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爷忘了吗?”
小五之言正中他的死穴,温闲顿时萎靡不振。
书院里的先生打他比他老爹打得还狠,他这段时间手掌心被抽得都快没纹路了。
书童小五好心好意地提醒道:“少爷,这会儿已经快子时了,您若再不动笔,今晚恐怕就没得睡了。”
温闲彻底绝望。
他认命地拿起毛笔,沾了点墨水。
“好吧,不就是写功课嘛!看小爷我这就给你露一手!千万不要被小爷的才华吓到!”
他一撩头发,趴在书桌前,开始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往外挤文章。
……
一刻钟后。
“呼……呵——呼……呵——”
趁着书童去解手的功夫,温闲用笔撑着下巴,睡着了。
夜深人静,四下无人。
忽然,他床下有阴影一动。
温闲之前一直坚持这屋里有鬼,而小五不以为意,可眼下,这话却不像危言耸听了。
幽暗之中,竟真有一个小身影从床底下爬了出来。
那身影幼小单薄,顶多七八岁,是个小姑娘。
这女孩精致的小脸面无表情,不是谢家大小姐谢知秋,还会是谁?
谢小姐步子很轻,走路几乎没有声音。
她静悄悄地走到温闲身边,将之前揣在肚子里的一本书放到他桌上,又在他桌面上翻了翻,挑了一本感兴趣的课本,藏回肚子底下。
她显然是有预谋的,而且从这一套动作的熟练程度看,她也绝不是第一次这么做。
谢知秋对所谓的“书院”,有许多迷惑与好奇。
温闲不屑一顾、习以为常之物,却是她此生都无法触及的远方。
所以,最近,她每回都等嬷嬷丫鬟以为她熟睡以后,再偷偷溜出来,躲到温闲屋里。
谢知秋从小就很擅长藏匿躲避。她人小,动静轻,一旦藏进阴影里,简直和隐形一样,难觅踪迹。
温闲几乎回回看书都睡着,他身边的小五也不太坐得住,动辄便以解手的借口出去摸鱼,这便给了谢知秋机会。
她趁着他们两人都不留神的功夫,出来拿温闲的“男子所学之物”,然后躲回床底下,借着屋里的灯光读,等到温闲打算休息了,她再出来归还回屋。
谢知秋是偷偷摸摸进来的,之后还要偷偷摸摸回去,中间又是摸黑,行事难免有疏漏,温闲这人又粗心大意,所以谢知秋每回还书,温闲总有十之三四的可能性会找不到。
故而,温闲这些日子频繁忘带课本的罪魁祸首,还有温闲总在屋里感觉到的“鬼”,实则通通都是她。
谢知秋通过这种方法,这段时间看了不少书。
男子学的东西的确与她不同,书籍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昔日家里让她学的《女论语》什么的,无一不是教她要恭顺贤淑,不要给人添麻烦。
可是表哥的书,却教他大丈夫志在四方,莫要局限于一隅之地。
谢知秋有些新奇。
她并未觉得这些功课像父亲先前告诉她的那样难,反而感到有趣。
不过,鉴于这事是她自己的秘密,她不能告诉任何人,纵使有时碰到艰涩的文字,她也不敢去问先生,更无人可以讨论,所以,谢小姐其实不太确定她是否真的如自己所想那般读懂了,倒更像是自娱自乐,享受乐趣而已。
小五看上去还会有好一会儿才回来。
谢知秋抱着书,本想回到床底下去,可正待转身时,她眼角的余光瞥到温表哥桌上的东西。
那是他今日必须完成的功课。
温闲只写了个题目,就写不下去了。
凭谢知秋这段时间对这位表哥观察的了解,他今晚多半是写不出这篇文章的。
忽地,谢知秋内心深处冒出一个怪异的想法。
这种冲动,就像有一个被长久压抑的小火苗,在邪风的煽动下,忽然燃烧起来。
父亲说,就算她再怎么天资聪颖,也难以比得过男儿。
她一直想知道,自己和男孩究竟有何不同,也想知道,若是没有被限制于这小小的一方院落,她在这世上究竟有几斤几两。
这文章,表哥多半是写不出的……
而她,看到题目以后,已有了头绪……
表哥想法简单,他多半不会多想……
鬼使神差地,谢知秋走过去,随便推了几本书过去撑住温闲的头,然后从他手中抽出毛笔。
谢知秋花了一点时间端详温闲的字迹。
因为她平时常看温闲的书,对他的笔记也熟悉,稍作考虑,她便判断这字迹应该可以模仿。
谢知秋果断落笔。
烛火摇曳。
夜深。
屋室之中,只见一个八岁小女孩站在桌前,奋笔疾书,冷静地在写一个十岁男孩的功课作业。
一整篇数百字的文章,她挥笔而就,中间全未停顿,前后不过半刻钟。
等全部完成,谢小姐来不及仔细看自己的作品,忙将毛笔塞回温闲手里,摆了一下他的头。
然后,她将身体缩得极小,跑到门边,轻手轻脚地推开门,不敢惊扰任何人,回自己屋子去了。
一盏茶功夫后。
小五嘴角带着点在厨房偷吃东西的碎屑,手里提着灯笼,嘴角哼着歌轻快地回了屋。
他一开门,看到少爷果不其然在睡觉,并不意外,便想去把少爷叫起来去床上睡。
谁知,小五刚走到桌边,眼一瞥,居然看到了温闲手底满满一张写完的文章,墨迹还是湿的。
小五从未见过少爷写完作业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一时震惊,熄灭的灯笼脱手掉在地上,他脱口而出道:“少爷你、你、你写出来了?!”
