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1997 >

第61章

重生1997-第61章

小说: 重生199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妍就和他们玩扑克,韩慕阳在旁边帮她看牌,问她:“房子租在学校哪边好?租和买哪个合适?我得去调查一下。”

    林妍:“我也不太懂。不过我觉得镇上没多少发展空间吧?租着住三年得了,买的话不划算,要是你有钱不如去县里买。”

    罗智辉笑道:“傻了吧,这年头谁买房子啊,都是自己盖,我说了你要是盖房子,我让我爸给你便宜价。”

    韩慕阳:“依我看没有在乡下盖大房子的必要,有那钱去县城买划算。”

    刘金顺不同意,“在乡下盖个大院子,住得多舒服?又体面呢。县城买房子,那家里的地怎么办?”

    韩慕阳:“你会回家种地?”

    刘金顺哑然,可他心里还是想等我有钱了就在家里盖个大房子,体面气派,全村羡慕!

    罗智辉也说县城那些破房子根本没有买的必要,房子破价格比家里高多了。

    林妍对韩慕阳道:“现在看买不如租。”他们要把钱开铺子呢,不能被一个五年内起不来的房子套住,那种投资没有意义。

    韩慕阳同意她的意思,打算明天去县城那边实地做做调查,也许姑姑已经找到合适的铺子了呢。

    晌午开席,男人、女人、孩子们分开,各吃各的互不干扰。

    大姨拉着林母一个劲地夸林妍能干,现在会赚钱,又是去给人看孩子又是和小韩干嘛的。

    林母一个劲地谦虚,“她就是跟着人家帮帮忙,她干不了啥。”

    大姨又再三叮嘱林母三个孩子学习好,以后出息了可别忘了大姨家,尤其是林妍,怎么说也是在她家生的,要是不惦记大姨的好那就是心里没大姨。

    林母知道她点乎自己呢,要是林妍不感激大姨,那就是白眼狼了。

    林母虽然时常让孩子们记住人家对他们的好,长大了要还人情什么的,可她还是知道在大姐家生孩子这个人情是自己和男人欠的不是二闺女欠的,找闺女要不着。在闺女心里三宝比刘金顺重要那是肯定的,别说刘金顺,就亲弟弟怕是也比不上,甚至……林母酸溜溜的想,怕是自己这个亲娘也比不上吧。

    她满口应承着岔开了话题,知道大姐过得苦,没有男人拉扯三个孩子,大儿子刚结婚,二儿子高考落榜,压力很大,所以她这里尽可能经济上帮衬一下。

    饭桌上还有亲家客人在,大舅妈作为女主人自然要活络气氛,说一些喜庆事,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地围绕着林妍几个优秀的孩子转。

    林妍写文章发表了还赚到一百块钱的事儿因为高大泉那么一闹,别人也都知道,大舅妈自然乐得跟亲家夸赞。

    罗母:“了不得,真是了不起的孩子。我瞧着那闺女就是不一般,长得又俊,学习又好。”

    她又奉承姥娘:“大娘你剪纸也好,我听说人家都请你剪窗花、喜字。”

    姥娘笑道:“就瞎剪。你要是不嫌弃,回头给你们剪一些回家贴着。”

    大姨:“娘你快拉倒吧,咱们自己说说就行啦,可别出去丢人。咱村里人找你剪,就是图不花钱,你还真当你剪得好,送出去不够让人笑话的呢。”

    这话一说可真是不客气,让大家尴尬得很。

    姥娘快八十了,在村里男女老少不论心里如何,面上都是尊重着的。

    大舅妈二舅妈虽然也会怼姥娘姥爷,可那也是关了门自家吐槽,也不会在外人尤其贵客面前这样下老人的脸子。

    这是下老人的面子吗?这是显得他们做儿女的没规矩没孝心呢。

    姥娘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在那里劝亲家吃菜喝酒呢。她有点耳背,而且战术性耳聋,不喜欢听的话就真的听不清,喜欢听的哪怕你小声说也能听见。

