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诸天我为帝 >

第269章

诸天我为帝-第269章

小说: 诸天我为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的不说,就在流星陷入大地的瞬间,整个天地变得一片死寂。
  那是一种绝对的安静,好似万物停止了运转。
  接着,所有被压抑的一切,轰然爆发。
  地面炸起一团冲天的火光,炽烈的焰火疯狂摇曳,翻滚着的火浪宛如火山爆发般直冲上百丈高空,金黄色的火星漫天飞舞。
  只在一瞬间,郢都之外的地面,就被一片烈焰火海吞噬。
  青冥舟上,所有君王都闭上眼睛,但那比闪电还要强烈百倍的光辉,还是刺得他们双目剧痛,流下泪水。
  许久之后,他们才睁开眼睛,骇然地发现,下方已经变得一片死寂。
  不仅晋齐两国大军被彻底抹去,楚国主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无数亡魂穿梭通道,往地府投去。
  王城祠堂中,楚太子瘫倒在地,看着灵位现出一条触目惊心的裂口,泪水滚滚而出,又露出对未来的期望。
  同时郢都上空的火灵珠与水灵珠一颤,化作两道流光,向着远方投去。
  ……
  姜国王都,已经长大成人,出落得愈发温婉动人的龙葵,正在缝制一件衣袍,一赤一蓝两道光芒蓦然自天穹降下,她轻咦一声,起身迎了上去。


第五十六章 没有赢家?
  残阳如血,照在苍茫大地上,红光黯淡。
  古老的城墙上,立着一位身着白裘的男子。
  他身材瘦削,衣着也不见华贵,唯独腰间的玉饰,显露出尊贵的身份。
  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
  他是周天子。
  天下之主。
  只是这本该是世间权势最大的男子,却形单影只,眺望南方,仿佛一具雕像,久久不语。
  “自从楚国的消息传回,陛下立在这里一天了,谁去劝劝啊!”
  “陛下这身子骨,可经不住冬日寒风,若是冻坏了身子,那可怎么得了?”
  数个官员领着宫仆站在阶梯上,焦急地议论着。
  若从高空俯瞰,可以见得这座王宫极为陈旧,年老失修,早已黯淡无光。
  寥寥数名宫女寺人,在荒凉的道路上行走,脚步缓慢,暮气沉沉,暴露出周王朝的日落西山,名存实亡。
  而在这里服侍天子的官员,若不是重礼求名的古板老者,就是遭到诸侯国排挤,不得不来此谋生的失败者。
  最为凄惨的则是天子,身为天下之尊,他连顿顿灵粮都享受不到,常常与寻常百姓一样以杂粮果腹,再加上娘胎里带出些病根,竟是体弱多病,羸弱无力。
  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如今那蛮夷楚子竟敢自命盟主,连陛下最后的权力都要剥夺!
  也难怪这个噩耗传来,陛下会立于城上,久久不言。
  “呵呵!”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沙哑悲凉的笑声突然响起。
  众臣看去,就见周天子高声笑着,一步步走下阶梯。
  “陛下!”
  众臣赶忙拥上,嘘寒问暖。
  “退下吧!”
  周天子摆了摆手,懒得多言,回到大殿内,坐在唯一的火盆前,伸出手取暖。
  “影,晋国如何了?”
  半晌后,周天子缓缓呼出一口气,发问道。
  “六卿惨败而归,晋公妄图收回权力,如今已被软禁。”
  一道黑影无声无息地来到他身后,禀告道。
  “急了!”
  周天子悠悠一叹。
  自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周平王迁都洛邑以来,诸侯就已凌驾于天子之上。
  楚国擅称王号,蔑视周天子的统制,楚庄王更曾向周天子问过九鼎,其野心昭然若揭。
  而晋国虽有称霸之心,作为姬姓诸侯,表面上还能维持周朝正统。
  同时,由于地域岐视和利益冲突,他们更扛起维护王权的大旗,以周天下的卫护者自居。
  可惜这百多年来,晋国君王自己都被麾下的公卿架空了,周天子也算受到了连累,日子越过越紧巴。
  “楚国呢?”
