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

第84章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第84章

小说: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是时; 萧寻初其实?正在院里。
  这段日子他不时帮义军修葺改进武器,于是知道义军一些动向。前几日他就估摸着?义军会想要启程了; 所以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钟大梁以前是他父亲的部下; 萧寻初由于墨家术的关系; 与父亲关系闹得很僵,但他对萧家军本身并无恶感。
  相反; 得知义军如今的志向与当初的萧家军相似后,他很希望能帮上忙。
  这会儿,他本来还在修改义军士兵交给他的武器,完成一件的间隙正好听到钟大梁来找谢知秋,就不觉来听听情况,没想到刚好听见钟大梁在评价突火。枪。
  萧寻初不禁驻足,听外面?的对话——
  *
  只听钟大梁道:“想不到这等奇器竟是出自大人妻子之手,传说中的才女还真是了得,连这样的东西都做得出来。”
  这突火。枪,是谢知秋原本在不知义军头领与萧家有交情时,就提出要给义军的报酬。现在双方互相信任的程度加深,谢知秋自不会食言。
  如果义军只是毫不相干的人,谢知秋或许只会将枪一给,两清就结束了。但由于义军过?往与萧斩石有交情,谢知秋也对他们?比正常更信任一些,聊得多了不少。
  谢知秋一顿,道:“他的确是个很优秀的人,若不是有他制成的这些武器,我?一开始或许也不敢找义军交易,之后……也未必敢冒然进入月县。”
  在萧寻初看不见的位置,谢知秋轻轻弯了一下嘴角。
  这笑很浅,宛如蒲公英种?子在水面?上一点留下的涟漪,波动轻盈,却转瞬即逝,令人难以找到痕迹。
  然而,在墙内并未现身的萧寻初,虽未看到她的笑,但光听此?言,已是愣住。
  这时,与谢知秋面?对面?的钟大梁也没注意到眼?前人表情的变化,只无比赞同地道:“确实?,这样的神兵,只要有一把在手,就足以以一敌百了。”
  说着?,他又爱惜地摸了摸枪杆,道:“像夫人这样的才能,实?在难得。要是我?们?军中能有像夫人这样的人才就好了。如果这种?武器能有个数百把,我?们?在边关作战时,还何必怕那?些辛国军的骑兵呢?”
  谢知秋闻言,不由一静。
  *
  这个时候,在墙内的萧寻初同样心?中一动。
  他忽然产生了一个可能有点古怪的想法。
  他张了张嘴,有点犹豫是否要开口。
  但就在此?刻,倏地,他听到谢知秋的声音在外面?道——
  “钟叔父,不知你们?义军,平时军费可还宽裕?”
  萧寻初微怔。
  而同时,钟大梁好像亦有些意外。
  他回答:“若要说的话,不算宽裕。但我?们?击败了几次辛军,抢回不少战利品,我?等这支军在诸多义军中还算颇有名声,因此?民间的暗中资助较多,也不算十分窘迫。大人何有此?问?”
  谢知秋说:“实?际上,我?夫人知道民间有几位能干的工匠,可能可以做出类似的东西,而且,他们?也同样有保家卫国之志。
  “这些义士,原先是想将自己改进出来的新武器,交给正规军使用的。奈何在梁城,无人重视他们?的才能,他们?迫于生计,不得不暂停研究,另谋生路,不再钻研此?类器物。
  “对此?,我?一直觉得可惜。实?际上,我?之所以为官,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曾与人约定,将来凭我?之力,要让这类曾被?人小?觑的学说也得以受到重视,令世人知其重要之处。
  “不过?,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为之。而我?观义军与这些匠人的愿望,倒有共同之处。
  “所以我?在想,如果钟叔父觉得需要,而且义军又有余力养人的话,我?或许可以去?请我?夫人从中牵线,看看他们?愿不愿意为义军提供一些支持。”
  钟大梁听完,已是大喜!
  “可以吗?!”
