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竞争者-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秀呆滞了,想要说什么,却是无言,只能转身离去。
到了西房,放着一捆捆竹简,整齐堆积,有一人之高,这是父亲留下的,也是母亲骄傲所在。刘家祖上是读书人,当过大官,如今没落了,可骄傲还在。
迫于生计,母亲时常编制草鞋草席,却不让刘备去编制,母亲道,“吾儿为士,欲举孝廉,入仕为官,岂为鄙之业。”
蔡伦发明造纸纸术,可纸张质量差,还是竹简和帛书为主。
读书不易,非有根基之人,不能读书。
翻看竹简,书桌大小的竹简,仅不到三百多字,又无标点符号,断句艰难;房间竹简看似众多,其实没多少文字。大致翻看竹简,刘秀神情几度变化。
此方世界,乃是神话三国。
有武者可力冲千军,有文士可呼风唤雨,然民生依旧落后,竹简为书,百姓食不果腹,民生艰苦。
黄巾军还未造反,曹操还是小屁孩,董卓在装乌龟,大汉王朝还是强大无比,天下还是太平,世界还是和谐,没有一点乱世的迹象。
“历史上,刘备生于幽州涿郡,幼年为学渣,少时击黄巾,获得小官,高不成低不就。至于讨伐董卓时,前去刷存在感,可也是龙套一枚。后来,不断打败仗,不断跑路,不断投靠他人,皆是一事无成。”
“在46岁时,遇到诸葛亮,乃始发迹,占据荆州、巴蜀、汉中,偏居一隅。诸葛亮才华出众,可终究不敌天下大势,无力回天,后蜀破灭了!”
刘秀心中叹息。
刘备的一生,简直就是苦难人生,失败的人生,比起汉高祖、光武帝等,他逊色了太多。
主神殿任务为只要按照刘备的人生轨迹,未来必然称帝,必然成功,只是心有不甘。不甘心,在六十一岁称帝,然后兵败白帝城。
不甘当中,刘秀思索着未来。
…………
时间流逝,刘秀翻阅着竹简,竹简烂熟于心。
几天后,叔父刘元起到了家中,对母亲道:“玄德长大了,呆在家中终究不妥,不如在外求学!”
“一切皆听叔父!”母亲道。
刘元起道:“九江太守卢植,因病回涿郡,开设私学,正好前去求教!”
“家中贫穷,无钱供玄德读书!”母亲忐忑道。
“束脩,吾负责!”刘元起道。
“多谢叔父!”母亲感激道。儿子长大了,岂能不读书。她终究知识有限,不如那些大儒,正好拜卢植为师!
刘秀心中感激,有个好叔叔真幸福。
如能拜卢植为师,相当于有靠山,别看卢植闲赋在家,可前途无量。
在汉代没有科举,想要做官,靠举孝廉。
若想举孝廉,不光得有才学,更要有资望,资望不足,就没人为你“举”了。若能拜在卢植门下,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卢氏门生,这块金字招牌可是千足金的呀。
对于叔父提议,刘备连声应下。
备下礼物,前往卢植府拜会。
在门口,刘元起递上贴子,门人便进去通报,不多时,门人出来道:“我家老爷在正堂相候。”
刘元起便引刘备、刘德然进了门,奔中堂而去。
卢府朴素简单,很难想象是郡守之家,进得中堂,当间席上坐着一人,身形伟岸,相貌威严,危襟正坐。
刘元起上前施礼,道:“涿县主簿刘元起,拜见卢公。”
卢植起身还礼,道:“卢某去职还乡,已是白身,勿须多礼。”
刘元起恭敬道:“卢公乃当世大儒,士之楷模,虽不在朝堂,然元起岂敢忘礼。”
卢植让坐,刘元起谦让再三,乃坐,卢植道:“今来何以教?”
“吾儿刘德然,侄儿刘备,欲拜卢公为师,不知可否收纳?”
