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首辅大人有妖气 >

第29章

首辅大人有妖气-第29章

小说: 首辅大人有妖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像有点漫不经心,又有点生人勿近。
  暗淡的夜灯里,魏行贞的两颊已经褪去了黄昏时的丹红色,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那种少年气已不可寻。
  一个生得这样好看的男子,身边有一二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的红颜知己,又有什么稀奇?
  魏行贞也感受到了冯嫣的视线,只是他刚抬眸想问冯嫣是在看什么,冯嫣那边已经收回了目光。
  不多时,冯嫣忽然开口,“魏大人是哪里人?”
  “洛阳。”
  “从小就在洛阳吗?”
  “幼时在岱宗山上。”虽然有些奇怪冯嫣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但魏行贞还是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的养父是山里的樵夫,很早就过世了。他过世后不久,我因为熟悉山中情形被招进司天台,再往后的事,阿嫣应该都知道了。”
  “这样啊,”冯嫣有些意外,“所以在被陛下招入文渊阁之前,魏大人一直在岱宗山附近居住?”
  魏行贞点头。
  “难怪,”冯嫣轻轻吸了一口气,表情若有所思,“我说总觉得魏大人有些熟悉,说不定,我们确实早就见过。”
  魏行贞没有吭声。
  “刚才好像已经和魏大人说过了,小时候每逢酷暑,我母亲便会张罗着全家一起从长安来岱宗山避暑……那时我常常一个人偷跑去司天台,说不定哪一次不小心和魏大人打过照面。”
  魏行贞不置可否,良久才道,“我没有印象。”
  冯嫣笑了笑,“我也只是猜测。”
  魏行贞轻声道,“不过岱宗山确实是避暑的好地方。”
  “是啊,”想起往事,冯嫣神情温和,“哪怕是在关中大旱的那几年夏天,岱宗山上也常常落雨。”
  这句话,忽地勾起魏行贞眼中几分柔情,他刚要接话,就听得冯嫣问道,“那魏大人在山中,有没有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
  魏行贞颦眉,“……没有。”
  “那有没有什么姑娘,明明一心爱慕着大人,但又未能俘获大人芳心?”
  “也没有。”
  冯嫣有些好笑,“魏大人怎么答得这么快。”
  我又不是在查你的岗……
  “确实没有。”魏行贞表情淡泊,“山间原本就人迹罕至,司天台的官员也多是男子,等进了文渊阁,女官更少,即便有,年纪也多在六旬往上的老妪,哪里去找什么一心爱慕着我的姑娘。”
  冯嫣想了想,这么说也是,但……
  “一个都没有吗?”
  魏行贞答得郑重,“没有的,阿嫣是又想起那只树妖了吗?”
  “嗯。”冯嫣点头。
  “那树妖若真是为我而来,为什么它从不在我面前现身?可见它提起我,大概只是个幌子,阿嫣不必深想。”
  冯嫣低低应了一声,不置可否。
  在这一点上,她显然有不同的看法,但她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再接话。
  女孩子们的心思,有时候就是这样。
  喜欢上一个人,当然是想要对他好,但要是喜欢得厉害了,这好就不敢叫对方知道。
  不过,如果魏行贞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那也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要么,魏行贞实在太过迟钝,以至于所有的线索都被他错过了……
  要么,他在说谎。
  说话间,去奢端了一个天青色的冰瓷碗上来。
  虽然扣着碗盖,但冯嫣还是闻见一股清浅的花香,她有些在意地看过来,“……这是?”
  去奢躬身道,“太太用饭之后,可以用此汤去一去口中余味。”
  冯嫣揭开碗盖,只觉得此汤极香。
  本以为是茉莉花茶,但尝一口又只是淡淡的甜味,没有半点茶的清苦。
  “不是花茶啊……”
  “毕竟入夜了,怎好再让太太饮茶?”去奢笑着答道,“这是茉莉汤,平日里取厚白蜜,涂于碗心,小心涂抹,不令旁挂。每早晚备下空碗,摘茉莉置于其中,再将蜜碗盖于上头。要饮时就将蜜碗取来注汤,水中就有了茉莉的香味。”
  冯嫣听得入神,再看手中的汤碗,不由得赞叹,“真是雅趣……这是你想出的办法吗?”
