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大唐-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云洲上的人口虽多,也不乏容貌俏丽、身姿窈窕的女性……可问题是型号不配套啊!
所以了,行军大总管张亮作为这支唐军名义上的统帅,在跟随军的'金融门'、'天工门'带队首座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率军出航一探外界。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改造,虽然无极门下各部因为脱离了宗门,无法从精神网络里的天道系统中得到技术上的更新,也错过了宗主从海外归来后,带回来的“天道系统全面升级”红利。
(麻注:这支迷航异界的唐军穿越时,正好是白玉琦第一次从瀛洲返回的时期,详情请见第300章 之后的章节。)
但是科技的发展毕竟是一脉相承的,工匠们在天工门原有的蒸汽船舶基础上,绞尽了脑汁的自行改良和研发,还真就被他们捣鼓出了一些有别于大唐时空无极体系的自主研发技术。
例如借鉴没有穿越前在宗门中,了解过的一些铁船制造构思,在现有船舶上进行改良。
将原本的木制船体,改造成了全金属船体,增大蒸汽机组提升动力,优化船型提升速度等等。
因为来到天地灵气充沛的大荒界之后,工匠们们的修为增长极快、法力恢复迅速、法术效果大幅度增强。
这极大的提升了他们的施工建造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更多次的实验,在不考虑资源浪费的问题,无数次试错的情况下,还真让他们把航速提升到了最高接近25节,也就是45公里每小时左右。
这么一来,直接将前往西云罭的单程航行时间缩短了将近一半,只需要二十多天就能抵达。
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性,唐军并未立刻启程前往西云罭,而是对周边展开了近程巡航。
也算是对更换了全新钢铁巨舰的“大唐舰队”进行一次试航操练,留给工匠们最后的纠错时间。
因为大量雇佣了南云洲上靖人、周饶、焦饶三国的劳动力。
所以现如今的“大唐舰队”,可不是当初那四十艘木制楼船,六十艘帆、机混动木制轮船的规模了。
在训练出了大批的小人船员后,本着无极门一贯“大就是美,多就是好”的狂魔理念。
在操控船舶方面,全部交给了小人船员,而唐军士卒只担当舰上各级管理职务,以及相当于海军陆战队的战斗任务的情况下。
天工门弟子丧心病狂的像下饺子一样,往西潦海中下了五十艘百丈“艅艎级”巨舰(母舰)、一百艘八十丈“艨艟级”副舰(巡洋舰)、一百艘五十丈“舳舫级”辅舰(驱逐舰)。
以及三十丈“方舸级”斗舰、二十丈“圆舻级”走舸、十丈“舢舨级”游艇、五丈“舴艋级”海鹘……等舰船无数,组成了五十支庞大的舰队,行驶在大海上简直就像是一片移动的钢铁大陆!
也亏得人家南云三国人口多,而小人船员的体型又够小不怎么占地方,在尽可能采用了半自动化体系后,才能将这支丧心病狂的恐怖舰队航行起来。
别的不说,这支舰队的规模就算是白玉琦看见了,估计都得倒抽一口冷气,钢材都不要钱的是吧?
也就是在资源过剩的南云洲了。
不然在大唐时空,除了有构装智械制造体系的瀛洲岛。
就算是大唐倾国之力,恐怕也建造不出这么庞大的钢铁舰队来。
不是人力不够,而是资源采集、提炼、运输……等环节都需要时间。
而在南云洲?
找一座临近海边的铁矿山,一群'天工门'弟子蹲在山上一边修炼,一边用'金属溶解'把山慢慢给融了。
然后把提炼出来的金属,塑成巨大的金属球滚下山去,派人在海边直接建起一座造船厂和船坞,就地大建就完事了!
灵力充沛就是这么任性!
这支由五十支航母编队组成的“大唐舰队”,战斗力怎么样不知道,但威慑力绝对爆表了!