  钟大梁万分惊讶地说。
  他道:“世上竟还有这等奇人异士!义军如今虽有民间的支持,但毕竟比不得朝廷的正规军,尤其是火器一类向来是朝廷机密,普通人难以得知细节。我?们?军中火器向来缺乏,即使有也大多落后,绝大多数兵士用的还是刀剑一类的冷兵器。
  “如果真的能有匠人愿意帮忙,与我?等而言,实?在是幸事!”
  谢知秋说:“天下技术,哪一样不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朝廷或许可以通过?保密手段来防止他人直接知晓现有技术,可是阻碍不了民众本身的才能。
  “不过?,我?也只是代为介绍,不能保证一定承功。
  “义军终究不是正规的方朝军队,帮助义军难免有诸多风险,如果他们?自身不愿意涉险,也没有办法。另外,我?也不知我?夫人是否愿意劝说。”
  “没关系没关系。”
  钟大梁激动地道。
  “大人愿意一试,我?等已经很感激了!”
  迎上钟大梁期待的目光,谢知秋一滞,事不宜迟,便道:“既然如此?,我?现在就去?问问他。”
  言罢,谢知秋转身往院中走去?。
  *
  谢知秋本以为萧寻初和往常一样在院里摆弄他的各种?小?工具,没想到刚一进内院,就看到萧寻初站在墙后面?。
  萧寻初侧对着?她,长发?披散,垂下的发?丝令他的表情有点难以分辨。
  不过?,谢知秋直觉他好像心?情不错。
  谢知秋有些惊讶地道:“你在?”
  “嗯,出来看看。”
  谢知秋于是省去?解释的功夫,直接问他:“那?你意下如何?我?想试试将你的师兄弟介绍给义军。”
  她顿了顿,又解释:“当然,你我?定下的约定,我?还是会履行的。
  “只是我?觉得,钟将军需要的人才,正好与你的师兄弟们?相符合。而你的师兄弟们?,当时之所以下山,好像也是因为生计之故。他们?双方又都有保卫山河的目标,合作一番未尝不可。”
  谢知秋与萧寻初互换这么长时间了,那?些年在临月山上的事,谢知秋断断续续已经听萧寻初说过?。
  不过?……
  她稍作停顿,道:“不过?,我?并未见过?你的师兄弟,只是凭个人想法猜测,你若觉得不妥,一会儿我?去?向钟将军道歉。”
  “不必。”
  这时,萧寻初开了口。
  他直起?身,看向谢知秋。
  然后,谢知秋意外地发?现,萧寻初笑得很开心?,他本是一副风流的长相,笑成这样愈发?颠倒众生。
  不过?萧寻初自己似乎没有意识到,他这张脸不适合到处对女孩子乱笑。
  他说:“我?也这样想。叶师兄很可能会与钟叔父合得来,邱师弟……不知道他现在在做什么,也可以问问试试。
  “我?大致知道他们?的家乡在何处,等下我?就去?写信。不过?,要麻烦你帮我?寄了。”
  事实?上,萧寻初在听到谢知秋对钟大梁说的话时,简直惊讶极了。
  他没想到,谢知秋在想的事,居然与他一模一样。
  谢知秋缓缓回过?神。
  萧寻初一双桃花眼?笑弯弯的。
  谢知秋微妙地挪开一点视线,说:“好。”
  *
  不久,谢知秋重新走出院子,来到钟大梁面?前。
  她说:“我?夫人说她愿意牵线,不过?……”
  谢知秋一顿,斟酌语句道:“他让我?提醒你,那?几位匠人,不像传统书生那?样专学儒学,他们?师承自另外一种?名叫墨家的绝学。如果军中人难以接受的话,恐怕你们?彼此?也难磨合。”
  “墨……?”