  当然,楚王蔑视天子权威,自立王号,也给天下诸侯起了最坏的榜样,周天子紧接问道。
  “楚太子登基,以书社地千里,聘请孔丘为大司徒!”
  黑影答道,又补充道:“令尹之位暂时空缺。”
  周天子目光一冷:“那就是给孔丘所留,此人周游列国,兜售学说,总算受到重视了。”
  大司徒治民事,掌户籍,管理田赋民役,权势极大,仅在令尹之下。
  如今孔丘任此职,令尹空缺,显然只要有了功绩资历,成为令尹顺理成章。
  周天子又问道:“孔丘前往楚国,姜太子作何反应?”
  黑影道:“不舍相送。”
  周天子奇道:“他不阻拦?”
  “相比起楚,姜还是小国,孔丘自然希望去楚国一展所学,应是拦不住了。”
  黑影道:“孔丘对其感激涕零,言明但有所需,必率门下七十二弟子回姜!”
  “楚王不会放行!”
  周天子冷声:“齐国又如何?”
  黑影道:“三千乘灭,齐伤了元气,内有四大世族争权,外有东夷各部起兵,内忧外患,也不太平。”
  齐国虽然不像晋国,君王的权力全被公卿架空,但国内也有四大家族,一边明争暗斗,争宠于齐君面前,一边又沆瀣一气,与晏婴争权夺利。
  以前晏婴都稳稳压制,此次经历惨败,也不免落于下风。
  至于对外,北方燕国,西边的鲁国,倒无甚威胁,唯独南方的东夷诸部,是心头之患。
  与晋国类似,齐国同样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吞并的却是东夷人的领土。
  自齐桓公以来,齐国领土扩张一倍以上,灭小国四十余,大部分都是东夷那种部落式的小国家,两方自然成为世仇,现在趁着齐国败阵而归,东夷部落立刻起兵,直逼齐国边境。
  周天子嘴角一扬:“吴国呢?”
  “庆忌重夺王位,往南灭了越国后,再无力进取。”
  黑影道:“阖闾依旧流亡在楚地,孙武用兵高明,在楚地内肆虐,楚人也奈何他们不得。”
  “照这么说,这场大乱,诸侯列国,没有赢家?”
  周天子暗暗纳闷。
  这一战好生奇怪。
  天下三大强国,晋齐楚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以楚国为甚,炎神大阵被破,火灵珠遗失,主力军队损失惨重,若不是还占据着偌大的疆域,已然跌落大国层次。
  而那新冒头的吴国,君王又变,虽说庆忌本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可一国之君,岂是儿戏,崛起的势头也被遏止。
  姜国失了儒家,大军回归国内,休养生息,继续做起了商人买卖,不断开辟商路。
  按理来说,坐视诸侯列国内耗,周天子应是最高兴的,可不知为何,他总觉得此次有些不对劲。
  黑影是他最为得力的心腹,见天子面色阴晴不定,便推测道:“陛下,孔丘的儒道壮大,莫不是背后由他们推动?”
  “楚国与儒家,皆大敌也!”
  周天子目现厉色:“寡人绝不会让他们好过!”
  孔丘的儒道宣扬的是恢复周礼,却从未觐见过他这位周天子,这说明什么?
  说明孔丘认为周王朝大势已去,唯有诸侯才能推行儒家所学。
  现在最痛恨的楚王与极为痛恨的孔丘走到一起,自号盟主,在其他大国都有麻烦的情况下,这就是眼中钉肉中刺。
  “寡人不日将下诏,传告天下,你继续探查各国情报!”
  “是!”
  黑影悄无声息地向后退去,消失在殿宇内,周天子望着空荡荡的大殿,突然仰首往天上看去,眼中仿佛出现一座浮空山岳,其内斜插一柄神剑。
  他嘴唇颤动,道出两个字来,充满着期望:
  “神界……”


第五十七章 小国吞楚
  “他还在?”
