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这句悲悯的话说出,众人才反应过来,苏妲己居然和苏护干上了?
不对,在苏护心中,他的女儿已经入了后宫,成为纣王宠爱的贵妃,有了这一步的支持,他才能成为讨逆大军的统帅。
可显然,苏护真正的女儿不这么认为,她相助西岐,正是要让父亲知道真相。
就是不知这神通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气息堂堂正正,不似邪魅,却是强大得不可思议!
“母仪天下!”
一时间,众人脑补出无数剧情,姬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想到此女的身份,眼中的火热一闪而逝。
“天命在我西岐!在我西岐!”
姬发更是狂喜,手舞足蹈,大吼大叫都不足以抒发他的激动与狂喜。
“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等峰回路转,任何人都预料不到,苏护大军阵前,九龙岛四圣感到那恢宏浩大,不可一世的威仪,都是面露惧色。
如此神通,截教群仙中,恐怕唯有四大弟子和三霄娘娘,才有取胜的可能,他们对付起高继能法戒之辈堪称摧枯拉朽,但对上这五色神光,与蝼蚁无异。
“道友,我等先退,来日方长!”
申公豹也惊住了,权衡利弊之下,不敢造次,传话给苏护。
“好!好!鸣金收兵!”
苏护在西岐的奇人异士手中吃了大亏,尚且惊魂未定。
郑伦的哼哼神通,比起这等场面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若没有申公豹请出九龙岛四圣出手,此战不仅必败,损失还将无比惨重。
如今虽然没能逆转战局,但毕竟是不败不胜,已经足够安慰。
眼见苏护大军撤退,西岐也没敢追击。
毕竟单靠一个突然展现神通的女子,风险实在太大。
此战双方都是一波三折,需要急需消化所得,探清对方的底气,才能再做打算。
大营内,苏护屈尊纡贵,请九龙岛四圣上座。
然四圣是真正的方外脾气,与同门的张桂芳见礼,相谈甚欢,对于苏护并不怎么理会。
所幸有申公豹从中调和,苏护勉强压抑住心中的不快,一味敬酒致谢。
伸手不打笑脸人,四圣虽然情商不高,气氛总算融洽起来,申公豹立刻问道:“四位道兄,不知那西岐军中女子所用的是何神通,有偌大威力?”
身为四圣之首,王魔戴一字巾,穿水合袍,面如满月,除了身材太过巨大外,是最为正常的一位,但他此刻微白的脸色却暴露出许多问题。
不是惧怕,而是那三昧真火被收走后,直接剥夺了部分修为,如此不可思议的手段,实在令人感到恐惧。
他组织着言辞,最终选择实话实说:“我们师兄弟四人同心协力,可战归元,然遇上那等神通,只有束手就擒的份,恐怕我教之中,只有寥寥数人可以匹敌!”
申公豹即便有所猜测,也禁不住脸色剧变:“那女子到底是谁?”
“她身上的气息十分怪异!”
四圣中最年轻的李兴霸开口,他戴鱼尾金冠,穿淡黄服,面如重枣,平日里最喜异兽,缓缓道:“似有百鸟之王凤凰的气息!”
“居然涉及凤凰!”
申公豹面色阴晴不定,大感棘手,最终目露决绝:“既如此,那贫道便上三仙岛,请三霄娘娘出手相助!”
第五十六章 朕的心愿
朝歌。
朝阳山,太虚之间内。
孔宣步入此间,就见在宽阔的模拟战场中,哪吒与战神一族,正在训练。
术业有专攻,道家所学,与凡俗间的兵戈相争,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配合。
如王对王,将对将,彼此之间还是分开,各自交锋得为好。
冀州城一战中,哪吒表现平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来,其实正常,似他这般就该统帅天兵天将,之前造化出的战神族,正好予以配合。
哪吒小小年纪,颇为心高气傲,一开始还看不上战神一族,熊孩子脾气其实没有多少改变,直到被修理后,才发现自己是个弟弟。
几岁的娃娃,真以为得了几件宝物,就能无法无天,与其在外面受到教育,吃个无法挽回的大亏,还不如自己关上门,好好教育教育。
战神一族从灭东夷,擒刑天开始,造化至今,不断改变,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不过他们强横的是平均实力,上限依旧不够,与哪吒一起,可谓互相促进,让人越来越期待,最终会打造出一支怎样的强军。
至少孔宣看着操练的过程,已经目露郑重。
纣王陛下的来历,他是不敢揣度的,但从其种种所为来看,统一鸿蒙,或许都不是其最终目标。
这位的野望,要比任何存在想象得都要大!
当然,不到混元,是根本没有资格参与那种真正的巅峰对决,孔宣自从入了阴阳家,目的就一直很明确。
参悟玄理,冲刺混元。
直到不久前,他突然发现,西岐的方向竟有五色神光的气息。
那种正宗,绝不是劣质的模仿,而是同源同质的神通。
归元至境的大能,亦能推演天机,孔宣一算,就明白了竟是九尾狐狸,不由地惊怒交集,当即就准备西行,收回神通。
但在临行之前,他又冷静下来,前来拜见:“五色神光被妖女窃取,阻挡苏护大军,我欲收回,请陛下示意!”