卢植笑道:“吾开私学,欲学孔子,有教无类,只要交了束脩,便可入门听课,能领悟多少,全看自己造化!不过,吾以讲经论道为主,若无经史底蕴则难解其意。”
“快拜见先生!”刘元起道。
立刻,刘秀、刘德然跪倒在地,行拜师礼。
次日,刘秀与堂兄刘德然,到了卢府后院,在广阔的后院中,露天而立,卢植端坐在那里,讲解着《尚书》。
卢植名气很大,前去听讲学的学子很多,前去听卢植讲学了,人数众多,有上百人之多。
在这里,结识了公孙瓒、简雍等人。
多数学子慕名而来,非是真好学,其智有限,耐心有限,开始几天还有兴趣,可渐渐失去兴趣,不再前来;或是有人继续听课,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糊弄老师而已。卢植也不点破,喜欢听就留下,不喜欢听就离开。
刘德然没有耐心,几天后就开始逃课。
公孙瓒学了几天后,也是逃学而去。
刘秀依旧耐心听课,孜孜不倦。
在东汉,是拼爹是时代,老爹有背景,贪玩旷课无所谓;可没有爹可拼,那就好好读书。
历史上,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喜欢结交豪杰。简而言之,不喜读书,学渣一枚,喜欢结交混混。亏得天下大乱,方能崛起,不然迟早上刑场。
后来,刘备混得差,因为他是学渣。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人总是汇聚在一起,读书人与读书人混在一起,混混与混混相处一起。
刘备没有背景,又不喜欢读书,吸引不了知识分子,文人不会投靠他,注定人才匮乏,注定前途不大。
这次,在主神安排下,自然不能去当学渣了,他而要去当学霸,要举孝廉,要入洛阳太学求学,结识大汉顶级人才。
卢植却对于华服轻裘,趾高气扬,动不动就高谈阔论的公孙瓒并不喜欢,对喜欢音乐华服,呼朋唤友的刘德然也不喜欢,反而是质朴谦逊的刘秀好感至极。时常说:“孺子可教也。”
在课堂上,刘秀从不积极的表现,若是将前世二千年后的知识暴露而出,将在五胡世界当太傅阅历暴露而出,恐怕会被人当做妖孽,布鲁诺是怎么死的。饶是如此,偶尔灵光一现的智慧,也让卢植惊叹。
第39章洛阳,蔡邕!
卢植是一代名儒,讲课内容以经学为主,又涉猎其他学科,内容广泛,非明清书生只读八股。此时,讲究出将入相,文武不分家,上马能砍人,下马能治民。
一晃两年已过,消息传来,庐江山越人造反。
不出数日,朝庭任命到了,举卢植为庐江太守,即刻赴任。
卢植只得解散学堂,南下赴任去了。
临行前,卢植单独对刘秀道:“为师去矣!你可去洛阳,拜访蔡邕,可去太学!”
说着,写下介绍信,递给刘秀。
汉朝太学,相当于后世水木大学,不仅能学知识,更可接触顶级人才,高官名臣皆是出自此处,可建立人脉网。
卢植离去了,私学也是散去了。
公孙瓒也要回辽西郡去,他的岳父刘太守已经来信应允了他上等郡吏的职位,而且公孙瓒特地向他岳父举荐了他。这两年相处,彼此关系融洽,公孙瓒为人仗义豪爽。
刘秀却无心思,婉言谢绝:“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
公孙瓒道:“贤弟至孝,他日贤弟若有难处,直管来辽西找瓒便是。”
对于公孙瓒,刘备是很感激,只可惜公孙瓒命不好。若是盛世,可为卫青,班定远;可不幸生在了三国,注定是悲剧。军事才能出众,可政治才略却是低下,注定只是三国的配角。
三国枭雄,各有优劣,皆无帝王之才。
历史上,刘备虽有大志,可起点低,无明确战略,军事水平一般,直到诸葛亮辅佐,才有起色。可惜后期,无自知之明,本来廖化水平,却以为是韩信之才,于是夷陵之败。
至于曹操,政治才略顶级,可是军事水平中等。击败吕布、刘备、张绣、袁术等,皆是经历苦战,败仗不断,最后才艰难取胜,可占领区多是废墟,人口减半,来自十不存一。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地盘比袁绍还大,可多是无人区,人丁稀少。
曹操看似求贤若渴,实为叶公好龙,只学刘邦用人皮毛,未学期其精髓,不肯放权。每次大战,亲自指挥。在官渡之战,更是亲自率兵偷乌巢。本为元帅,却当先锋官。
魏国无帅才,非是无人,只因不肯放权。
曹操有丞相之才,无帝王之能!