本来回过神来了的南云三国国主,还准备向唐军礼貌的抗议一下自己被架空的事。
可是受邀来参加了起航仪式之后,果断从心的坐着长股巨人扛着的巨辇,回他们正在兴建的超级都市里去瑟瑟发抖了。
仔细想想,现在的生活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百姓安居乐业,还多了不少行业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都大幅度提升。
国民幸福感比以前高多了,还不用他们这些国主劳神费力的管理国家,人家唐人都给他们处理好了。
反正该交的赋税,都被金融商会的运金车,一车一车的拖进了他们的王宫,堆的都没地方放了。
这一年的赋税,比以往几百年的加起来都多,而且还没有可用的地方,他们这些国主卯起来挥霍都挥霍不完,所以只管躺着享受就完事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第557章 海中高岛
大唐舰队的试航目的地,放在了距离南云洲比较“近”的中云洲和北云洲。
从南云洲到中云洲直线距离不过一千多公里,距离北云洲也才三千多公里,以大唐舰队的平均航速也就两三天的航程。
因为西潦海中多海兽、鲮鱼,所以南云三国虽然知道北面还有两座大岛。
但由于大船经不得海兽、小舟经不住风浪的关系,诸岛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
南云人从海上飘来的长股巨人口中得知。
北云洲上也有一国,因国民人皆一丈,故称为“丈人国”,而丈人国中又分为“长股、长臂、歧踵”三族。
因长股族擅削舟,所以经常跨坐在巨木削成的长舟之中,以足作桨下海捕鱼。
长股族捕鱼方式也颇为奇特,他们的双腿既是浆又是饵,垂在海水中诱鱼来咬。
一旦有海鱼来咬他们的脚,他们便会抬起长腿放到长舟上便抓住了鱼……不得不说长股族都是些狼人,西潦海里的鱼,即便不是那些凶残的巨型海兽,也基本上都是长着满口獠牙的,为了吃点鱼冒着被咬掉脚趾头的风险也是蛮拼的了。
当然,长股族敢用这种方式捕鱼,自然也不会傻到不做防护措施。
他们会将北云洲上一种名为“胶木”的树,掏空树心后套在腿上。
胶木质软而韧且多木须经络,海鱼咬在上面后不易咬穿,还容易被勾住牙齿难以挣脱,自然也就成为了长股族的渔获。
正所谓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所以长股族也是最常被海浪洋流卷走的,而另外两族却很少在南云洲上见到。
主要是长股族生活在海边以捕鱼为生。
而长臂族却生活在森林里,三丈长的手臂便于他们在枝桠间攀爬摆荡摘取果实。
但是因为手臂太长容易拖在地上,长臂族在地面行走需要举着双手十分不便,所以一般都住在大树上,大概也就是人型版长臂猿的模样。
有时候长股族会和长臂族合作,由长股族背着长臂族在浅海里捞鱼,双方平分渔获。
又或者是长股族用鱼向长臂族换水果,长臂族用水果向长股族换鱼之类的,相处的十分融洽。
唯独生活在北云洲内陆的歧踵族比较不合群,跟两族很少接触交往。
相对于长股族和长臂族,歧踵族身材倒是挺符合比例的,但是他们的双腿却像野兽一般是反关节的。
而且歧踵族的脚板特别长,行走起来脚跟始终悬着不落地,只用前脚掌和脚趾支撑身体,这个姿势让他们看上去总是佝偻着,蹑手蹑脚的。
但是歧踵族能奔擅跃,跑起来特别快,所以能在草原上追上逃跑的猎物,日常以打猎为生。
想想看,那些羚羊什么的在逃命的时候跑得快吐血了,突然发现身边冒出来一个人笑眯眯的跟它说:来了老弟!然后一棒槌照后脑勺就闷了下来,想必心情肯定是十分崩溃的吧?