顾承正位于太虚之间内,如今两点一线十分规律,要么在摘星台上完成小说家的著作,要么就在朝阳山内传授知识,不断改造战神族的细节。
面对孔宣的疑问,顾承头也不回地道:“你觉得,自己能独占五行大道么?”
孔宣一怔,摇头道:“不能!”
五色神光的根基确实是五行之力,但金木水火土,五行化生万物,是最基础的属性之一,怎么也轮不到他来独占。
甚至于五色神光为什么能无物不刷,无所阻挡,正是因为它是先天五行之力,对于后天修行的五行道法神通乃至法宝,形成了克制作用,如果五行之力独占,那么反倒没有这种奇效,变成纯粹的道行压制了。
“人族之所以能强盛,是因为代代传承,不断积累总结,同理,神通道法每多一位继承者,也就多了一条彼此印证的道路。”
顾承周身浮现出十一卷书册,教书育人,也是一种学习,无论是穿越前的大汉皇朝,人才辈出,还是此世的启蒙开化,都对天枢十二卷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孔宣明白这个道理,但生性极为高傲的他,接受不了区区一只九尾狐狸,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另辟蹊径的感悟。
顾承笑道:“正是因为她不够强,才更能暴露出五色神光中,你无法察觉到的问题。”
凡事有利皆有弊,强得过分有时候也是缺陷,五色神光无物不刷,单就神通而言,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进步过。
没有合适的对手,混元之下,敌人无法直撄其锋,能够走脱已是修为高深,混元道祖则是境界压人,本源破之。
所以孔宣成也神通,败也神通,他受限于五色神光,在鸿蒙攻玄黄的晋升中,才会功败垂成。
此世孔宣入阴阳家,后天参悟阴阳之道,再与“女娲”交锋,有了对抗本源的经历,倘若能将进无可进的五色神光推陈出新,那么冲击混元的把握,就趋至极限了。
孔宣这才明白顾承的用心,却终究有些不解,干脆问出:“陛下为何要助我成就混元?”
似他这样的打手,诸天世界都找不出几个,而一旦成就混元,自然不可能再屈居人下,按理来说,顾承即便不打压,也不该主动助他,突破那千难万险的关隘。
顾承微微一笑:“将来你自然知道原因,不光是你,朕希望这天地间,能成混元道境的,越多越好!”
“陛下胸襟,令我等钦佩!”
孔宣由衷敬服,再不多言,往西而去。
此行他倒要看一看那得了自己神通种子的九尾狐狸,到底能折腾出怎样的风浪。
……
……
与此同时,申公豹腾云越过朝歌,继续往东海邀请同道相助。
九龙岛四圣已经是圣仙境极为强横的存在,师兄弟四人心意相通,更是擅长合击之法,都无力取胜,此次唯有邀请归元至境的大能了。
通天教主四大弟子常在碧游宫修炼,他毕竟是玉清门下,贸然上门怕是不便,反倒是三霄娘娘居于东海,容易邀请。
当然,三霄娘娘一向深居简出,申公豹也没有多少信心,心中寻思着是不是先找一二相熟的女仙,再上门拜访,更有把握。
正思索着,无意间往下一看,不由地惊咦一声。
此处已经是东鲁之地,下方更是外五关中的游魂关。
镇守这大商东边屏障的,是总兵窦荣。
这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总兵,但并不弱小,此人深通韬略,和妻子彻地夫人共同防守游魂关,在封神演义中抵挡东伯侯姜文焕的入侵,令其十数年不能破关。
后来姜子牙派出金吒木吒,冒充炼气术士,打入游魂关的内部,骗取信任,里应外合,才将两人杀死。
当然,现在的东伯侯还是姜桓楚,没有主动谋反之意,在东夷覆灭后,窦荣的游魂关一下子显得无所事事起来。
可此刻下方分明是烽烟处处,不少游散的小股军队正在冲击游魂关。
申公豹看着那徒劳的送死,再远远眺望东鲁气象,发现之前去请九龙岛四圣时,还蓬勃发展的气象,竟是瞬间衰败下去,不由地瞠目结舌:
“姜子牙到底做了什么,把东鲁折腾成了这个样子?”
第五十七章 防不胜防
“上了那老贼的恶当了!”
东伯侯府邸中,姜文焕怒发冲冠,拔出长剑,恨不得将姜子牙剁成肉酱。
“防不胜防啊!”
姜桓楚的面色也阴沉无比,从口中吐出四个委屈巴巴的字来。
姜子牙和申公豹奉命,一东一西,一文一武,出征两大诸侯国。
在苏护大军和西岐军队斗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之际,东鲁却很平静,因为姜子牙拒绝了王师的护送,轻车简从,进入东鲁。
姜氏父子大为满意,陛下派出这个山野匹夫,能奈他们何,怕是走走过场吧!