    比如林妍和她在被窝里小声嘀咕,她都听得真真的,这会儿大闺女刺挠她,她就听不见。

    二舅妈先不乐意了,扯着大嗓门道:“大姐姐你可真有意思,一年到头不见你回家给爹娘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这会儿倒是来捣窟窿。咱娘别的不敢说,剪纸这手艺没人不服气吧?我娘家自从结了亲年年过年来请,家里小辈定亲结婚也都来请。”

    大舅妈也忙说是的。

    罗母也连连附和恭维。

    大姨心里却有气,总觉得爹娘给自己找了个短命的男人,让自己命苦,而三妹就嫁了个能干的男人,还生了三个优秀的孩子,个顶个学习好长得漂亮。

    她没好气道:“自家的呗,不用白不用。”

    二舅妈火了,“大姐你忒瞧不起人,我和你说,咱娘这一次剪纸在县里摆着给大家伙儿看,还说拿了大奖的!”

    姥娘“啪叽”筷子掉了,妍妍只说可能获奖,没打包票真获奖,你可别给我吹,到时候没获奖那可丢人到家了。

    就在这时候韩会计快步过来,一进门就喊道:“大娘的剪纸拿奖啦!县文化局来的电话,拿奖啦!”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领奖&;铺子(林妍 跟着未来大佬有钱赚。。。)

    二舅妈不懂这些事儿; 她只是听三宝说了两句,具体的三宝也不知道呢。可韩会计懂啊,他接到文化局的电话; 人家让姥娘明天务必到场; 因为她获了二等奖。

    二等奖啊,不管多少人、多大规模、什么奖; 这都是县里办的; 那都是很了不起的。

    虽然大舅妈二舅妈都觉得姥爷老思想不会说话,姥娘裹了小脚更是没见识,天天不是干活儿就是剪纸; 可她们也没得过什么奖啊。

    以前她们都有些看不起这个小脚婆婆; 这会儿突然觉得小脚婆婆挺厉害啊; 剪纸还剪出名头来了呢。

    二舅妈:“还是妍妍厉害,咱娘剪了一辈子纸; 也没人给个奖,妍妍一弄就获奖了。”

    林母忙谦虚地说孩子就是瞎弄; 还是老太太剪得好; 人家县里给面子。

    那边男人们也都知道了,顿时就把林父走南闯北的话题给打断; 纷纷夸姥娘厉害; 剪纸还能获奖。

    大舅骄傲得很; “咱娘剪纸获奖,外甥写作文也获奖,这可是咱家的脸面。”

    林父看大家都不恭维他了,急需抢回注意力; 就笑道:“哎呀,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会剪; 我写文章也可好了,我小时候写大Z报……”

    大家都围着韩会计说县文化局打电话的事儿呢,根本没顾得上搭理他。

    林父坐在那里顿时很失落,自己倒酒喝。

    大表哥刘金江忍不住问:“那获奖了有奖金?”

    林父:“诶呀,什么奖金啊,这就是糊弄老百姓的,耍弄乡下老太太的罢了。妍妍作文获奖,就给了个石英钟,也没给钱。”

    那边大姨也忍不住问是不是有钱,如果老太太赚钱的话,她觉得应该给自己。

    老太太现在都靠儿女养活,也不需要花什么钱。

    兄弟姊妹日子过得都不错,自己男人没了,还有一个儿子要读书,大家自然得帮衬,就算不主动帮衬,那么老太太的钱给自己没毛病。

    她就说明天陪姥娘一起去,“这会儿地里也没活儿了,正好轻松呢,咱们都去县里见见世面。”

    姥娘不高兴,“我不爱去,你们去吧。”

    “那可不行,大娘,你获奖,人家点名让你去呢。”罗母也觉得脸上有光,足够回去炫耀的了。

    这门亲事,真是结得好啊。

    上午吃过酒席,下午就有本家以及邻居们过来串门恭喜大姐定亲,最后话题都落在姥娘拿奖这事儿上。

    “大娘,你可真厉害,咱村还没听说谁拿县里的奖了呢。”

    “当初就老书记搞大生产拿了一个公社的奖。”