  钟大梁一听“谢知秋”愿意帮忙,还挺高兴的,不过?他显然是第一次知道还有这种?学说,疑惑地摸了摸后脑勺。
  但他旋即道:“这大人不必忧心?,我?们?军中绝大多数都是最普通的平头百姓,说实?话,读过?书认识字的人都不是很多,大家之所以能团结在一起?,不过?是为了实?现家人平安、家乡无恙这般简单的愿望罢了。
  “只要愿意提供帮助的都是朋友。我?们?不会像朝中那?帮书生一样,在乎什么正统不正统的。说实?话……我?个人经历过?当年萧将军三道金令之事,弟兄们?中也有不少人对朝廷中文?官有点意见。如果不是儒生,说不定更好。”
  要这么说的话,萧寻初那?几位一同学习墨家术的师兄弟,没准与义军反而合得来。
  谢知秋一听,顿觉踏实?大半。
  她说:“既然如此?,钟叔父可否告知一个能联络到义军的方法?我?估计我?夫人送信来回,总需要十天半个月的,到时钟叔父恐怕已经离开月县了,若无联系之法,我?恐怕无法将结果告知。”
  谁料谢知秋此?言一出,钟大梁反而错愕:“二少爷不知道?”
  “……?”
  不等谢知秋出言询问,钟大梁一拍脑袋,已经自己反应过?来。
  他自言自语道:“这么一说,好像是没告诉过?二少爷……”
  正当谢知秋疑惑时,钟大梁已道:“二少爷不必担心?,我?离开以后,会留几个弟兄在大人这里。等大人有了消息,让他们?送信便是。还有……”
  钟大梁踌躇,然后,他像是仔细考虑了一番,才说:“……还有一件事,都到这个份上,应该也没必要瞒着?二少爷了。”
  接着?,只听钟大梁缓缓道:“二少爷若是日后回了梁城,恰好身边没有我?们?的人,又想联络义军的话,可以问问萧寻光少爷。
  “大少爷他那?里……任何时候都一定有与我?们?取得联系的人手。”


第八十六章 
  “你?兄长与义?军之?间有?联系……你?之?前有?觉察吗?”
  等钟大梁走?后; 谢知秋回到院中,问萧寻初。
  然而,萧寻初本人同样是一副大吃一惊的表情。
  半晌; 他才摇头道:“没有?。我与兄长实际相?处年份不长; 不能?说关?系很差,但我对他的事并不是太了解。像这样的……就更不知道了。”
  这是实话。
  其实谢知秋与萧寻初交换这么长时间; 对他的情况; 基本知情。
  萧寻初从小在?梁城长大; 而他兄长小时候就曾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甚至上过战场。后来萧寻初离家出走?上了临月山,萧寻光则进入国子监读书; 不住在?将军府; 两人更加少有?见面的机会。
  他们关?系不坏,但的确是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的兄弟,彼此了解不深。
  不过; 之?前谢知秋只知萧寻光曾经?想从戎,萧寻光本身在?这方面也很有?优势,只是后来在?父亲萧斩石的逼迫下弃武从文。
  但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 原来萧寻光从未真正放弃,而是在?私下一直同义?军有?联系。
  而萧寻初似乎同谢知秋一样吃惊。
  两人相?对默了一会儿。
  最后,萧寻初道:“这事; 兄长不曾对人说过,想必就是不希望有?其他人知道。再说……我们远在?月县; 总不能?现在?写信去问。万一这信中间被什么人截获; 恐怕反而会惹来麻烦。先当作?不知道; 等日后回了梁城再说吧。”
  谢知秋赞同地点头。
  她的想法?是相?同的,这事现在?不是深究的时候。
  而且; 萧寻光与义?军有?关?系,长远来看,于她而言,也未必没有?好处。
  谢知秋的目的始终只有?一个——
  继续向上走?,走?到高的地方,走?到有?权力?的地方,直到实现自己的夙愿,证明自己的可能?性。
  她闭上眼,开始整理思路——
  她已经?给焦家以及那一众月县吏官都判了秋后问斩。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恶贯满盈,还?因为谢知秋任用义?军是奇诡之?策,绝不能?暴露在?明面上,而这群人都看到了太多。
