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魔改大唐 >

第42章

魔改大唐-第42章

小说: 魔改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总不好意思自己出来快活,不管家里老婆孩子和老爹的死活吧?
  而皇帝一家子跑来避暑了,总不能给自己放个暑假,好几个月不理朝政,等天凉快了再回去干活吧?
  所以文武百官,自然也得跟着皇帝来避暑,这文武百官跟着来了,他们的亲眷是不是多多少少也得跟着来?
  没想到一通忽悠,还给自己找了个活儿的白玉琦头大无比。
  不想跟皇帝挤在一起的他,只好暂时放下了手上一大堆亟待处理的事情,先想办法扩建出一座避暑行宫来再说。
  好在这会儿他也用不着低调了,既然要扩建就来个大的吧。
  一挥手直接规划出了一片,占地四平方公里的仿欧式华夏风城堡群!
  四面依旧用厚实的长城式城墙包围着,但是却加上了雄伟的城楼、角楼、瓮城、雉堞,每隔一段距离还矗立起一座座高耸的箭塔。
  城墙内测依旧是金字塔台阶式的一层层建筑,既可以做储备仓库使用也可以作为屯兵之所。
  而被城墙所包围起来的400万平方米的面积中,被白玉琦修建起来了十二座宫殿型的华风欧式堡垒,可以说一座堡垒就是一座小型的城池。
  每座堡垒之间,都用高架桥互相联通,地下还有成片的甬道和暗道群进行连接。
  这样总能够满足皇帝对安全的需求了吧?
  也省的那些侍卫老是紧张兮兮的看谁都像刺客,把村民们给吓的不轻。
  除了用于居住之外,白玉琦还在十二座城堡围起来的空间正中,修建起了一座仿人民大会堂式的高大方正建筑,可供皇帝和他那些文武百官停留期间议事。
  手底下有了一大帮子匠族学徒的白玉琦,现在可用不着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了。
  除了替刚学会“匠术”的工徒们完成了大框架的基建之外,剩下装修的细致活儿就交给了他们去完成。
  而既然都开工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白玉琦干脆骑上团子,沿着孙老道开辟出来的三米宽山道一路往山下而去,沿途将山道扩建成了平均宽度50米的双向八车道。
  而且尽可能采取台阶式处理来解决山路的海拔坡度,也就是每隔一段距离下降或上升一个台阶,铺以不高于15°∠的缓坡,来方便车马行人上下山。
  由于每一级台阶都处于水平状态而且长度极长,所以行走在上面都感觉不出来山势的变化,似乎始终行走在平地上。
  这也就是掌握着不科学建造技能的白玉琦了。
  不然就算是放在后世,以华夏基建狂魔军团的施工能力。
  想要在大山之中修建出这么一条平整的高速公路来,也将会是一个无比浩大和工期漫长的工程。
  为了缩短通往山下的路程,避免上下山的时候还得翻山越岭,白玉琦沿途逢山开山遇谷架桥。
  甚至不惜在山与山之间架起了一道道的高架桥,近乎取直线的通往山下,将曲里拐弯的路程缩短了少说十倍以上!
  这种挥手之间,平地起雄城,天堑变通途,仿佛神迹一般的浩大工程。
  将在大罗黄道宗万象无极门的立宗典礼上,没能看到仙法的大唐君臣给惊呆了!
  这才真正直观的认识到了,白玉琦这个“无极仙尊”所掌握的“仙法”,究竟有多么可怕!
  白玉琦将“通天御道”直接铺到了终南山下后,又在出山的地方就地建起了一座“库峪仙市”,这才转身回山。
  库峪仙城、无极仙宫、通天御道、库峪仙市……白玉琦忙活的时候,跟在他屁股后面看热闹,并且喊了一路六六六的大唐君臣,都已经帮他把名字都给取好了。
  这就弄的白玉琦一阵无语,心说你们这么大一帮子大唐君臣,都这么闲的吗?
  李世民这个皇帝闲吗?他一点都不闲!