因此对姜子牙所谓的恢复祖制,和气贯于天下之说,他们表面赞同,实际上完全在敷衍。
而姜子牙也不着急,心平气和地督促,然后在税收方面提出改动,态度逐步强硬起来。
纵观历史,一个政权上台后,如果要有所作为,经济上的充足是必要的,而经济最直接的来源,就是税收。
所以各朝各代那么多政权变更,每个政权刚上台时,基本都会注意减少税收,稳定民心,但到了后期,随着当权者的贪心越来越大,苛捐杂税越来越多,经济崩溃,入不敷出,最终走向灭亡。
远的不说,早在大禹时代,就有了收税。
有个著名事件,叫大禹杀防风氏。
大致上,是治水成功后,会稽庆功大会时,一个部族首领防风氏姗姗来迟,被大禹杀死,事后又声称杀错了,令后人颇多揣测。
这个故事后来改编成了神话,什么防风氏是巨人,有三丈三尺高,一节骨头要一辆车才能装下,种种神话,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防风氏奇异,也非大禹不能容人,而是一场对于税收,对于货币材料海贝控制权的争夺。
防风氏之死,开启了中央政权对民众收税的先河,因地方政权不配合而招致杀生之祸,也体现了这种制度对统治阶级的重要性。
大禹功成,涂山会盟,天下为公,一言九鼎,创立了第一个王朝夏,也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税收制度——
贡法。
任土作贡,记述于《尚书·禹贡》中,这种制度很有意思,以诸侯封地距离王城的远近为依据,将天下划分为五个级别,然后在五个大级别中再细分,颇有种后世七条环路划分首都的景象。
比如距王城一百里的臣民,要将割下的庄稼纳贡,距王城二百里的,要把庄稼割去秸杆后纳贡,距王城四百里的,则纳贡粟等等,是一种按照土地及产量课征的实物税。
到了商朝,就有名了,井田制。
顾名思义,井田制是把土地依“井”字划分九个区,其中外八区称为私田,分给八户农民耕种,收获供这些农民养家糊口,中区为公田,由八户农民共同义务耕种,收获全部归奴隶主和国家所有。
八家民力,助耕公田,而不税私田,相比起夏朝,不光是呆板的缴纳实物为税收,而是算上劳动力,你好我好大家好。
实行井田制的目的,是要臣民福利均等、分配平等、赋税平均,这是一种很理想化的税收制度,但操作起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该是上下皆有利益的事情,却被贪心欲望所毁,井田制亦是如此,具体不赘述,这历经商周两朝的制度,在目前被上位者操纵把持的途径,名为助法。
助法是统治阶级在固有土地的基础上,凭借权力和地位,通过分田制禄,强迫农民无偿提供劳役,用以解决各级官员的俸禄支出、军费支出和国家其它支出的手段。
打个比方,租了个门面房做生意,原本只是单纯的付房租,把该交的那份交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的收入,现在在房租之外,房东一家的生活费支出全要你承担,这谁受得了?
这种畸形的制度下,经过数百年的酝酿,趋至爆发的边缘,殷商才会覆灭。
由此可见,一个王朝的灭亡,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两项决策失误造成的,都是长年累月的积弊。
但四镇诸侯的变法,将矛盾转移了。
东鲁为八百诸侯之首,率先改革,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更占据地利。
东夷被灭后,黄飞虎奉命,在东夷原祖庭山外,建立了一座东平城,依山靠海,如今成为天下商业最发达的城市,山上的天材地宝,海里的奇珍异物,源源不断地往内陆送达,深受诸侯贵族的喜爱。
东鲁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也大力发展商业。
于是乎,在这个基础上,姜子牙开设了三种税:
第一是山泽之赋,即对山里林产和海洋渔产的课税。
这是开采时就收取的,也就是在东平城中,商人们就得纷纷上缴一大笔税。
第二是关市之赋,就是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和国内的“市”,要进行的检查和征税。
这个“关”,正是五关,“市”则是每一个大的城市。
也就是说,每经过一关,都要上缴一笔税收,每进入一座大城市,亦是如此。
第三则是币余之赋,是指不属于以上的各类情况的其它赋税。
第三种倒也罢了,前两种可是狠狠从商人身上挖下一块肉来。
姜氏父子不是纯粹的武夫,讨论良久,认为这是中央对于东鲁的一种经济打压。
练兵是要钱的,东鲁改革军制,常驻军力达到惊人的十二万,是四大诸侯之最,每一日的开销都十分惊人,若不是大力发展商业,在东平城的聚宝盆内分了一杯羹,早就支持不下去了。
现在新税一上,收入的一部分要通过税,上缴中央,不裁军也不成了。
软刀子割肉!
不过值此敏感关头,东鲁心怀顾忌,不想和中央直接翻脸。
阳奉阴违也不能太过分,姜子牙虽然好对付,但毕竟涉及陛下的颜面,如果敬酒不吃,指不定得吃罚酒。
冀州之战后,他们认识到,即便东鲁最得意的大军,与中央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谋反是不现实的,未免双方撕破脸皮,落得像西岐那样兵戎相见的地步,还是退让些比较好。
于是乎,东鲁在姜子牙的数度逼迫下,终于开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