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反派的逆袭-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旁人只会以为,他是将紫霞神功练到了极高的境界,故而可以自动护体。
断难想到这紫气,压根就不是紫霞神功的效果。
……
这山谷中的山壁上,生着一种蟠桃树,树上所结大蟠桃也是健体补元之物,服用之后有加速修炼的作用。
李慕的干粮吃完后,每日就靠着蟠桃野果、溪中鱼虾、谷中小兽为食。
第二卷经书李慕用时半年练成。
练成第二卷的基本好处,便是寒暑不侵,哪怕是秋冬时节的夜里,也无须再生火取暖。
第三卷则是足足十一个月,将近一年才练成。
至此,他下山已经快两年,而张无忌练成最后一卷九阳神功,用了三年多时间。
他虽然有把握无须这么久,但两年多是怎么都要的。
如此一来,剩余时间根本就不够他练完所有心法。
更何况,就算练完最后一卷,也只是功行圆满,并非就此大成。
九阳神功想要大成,在练到最后关头时,需冲破全身上下数十处玄关,方能达致水火相济,龙虎交会的境界。
张无忌修习九阳神功数年,虽然得窥天下最上乘武学的奥秘,但未经明师指点,只是自己暗中摸索。
体内积蓄的九阳真气越储越多,却不会导引运用,以打破最后一个大关。
若非他气运滔天,得乾坤一气袋相助,误打误撞中一口气冲破所有玄关,直接大成,他未必能自己想到这一点。
当然了,事后若得张三丰指点,早晚也能大成。
李慕知道若无张无忌那等奇遇,打通玄关非一朝一夕之事。
想要尽快令九阳神功功行圆满,练至大成,他便需要一些补气增功的外物相助。
那么是时候前往第二个目标点了。
这一日,李慕将几本经书揣进包袱中,也无须那条麻绳相助,运使开九阳真经中记载的壁虎游墙功,直接攀援而出。
以他如今的功力,虽然九阳神功尚未大成,但他也敢说五岳剑派同辈之中,再无出其右者。
日后左冷禅创出寒冰真气,他这九阳神功恰好便是其克星,到时候看他还怎么跟自己斗。
不过这九阳神功若不大成,达致生生不息的境界,一旦真气耗尽,便会心脉衰竭而亡,就像觉远一样,实在有些危险。
所以在九阳神功大成之前,李慕也不敢过度使用。
回到惊神峰上,李慕将绑在大石上的麻绳解开,直接丢了下去。
这座山谷已经没什么价值,他多半是不会再来,况且他如今懂得壁虎游墙功,那长绳自然再无用处。
下得昆仑山,李慕回到了红梅村。
两年前他将马匹寄养在红梅村一户农家,如今两年过去,他一直没有音讯,但那户农家也没敢卖掉他的马。
只是见他长时间没回来,就用那匹马做些拉车的活计,养得也还算不错。
李慕赠了农户一些银钱以作报酬,取回自己的马,便驾马往东而返。
……
一个半月后,李慕已身处襄阳城中。
昆仑山惊神峰有他想要的神功秘笈,这里却有他需要的增功奇物。
遍数金书世界,具有增功奇效,且具备一定数量的东西,似乎也只有菩斯曲蛇的蛇胆了。
其他物事多半都具有唯一性,只有菩斯曲蛇乃是一个族群,可以不断繁衍,生生不息。
李慕在襄阳城歇息一日,第二天备足干粮饮水,便驾马出城而去。
他在城外靠近桐柏山的村镇中,依然将马匹寄存到一农户家中,随后便一头扎进了桐柏山。
桐柏山足有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要在其中找到一处小小的山谷,除非是气运滔天,否则便不必指望短时间能找到。
好在剑冢也有特征,并非完全隐藏在密林中的小山谷。
那座冲天而起,宛若一面屏风,上面刻着“剑冢”两个大字的峭壁,便是这山谷最大的特征。
只要接近到附近,就没有不发现的道理。
而且杨过是从襄阳城中跑出来,进入的桐柏山,如此就有了一个大致方向。
事实证明,哪怕再大的范围,只要肯下工夫去搜索,就总有找到地方的时候。