  白玉琦这边刚完成了无极仙宫的基建,他那边就已经下达了几十道圣旨。
  一边通知长安皇城太极宫那边的一家老小准备搬过来避暑,一边下诏召集天下工匠赶赴库峪城。
  在传承天机匠族的工法匠术这方面,李世民比白玉琦这个无极仙尊都积极多了!
  虽然还没有看到白玉琦所说的,能够种万万顷地,收万万石粮的农耕仙器。
  可是仅是白玉琦所展现出来的这种“营造仙法”,就已经足以让君臣上下几欲发狂了!


第103章 御弟?玉帝!
  这帮子黏上毛,就会上树的大唐君臣,眼力何等毒辣?
  如果大唐的工匠,都能掌握这种“营造仙法”,岂不是万里雄城可期?
  好在大唐君臣狂喜的同时,也没石乐志的向白玉琦提出什么非分要求,例如说让他去边关修个万里长城之类的。
  人家无极仙尊给自己修个无极仙宫还情有可原。
  你瞧着这法子好,就开口让人家去修长城,真以为在累傻小子不成?
  白玉琦这无极仙尊他们不敢使唤,可在天工门下学到了天工匠术的匠族工徒,他们总能借来用用了吧?
  虽然修为法力不可能像无极仙尊那么强大,可人多力量大,一个工匠一天修一尺,一万个工匠一天就能修千丈!
  李世民的这道圣旨,倒是有点出乎白玉琦的预料。
  因为随着这道召集天下工匠的圣旨一下,就相当于将他“无极仙尊”的名声通传天下了。
  哪怕这种通过“道听途说”得知的传言,所产生的每个“信徒”都仅仅只能给他带来1点信仰。
  可要是全大唐1500万人口都知道了他的名声,是不是意味着他这个无极仙尊将收割到1500万点信仰?
  不过能大量收割信仰,对白玉琦来说可是好事,也就没有去在意大唐君臣,想借他之手将这种源自上界天机匠族的营造仙法,在下界工匠族群之中传播开来的那点小心思了。
  自从在大唐君臣面前露了一手,“平地起雄城,天堑变通途”的营造仙法。
  李世民就跟抹了快干胶一样,算是黏上白玉琦了,整天屁事不干的跟在他屁股后头。
  白玉琦走到那,他就背着手乐呵呵的跟到哪,跟遛弯的老头一样探头探脑看他在干什么。
  弄的白玉琦都开始有点嫌弃他了,还能不能干点正事了,你老跟着我干什么?
  不光是他,那帮子大唐群臣,也都一个个跟鬼影子似的。
  白玉琦走到哪,他们的眼珠子就盯到哪,生怕错过了什么稀奇的“仙法”。
  这弄的白玉琦都开始有点毛骨悚然了,老觉得他们的眼神贼兮兮的冒着绿光,你们这是要干啥啊?怪吓人的?
  忍无可忍的白玉琦,很委婉的劝诫李世民:你一个大唐皇帝,怎么能不务正业的老跟着我转悠呢?你说要来避暑,房子我也给你修了,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咱们互不干扰行不行?
  可乐呵呵的李世民,却不以为意的塞给他一卷明黄丝绸的卷轴,白玉琦莫名其妙的展开一看,嚯!好大的手笔!
  圣旨里大概意思就是,给他册封了一个“大罗天阙黄道万象无极帝君”的名头。
  又着重点出了“地界人皇”李世民和“紫微太子”白玉琦,俩人是“拜把子兄弟”的亲密关系,准备择日举办典礼昭告天下。
  然后又将秦岭终南山以及山下蓝田周边诸县,划为“无极帝君”的封地,实封十万户,封号“玉帝”!
  白玉琦顿时就汗了,“玉帝”这个称号,貌似到宋代才出现吧?