  是以,谢知秋必不会给他们任何通风报信的机会,也决不能?留活口。
  不过,方朝的《刑统》,虽说女子连合理状告夫君都要徒两年刑,但在?死刑上,却有?相?对严谨的一面。
  方朝对重刑较为谨慎,所有?死刑都要经?过复核、同时御笔亲批之?后,才能?执行。
  对谢知秋来说,如果想要最快、最保险地让他们永远闭嘴,其实最好的方式是私下决裁此事,将所有?人都杀了以后推到山贼头上,压下整件事,再伪造死因,就像他们当初对待胡知县那样。
  然而,谢知秋选择了公?开审理。
  与私下处决相?比,公?开审理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她必须要将此事上报,而考虑到焦家上面的人是刘求荣,这很有?可能?引来刘求荣的猜忌和戒备,甚至有?可能?,这件事会在?上报途中就被卡住,导致对谢知秋杀焦家造成阻碍。
  当然,真要发生这种事,解决方法?谢知秋也已经?想好了。
  她会假称牢狱走?水,用意?外的一把火将所有?事情了结,来一个死无对证。反正焦家和衙差们的证据齐全,真要将整件事摊开,也改变不了什么。
  而公?开审理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可在?谢知秋看来,它还?有?两个无法?取代的好处——
  其一,是可以扩大案件的影响力?。
  其二……是可以杀鸡儆猴。
  谢知秋如今得罪了齐相?,而齐相?手下的刘求荣是吏部侍郎,吏部直接管理官员的晋升。
  如果她没有?任何特殊之?处,晋升之?路会比普通官员更加困难,一不小心就会被压在?最底层的官位上,数年不得升迁。
  如果换作?其他人,或许等一等也无妨,可是谢知秋不能?等。
  她用萧寻初的身体只有?这段时间,要是哪天两人可以换回去了,她还?是倾向于换回去的。所以她拥有?的时间有?限,尽管不知时限在?何处,但越快越好。
  因此,她必须赌一把。
  虽说不一定?有?用,可这已是最好的办法?。
  月县的问题本是危机,但是,未必不能?转化成机遇。
  如果她没猜错的话,她处决了焦家,月县的其他世家大族……应该很快就会有?动?静了。
  *
  数日后。
  果不其然。
  这天,谢知秋正在?衙门里看书。
  忽然,新的班头进来,抱拳道:“大人!”
  谢知秋抬头看去。
  只见那班头面上十分?诧异,说:“衙门外面忽然来了许多号称高家、李家之?类当地大族的人,他们用车载来大批的粮食,说是前几年欠缴的税赋,这回一并过来上交。”
  谢知秋闻言,嘴角不明显地一弯。
  今日之?事,如她意?料一般。
  当下,月县尽在?她掌控之?下。
  此地终于再无旁人阻挠,可以任由她施展乾坤。
  说实话,谢知秋没有?把握自己所为之?事一定?会有?成果,但是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而为,总是有?可能?有?更多机会。
  *
  天顺二十二年。
  夏。
  梁城,皇宫。
  朝堂之?上,皇帝懒洋洋地倚在?龙椅上,昏昏欲睡。
  齐慕先作?为同平章事,站在?百官之?首。
  齐相?一把年纪了,却腰背笔直,神采奕奕。其他官员禀报时,齐慕先始终并未分?神,耐心听着。
  倒是年轻的皇帝已经?眼皮打架,快撑不住了。
  不久,皇帝打了个哈欠。
  这些官员已经?来回吵了快半个时辰,天子每天就听这些,实在?有?点没兴致。
  在?他看来,这些事这群官员自己去处理即可,实在?没必要整天要他这个皇帝评理。
  归根结底,这群官员才是最了解他们手上事情的人,他这皇帝只是看看呈上来的文书,很难有?全面而真实的了解,万一强行拍板做了错误的判断,倒是反而要担责任,甚至要背上恶名,何必呢?倒不如大胆地放权出去,等出了结果,他再高高在?上地进行赏罚即可。
  其他官员,只要不要像齐慕先那样,权势大到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