李慕每走出一段距离,便会施展轻功跃至高处,观察四周环境,几乎是呈地毯式搜索。
在山中转了一个多月后,那面期待中的屏风峭壁,终于出现在他视线之中。
第四章 宝藏
李慕食指与拇指间扣着一粒石子,目光紧盯着两丈开外的一棵树。
只见那棵树上,一条身上隐隐发着金光,顶生肉角,粗如儿臂的怪蛇正盘在树枝上,蛇信不停吞吐。
突然,那怪蛇身子一窜,李慕几乎只看见一道金光一闪而过,树上的一只松鼠便进了怪蛇之口,在其喉间鼓起一个小包。
“咻……啪”
趁着怪蛇着力吞咽松鼠时,李慕指间石子被他运劲弹出,正中怪蛇侧脑。
打七寸对精准度要求更高,容易失手,是以李慕将攻击目标放在蛇头。
反正他又不指望一击毙命,只消将之打晕即可。
将怪蛇从树枝上击落后,李慕拔出腰间长剑,身形一闪便到了怪蛇身边。
“嗤”
剑光掠过,蛇头应声而飞,李慕动作熟练的提起蛇尾,将依旧在卷曲扭动的蛇身,丢进挎在腰间的一个竹篓中。
晃晃竹篓,查看了一下里面的数量,李慕满意的点点头,当即往剑冢山谷返回。
剑冢山谷地势平坦,甚是宽阔,尺许长的杂草随着清风左摇右摆。
山谷内侧是一面山壁,山壁上有个山洞。
这山洞十分宽敞,横向宽达十数丈,只是进深较浅,只三丈不到。
山洞中有许多年代久远的锅碗瓢盆,还有已经腐坏得差不多的家具。
只有那些石床、石桌、石凳完好无损,历经岁月却依旧毫无变化。
想是归隐的杨过和小龙女,或他们的后人曾在此居住过,所以才会有这一应家什。
不过如今两三百年过去,早已物是人非,此处怕是再无人知晓。
李慕到山洞中取了个瓷碗,去距离山洞不远的小溪边,将他今日收获的菩斯曲蛇一一破腹取胆,清洗干净后装到碗中。
他来到剑冢山谷已经两个月,每天也不做别的事,就是搜寻菩斯曲蛇,然后杀蛇取蛇胆练功。
这两个月他的功力进展之大,足抵之前大半年苦修,第四卷九阳神功也练过了一小半。
如此下去,按李慕估算,他最多半年便能功行圆满,再半年即可打通全身玄关窍穴,令九阳神功大成。
如此一来,他就能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完成自己此行下山的主要目标。
剩下的时间,便可以为次要目标而奔波了。
……
因先知先觉的优势,李慕修炼九阳神功没有任何意外惊险之处。
他按部就班的一个玄关一个玄关打通,令全身窍穴逐渐连成一片,畅通无阻。
在他来到剑冢山谷一年后,他修炼之时提起一身强横的功力,对着最后一道,也是最紧要的一道生死玄关冲击而去。
并无什么意外,只僵持了片刻功夫,玄关便被九阳真气一鼓而破。
李慕只觉体内一声轰鸣,发出一阵龙虎之音,所有滞涩之感瞬间消失不见,真气在经脉之中奔腾不休,毫无阻滞。
无须李慕再主动催动,真气也会自行运转,生生不息,且无比凝炼。
便有如一道道水银在经脉之中四处流转,让李慕感觉舒适无比。
至此,李慕用时三年零两个月,终于将九阳神功练到阳极阴生,阴阳相合,水火相济,龙虎交会的大成之境。
从此反后天为先天,真气自生,永不枯竭,再无泄气过甚之忧。
最重要的是,如今九阳神功阳极阴生,阴阳并济,李慕也不用再保持童男之身。
就算立刻回去跟宁中则完婚,也不再有什么影响。
武功大成,李慕却没急着回山。
要振兴门派,进而将之发扬光大,光是武功高强还不够,你还得有弟子,有大量弟子。
可是养弟子需要钱粮,这跟养军队是一样的道理,在弟子们还无法自己创收之前,就得靠门派养着。
所以原剧情中的华山派才会如此寒碜,全派上下加起来不过二十余人,还大多都是不成器的。
有名有姓,稍稍拿得出手的小辈弟子,也就那么四五个,其中一个还是别派卧底。
华山派虽因剑气之争导致元气大伤,可武学传承未失,只要肯大开山门,大把的弟子可收。
原剧中的岳不群,为什么不大肆收徒?