  虽然能够理解这个“玉帝”的“玉”字,是取自他本名之中的玉字,而并非“玉皇大帝”的玉字。
  可白玉琦老觉得会有个青面獠牙,一巴掌宽护心毛的女儿国国王,哇呀呀呀的从草丛里张牙舞爪的蹦出来,喊他“御弟哥哥”。
  因为担心白玉琦误会,李世民还再三向他解释。
  这只是他以“人皇”的身份,送给“紫微太子”的馈赠,而并非自持身份高他一等的赏赐。
  为了笼络白玉琦,李世民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这个“玉帝”封号,是他专门为白玉琦这个“御弟”特设的一个爵位。
  大唐本来是没有“帝君”这个爵位级别的,皇帝以下最高也就是皇子可以被封为“亲王”。
  可是到了白玉琦这里,大唐皇帝陛下特地将“皇帝”和“君王”的概念。
  拆分成了“皇、帝、君、王”四级,象征白玉琦这个“帝君”,仅次于李世民这个“皇帝”半级。
  算是白玉琦这个“紫微太子”在人间的封号,也算是实现了他之前“同享帝位,共坐江山”的承诺。
  从品级上来说,“帝君”比食邑万户的正一品“亲王”高两级。
  比食邑五千户的从一品“郡王”高三级,比食邑三千户的从一品“国公”高四级!
  而且实封十万户的待遇,比大唐太子都高十倍,要知道处于唐初阶段的唐朝,现在总共才多少户人口?
  能与皇帝比肩的爵位,这放在哪朝哪代都不可能存在,绝对算得上是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超品存在了!
  最主要的是,这个“帝君”可不仅仅是虚衔尊称而已。
  而是可以在自己的食邑封地里,任命官员、组建军队进行自治自理,无需向李世民这个皇帝报备的实权爵位!
  圣旨上那些弯弯绕绕烫舌头的古文,看的白玉琦那叫一个头大,连蒙带猜才搞明白其中含义。
  自己现在居然是大唐“与国同休、百无禁忌、如朕亲临”的一字并肩王了,而他的封地性质甚至差不多相当于梵蒂冈这个国中国。
  李世民居然有这种魄力,也着实让白玉琦意外了一下。
  他这个大唐皇帝,就不怕自己以这个国中国为基础,整出点啥幺蛾子来么?
  不过话说回来,李世民敢封,白玉琦就敢当!
  毕竟双方都很清楚,白玉琦这个无尽仙尊造成的变化,会给大唐带来多大的好处!
  当越来越多的工匠从大唐各地涌来,整个库峪仙城都进入了一种热火朝天的大开发状态之中。
  而白玉琦将《五行营造法式》的基础工法匠术传下去之后,除了立下了各种匠族规矩之外,就放手任其自行发展了。
  基于“法不轻传”的理念,新来的工匠想要加入“天机匠族”。
  都必须在天工门下,充当短则三月、长则三年的'力工',也称之为“临时工”。
  替天工门营造的各种工程无偿效力,来积累“宗门贡献积分”换取入门成为'工徒'的机会。


第104章 库峪工业区
  这个“临时工”的期限跨度,之所以会从三个月到三年之间不等这么大。
  主要就是因为,从各地赶来的工匠手艺高低不一,有的是拥有家传手艺闻名乡里的石匠、铁匠。
  有的则是自己琢磨着会刨几下木头的野木匠,还有真正懂得营造之法,会架桥、盖房子、筑坝、凿井的大匠。
  这些人加入天工门之后所受到的待遇自然也不一样,根据劳作付出积累的“宗门贡献积分”额度也不一样,自然要远比那些只会几下庄稼把式的野木匠晋升速度要快得多。
  而加入天工门成为'工徒'之后,可以根据自己最擅长的一门手艺,来选择一项基础匠术。
  通常跟木匠活有关的手艺就学《五行营造法式·木经》之中的'曲木术',跟石匠、泥瓦匠有关的手艺就学《五行营造法式·土经》之中的'移土术',而跟铁匠活、烧炭、烧瓷有关的手艺,就学《五行营造法式·火经》之中的'火花术'。
  除此之外,再想学习其它的匠术,就得继续积累“宗门贡献积分”来换取了。
  而想要提升匠职,则需要将第一个基础匠术提升到九级,以及所掌握的手艺精湛到足以通过上级工匠的考核,就能成为'见习小工',拥有参加天工门每月十五召开的“门内考核”资格。