从描述中来看,“丈人国”这个称呼有点占人便宜的国家虽然称之为国。
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严谨的国家体系,更像是一种部落联盟体制,文明也相对原始,还停留在聚族而居的部落时代。
而且丈人国的三族严格来说,也只能被称之为“长人”,而不能被称之为“巨人”……
最奇怪的是,明明中云洲距离南云洲更近,可南云洲的人却对中云洲没什么了解,也不见中云洲的人飘到南云洲去。
只听“路过”中云洲的长股人提到过,海上的确有一座面积是南云洲三倍大的“高岛”耸立在海中,但是岛周围海浪激烈根本无法靠近,远远能看到大群的大鸟盘旋起落,所以岛上应该是没有人的。
所谓的“高岛”到底有多高?
据长股人说,“高岛”像一口歪在海里的锅盖。
高的一边足有千仞,矮的一边也有百仞,周围凸起中间凹下,地形很是奇怪。
按照大荒界的度量衡,衡量高度的“一仞”是十咫,一咫23厘米,换算过来就是两米三。
“千仞”虽然只是个形容词,但也能说明这座造型古怪的高岛,的确是很“高”了。
不仅高,而且险!
中云洲四周都是直上直下的垂直峭壁,根本就没有沙滩、浅海一类的地形,就像是直接从海里长出来的一根柱子似的。
这种古怪的地形,让唐军听的直愣神,不过不管中云洲上有没有人,他们去还是要去的,险恶的海况正好验证一下大唐舰队的抗海浪能力。
但唐军显然低估了大海的凶险程度。
当大唐舰队抵达中云洲附近时,不等他们靠近,舰队中小于五十丈的中小型舰艇,就已经有些承受不住十几米高的海浪,那跌宕起伏的落差了。
只在平静的海域操练过的小人船员全都给晃吐了,没辙之下只能在附近找了一座无人荒岛停靠,只派能够抗得住风浪的艅艎巨舰过去探路。
但连艅艎巨舰也没办法靠近中云洲,因为中云洲这座高岛看似异峰突起,但实际上海面之下遍布礁石,要不是发现的及时,探路的艅艎巨舰还未正式服役就得触礁沉没,实在太不吉利。
小船扛不住风浪,巨舰又靠近不了,这可就让唐军有些头疼。
更神奇的是,大唐舰队还未登岛,就遭到了中云洲上盘踞的一种巨鸟袭击。
这种体型硕大的巨鸟白头黑身,巨爪澄黄,鸟喙锋利如钩,立在地上身高能有一丈,数量更是成千上万。
它们在中云洲周围的峭壁上凿穴而居,悬崖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它们的巢穴,一飞起来那叫一个遮天蔽日、漫空乌云。
这种叫起来会发出沉闷“hun~hun~”声,一点都不像寻常鸟那么清脆嘹亮的巨鸟极为凶残,哪怕是艅艎巨舰这样的庞然大物它们也敢发起袭击,却被舰上布置的床弩射下来不少。
在扔下了上万具尸体之后,这些“混混”巨鸟可能是觉得这些大铁坨子不好啃,这才逐渐散去。
第558章 “舰载机”
这一战也让唐军发现了这些巨鸟的弱点。
别看它们的一双利爪可碎金裂石,可因为体型巨大身体沉重。
它们一旦落在地上后就很难再立刻起飞,只能摇摇摆摆的奔跑加速,碰到一阵迎面风才能飞得起来。
这也是它们为什么会选择将巢穴安在峭壁上的原因。
只要往下一跳,像块秤砣似的坠落一段后,就能飞起来了。
通过观察,混混巨鸟主要以被海浪拍死在峭壁上的海生物为食。
但在礁石上激起的海浪化为的水雾对它们也极其危险,本来就因为身体太重飞不太远,羽毛一旦沾水就更飞不起来了。
也幸亏如此,才将这种凶残的巨鸟拘禁在了中云洲一地,不然距离中云洲不过一千多公里的南云洲可就要倒大霉了,南云三国的小人们对这种巨鸟来说,吃起来大小可太合适了,一口一个小盆友。
大唐舰队遇到的困境,反而越发激发了唐军们的兴趣。
南云洲的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地势太过平缓,岛屿四周几乎没有可以依作屏障的地方,一旦有敌人来攻随处皆可登岛。
这也是区区一群虽然可以登陆,但是离水却不能太久的鲮鱼人,就能逼的南云三国百姓只能远离海岸生活的主要原因。
迷航异界的唐军想要在这一方世界生存下来,不可能期待所有本土种族都像南云三国的小人们那么温和知礼,所以寻找一个足够安全的大本营就很有必要了。
而中云洲这里易守难攻的地势,实在太适合作为一个永固基地使用了,再加上那些巨鸟也让唐军很有想法……块头那么大,应该是能够载人的吧?
