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反派的逆袭-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阮雄为副掌门兼执法长老,协助李慕管理门派,同时执掌门派赏罚之事。
阮夫人为司务长老,相当于财务总监,执掌门派内务,财货出纳之事。
阮星竹为内门首座,掌管所有内门弟子的选拔升降之事。
许老拳师为外门首座,掌管外门弟子的选拔升降之事。
徐世英为门徒统领,许世豪为副统领,阮雄的五个学徒,与兄弟俩的七个学徒,为门徒教头兼头目。
未来的宋太公,如今的宋大夫宋鲁,为司药长老,执掌门派药房与伤病疗治之事,手下统领一批郎中。
各部长老首座之下,还设有执事长老作为他们的助手。
叶二娘便是阮星竹手下执事长老,阮星竹不在门中时,内门事务便由她管理。
李慕的二徒弟王小二,已经年满十六,修炼九阴神功近三年,一应武功也有了三分火候。
日后也就是积蓄内力,提升功力修为,深化研习武功招式。
是以李慕将他放到阮星竹手下,作为内门大师兄,负责传授内门弟子武功。
如今的内门弟子,也只有阮雄和许家兄弟那些学徒,共计十二人。
现阶段的长空剑派,共计有掌门亲传弟子十六人,内门弟子十二人,门徒一百二十四人。
阮百铭和五个表弟表妹,因为他们跟李慕阮星竹是同辈,不能当做亲传弟子,李慕便将他们定位为精英弟子。
精英弟子直接受掌门和副掌门统领,其他人无权调动。
十六个亲传弟子中,王小二等八名原阮雄学徒,武功修行方面都已入门,自行修炼即可,李慕只需偶尔指点一二,解疑答惑。
他目前需要亲自教导的,也就是虚竹和宋家五兄弟中的三个而已。
宋清年纪太小,连走路都还不稳当,自然没法学武。
宋江已经年满三岁,可以练一练九阴神功的动功,学一些拳脚功夫,加强经脉韧性,扩宽经脉广度,从小就打下牢固根基。
不要以为三岁小孩不能练武,释小龙两岁开始学武,五岁就出道拍电影,那一身武术动作,许多大人都未必打得出来。
内功的话至少得七八岁以上才适合修炼,幼儿的经脉太过脆弱稚嫩,还承载不了真气的运行。
……
这场会议过后,长空剑派算是正式步入发展的正轨,内外两门弟子的招收,也被提上日程。
李慕从一开始的设想,就是尽量收纳孤儿为门下弟子。
因为孤儿无父无母无家,一旦进入门派,自然便会以门派为家,以师长为亲人。
如此从小培养出来的弟子,对门派的忠诚度更有保障。
这个时代无法通过购买仆役丫鬟充作弟子,却有另一条路子——慈幼局。
所谓慈幼局,便是后世的孤儿院(慈幼局是南宋命名,北宋也有类似机构,但不叫这个名字,为方便行文,就直接用慈幼局了)。
古代因贫穷、战乱、自然灾害、甚至是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等因素,主动或被动的“弃养”行为很多,孤儿的数量着实不少。
但与此同时,婴儿遗孤的存亡又是关系到人口增减,王朝兴衰的大事,朝廷不得不重视。
因此,从先秦时期开始,历朝历代都有政令,为失去父母亲人的孤儿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称为“恤孤”。
春秋时期,齐国设有“掌孤”官,专门负责给孤儿寻找领养人,并考察监督这些孤儿被领养之后的生活水平。
作为报酬,领养孤儿的人家,可以按照领养人数不同程度免除徭役赋税。
大宋时期,人口增长迅速,总量首次突破一亿。
人口多了之后,养孩子就成为一个难题,很多养不起孩子的人家索性直接“弃养”。
为解决这个社会性难题,“使道路无啼饥之童”,大宋朝廷成立了“慈幼局”,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婴幼儿。
慈幼局是大宋的官办连锁孤儿院,由官府拔款经营,为了方便救治患病的婴幼儿,一般都设在公益医疗机构“施药局”旁边。
慈幼局中有官府雇佣的奶娘,另外还会按月发放钱米绢布,保证孤儿有饭吃,有衣穿。
没有子女的人家,可以到慈幼局领养孤儿。
没人领养的孩子,则会留在慈幼局中一直到成年,之后可以自己决定去留,官府绝不干涉。
宋代蓬勃发展的孤儿院机构,到了元代以后一度衰落,直到明末清初,才重新焕发生机。
这也是为何,李慕在笑傲世界没有这个条件的原因。
之前李慕跟济州知府搞好关系的好处,这就体现了出来。
知道李慕想要收养大量婴幼儿,作为传承自己门派衣钵绝学的弟子,知府自是大力支持。
婴幼儿被收养,府衙的财政就可以省下一大笔支出,这是有利无害之事。
在知府的鼎力支持下,长空剑派迅速充实起来。
只是让李慕略有些纠结的是,慈幼局中被弃养的婴幼儿,以女孩居多。
很显然,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锅。