    “以后咱们过年可不能白拿大娘的窗花贴了,得花钱买!这可是全县拿奖的窗花!”韩奶奶笑滋滋地说,姥娘得奖她比自己得奖还高兴。

    韩奶奶这么一说别人也都附和,纷纷说要的。

    姥娘笑道:“你们都不用哄我,我剪了这么多年是个啥情况心里也有数。这都是妍妍张罗的,又是给发到报纸上又是寄到县里的。”

    她这么一说,大家又都夸林妍。

    林妍已经从不好意思到淡定到心无波澜了,夸,你们随便夸,反正我不会飘就是了。

    三点左右的时候就有亲戚陆续告辞回家,这时候林三姑和三姑父来了。

    他们带了几个水果,进门就问大哥和嫂子走了没,听闻还在呢就放心地跟大家伙儿闲聊,照例把姥娘和林妍夸一通。

    傍晚时分亲戚们都走了,晌午剩下不少饭菜,大舅妈就留林三姑两口子吃饭喝酒。

    三姑父喝了两杯以后就跟林父和林母借钱,“大哥、大嫂子,我寻思总这么闲着也不行,一冬天在家猫着不是个事儿,我得做个生意。”

    林母:“你不是在大窑烧砖吗?”

    三姑父:“也没几个钱,还累死个人,我寻思筹措点钱开个铺子。北公路那里有我家的菜园子,在那里开个小卖部小饭店什么的,这来往的大车那么多,司机总得吃饭吧。”

    林父:“在这里开?怕是不行吧。这里离着镇上没几里路,人家一脚油门的事儿,干嘛不去镇上?”

    林妍想想林父这点说对了,前世北公路那里开过几家小卖部和饭店,一家也没开起来,最后就开了预制件的厂子。

    而三姑父前世开小卖部一直亏钱,他没什么文化,又不够谨慎细心,整天大咧咧的还好吃好喝好面子,自己有多少货都盘点不清楚。再者路口已经有一家做得不错的铺子,人家夫妻俩活泛,人缘好又会来事,这附近的都去他家买,根本不去三姑父家。

    后来他把铺子里的货低价转给了同村的,又归拢钱想去集上租摊位卖东西,结果证明不是谁都适合做生意的。

    他开口就要借三千,看林父林母为难又改口说两千也行。

    林母心里很不爽,今年大闺女考上大学,一下子拿走四千块,难道三姑父不知道?竟然还来借钱?

    二哥听见就主动道:“叔你可借晚了,我买三轮车钱不够,跟我姑父借了几千,最快得来年还上呢。”

    三姑父:“那我听说媛媛考大学还奖励了两千来着?”

    他和三姑算着林父还有不少钱。前两年林父生意不错,过年喝酒的时候总吹牛自己是万元户中的万元户,一年就赚万把块呢。之前孩子们读书也花不了多少钱,家里也没有大的开销,顶多买了一辆三轮车,那镇上信用社里应该还有钱才对。

    他想怎么也能借个三千两千的吧。

    他好话说一箩筐,顺便就把挤兑的话也说出来,笑道:“大哥,你一直说让我多闯荡闯荡,干点事儿,我现在要干了,你可不能光说不练,不支持我呀。”

    林父喜欢吹牛、大包大揽,人家求到面上不管能不能帮的他都会帮一下。

    他拒绝不了别人,更拒绝不了帮人带给自己的那种成就感。

    他刚忍不住要答应,这时候林母道:“你别乱答应,我们已经答应卫红了。”她快步走到门口,朝着姥娘屋的方向喊林妍和韩慕阳。

    很快韩慕阳几个过来。

    韩奶奶已经知道孙子要干的事儿,闺女和儿子都给她打过电话,她是支持孙子的。虽然韩慕阳要的钱不是小数目,可他来乡下以后干的每一件事都很靠谱,从来没浪费过一分钱,韩奶奶自然支持。

