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天棺-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叔一低头正好看到我,“大侄子,你没事了吧!刚才多悬,你差点交代了,一会儿你们用登山镐沿着文墨砸出来的路线,爬上来。你行不行?”
我冲二叔比划了一个OK的姿势。我举起手电向上看去,这才发现,这条甬道修建的特别高,至少是普通墓室高度的两倍,当初为什么要把这里修建的这么高呢?同时我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从刚才那间墓室连通过来的甬道,竟然没有在连接任何墓室,这条甬道的尽头是那个黑洞,这实在是太奇怪了,难不成墓室在这黑洞下面?
我再次回头看了看那个黑洞,觉得也不太可能,毕竟这里原先算是秦朝的皇陵,这样修建墓室,实在是太闹着玩了,要是让秦始皇知道了,百分之百把修建陵墓的工匠给车裂了!那这样修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不过我此刻根本来不及多想了,海水还在不停的奔涌而来,冰凉的海水不停的撞击着我们的身体,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我不再犹豫,抄起登山镐,拉进登山绳,沿着刚才文墨的路线,一点一点的向上攀爬,刚才看着文墨在做的时候,感觉也不算什么,但是这的自己在做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力不从心。
在二叔他们连拉带拽的帮助下,我勉强爬上了那个方形孔洞。轮到元宵的时候,就更加困难了一点,不过在我们三个的合力之下,总算把元宵也拉了上来。这时,我才发现一个问题,周成去哪了?!
第七十五章 周成失踪
我进入方洞之后,却发现这里只有文墨、二叔、元宵和我,周成却不知去向了。于是我开口问道:“哎,成哥呢?”
听到我的话,元宵的脸微微一变,并没有说话,而是向方洞外面看去。
我有些疑惑的看向二叔,二叔告诉我,在刚刚打开石门不久,他和文墨就发现自己的力量无法和涌过来的海水所抗衡,于是干脆潜入水中,顺着海水的流向,进入了这条甬道。浮出水面之后,他们发现这里的水流速度虽然仍旧很快,但是刚才门口的情况比,还是有所缓和。他们先想办法用登山镐固定住身体,然后拿出手电查看四周的情况。他们沿着甬道尽量控制速度,慢慢前进,直到在靠近尽头的地方发现了那个黑洞。
他们震惊之下连忙止住身形,这里的地方的建筑结构也出乎了他们的意料。这条甬道不通,只好另寻他法。于是二叔和文墨快速的边观察边退,其中这条甬道的高度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细看之下,果然发现了这上面的方洞,而且不止一处,粗看之下,类似这样的方洞至少发现了两三处。
听到二叔这么跟我讲,其实听起来似乎他们做的事情挺轻松,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以我当时的亲身经历,从水中保持清醒的方向感,然后快速浮出水面,想办法固定住身体,这些真的是太困难了,我不得不佩服二叔他们丰富的经验,以及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后来,文墨和二叔找了比较靠近尽头黑洞处的一个方洞,这里视线较好而且水流相对较缓。因为他们这一路上并没有发现我们的踪迹,这样做为的就是希望在我们被冲进尽头的黑洞之前能够把我们拦下来。
二叔他们这样得考虑确实奏效了,很快他们就看到元宵和我在水中翻滚着,被冲了过来。二叔和文墨利用飞爪和登山绳,抓住了我们两个。
二叔曾经告诉我,盗墓者具有好的心理素质,是在古墓中突遭变故时能够活下去的最有效的保障。今天我是深刻的体会到了,同样的经历,我和元宵就险些丧命吗,其实元宵的表现可能比我还要好一些,而二叔和文墨不仅仅自身转危为安,还有余力来营救我们。这真的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看到我昏迷了,文墨就让元宵先把我绑在身上。他和二叔继续寻找周成的踪迹。
然而大家在这等了好久,都没有见到周成漂过来,文墨又借助登山镐沿着墓墙,顶着激流向前有了一段距离,但是都没有周成的迹象。就这样折腾了好久,最终只好放弃,大家决定尽快进入上面的方洞。
我们此时必须尽快离开水面,因为水温很低,再加上体力消耗很大,我们每个人都几乎到了体能的极限,这种情况下撑不了多久,万一一个闪失,背后就是万丈深洞。先进入方洞中休息,是目前最好的也是必须的选择。
之后,就先由二叔先进入方洞探一下虚实情况,然后其他人再一个个的爬进去。至于再后面的事情,我也就都知道了。
我们几个坐在方洞里,听完二叔讲述刚才发生的事情,我不由得眉头一皱,“成哥会到哪去呢?该不会”我下意识地瞟了一下下面那个幽深的黑洞,又看了看元宵,毕竟周成算是汤家的人,元宵和周成这么多年的相处,多少还是有感情的,考虑到元宵的感受,周成很可能已经遇险的推测我没有说出口。
元宵有些黯然的垂下了眼睛,然后摇了摇头,“应该不会的,尽管成哥对倒斗行内的事情了解不多,但是下地的事情,他也参与过,而且以他的身手,绝不会这么容易就中招。”
听了元宵的话,我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就连我这样的还没完全转型的新手都没出事,周成确实不应该这么容易挂掉。但是这古墓里面的事情谁有说得准呢,很多时候生死就在一瞬间。
元宵说完,爬到方洞口,对着下面和四周用手电再次仔细的搜寻了一阵,然后大声的喊道:“成哥!周成!你在不在!”然而却没与任何回应,元宵有些颓然的倚坐了下来。
我上前拍了拍元宵的肩旁,元宵强笑了一下,“我没事,没见到成哥的尸体,我是不会相信他出事的,这个古墓这么诡异,难保没有什么奇怪的通道,也许我们和他只是走散了。”
我点了点头,元宵说得倒也有道理,在这个地方,遇到这样的事,那就应该往好处想,别让自己再给自己过大的压力。
“确实很有这种可能!周成有可能误打误撞到了走到了其他的路线上。”二叔突然出声说道。
二叔的话,很让我有些意外,如果刚才我赞同元宵的想法,有些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的成分在里面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二叔突然也赞同这个说法,恐怕就不是单纯的安慰了。
我连忙转头看向二叔,“您的意思是?”
