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诸天我为帝 >

第90章

诸天我为帝-第90章

小说: 诸天我为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大世家的家主,朝堂三公都是合相境修为,平海王、渤海王与桥玄更是合相巅峰,明面上大汉皇朝最强的三人。
  至于最后一境,则被称为世尊,圣仙不出,世间为尊。
  坟头草已经长高的张角就是世尊,修炼至此,初涉天地本源,再进一步,便是入圣成仙,彻底改变生命形态,寿数漫长,甚至长生久视。
  摇光、灵台、聚曜、星命、星相、合相、世尊,这便是无双七境。
  根据顾承的理解,其实就是一条将星辰之力完全收纳于己用,再涉及天地本源的道路。
  当然,为帝为官者,单打独斗永远是落于下层。
  比如桥玄统领南禁赤龙卫时,世尊境的张角根本敌之不过,唯有避其锋芒,而如果张角位于黄巾军中,呼风唤雨,军气加成,那他就是当世无敌,挡者披靡!
  从某种意义上看,张角确实是被仙道给坑了,为了地皇书,十数年心血付之一炬。
  相比起来,桥玄虽然身经百战,忠心耿耿,但年岁老迈,又有暗疾在身,战力已是大降。
  所幸平海王和渤海王正当壮年,又修炼八部真龙典和五帝真龙书,世尊都能一战,身为皇族,最不可能在祖坟被挖时投敌,所以由三人镇守原陵的正式入口,顾承最是放心。
  原陵本就在洛阳皇城内,佛门以越界之法,送了外贼入内,看似正门已不重要,赶紧进去阻拦才是关键。
  但顾承并没有就此乱了阵脚,佛门蓄谋已久,他先机已失,这个时候迫不及待地入原陵阻拦,极可能落进敌人陷阱。
  因此顾承伸手招了招,三人上前,炎龙隔绝内外,耳提面命了一番,由桥玄接过兵符,躬身退下。
  紧接着,顾承又望向朝中三将:“曹操、孙坚、刘备!”
  “臣在!”
  三人出列,按捺住怒火与激动。
  作为出身不佳,地位低下的三人而言,听到外敌入侵原陵,要颠覆大汉,简直是怒发冲冠。
  别误会,他们没有忠心到这种程度,而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作为太子亲自提拔上来的亲信,连丹书铁券都赐下了,如果太子倒了,那么新的上位者,会容得下他们吗?
  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朝堂根基未稳,急需证明自己的三将是最渴望出战的,顾承也满足他们:“你三人各领一军,自讨伐黄巾军的部曲中抽调,随孤出征!”
  “遵命!臣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三人大喜。
  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自当追随!
  “殿下,此外敌入侵之际,臣等必上下一心,竭诚尽节!”
  当三人退下,顾承转向司徒杨赐,这位老者立刻拜下。
  同样的道理,在清理汝南袁氏的过程中,以弘农杨氏为首的其余七大世家,或多或少出了力,九品制度的确立,官员的大清洗,更将他们绑到了同一利益链上。
  世家对于现在的太子已经认可,如果再换政权,焉知不会再现昔日党锢之祸,让世族无法当官?
  所以杨赐这一刻真的化身为肱骨之臣,再非曾经作壁上观的摆饰,务必保证太子离京期间,政通人和。
  “嗯!”
  顾承满意地点头,大手一挥,杨赐退下,只留下数人。
  许诸、孙策、徐晃乃亲卫,贾诩、史道人乃亲随,蔡邕乃太傅,这便是身边的亲信。
  以顾承太子之尊,皇权在握,如果要收下属,那不知有多少人会来投靠,三国中出名之辈也不在少数。
  但值此敏感时刻,顾承并不盲目招收,就连东宫属官陈群和陈宫,都有所保留,更别提其他。
  “文和,原陵之变,你有何看法?”