  “唉!我秦是不会出兵的,苦苦哀求,又有何用?”
  秦国雍城。
  宫城门口,大夫们鱼贯而入。
  每每经过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往宫墙边瞄上一眼。
  只因墙边站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
  已经十五天了。
  此人正是申包胥。
  相比起郢都时的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此时的申包胥双目黯淡无光,身形摇摇欲坠,比起街边乞丐都有不如。
  秦君宫墙下,自然不许乞丐站立,但他却不同,乞求的不是米粮,是政治援助。
  申包胥来秦,希望秦助大楚,抵挡小国侵袭。
  三个月前,周天子怒斥楚国不臣,号召天下诸侯共讨之。
  楚自封为王,与周天子的关系一向最为紧张,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此次昭告天下,周天子的言辞前所未有的激烈。
  晋齐内忧外患,姜吴不予反应,其他国家则窥到了良机,备军发兵。
  不仅是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还在于小国联盟,在战后并没有回归。
  晋齐全灭后,撤军回国的只有姜国,其他小国的君王,都成了楚太子的座上宾客,也在登基大典观礼。
  毕竟他们的出现,挽救了楚国的灭亡,楚太子又是联盟盟主,于情于理都该留下。
  留下之后,就是利益分配,五个附庸国首先提出要扩充国土,其余八个国家也想要国土。
  楚国地大物博,边境又是较为荒凉的地域,楚王倒是想同意。
  但孔丘入楚后,却力谏楚王,许以财宝,不可割让国土。
  若从后世的观念,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春秋时代,并没有什么国土不可割舍的观念。
  因为连年开战,这战胜了,侵吞别国土地,下战败了,又将到手的城池吐出去,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但楚王年纪轻轻,也是血气方刚,心中本不愿相让,顿时听从孔丘所言。
  十三国君王大是不满。
  出了力气,伤亡不轻,得不到好处,就要被打发?
  如果楚国还是巅峰,他们不敢放肆,终究会乖乖退走,但现在,楚已经不是所谓的大楚了!
  眼见同盟不走,率军逗留,楚王震怒,想要调兵硬生生驱离,却被孔丘阻止,让儒家弟子以大义说服之,将盟友们统统“请”出去。
  结果,儒家弟子完败。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之风传播,足以让草随风倒,这是孔丘教化世人的信念,可这一次,专为利益而来的小国君王,显然不吃他这一套。
  实际上,此时的儒家堪称人才济济,各个弟子文武双全,绝不是后世那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腐儒犬儒,治理各地,与小国交锋,本不应该惨败。
  但很可惜,楚国本身就有庞大的利益链,儒家想要站稳脚跟,光靠刚刚登基的楚王,实在是太想当然了。
  在宗族世家的掣肘下,儒家弟子举步维艰,小国盟友开始割据一方,本就遭遇大难的楚国,更显动荡。
  其他小国一看,有机可乘,自然蜂拥而入,遍地开花。
  申包胥见势不妙,出使秦国,恳求秦君出兵,驱逐小国,不惜将洞庭湖西北,全部让与秦国。
  然而申包胥再三恳请,秦国君只是搪塞,申包胥无奈,不肯去馆驿住下,便在秦宫殿外倚着宫墙,不饮不食,绝食以显其志,自早至晚终日大声哭求,其恒心毅力,令人动容。
  申包胥与伍子胥同为楚臣时,本是知交好友,两人被后世成为春秋二胥,都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性。
  可惜这一世,没了哭秦庭的佳话,也没了与子同袍的传世诗篇。
  申包胥不饮不食,长达半月,最终没了气息。
  直到身亡,他仍旧眺望远方郢都的方向,双目中透出浓浓的绝望,秦君敬其忠诚,收敛尸体,送回楚国。
  历史上,秦相救楚国,并非被申包胥打动,更不是所谓的联姻关系。
  秦晋也有秦晋之好,还不是互相捅刀子,说一千道一万,都是权衡利弊后的抉择。