没别的,就一个问题,养不起。
六大派的没落,最大的原因也是这个。
在朝廷的打压下,门派根本没有经济来源,连吃饭都成问题,谁有闲心练武?
所以想要振兴华山派,李慕还得去弄钱,弄大把的钱。
这一点对他来说,倒是算不得什么难事。
金书武侠世界都是一脉相承,处于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时间段,那么许多东西,自然都是存在的。
比如宝藏。
如今李慕有机会弄到手的宝藏有两处,一处是南京魏国公府的建文帝宝藏,一处则是江陵城外天宁寺中的《连城诀》宝藏。
当年燕王朱棣叛乱,发动靖难之役。
大军压境之时,建文帝将宫中内府的金银珠宝悉数转移,藏于魏国公府地下,以期他日复国所用。
只可惜到最后这笔宝藏都没能用上,只留下了一张藏宝图。
这笔宝藏的存在,只有当时的魏国公,即徐达之子徐辉祖知晓。
徐辉祖英年早逝后,便再无人知晓。
一直到《碧血剑》时期,藏宝图落到袁承志手中,才被他发现并起出这份宝藏。
袁承志将宝藏换成军资,收拢父亲的老部下(山宗),成立了“金蛇三营”,成为他后来出走渤泥国的班底之一。
这是金书世界所有宝藏中,唯一一份正常发现、起出、并发挥作用的宝藏。
换句话说,这份宝藏在这个时代,依然安安稳稳的躺在魏国公府地底。
不过如今的魏国公府,可不像是《碧血剑》时期。
那时魏国公府已经被当时的魏国公卖掉,不再是国公府,袁承志自然可以从容挖宝。
可如今的魏国公府,还住着这一代的魏国公呢!
国公府邸的守卫有多森严,这不难想象,想到人家家里去挖宝藏,还得带出来,这根本就不现实。
那么李慕能选择的,似乎也就只有《连城诀》宝藏了。
连城诀宝藏乃是南北朝时期的梁元帝所藏,一直到清初才被人发现,在这个时代自然也是存在的。
只不过那大金佛肚子里的金玉珍宝有毒,想安全的弄到手还得费些周折。
但不管怎么说,难度总要比魏国公府的宝藏低得多。
他都不用全取出来,随便装他一包袱,就足够华山派几十年的开销了。
养弟子跟养军队,终究还是有所区别的。
宗门只需给弟子提供吃穿用度即可,最多再给配把剑。
无须如军队那样还得发军饷,准备兵器铠甲,各种军械,甚至是战马。
那大金佛李慕暂时不打算动,以免打草惊蛇,泄露出去。
先弄些金佛肚中的金玉珍宝撑着,等华山派重新崛起,有了充足的人手,再设法将之全部搬回华山不迟。
有了打算,李慕当即动身。
九阳神功他已修炼大成,那四卷《楞伽经》便没必要再随身带着,带回去也没法解释。
他效仿张无忌,将四卷经书用油布包好,埋在了剑冢山谷的山洞中,只带走《医经》和《毒经》。
这两本经书对他也有大用,日后可以慢慢参详研习。
张无忌可以用几年时间学成,他用二十年时间来“细嚼慢咽”,总不会比张无忌学得差。
就算在这个世界暂时派不上用场,日后到了别的世界,总归能发挥出其作用。
第五章 回返华山
清晨,江陵城南偏西二十余里处。
天宁寺只是一座废弃的寺庙,地处荒僻,年久失修,所有房屋皆是破破烂烂,庙内也无庙祝和尚。
大殿之中,李慕手里提着一个水桶,水桶上倒扣一个木盆,背上包袱中还零零碎碎的放了一些工具。