二叔笑了笑说道:“我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说着,二叔从包里掏出一样东西,我看得出来那是一个折叠酒精炉。接着二叔从密封袋里掏出一块固体燃料,小心的点了起来。这种燃料的热量很大,一下子我觉得周围立刻暖喝了起来。
这时我才意识到身上湿透了的衣服,已经把身体弄的冰凉,腿脚都有些冻僵了,稍微一动就冻得打哆嗦。我们赶紧靠近酒精炉,烘烤自己的身上。几个人围在酒精炉的周围,湿衣服在火的烘烤下,蒸腾起了一片片水雾。
二叔接着对我们说道:“其实我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因为这个地方绝对不会只有咱们经过的这一条路线,你别忘了,这墓中还有一个人呢!”
听了二叔的话,我的心里就是一动,没错,我差点忘了,还有袁安呢!就算在那个云纹鼎里的尸体是齐峰的话,那么袁安去哪了?这一路上我们没有发现他的任何踪迹,所以二叔说得没错,这里除了我们走的这条比较正统的路线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路线。所以,周成是很有可能误打误撞的到了其他的线路上。
二叔看到我们点头同意,于是就继续说道:“另外一点,就是这条甬道刚刚进门的时候,那里的水流最为湍急,当时我们全都被压在水下,谁也不知道在那个地方的具体情况。这里的甬道修的这么高,简直高的离谱,这墓墙之上的方洞应该还有不少,至少不止我们看到的这几处。周成也许就是通过其他方洞走到了其他的地方。”
听到二叔这么说,我不由得把手电照向了方洞的深处,“二叔你的意思时,咱们所在的这个方洞也是一条通道。”
二叔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有可能,不过,我总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咱们好像是一步一步被引到这里的。”
听到二叔这么一说,我们的脸色也是一变,说实话,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我总觉得我们是被人用机关逼到这里的,既然是这么大阵仗的机关,就没有理由这样草草的了事,这后面恐怕还有事情。
这时文墨突然站起身来,“我到方洞到里面看看,你们在这等我。”
我们点了点头,如果不弄清楚这方洞里面的情况,坐在这里,心里真的很不踏实。我们看到文墨打着手电,矮下身子,一直往方洞的里面走去。不过很快,文墨就又返了回来,我们急忙问道:“怎么样?里面通到哪里?”
文墨在酒精炉旁坐下,说道:“里面不通,被大量的岩石和砖块堵住了。”
“这”这个结果让我们有些意外,难道这些方洞不是通向别处的?那修建这些方洞的意义在哪?我疑惑的看了看方洞的深处,其他人也都满脸困惑。而文墨的表情却让我很不安,因外在他的脸上,我看到的不是困惑和不解,而是担忧,深深的担忧。而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文墨的脸上出现了这样的表情,那估计很快就要出事了,而且绝不会是小事。
我赶紧凑到文墨旁边,尽管我知道自己十有八九要碰钉子,但是我还是厚着脸皮问道:“文墨,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跟我们说说。”
文墨轻轻的摇了摇头,并没有理我。我咂了咂嘴,其实我早就猜到是这个结果,但是又不得不问。
文墨那没有结果,我只好对二叔说道:“二叔,咱们下一步怎么办?”
二叔叹了口气,说道:“为今之计,咱们也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等。”
“等?”我有些疑惑,就问道:“等什么?”
二叔从包里拿出一些压缩饼干,先在火上烤了烤,然后分了四份,递给我们,他自己咬了一口说道:“我觉得,这样的机关一定是自闭式的。”
我也咬了一口饼干问道:“二叔,你说明白点,什么叫自闭式的机关?”
第七十六章 六仪遁门
二叔无奈地摇了摇头,“这还不明白,顾名思义啊,自闭式的就是能自己关闭的机关。墓室中的机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御,而不是毁坏。所以,这些海水不能总留存在这墓中,一定还会自动排出去的,海水排出去之后,墓室还会恢复原样。这就是所谓的自闭式机关。”
我有些惊讶于二叔所说的情况,“二叔,你说的真的假的?这哪是自闭式啊,完全是智能化啊!”