  吴国穷兵黩武,来势汹汹,一旦被它占据楚国,必然挥军直指各国,到那时秦即便在西陲之地,也有风险。
  发兵援楚,一方面可以遏止吴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让楚国继续与北方的晋齐对立,使得秦国能闭关自守,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可现在局势完全不同了。
  吴国已无进取之力,晋国内乱动荡,秦国上下蠢蠢欲动,希望借助这大好时机,出关东进,突破晋国的封锁。
  这种情况下,楚国越乱,对秦越有利,否则就有两面受敌的风险。
  而申包胥的遗体尚未运回,楚国内已被三十二小国占据,处处兵戈。
  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哪怕再坚固宽敞,但四处都是白蚁蛀虫,不住侵蚀,那结局也唯有轰然倒塌。
  如今的大楚,便是如此。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楚王和儒门的反扑也凌厉至极,宗族世家势力同样发现情势危急,全力配合。
  万里疆域,遍布战火。
  焚毁敌人,燃烬自己。
  ……
  数月之后,沈国境内。
  官员正翘首以盼,遥遥可见一支队伍出现在天边,顿时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声。
  “姜国运粮队来了!”
  “幸好有姜国啊,一直秉持仁德之道,救助我等,否则大王迟迟不归,这国内民怨沸腾,早就支持不下去了!”
  “唉,楚国幅员广袤,物产丰富,哪是我等区区小国可比,大王早就不愿回来了!”
  大庭广众之下,众人议论纷纷,已是毫无顾忌。
  实在是沈王将自己的国家抛在脑后,在大楚内部割据郡县,独占一方,日子过得美滋滋。
  即便是同样大小的地盘,小国灵力怎能比得上灵田千亩,天材地宝的大楚?
  君王不愿回归,还不断抽调兵力,以巩固在楚国的地盘,国内的百姓可遭了秧。
  这时,姜国的援助到了。
  “来迟了,还望诸位见谅!”
  文种亲自带队,走下马车,向众人见礼解释道:“山路崎岖难行,我们要铺设新的粮道,以便日后两国交流,因此耽搁了时间!”
  “好说!好说!”
  这次不仅有杂粮,连贵族服用的灵粮都有,那些官员的笑容更加热情,对于那所谓的粮道铺设,神纹蔓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告辞!”
  文种雷厉风行,四处派下粮草,拱手一礼,转身归队。
  “走,去顿国!”


第五十八章 姜吞小国
  齐国都城,临淄郊外。
  在一队军容森严的守卫护持下,晏婴缓缓走下马车。
  这不是排场,任谁在两年内经过超过十次刺杀,都得如此郑重。
  齐国内的争权夺利,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按理来说,这种关头,身为齐相的晏婴,本不应该出城,予敌人可乘之机,可他依旧来了。
  拜访一人。
  在仆从的引路下,晏婴来到一幢独立的院落,院门口一株桃树,树丫斜亘院墙门扉上,桃红绚如朝霞。
  推门而入,只见落英缤纷,树下有一位男子席地而坐,正在小憩。
  “清幽雅致,穰苴(ráng jū),你真是好悠闲!”
  晏婴吁声道。
  “我可是想上战场打仗呢!”
  那男子睁开眼睛,微笑道:“要不我们换换?”
  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两人的关系多么近。
  确实,此人名为田穰苴,昔日能得到齐王的重用,正是得到了晏婴的大力举荐。
  晏婴评价他八个字,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说起田穰苴,也许熟悉的人不多,但提到武庙十哲,应该都有所耳闻。
  来听听名单——
  孙武、吴起、乐毅、白起、韩信、张良、诸葛亮、李靖、徐世绩。
  田穰苴能与他们齐名,其能耐可见一斑,此时却受到齐景公猜忌,赋闲在家。
  “老夫此来正是要请穰苴带兵,灭我齐心腹之患!”
  晏婴拱手一礼。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