他将一应物事,放到那尊三丈高的泥塑佛像之下,随后谨慎的在附近转了一圈,未见人迹,这才忙活开来。
他先将木盆放下,从木桶中倒出半盆清水,随后从包袱中取出一大包皂角粉放入木盆搅开。
做好这个准备,李慕将木盆和水桶都提到大佛背后,从包袱中取出一双羊皮手套戴上,然后取出一个凿子,一个小锤。
“叮叮叮……”
静谧的废弃寺庙中,响起了清脆的敲击声。
好在这天宁寺地处荒僻,已多年人迹罕至,倒也不虞被人听到异常动静,前来查看。
随着一串泥壳被李慕敲掉,大佛背后露出灿烂金光。
很快,那扇大金佛背后的暗门,便完全显露出来。
李慕放下小锤凿子,摸出一把匕首小心翼翼的撬动。
将暗门撬松后,他立刻运转九阳神功,转为内呼吸,施展了九阳真经上记载的龟息功,紧紧闭住气息。
虽说九阳神功大成之后,本就百毒不侵,但这大金佛肚中珠玉宝石上的毒十分厉害,他不敢大意。
只是对身体造成损伤的毒李慕倒是不怕,但那种能影响神志,让人陷入疯狂的毒,他却十分忌惮。
起出暗门后,佛像肚里霎时间珠光宝气,霭霭浮动。
任何一个本世界土著人物,见到如此之多的金玉珍宝,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可李慕却着实没什么感觉,他不是土著,对钱财看得并不重。
反正回归时只是灵魂回归肉身,再多金银财宝他也带不走。
钱财只是他用来完成任务的工具而已,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可以带走的武力。
李慕淡定的探入戴着手套的手,抓了两大把金玉珍宝,放入掺了皂角粉的木盆中浸泡。
这些财宝有珍珠、宝石、金器、白玉、翡翠、珊瑚、祖母绿、猫儿眼等等,每一样都是价值巨万的珍物。
李慕抓了半盆珍宝放入水盆中,随后便不再多拿。
他取出一把毛刷,开始以皂角水细细刷洗这些珍宝,每刷洗完一件,就放入木桶的清水中清干净。
待所有珍宝全部刷洗完清好,他才用干棉布将之一一擦干拭净,放入包袱中。
半盆珍宝,装了满满一包袱。
将装满珍宝的包袱绑好系到背上,李慕开始收尾。
把此刻已经剧毒无比的水端到外面倒掉,然后去附近挖了一些软泥过来,将暗门重新装上敷好泥。
做好这件事后,李慕运起九阳真气,利用其炽热的特性,将泥烘干。
虽然新敷的这一块跟旁边其他位置有区别,但若不细看也不会注意到。
若非事先知情,又有谁能想到,这废弃破庙中的一尊泥佛,里面竟是黄金铸造的呢?
那些敲下来的泥壳自然也要清理掉,免得留在这里露出破绽。
待得将一切恢复原状,日头已快到午时。
李慕将凿子、铁锤、刷子、手套等工具,藏在寺中某处隐蔽地点,水桶和木盆则是带走,扔到一片树丛中。
他无声无息的来,无声无息的走,没有惊动任何人,带走一包价值不菲的金玉珍宝。
弄到足够的财宝后,李慕没再迁延耽搁,骑上那匹陪他走过千山万水,辗转万里山河的健马,往华山回返而去。
一路上每到一处大城,他都会去当地的玉石珠宝店或当铺,处理掉一些金玉珍宝,将之换成银票。
等进入陕西境内时,他那些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