    一把年纪,韩奶奶啥还看不透?她立刻就知道林父和林母面临的问题,当即就说闺女临时需要钱跟林父借了几千,林父没那么多,也只能凑一下。

    林妍看韩奶奶开口,知道自己和韩慕阳就不用费劲解释了。

    长辈说话一句顶他们一百句,三姑父不信也得信,也不能赖着林父借钱了。

    而且韩奶奶这句话放这里,林父林母就算不乐意也得拿钱出来和韩慕阳合伙了。

    林父这个人手里钱一多就飘,但是没有存款他也焦虑担心,会想办法多赚钱。所以他不能没有一点存款,但是数目也不能多,维持两三千的存款就差不多,多余的拿去开铺子正好。前世他之前赚的存款都被他喝酒误事给祸祸了,送林媛丢了1500,翻车赔人家5000,被扣了三轮车加罚款7500,借个三姑父2000,三叔家2000,后来生意又萧条所以才没钱给她出学费的。

    对于林母来说借给韩家可比借给小姑子家靠谱多了,给韩家那也是一个人情,给小姑子家除了以后借的更多半点好处也没。

    林三姑倒是无所谓男人借不借得到钱,她对生活没有那么高的追求,觉得有小日子过就行了,不用折腾那些有的没的。

    借到了男人就折腾,借不到就老实,所以她压根就没非要跟大哥家借钱,见人家先借了人她就让男人别较劲了。

    看时间差不多,林母就让林父开三轮车带林斐回家,她要和大姨在娘家住一宿。

    一般秋收结束以后地里没有农活,家里也不那么忙,闺女们会在娘家住两天,大家联络一下感情,这也是惯例,只不过今年有姥娘获奖的事儿,大家都格外兴奋。

    大姨住娘家的保留节目就是晚上哭诉自己命苦,埋怨爹娘给自己找了个短命男人,日子过得艰难。一开始姥爷姥娘也内疚,别人也同情,可每次都这样大家也麻木了。

    为了避开她拿林妍说事,姥娘还让林妍去大姐屋里睡了一宿。

    第二天吃过早饭,二哥开三轮车拉着姥娘、林母等人去县里。因为车斗比较颠簸,林妍让姥娘坐前面驾驶室里,大姨和林母坐后斗里。

    韩慕阳不喜欢坐三轮,太颠了,他们三个依然骑自行车,到县里他们兵分两路,林妍和三宝陪姥娘,韩慕阳直接去找韩卫红看铺子。

    如今县里还没有博物馆,展览是在县人民礼堂举办的,闭幕式也在这里举行,到时候公布获奖名单现场颁奖。

    姥娘还挺忐忑的,觉得自己一个农村老太太,一把年纪裹着个小脚,过来有些丢人。等到了以后她发现,嘿,和她这样的乡下人不少呢,只不过人家没她年纪这么大。那些烫头、衣着讲究的城里人反而少。

    毕竟是民艺展览,剪纸、捏泥人、做面花花、草编活儿、木匠、石刻等为主,有几个城里画画的摄影的,带着独特的艺术家气息,和他们格格不入。

    很快别金海就来了,他听说林妍来找他立刻放下自行车去找她。

    见了面寒暄几句,林妍就领他去看姥娘。

    别金海一把握住姥娘的手,笑着摇了摇,“大娘,您有一双巧手啊。”

    姥娘笑得左右两个大酒窝深深地露出来,“老婆子来丢人了,我可不会说话,领导别嫌弃。”

    姥娘不会说普通话,好在县里基本也说方言,大家都沟通自如。

    大姨还想往前凑,却被林母拉住了,示意她跟在后面就行,别过去抢风头了,再让人家领导嫌弃。

    林母是真的开眼界了,她可没想到县文化局的人对林妍居然那么客气,见了面主动握手问好,笑容满面的半点架子都没。要知道他们在村里也见过镇上下来的干部,那一个个的昂首挺胸下巴看人,可没这么亲切。

    她有一种不认识自己二闺女的感觉,忍不住一而再地把视线落在林妍身上,可林妍自始至终都没回头看她一眼,一直扶着姥娘跟别金海去应酬和别的参赛者认识一下。

    二哥看没自己什么事儿,他呆在这里有点拘束,干脆就开三轮车收废纸旧衣服去了。

    介绍到那几个打扮时髦的男女身边,有的人热情地跟姥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