  工匠一旦通过“门内考核”,就可以去掉“见习”二字,领取到属于自己的独有“工牌”。
  上面不但记录了他们的身份信息、匠职类型、匠职等级,而且还记录了他们何时加入的天工门日期。
  根据“工牌”就可以在天工门“物资部”中,领取到属于自己的各种福利和基本待遇。
  例如按月发放的“工资”,表现优异的“奖金”,以及干活时穿戴的“工服”,使用的“工具”等等。
  有了大批的工匠人力,再加上李世民的全力支持,白玉琦终于可以放开手进行发展了。
  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只求能早日造出那能种万万顷地,收万万石粮的农耕仙器就好。
  白玉琦先用木头塑造出一片“库峪工业区”的模型放在天工大殿里。
  让天工门日益庞大的工匠团队,照着规划好的模型去建造各种基础设施。
  然后又专门召集了一批篾匠和木匠,组建了库峪城竹产品加工厂,让他们带着流民之中的老弱妇孺生产各种竹制品,然后交由库峪城运输大队送往山下的库峪仙市对外售卖。
  流民之中的近两万老弱妇孺,在白玉琦制订的流水线加工流程计件工资奖励的刺激下,所能发挥出来的生产力是惊人的,源源不断砍伐回来的那些竹子被迅速的消耗着。
  以至于白玉琦正研究,如何将大量生产出来的各种竹产品快速的运下山。
  带着一帮石匠在那琢磨建起一座索道塔,好直接走空中将大量的竹产品“滑”下山去的时候。
  竹材砍伐队的单元长跑来向白玉琦禀报,说是矿场附近的竹林全部砍伐光了。
  虽然在山里又找到了大片竹海,但是因为没有道路,砍伐下来的大量竹材难以运输回来。
  所以申请是不是能派一支天工门的筑路队过去,帮他们修建几条可以通车的五级山道。
  不光是竹材砍伐队找到了白玉琦,连竹鼠养殖场也找到了白玉琦。
  说是因为大量的竹子都被做成竹产品了,再这样下去的话,他们在附近可能就找不到新鲜的竹子,给竹鼠们当饲料了。
  所以向白玉琦申请,让砍伐队在砍伐竹子的时候,顺便把砍下来的嫩竹枝和竹根给带回来,作为竹鼠饲料。
  那么大一片竹海都被砍光了吗?
  白玉琦楞了一下之后,特地去看了看竹产品加工场的仓库。
  好家伙!新建的一大片仓库里,都堆满了各种竹制品,很多都堆不下只能放在室外。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雷雨也越来越频繁,就这么堆在室外时间长了可就淋坏了!
  天工门建筑队虽然已经在为竹产品加工场赶建新的仓库了。
  但是大量的产品无法快速的运出山去,也不能老建仓库来解决问题啊?
  可白玉琦琢磨的高山下行索道系统,卡在了找不到足够坚固和足够长的滑索上,这可不是后世上那家公司买一卷钢缆就能解决问题的。
  想要将竹产品快速运出山去就必须建好索道,可要建好索道就必须先制造出钢缆。
  而想要制造出钢缆就得提升钢铁产量,可想要提升钢铁产量,光靠天工门炼铁厂(真·炼铁)那点人力提炼,根本就是杯水车薪,除非能上马高炉炼铁。
  但是建造炼铁高炉,在有系统搜索提供图纸的前提下,搞出一座土高炉来倒是不难。
  可是山里没找到煤矿,建起高炉也没有燃料,从山外运煤进来,以大唐目前的运输能力……白玉琦揪着头皮差点没崩溃了,攀科技树咋就这么难呢?
  他在有不科学的法术技能帮忙下都困难重重,那些穿越者前辈们是怎么在空手大巴掌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发展起科技树的?难道就光靠作者给他们开不合理挂么?
  深吸了几口气,白玉琦提醒自己要慢慢来,一步一步发展不能急。
  将如何解决索道问题扔给了工匠们,当作宗门任务让他们集思广益去。
  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