…………
送别公孙瓒后,刘秀叹息道:“老师当不了孔子,我却要当子贡!”
想要创业,却是加重无钱。
于是,只好求助几个同窗。
卢植离去了,简雍弃学回家也是无事可做,若是无意外,也饿只能当盲流了。刘秀上前,将自己的主意说出。简雍听后,立刻答应了,就这样账房有了,还是免费的。
又是求助同窗张飞。
张飞不是杀猪的,汉朝也不吃猪肉,而是富二代出生,还是涿郡人,彼此算是老乡。
刘秀登门说出了打算,张飞二话不说,就是送上了本钱。
“大哥,若是不够,我去典当铺面!”张飞说道。
“够了!”刘秀道:“足够了!”
…………
汉朝都城,洛阳。
人流熙熙,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繁华至极,刘秀到了洛阳,张飞、简雍跟随。
找到一家客栈,安顿好车队,刘秀道:“不入洛阳,不知天下之大。明天,吾就去拜访蔡邕!你们也要入太学,翼德好武,欲为韩信,当多读兵法;宪和好文,欲为萧何,也要多读书!”
次日,准备好礼物,刘秀到了蔡府,递上了名刺。
片刻后,在门人引领下,刘秀进入了蔡府当中。
进得中堂,蔡邕含笑等待,而旁边有三个弟子相随,刘秀上前道:“拜见蔡公!”
蔡邕微微颔首,道:“我与卢植交情颇深,让我收你为徒,本无不可,可我要考验你一二!”
“请老师,考较!”刘秀道。
蔡邕闻着,刘秀回答着,彼此对答如流,不断点头着,似乎很满意。
当下刘秀送上拜师礼:“此为古籍,共计十五本!”
送上书籍十五本,看似很多,其实不多。比如孙子兵法仅仅是一万多字,道德经仅五千字。
竹简制约了文字,惜字如金,用最少文字,表达最多意思。
蔡邕上前,放开书籍,纸张做成,却是洁白如玉:“此为蔡侯纸,不对。比那更加精致!文字竟然如此工整,字体如此小!”
刘秀笑而无语。
油墨印刷而已,算不得什么!
“鬼谷子,吾求而不得!”
“吕氏春秋!”
“孙子兵法!”
蔡邕神情变化,这些书籍皆是孤本,皆是外界难求。
刘秀却平淡至极,竹简限制文化交流,多是孤本,外界难求;在后世,却是随处可见,算不得什么。
“这等贵重之物,吾岂敢受之!”蔡邕说道。
刘秀道:“吾欲要开设琅嬛书库,藏书十万卷,价格廉价,数量众多,各种书籍皆有,请老师明天去赏光!”
在竹简盛行时代,书籍珍贵至极;可到油墨印刷时代,书籍将廉价至极。
在汉朝,最好的生意,就是开设书店,大量卖书,如此既能赚钱,也能留下好名声。商人被人轻视,可卖书的商人,却是世人敬重,我不是卖书,而是文化传播者。
第40章琅嬛书库
“十万卷!”蔡邕惊呆了。
“十万卷而已,算不了什么!”刘秀淡淡道。
每卷竹简不到五百字,十万卷不过五千万字,真的不算什么。
可在汉朝万卷书,足以开设书库。
学富五车,竹简五车看似多,其实不多,不过七十万字。
读书百卷,为博学。
在后世而言,终究太少了。
“三日后,请老师降临琅嬛书库!”