二叔淡淡一笑,“古人科技水平可能比不上现在,但是古人的手工技艺,以及智慧,也绝不是现在人能比的。就比如这里的机关,所谓机关,一定有动力的来源,依靠这种动力才能驱动机关的运行。刚才墓室里,又是棺材下沉,又是雕像放水,甚至还有墓顶下压,这么多大型的机关,一定要有足够的动力。这是在大海中,最大的也是最方便的动力来源,一定就是潮汐的力量。”
我大概明白了二叔的意思,于是说道:“二叔,你是说咱们在这里等到这个机关自己关闭,然后咱们再出去?”
二叔点了点头,“没错,潮汐是有周期性的,潮起潮落必然会对机关产生影响。”说着,二叔拍了拍元宵,“现在几点了?”
元宵把手腕上的潜水表给二叔看了看,二叔点了点头,“我估计再过不到七个小时,就是应该是潮落的时间,到时候咱们再看吧!”
随即二叔接着说道:“反正这条方洞也是堵死的,咱们完全可以先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到落潮的时候咱们出去不迟。”说完,二叔拍了拍已经烤的有些半干的衣服,闭上眼睛靠在了洞壁上。
我看到二叔这么悠然自得,于是我也安下心来,同样靠在墙上休息。元宵坐在洞口的最边上,他似乎还在担心周成的安危,时不时的把头探出去四下张望。我能猜得出来,元宵的心里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轻松。
而文墨仍旧是安静的坐在一边,不过他并没有闭上眼睛休息,而是目光呆呆的看向自己的前方,似乎在出神的思考什么问题。我知道文墨一定已经发现了什么,只是似乎他还不确定,我到目前为止还是比较信任文墨的,我相信如果确实有危险,他一定会向我们发出警示的。想到这,我也闭上眼睛靠墙休息。
也许是太累了吧,很快我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怎么能睡得踏实呢,我感觉自己总是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时不时的会惊醒一下,再昏昏睡去,总之就是睡的很不舒服,但是在这里又能奢望什么呢,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根本不是冥器什么的,完全就是想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睡到自然醒。
我正迷糊着,忽然间我隐隐约约的听到,有个声音在我旁边说道:“这个地方有危险,最好尽快离开这里!”
我心里一惊,一下子睁开了眼睛。我的脑子还没完全回过神来,但是我感觉那是文墨的声音,于是疑惑的看向文墨:“文墨,刚才是你说话吗?你说什么?”
文墨看了看我们,然后非常严肃的说道:“我说,这个地方有蹊跷,应该马上离开!”
“为什么?”元宵有些不太理解,“我看这没什么问题啊!再说咱们还能去哪呢?”
二叔也开口说道:“文墨,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文墨沉默不语,我们其他人都用一种殷切的目光看着他,过了一会儿,文墨才开口说道:“其实在刚才,我就一直在怀疑这个方洞的作用,秦朝的时候没有大型机械,做这样一个方洞既耗时又耗力,不可能是没有意义。”
我赶紧问道,“也就是说你已经看穿这背后的隐情?”
文墨点了点头,“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这应该是一种迷阵,修建在墓中起到防盗的作用。这种做法相当古老,在秦汉之后就已经失传,甚至秦汉时期的古墓都用之甚少,只有在商周时期的墓中,偶有发现。”
听文墨这么一说,看来这是一种机关,我不由得有些紧张,下意识的离墙壁远了一点,生怕里面突然窜出什么来。
文墨看着我们一脸茫然的表情,只好转头看向二叔,“二爷可曾听说过六仪遁门?”
二叔闻言就是一愣,紧接着表情变得很惊讶,连连点头,说道:“啊?竟然会是这个?我也只是曾经听家父提起过只言片语,没想到今日真的遇上了。”
我和元宵完全听不懂他俩在说些什么,于是问道:“这六仪遁门又是什么?”
二叔告诉我们,这六仪遁门说起来就复杂了,它是自奇门遁甲之中演变而来,由古代某位奇人设计,再融入风水之术,常见于古墓之中。
其实说起奇门遁甲,很多人都觉得它玄之又玄,甚至有人把它想成了一种法术。但其实奇门遁甲,并不是什么法术,而是一本讲术数的书。它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军事上面,比如黄帝、姜太公、张良、诸葛亮、刘伯温,这些人都深得奇门遁甲之中的奥妙。
而奇门遁甲,其实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奇“,它包括乙丙丁,这三奇。“门”即为休、生、伤、杜、景、惊、死、开八门。剩下的“遁甲”意思就是把“甲”隐藏起来,因为“甲”在天干中最为尊贵,这“遁甲”的意思就是把重要的东西隐藏起来。至于隐藏在哪里,就是隐藏在天干中的戊、己、庚、辛、壬、癸,这“六仪”之中。
而我们所说的六仪遁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