  去奢哈哈一笑,“太太谬赞,我只懂灶台上那些须得把握火候的事,哪里能想出这个。这些茶饮上的点子,都是大人教我的。”
  冯嫣望向魏行贞,“魏大人风雅,小小一碗茶汤也这样别有洞天。”
  “可不止这一碗,”去奢颇为自得,“秋日丹桂,腊月早梅,还有嫩柏叶、橘叶、稻叶、椽花、薄荷、野蔷薇……我家大人都有各自蒸花露的办法。今日这汤没有讲究,用的就是普通井水,太太要是喜欢,过两日可以尝尝我们用新藏的湖水酿的花露。”
  冯嫣点头,“你们平日也会专程取水藏水吗?”
  “那当然了!”
  “是去哪里取的?用的什么法子?”
  去奢的表情严肃起来,“这说起来可就讲究了,我们一般是趁后半夜的时候出发,带上一些罐子大瓮,驾一艘小船从洛水边启程。
  “等到离岸几丈远的湖心,就可以把船停下。接着用船上的竹篙伸入水中,搅水百来下,搅出漩涡后马上急停下罐取水,再用箬蓬把罐口盖好,如此这般把瓶瓶罐罐都装满,就可以带回家了。”
  冯嫣一笑,“旁人都是去山涧取山泉水,你们却是取的湖水?”
  “太太别急,我没说完呀。后头还有别的功夫呢。
  “到家之后,先将水静置三日,再倒去一个空缸之中,每一罐水都只倒上头的七八分,余下的撇去不要。
  “如此静置、取水三回,撇了水中的白泥和河砂,再倒进锅里煮滚煮透,就可以和冰糖一起密封到罐子里。
  “这样等上一两个月,水就可以拿来煎茶煮汤了,山泉味凛,反而不适合用来做这花露。”
  冯嫣看向魏行贞,“……这也是魏大人的办法?”
  魏行贞摇头道,“不,这也是旁人教我的。”
  “是谁?”
  魏行贞望着冯嫣,许久,才开口答道。
  “一个……故人。”


第六十六章 二十四的劫岁
  望着魏行贞当下的表情,冯嫣忽然有钟强烈的,想要追问下去的冲动。
  明明刚刚才还说什么没有红颜知己,没有青梅竹马,现在就立刻来了个“故人”。
  但冯嫣轻轻呼吸,什么也没有说——无需开口,她就知道这个问题不会有答案,或者说,魏行贞绝不会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就和他之前的各种欲言又止一样。
  魏大人的秘密很多,这大概也是其中一个。
  用他的话来讲,“现在还不是时候”。
  烛光晃动,冯嫣望着瓷碗,碗底一朵茉莉在水中舒展,如同生花。
  她轻声道,“看来,是对魏大人很重要的一位故人了。”
  “嗯。”魏行贞点了点头。
  一时间,两人好像突然有了一种共同的默契。
  一个忍着不问,一个忍着不说。
  “魏大人今晚,还有时间吗?”
  “有,怎么?”
  “再陪我出趟门吧。”
  “去哪里?”
  “去宫里。”冯嫣轻声道,“也该去向陛下澄清一些事情,还棠溪郡君一个清白了。”
  ……
  尽管魏宅之中,一切好像风平浪静,然而棠溪郡君袭击识渺公子的事情,在这一天一夜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昨日纪然押解岑灵雎出魏府门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等在外头看热闹。
  有消息灵通的,知道在前一日夏日宴上圣上给棠溪郡君赐婚不成的事,只是谁也没想到她今日就来找冯嫣的麻烦。
  冯嫣虽然已是新妇,但这毕竟是她的第一嫁,严格来说是不作数的。
  好事者已经从中嗅出了一些门道。
  这几人之间,颇有一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
  更何况,昨日郡君离开魏宅时脸上身上都是血,又全程噙泪不言,眼中颇有怒意,众人纷纷猜测:
  棠溪郡君这……不会是一怒之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把识渺公子给捅死了吧?