刘秀邀请道。
…………
一个月后,琅嬛书库,闻名天下。
琅嬛书库,低调而内敛,仅仅一月之余,却震惊洛阳城。
琅嬛,天帝藏书之所。
书库摆设简单,通体古色古香,典雅逼人,紫檀木被打造成一排排书架,放置百家书籍。书籍不是竹简,而是蔡侯纸……比蔡侯纸,更加洁白,好似美玉。
书架上划分区域,经书、法学、百工、农学、山海、兵法、奇门、算学等九门学科,记载百家之学。
纸张,薄如蝉翼,色泽白皙,一个个古字刻在上面,整齐至极,不是竖着写,而是横着写,还以标点断句。
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籍,曹操翻阅着,此书为《孙子兵法》。
若是过去,竹简需要二十五捆;可现在,只是薄薄书册,不足二十页,随手可拿。
书架有《六韬》《吴起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等等,皆是薄薄书册,尽数记载。
“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故国无九年之畜,谓之不足;无六年之积,谓之悯急;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故有仁君明王,其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则得承受于天地,而不离饥寒之患矣。若贪主暴君,挠于其下,侵渔其民,以适无穷之欲,则百姓无以被天和而履地德矣。”
“家无三年之积,难成其家;国无九年之积,难成其国!”
琅嬛书库,藏书众多,远远超越了十万卷。
曹家能找到的,这里也有;曹家没有的,这里也能找到。
书库中央,放置桌椅,可坐下读书。
忽然,曹操看到一个熟人,身长貌伟,行步有威,豪杰盖世,正是袁绍。
曹操、袁绍等皆是在太学读书,彼此关系算是不错。
打了招呼后,各自坐下,翻阅书籍。
袁绍端着茶壶,倒下一杯茶,说道:“此为茶叶,产于三吴之地,为琅寰书院特产,经历十八道程序而成,适合读书人!”
倒下茶水,曹操也喝了一口,味道清淡,略哭,却回味无穷。
只喝了一口,就爱上茶叶。
两个时辰后,曹操起身道:“这里书籍可卖否?其价如何?”
“贵人若要买,可去二楼,那里有珍藏版,适合贵人身份!”店员说道。
人分着等级,平民,寒门,士族。而书籍也跟着等级,普通版、精华版、珍藏版,分别针对平民,寒门,士族等。普通版价格很便宜,几乎是白菜价;可精华版,就是价格昂贵;至于珍藏版,那就是天阶了。可珍藏版,卖出数量还不少,汉朝不缺有钱人。
到最后,曹操买下一书箱,大约是上百本书籍,花费不少。
开业仅仅一月,生意火爆,出售书籍兵法最多,法家次之,儒家最少。
…………
“主公,售出普通版四千本,精华版三千,至于珍藏版五千多……收入……”
简雍介绍着琅嬛书库情况。
刘秀听着,心中哑然。
汉朝不缺有钱人,珍藏版竟然卖的如此多。
以琅嬛书库为中心,附近的地皮房屋尽数买下,开设餐饮、茶庄等等。卖书只是小头,茶叶餐饮才是大头。就好似肯德基不靠卖汉堡赚钱,而是靠地皮赚钱。
有着蔡邕、卢植为后台,刘秀方能开设琅嬛书库。不然,早就被某些人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赚钱能力有多少,并不重要;后台有多大,最为重要。
没有后台,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后台,就是理所应当了。
在蔡邕引荐下,刘秀入了太学。
太学,学生有三万之多,以自学为主。
博士授教,讲大课为主,听课人数不等,最多者可达千人,然亦有小课堂教学。
袁绍是太学生,曹操是太学生,刘表是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