  事出突然,对于顾承而言,已经过了一个大隋世界,但对身边之人,他们才刚刚得到消息,犹自处于晴天霹雳中。
  但贾诩是例外。
  方才顾承看到他询问史道人佛门之事,双眼神光湛然,便知他心中已有计较。
  果不其然,贾诩不慌不忙:“殿下,佛门此举是投石问路,欲令神州大乱,散布信仰,故而此次入场的,必是对殿下对大汉怀有敌意之辈,得了绝灭炎龙之法,才敢运用……”
  顾承颔首:“海外仙道,还是汝南袁氏?”
  如果说现在谁最恨他,那无疑是黄巾军背后的海外仙道,和从天下顶尖世家之列跌落的汝南袁氏。
  贾诩道:“海外仙道无法确定,袁氏必有人,此计是逼反,汝南袁氏倘若知道自家子弟入了原陵,犯下不赦之罪,那不反也得反了。”
  袁氏经由袁术谋逆一案后,原本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贬官的贬官,架空的架空。
  但注意,这些人并没有死,只是手中没了权力。
  如今刚过半载,他们的影响力犹在,如果汝南袁氏真被逼反,四夷八方又有动作,那大汉内忧外患,依旧有倾覆危机。
  “在原陵危机解决之前,汝南袁氏绝不能反!”
  顾承看着贾诩,又望向蔡邕:“文和,伯喈先生,你二人可愿领命,为我大汉免内忧之患?”
  贾诩眼中涌现斗志,蔡邕目露坚决,齐声道:“臣必不辱使命!”


第三章 反其道行
  “父亲还在宫城之内,生死未卜,你竟在此饮酒作乐?”
  袁氏府邸,身长俊伟的袁基大踏步上前,怒视田丰,咬牙切齿。
  “大公子稍安勿躁,太尉必定安然无恙,只是失了自由。”
  田丰面色黯淡,短短半年间仿佛苍老了十数岁,提前迈入中年,放下酒杯,起身道。
  实际上袁逢的长子不是袁绍,而是这位袁基。
  只是他的能力与袁绍一比,相差太大,袁术又身有帝王之气,因此袁基被两位弟弟完全笼罩在了光芒之下,沦为陪衬。
  “元皓,基在此拜求了,请救救父亲吧!”
  袁基却不认为他是能力不够,只以为袁逢偏爱,趁此机会,赶忙表现,此时更是深深拜下。
  “大公子何须如此?”
  田丰露出无奈与厌烦,将他扶起,解释道:“太子已然功成,袁氏权力大失,他又岂会害了老太尉,遭世族敌视呢?”
  袁基急切地道:“可方才皇城震动,又是何故?”
  田丰摇头:“应与我等无关,大公子且宽心。”
  袁基面露惊惶:“年前太子殿下招四叔入京面圣,他称病抗命,不来洛阳,授人以柄,我担心……”
  袁基口中的四叔,乃是曾为司徒的袁隗,袁逢本是族长,如今则由袁隗继族长之位。
  “所以你真正担心的,其实是主脉大权旁落,而非自己父亲的死活,对么?”
  田丰心中冷笑。
  大家族之中的争权夺利,他也见的多了,可如此愚蠢的还是首次见到。
  你袁氏都已落得如此地步了,还在想着哪一脉掌权?
  袁逢这三个儿子,个个仪表堂堂,但袁基和袁术都是败絮其中,唯有袁绍……
  不过思及那日听到洛阳街头歌谣,拍马就走的袁绍,田丰也摇了摇头。
  自私自利,不顾大局,竖子不足与谋!
  “先生,真的不能想想法子么?”
  袁基犹自努力,最后更是用上了激将:“难道先生欲投太子,出卖我袁氏?”
  田丰闻言面色一变,勃然道:“家父遭党锢之祸,惨遭横死,家母郁郁而终,此乃深仇大恨!丰又受师恩,方助袁氏,大公子何必辱我?”
  “是基失礼了!先生勿怪!先生勿怪!”
  他懔然威仪吓得袁基一惊,拱手拜了拜,匆匆离去。
  田丰瞬间收起怒意,摇头轻叹,露出意兴阑珊之色。
  不如去休!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然而正在这时,一道飘渺的声音忽然传入耳中,带着独特的星力波动。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田丰面容一肃,郑重行礼,以文曲星力传音道。
  唰!