  要真是如此,那魏行贞可算是走了大运了,白蹭人冯家一门姻亲和若干嫁妆不说,自己还不用应咒。
  众人一下又想起先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夏至无影,顿时啧啧称奇起来——所谓升官发财死老婆,敢情这天底下的好事,全让首辅大人一个人赶上了!
  然而,这编来的故事始终还差一环,因为冯家那头一直没有动静。
  冯家对女儿们一向偏爱,冯嫣真要就这么死了,冯府该是早炸了锅了,哪里还轮得到他们在这儿猜测发生了什么……
  洛阳城中百姓的眼睛一下就落在了冯府上头。
  这故事不仅在外头被传得绘声绘色,冯府的下人们这一天下来,也因着这事过得有滋有味。
  郡君伤人的消息是昨日黄昏后传来的,冯远道和李氏闻讯,几乎立刻就出了门,并嘱咐将这个消息马上用信鸽送上岱宗山,给冯老夫人;
  等后半夜老爷和夫人回来,岱宗山上的老夫人,已经以飞鸟带回了回复的信笺。
  李氏看了回信,当晚就一个人跑去佛堂念经去了,一直到现在。
  下人们人前不言语,人后还是三三两两地议论着这件事。
  从现在这情形看,大小姐肯定是没有性命之虞——这都过去一天了,老夫人还没从岱宗山上回来,不仅人没有回来,连个要回城的消息也没有。
  谁不知道老夫人对冯嫣和小七这两个姑娘疼得紧,要是冯嫣真的命在旦夕,她怎么会这么无动于衷?
  可要是没有问题,李氏又何必去佛堂祈祷一天一夜,水米不进?
  这情形……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夜里,冯远道提着一碗汤面,迈着极轻的步子走到佛堂外。
  外间角落处有一处软塌,每诵上一二时辰,李氏便会起身去外头歇歇,仆妇们也趁这时过来给夫人捏捏腿脚。
  佛堂里,李氏仍跪在蒲团上诵经,手中的佛珠一个一个地捋过去。
  冯远道转身把食盒放在外间,然后蹲去了妻子身边。
  “别念了吧。”冯远道叹了一声,“到时候嫣儿那里没事,你这边熬出病了。”
  李氏没有睁眼,口中仍然念念有词。
  冯远道皱了眉头,“李湖韵。”
  虽然冯远道压着声音,但这微微的呵斥还是惊得一旁李氏一怔。
  她睁了眼,“干什么?”
  冯远道一见妻子满是血丝的眼睛,顿时心疼得不得了。
  “姑母不是都说了吗,嫣儿命里的下一个劫岁在她二十四的时候,这离得还远着啊。我知道你着急,但你也别拿自己身子开玩笑啊?”
  冯远道不提这件事还好,一提“劫岁”,李氏立刻冷笑了一声,“……我是搞不明白你们冯家的规矩,去年嫣儿突然昏睡,姑母也是说不会有事——”
  冯远道噎了一下,“那……最后嫣儿不是就醒了吗?”
  “醒了又怎样,醒了就能叫没事吗?”李氏眼眶一下湿润了,“她那是整个人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啊……我就不该嫁到你冯家来,嫣儿也是小七也是,做了你们冯家的女儿,就平白要吃这么些苦……凭什么!”
  冯远道面露难色,一下也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来,只好不停地给夫人抚背。
  李氏哽咽,“还没有到劫岁,就已经是这样的光景,嫣儿二十四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我都不敢想……”
  冯远道刚要接话,外头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夫人,老爷。”
  李氏低头擦了擦眼角,“怎么?”