要是能驯化成坐骑,可就连“舰载机”都给配上了,到时候大唐舰队可就进可攻退可守,还能实现中继远程打击战术,所以就冲着这些巨鸟,他们也得想办法登陆一趟。
派出大量舰艇,绕着中云洲仔细探查了一番。
中云洲的面积约莫比南云洲的面积要大上三倍,粗略估计在2500万平方公里左右,地形大致上成椭圆形。
这个面积,说实话应该不能称之为“岛”才对,可相对于西潦海和大荒界的规模来说,说是岛好像也没错。
从地形上来说,中云洲北陡南缓,北部峭壁高高翘起,而南部则较为低矮,这一点倒是跟南云洲北山南原的地势类似,应该是同一种地质活动造成的。
岛基周围分布着大量崎岖的礁石,只不过普遍被海水所淹没着,所以才导致中云洲看上去孤零零的悬在大洋之中。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
在察觉到中云洲周围密布的暗礁群之后。
唐军立刻派船返回南云洲,将'天工门'的全体工匠都接了过来。
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不科学土木法术手段,将隐没在海面以下的礁石拔起,形成防波堤来减缓海浪的起伏,人为在中云洲较为低矮的南岸波浪最小的区域,修筑出了一条防波水道来供船舶靠近。
同时开凿南岸峭壁,修建出了一条登岸的缓坡。
而开凿出来的岩石,则被投入海中修建成码头和泊位,供大唐舰队停靠。
这可是个无比浩大的工程,在'天工门'的工匠施工的时候,大唐舰队自然也不可能闲着。
除了留下一部分士卒,负责保护工匠不被巨鸟袭击之外,继续向北方航行直至抵达丈人国所在的北云洲。
和南云三国相比,北云洲的丈人国三族显然更加的原始,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部族阶段。
同时因为气候更加的寒冷,这里的资源出产也远远不能跟南云洲相比,三族长人不得不为了生存和食物而辛苦奔波。
所以在利用雄伟的钢铁巨舰,震慑了一把北云洲的长人部族后。
又由漂泊到南云洲定居的长股人出面,很轻易的就用粮食雇佣了大批的三族长人到中云洲务工。
三族长人腿长手长的,高空作业都不用搭梯子的。
力气更是比南云三国的小人们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也算是解决了唐军壮劳力不足的问题。
北云洲的面积比南云洲大了十倍不止,面积最少也在七八千万平方公里以上,虽然三族长人的人口密度远低于南云三国,但人口总数却远远超过南云洲。
只是三族长人以小部落的形式聚族而居,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政权体系来进行管理,所以一时之间也很难统计到底有多少人口,倒是北云洲上的矿物储量十分庞大,倒是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所需的矿业基地进行开发。
在大唐舰队源源不断从北云洲,往中云洲运输劳动力的时候。
初步开凿出了登陆点后,开始在中云洲上进行探索的唐军小队,也在中云洲内陆发现了一群奇特的类人族群。
这个族群看上去很像人,最起码外表和体型几乎和人一模一样。
但明显处于还未开化的原始人阶段,无论男女老少都是赤果果的,连块兽皮都不懂得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