门中弟子以女子居多,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女弟子相比男弟子,心思相对没那么复杂,少有野心勃勃,恩将仇报的白眼狼之辈。
坏处是容易为情所困,被外面的臭男人勾搭,泄露门派绝学。
所以最好的情况,还是门中男女比例均衡,尽量内部消化。
第一批弟子,李慕咬着牙将数十名孤儿全部接收,其中女孩四十余名,男孩只有十数名。
同时他委托知府,多给他从其他城市的慈幼局,调一些男孩过来。
他私下承诺,知府每帮他找到一名男弟子,就给二两银子。
知府自是没口子的答应,他要操作起来,倒是比较简单。
自己治下各处城市可以直接调,外府的则是可以发动一批人手,去各地慈幼局收养,然后送进长空剑派。
这虽然看上去是变相的人口买卖,可毕竟合理合法,李慕要帮国家养孤儿,官府没理由不支持。
知府虽然利用了职务之便收取好处,但这并未损害其他什么人的利益,自然也不会有人多管闲事。
第九十七章 九品制武力划分
新收养的孤儿,目前全部定为外门弟子,暂由阮百铭跟一帮亲传弟子教导传授,许老拳师负责从旁观察。
过几个月,再根据这些孤儿的表现,择优收进内门。
这个择优并非看资质,因为九阴神功本就不怎么吃资质,主要看的是心性和为人。
移魂大法只能保证弟子对李慕绝对忠诚,却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性。
若心性太差,哪怕再忠诚,也不是一个好弟子。
外门弟子入门后,李慕又包给知府第二项工程,便是门徒居所的修建。
外门很快就会充实起来,门徒该腾地方了。
不得不说,万一将来李慕起义造反,这个济州知府绝对脱不了干系。
丢官落马都是轻的,严重点得掉脑袋。
尼玛反贼的老巢就是他一手建起来的,成为反贼的那些孤儿,也是他设法弄进长空剑派的。
到时候别说跳进黄河,哪怕跳进东海都洗不清。
好在李慕不是梁山贼寇,压根就没有这个心思,济州知府不仅不会受牵连,日后少不得还得沾长空剑派的光。
在门派发展进入正轨时,李慕自己的武功也没落下。
他和阮星竹跟无崖子和李秋水一样,也来了个武功互传。
阮星竹把天山六阳掌和白虹掌力,尽数传给了李慕。
李慕同样将一阳指和剑气剑芒绝技,传给了阮星竹。
无崖子从未说过,阮星竹不能将逍遥派武功传给李慕,当初他传授阮星竹时,便没刻意避开李慕,而是任由他旁观。
毕竟李慕是无崖子的徒婿,也算半个逍遥派弟子,还对无崖子这个掌门有再造之恩。
一阳指并非不能传给外姓人,可六脉神剑却是绝不能外传,此事阮星竹也理解,她并不介意。
她没见识过六脉神剑六脉齐出的威能,只以为跟剑气剑芒绝技差不多。
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用手施展,更加方便,一个用剑施展,却也没差什么。
……
由于李慕如今有些摸不清,自己的功力已经达到什么水平,他便做了一个实验。
他让王铁匠按照大宋重装步兵所穿“步人甲”为模板,打造了一些铁甲模型。
最后将九具铁甲模型放成一串,他使出全力一剑,看能破甲几具。
这是李慕按照《雪中悍刀行》的武者战力划分模式,制定出来的一个评测方法。
他将自己的武力值,也按照九品制判定,这是高武武侠世界较为常用的划分。
全力一剑后,李慕得出结论,他能破甲四具,伤到第五具,武力值大约在五品到四品之间,为中三品。
一品为大宗师,可破九甲以上,二品为小宗师,可破甲八九,三品为一流高手,可破甲六七。
此三品为上三品。
四五六为中三品,可破六甲以下,为二流好手。
七八九为下三品,伤甲而不破,为三流武者,勉强可以对重甲士造成杀伤。
若连伤甲都做不到,自然便是不入流的练家子,连武者都算不上,重甲士对付这样的练家子,便如砍瓜切菜。
李慕测出自己的武力品级后,又让阮星竹和其他人试了试。
阮星竹可以勉强破四甲,算是五品好手。
除他们两人外,其他人皆只能伤甲而不破,都是下三品武者。
这还是他们已经修炼了九阴神功的情况下,若是以前的阮雄等人,怕是连伤甲都做不到。
所谓伤甲,就是至少要能斩破铁甲的前面那层,能透过铁甲伤到重甲内的人。
当然了,这种划分方式,是相对高武武侠世界而言。
在金系低武武侠世界,中三品便已经包含绝世高手、顶尖高手、一流高手这三个档次。
金系武侠世界,几乎不可能踏入三品的门槛,逍遥子、扫地僧、张三丰这些人,四品巅峰便是极限。
这是世界的局限性,不是他们没那个天赋。
若把他们放到雪中那样的高武世界,这些人个个都有飞升之能,即便选择不飞升,那也是陆地天人之姿。
……
回到梁山的第三个月,阮星竹再度怀上,发现时已经有近两个月身孕。
八个月后,阮星竹诞下次女,名字早已定下,段阿紫。
虽然李慕本身并不介意,反而十分高兴,可阮雄等人却是有些失望。
李慕日后是要夺取皇位做皇帝的,如果没有儿子,皇位该由谁继承?他们这些皇亲国戚的地位如何保障?