  下人隔着门道,“魏府那边来人了,说大小姐醒了,人很好,刚刚和魏大人一起进宫面圣去了,让二老不要担心。”
  李氏听得怔了怔,整个身体也旋即松懈了下来,可当回过神来,李氏又立刻绷紧了神经,向着佛像连连低语。
  冯远道也松了口气,“你看吧……”
  李氏这会儿眼泪才忍不住地往外涌,冯远道扶着妻子起身去外间坐塌上休息,任由她一边哭,一边伸手捶打——反正李氏下手轻得很,挨起来也不痛。
  直到此刻,李氏才忽然觉得整个人都困倦下来。
  “你说……”她忽然望向丈夫,“姑母平日里对嫣儿也是疼惜的,怎么在这种事上就那么沉得住气呢?”
  冯远道想了想,“命数吧。既然嫣儿的命格里没有讲她二十岁的时候要遭劫,那就算现下遇上了什么不好的事,也肯定没什么大碍。”


第六十七章 你在害羞吗
  这话一下又勾起了李氏的眼泪。
  当年冯嫣出生的时候,冯老夫人专门去了一趟司天台,请当时尚在人世的天师白无疾为她占命卜运。
  白无疾说,冯嫣这丫头在八岁、十二岁和二十四岁各有一劫。
  前二劫从卦相上看,属劫运相济——既是劫难,又是机运。
  唯有二十四岁那一劫他参不透,只觉乃亘古未有之机变。
  冯老夫人问及化解之法,白无疾也无法,只说在冯嫣及笄之前,每年夏天可以来岱宗山修行静养。
  岱宗山毕竟聚集了千年龙气,或许能淡去她身上的灾厄。
  未曾想这一卦成了白无疾的最后一卦,在那之后不久,白天师突然撒手人寰,驾鹤西去。
  当时的李氏尚在月子中,只能躺在家里修养,她对这结果一肚子的问题,也只得随着白天师的亡故而作罢。
  往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八岁那年,冯嫣在盛夏的永林河畔遇见了孙幼微,两人在桃林中一同待了一下午,当李氏终于在一棵桃花树下找到女儿时,年迈的女帝正枕在冯嫣的膝上浅眠。
  自那之后,冯嫣莫名得了女帝赏识,只是离奇的是,此后她再不愿见生人,终日闭门不出。
  每次李氏问女儿原因,冯嫣都语焉不详。
  冯老夫人也劝她不要多问,说这就是嫣儿要应的劫,李氏又问到底是什么劫,老夫人缄口不言。
  八岁的这一次意外,姑且算是一次劫运相济,虽然让李氏提心吊胆,但终究是平安地过去了;
  等到冯嫣十二岁那年,想起先前的遭遇,李氏的一整年都如芒刺在背。
  可那一年的女儿格外平安——春日里她在宅院中侍弄花草,夏日去岱宗山静养,秋日一个人烹茶抚琴,冬日一家守岁,其乐融融。
  那是最好的一年,什么坏事也没有发生。
  李氏也是那时开始怀疑,白无疾的占卜,真的可靠么?
  会不会八岁时的际遇也只是巧合而已?
  她后来也试图找其他命师重新占卦,然而再没有命师肯接这委托——命师若要重占一人命数,是对前一任命师极大的不信任,谁也不肯、也不敢敢去接白无疾窥过的天数。
  她唯一确信的是,冯老夫人——这位已经满头银丝的老太太,一定守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这秘密或许是白无疾当年单独透露给她的,又或许是冯家这一代代继承下来的,它像一条逃不开的绳索,缠绕在她最心爱的女儿脖子上。
  这条绳子,她看不见,摸不着,可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她却好像能感受到它们在慢慢地勒紧。
  想到这里,李氏心中又是一阵心绞。
  她低低地垂了目光,轻哼了一声,“什么命数……不过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东西。”
  冯远道嘿嘿一笑,他拉过李氏的手,“既然信则有,不信则无,夫人今晚还在这里拜什么佛呢,我们都一把年纪了,早点去休息吧。”
  李氏嗔了丈夫一眼,“……别在这儿抬杠。”
  冯远道乐呵呵地点头。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都像你这么操心,那天底下,就没人能做得成父母啦。”
  ……
  夜风里,一切都静悄悄的,只有马车在悠悠地吱呀作响。
  在屋子里坐着躺着的时候,冯嫣尚不觉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