  屋中瞬间多了一道身影,隐约可见人形,但田丰星力聚于双目,细细凝视,却见其面容藏于重重叠叠的镜面中,完全看不出真容,连高矮胖瘦似乎都是虚幻。
  “阁下此来,所为何事?”
  田丰倒也不惊奇,他知道老师水镜所收的八奇个个都是天赋异禀,但由于身世背景,常常有所隐瞒,即便是水镜学宫中听讲时,他也不知其余人身份。
  “老师有言,学宫内疑有内奸,你的身份,我们的存在,太子已知!”
  那人开口,语气凝重:“另原陵有变,太子会出洛阳,你可见机行事,以助袁氏!”
  “什么!”
  这两个消息对于田丰而言,不吝于晴天霹雳。
  “原来我之所为,太子一直都很清楚,那么袁术献书,张梁张宝刺杀太子,果真是苦肉计么!”
  田丰心中惊惧钦佩,百感交集,片刻后恢复,眼前已无那神出鬼没的同门。
  他定了定神,去往袁基院中,却见结界升起,隔绝内外。
  “大公子在见何人?”
  田丰面色微变。
  此时袁氏嫡系早被禁足,袁府更是不复昔日风光,早就门可罗雀,袁基此举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一看就有问题。
  田丰目光一动,不顾上下尊卑,双袖一展,直接突破结界一角,予以偷听。
  袁基实力低微,全靠外物,又岂能拦得住他,顿时间断断续续的交谈声传来:
  “替我转告殿下……陛下和太后……马首是瞻!”
  “袁公子乃信人……安国亭侯之位……”
  “多谢公公!”
  密谈已经进入尾声,但这只言片语,足够令田丰心惊胆战。
  这位大公子难不成要……
  “不行!此定是太子之计,要斩草除根,覆灭袁氏,我一定要阻止!”
  “可袁氏子弟刚愎自用,单单劝阻,他必不听,唯有如此了……”
  田丰立刻就要谏言,但吃一堑长一智,他从袁术袁绍身上可是看出,袁氏子弟骄狂成性,大多不听人劝,袁基更是花花枕头,他这么上前只会碰得一头包。
  有鉴于此,田丰目光一闪,转身回了屋内,招来侍从:“去请大公子来我屋中,有要事相商!”
  不多时,袁基前来:“先生找我何事?”
  田丰特意布下结界,神秘地道:“殿下,我有一计,或可救太尉出来!”
  袁基表情有些古怪:“哦?先生请说!”
  “我们应该通过皇子协……联合陛下与董太后……重夺大权……废了太子……赦免太尉的罪名……令袁氏门生重回朝堂……”
  田丰每说一句,特意顿上一顿,观察袁基的表情。
  而袁基胸无城府,先是愕然,很快变得大喜过望,一拍案桌,大声道:“先生与我不谋而合!”
  于是乎,田丰冷眼听着这草包竹筒倒豆子,将自己怎么与皇子刘协身边的公公联络,欲发动宫变的事情,说了个清清楚楚。
  田丰看着他许久,眼中露出怜悯,起身道:“大公子,你何不先借助皇子协的力量,入宫见一见太尉大人,再作定夺呢?”
  ……
  ……
  “父亲!父亲!”
  皇城之中,袁基看到卧病在床,奄奄一息的袁逢,眼中饱含热泪。
  呼唤许久,袁逢才睁开眼,却不是看向这个大儿子,而是望着带他们前来的太监:“这位公公是……?”
  那太监答道:“老奴是服侍太后的,请太尉宽心,一刻钟内,你们能尽情说话!”
  袁逢缓缓点头,声音沙哑地道:“那公公能否回避一下?”
  太监面露不悦,却也不敢得罪昔日权倾朝野的袁氏家主,点了点头道:“好吧,老奴在外面等候,袁公,谨记只有盏茶的时间!”
  “多谢公公!”
  袁逢有气无力地点点头,直到太监离开,立刻死死抓住袁基的双肩:“快说!你怎么来的!”