即便是夺位不成,至少他们也还有一个长空剑派,同样需要人继承。
但愿女儿争口气,第三个孩子能生一个儿子。
不得不说,大宋慈幼局中会有那么多孤儿,就是他们这样的思维造成的。
虽说寻常百姓家没有皇位要继承,可他们有香火要承继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不知道害了多少女孩。
阮星竹再一次出月后,又是一年过去,跟乔峰约定的时间差不多快到。
不过这次李慕没急着离开,即便乔峰已经将四卷九阳神功全部练成,给他一些时间加深功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家中待了几个月,等阿紫满半岁时,李慕才带着阮星竹再度启程出行,前往少室山。
阿朱已经两岁多,可以满地跑了,小丫头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已经展露出古灵精怪的性子,十分招人喜欢。
所以这次出行,李慕和阮星竹带上了阿朱,这是答应过乔峰的。
因为有阿朱,这次他们没有骑马,而是乘马车。
一路上有阿朱在,倒也并不无聊,李慕驾车,阮星竹在车厢里给阿朱开蒙,教她读千字文和百家姓。
听着母女俩一个教一个学,李慕在驭位上乐不可支。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造钱森李,邹吴赠王。”
“赵。”
“造。”
“阿朱得把舌头翘起来,看娘亲,知奥……”
“兹奥……”
“……”
看着女儿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阮星竹哭笑不得。
“哈哈哈……”李慕忍不住放声大笑。
笑罢才劝道:“竹妹,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四岁才开蒙,现在阿朱能记下就行,无须追求口音准确。”
小丫头还不太会说翘舌音,稍微复杂一点的字也念不准确。
她或许知道准确的读法是怎样,可惜就是读不出来。
这就是典型的……
脑子:我会了。
舌头:不,你没会。
但相比其他两岁多的孩子,只能说一些简单的词句,阿朱其实已经非常不错。
至少平时跟他们交流,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已经完全没什么问题。
阮星竹听了李慕的话,也就不再强求,接着教下去。
偶尔乏了,母女俩就一起玩玩李慕弄出来的积木和拼图。
这类十分益智的儿童玩具,李慕搞出来不少,剑派中的孩子们都十分喜爱。
第九十八章 大西兄抱抱
走了半个月,马车到得嵩山脚下,照例在客栈歇息一晚,次日一早才上少室山。
上山的路上,李慕把女儿抱在怀里,施展轻功一路飞纵,一路上留下了小丫头不绝于耳的咯咯笑声。
阮星竹背着一个小包袱,轻轻松松的跟在李慕身侧。
因为丫头比较贪睡,早上让她多睡了一会儿,他们上山时乔峰已经在山坳处练武。
耳中突然听到女童的清脆笑声,不由怔了怔,这个地方怎么会有小女孩的笑声?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整个人顿时兴奋起来,一个纵身便跃出山坳,站在山丘上往外一看。
果不其然,他心里念叨了几个月的师父师娘,正自速度极快的往这边飞掠而来,师父怀里还抱着个小小的粉红色身影。
“师父,师娘。”乔峰欢喜的唤了两声,主动施展轻功迎上。
双方在距离山坳二十丈处会合,李慕一手扶住乔峰,阻止了他的下拜。
“诶,不必每次见面,都搞这些繁文缛节,为师知道你的心意就行。”
“是。”乔峰一张脸笑得灿烂之极,迎着初升的阳光,令人感觉温暖和煦。
阿朱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乔峰,一点都不怕生。
乔峰望着李慕怀里粉妆玉琢,犹如瓷娃娃一般的阿朱,喜不自胜的道:“师父,这就是小师妹吗?”
“是啊!”李慕扭头对阿朱柔声道:“阿朱,这是你大师兄,快叫大师兄。”
阿朱歪着头,直勾勾的看了乔峰一会儿,却没什么反应。
在尴尬之意即将浮上乔峰面颊时,阿朱那张精致的小脸上,绽开一抹能让钢铁化为绕指柔的甜美笑容。
她张开一双肉嘟嘟的小手,用可以将铁汉融化的萌音道:“大西兄,抱抱。”
这一声萌萌哒“大西兄”,便让乔峰感觉自己心都要化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乔峰略有些手足无措。
他小心翼翼,如捧着瓷器一般,从师父手中接过小师妹,脸上笑得跟个傻子一样。
“大西兄跳高高,阿朱要飞。”
“好,大师兄跳高高。”
乔峰立时化身超级玛丽,在山野间蹦跶开来,阿朱的咯咯娇笑声,在他听来就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
看着四处蹦跶的乔峰,李慕和阮星竹会心一笑。
……
片刻之后,乔峰还没感觉到累,阿朱倒是先玩累了,毕竟笑也是要力气的。
阮星竹打开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取出一床小褥子,铺到一片草地上,让阿朱坐在上面休息。
又给她取了些糕饼和一个小水囊当早餐,这才走到李慕和乔峰身旁。
李慕对乔峰道:“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