亏一篑,玄武叛乱,皇子丢失,这在当时可是引起了朝野震动的,只是,这件事随着玄武叛乱的结束,也被炎武帝强势给镇压下去了,有关大劫将至的事情,无人敢说。
不过,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炎王朝开始收缩防线,不再主动出击,十余年来,都没有再起兵戈,有也是一些小型的战役而已。
休养生息,大炎王朝内部国泰民安,形势一片大好,钦天监的这则谶语,已经逐渐被人遗忘了。
天狼星坠落,这种事在每一个王朝末期的时候,都会发生,而每次天狼星坠落,紫微星就会无比的微弱,直到最终熄灭,而伴随着王朝的覆灭,新的紫微星又会亮起,而这就是所谓的天狼坠落,天下易主。
黑嗣降临,大劫将至,这句谶语,至今没有一个准确说法,但是,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是,黑嗣指的是黑暗之神的子嗣,人称黑暗之子,据说,每隔一万年,这个世界就会迎来一次大劫,而大劫是否发生,就看黑暗之子是否会降临,如果降临,那就是大劫来临之际。
至于大劫究竟是什么,天道崩塌,九州覆灭已经完美的诠释了何为大劫。
不过,对于这个流传数千年的谶语,已经没有人太过于重视,哪怕是在元符二年,钦天监发现紫微星变弱,天狼星坠落,也没有认为大劫会来,毕竟,但是的大炎王朝是无比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