  “父亲,我……我受……皇子协……”
  袁基一哆嗦,竟是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袁逢再不多言,一指点在他的眉心,合相境巅峰的星力长驱直入,袁基根本无法反抗,近来的记忆全部暴露在父亲面前。
  “唉!太子这是再设陷阱,要赶尽杀绝,灭我袁氏满门啊!”
  袁逢看完后,深深叹了口气,然后屈指一弹,一道星芒刺入袁基的心口。
  “父亲……”
  袁基呆呆地感到剧痛蔓延全身,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他万万没想到,亲生父亲居然会杀他。
  “你一人性命,与我汝南袁氏百万性命,千年血脉相比,孰轻?孰重?”
  袁逢摇了摇头,双目绽放异芒:“还有半个时辰,你才会死,尽快出宫!”
  “尽快出宫!尽快出宫!”
  袁基被其控魂,呆呆重复这句话,而袁逢则用手指,蘸着袁基心头之血,在衣带上写下七个血字:“交予田丰,送回汝南!我袁氏只要不出祖地,太子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灭之,谨记上面之字!”
  半个时辰后,田丰从袁基的尸体上捡起那血迹未干的衣带,就见上面写着——
  忍忍忍忍忍忍忍!


第四章 大肆收宝
  太子出京,乃国之大事。
  调兵遣将,宣告各州,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临行前一日,顾承来到皇宫深处。
  “万龙宝库——起!”
  伴随着张让尖利的叫声,一座宝库从洞天中跃出,化作金光闪闪的宫殿,现于身前。
  “殿下,请随老奴来!”
  张让的腰险些弯到地上,卑微无比地在前面引路。
  顾承漫步入库,不急不缓。
  很快,一处处禁制被破开,张让手持灵钥,开启内库。
  灵光扑面而来,即便是以顾承的见多识广,都不禁晃了晃眼。
  并非质量。
  而是数量。
  太多了!
  单单那器灵现身,追逐玩耍的灵器,怕不是就有上百件。
  至于战器,更是成千上万。
  听到顾承微微吸气的声音,张让赶忙埋下头,完全不敢看这位主。
  因为这万龙宝库,可不是大汉的国库,而是历代帝皇的小金库。
  这小金库传到桓灵二帝手中时,已是几近空空,桓帝灵帝靠着大肆卖官鬻爵,才有了如今的万龙宝库,比起国库都要富有。
  卖官是皇帝下令,十常侍一手操办,张让自然大气也不敢出。
  “宝器在哪里?”
  顾承若是秋后算账,早就将十常侍杀光了,将他们留下自有考虑,开口问道。
  “殿下,此乃如意乾坤袋,陛下收集的宝器,全部被存放在里面。外面那些瞎折腾的,都是战器与灵器,希望有朝一日灵性自启,宝光冲天!”
  张让如蒙大赦,来到中央,指着一个脏兮兮的口袋道。
  “如意乾坤袋,有点意思!”
  顾承将那毫不起眼的布袋摄入手中:“听说佛门弥勒佛,有后天人种袋,能装万物,算是什么品阶?”
  他问的不是张让,而是龙灵。
  “火”的声音响起:“殿下,我也不知。”
  大汉龙灵所知仅限于神州大地,佛教从西方而来,它就知之甚少,顾承微微颔首,也不失望,打开了袋子。
  嗖!嗖!嗖!嗖!
  霎那间,四道光芒飞出,四散而逃。
  然后山河社稷印气息一动,它们就乖乖地凝于虚空不动了。
  战、灵、宝、玄、神。
  五大品级,越往上越是天差地别。
  如果说宝器作为世家的传家之宝,福泽十数代,那么玄器就足以镇压一国气运,而神器则是天下。
  家国天下,其中的差距自不必说。
  当然,宝器照样是无双境强者都要争破头的宝贝,拥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奇效。
  顾承一样一样看过来。
  位于北方的是一面大旗,无风招展,猎猎作响,旗面却是毫无一物的空白,十分奇怪。
  “火”对于大汉内的宝贝如数家珍,立刻介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