“谁?!天亮了?!”
小五发出的声音惊醒了温闲,他一看室中灯光,吓了一跳。
“对了我的文章还没……”
他猛地直起背,下意识地去看自己空白一片的文章——
下一刻,他看到了写得满满当当的纸卷。
温闲反应比小五还大,直接惊恐将笔甩了出去:“我靠!”
第七章
夜半厢房中,两人面面相觑。
小五被甩了一脸墨水,但整个人大为震撼:“少爷,原来你说要让我见识你的英姿是真的!”
谁料温闲居然比他更大为震撼:“我、我怎么知道是真的?!”
半晌,他不可思议地拿起卷子,难以置信道:“这、这是我写的?”
卷面上的字迹端正流畅,和他平日里的字很像,但微妙得比他正常写的更好看一些。
这文章一气呵成,中间全无修改考虑的痕迹,竟像是一提笔便写到尾,十分顺畅。
温闲第一反应,是他睡前好像只写了题目,并未写出过这么一篇东西。
但他转念又想,深更半夜,这屋里除了他,还会有谁?世上难道有什么神仙这么好心,平白无故喜欢帮人写作业吗?
思来想去,除了他自己,不可能有人能写出这篇作业了。更何况,上面的确是他的字。
想来是他在半梦半醒之间,出于被先生抽手心的恐惧,激发出了隐藏在身体里的潜能,能力爆发写出了这篇文章,而且他写完就立刻睡着了,所以才没有这段记忆。
这样一想就合理了,写出文章的,果然还是他自己!
思及此,温闲连忙抖了抖卷子,细细去看文章写得怎么样、交上去会不会被先生骂。
谁知这一看之下,他更震惊了!
只见这文章语句通顺,立意高深,还能引经据典,有些地方措辞行句之高深风雅,连他这个作者本人都看不懂。
温闲仔细将文章读了三遍,然后完全被自己潜能中的文采折服了。
虽然很多地方他没读懂,但看上去挺完整的,用词还很漂亮,应该是好文章!
温闲不免惊叹——
原来他的身体里竟有这等才华?
绝对是天才啊!
看看这引用的典故,他清醒以后完全没印象,就像第一次听说一样,但睡着以后,居然不仅能想起来,还能写进文章里论证自己的观点!
早知道打瞌睡能有这种效果,他还每天熬什么夜,就该早点犯困进入这种神乎其神的状态啊!
等等,那他要是下次考试的时候努力睡着,醒来岂不是能得头名?
温闲越想越美,喜滋滋地将作业收起来,只等天亮去书院交给老师。
*
“今日截止的文章,人人都交上来了吗?”
温闲所在书院的先生,年约三十五六,正是壮志在胸的盛年。
他前些年已经中举,虽未有官职,但已然一脚跨入了体面的阶层。如今,为了今后参加春闱方便,也为多得几分收入增加家用,他栖身在这梁城的鹭林书院中,一边继续苦读备考,一边也教一教书院里的学童。
他其实颇喜欢小孩,但他深信知识改变命运,故对这群尚不懂事的男孩铁面严厉,鲜少娇惯。
他长衫直立,慢悠悠地在斋中转了两圈,故意皮笑肉不笑地催促这帮小孩:“这篇题为‘今世之仁道’的文章,我可是两旬之前就布置下去了,时间非常充裕,这么长时间,连山猿努努力都能写出来了,应该不会有人到今天都没写好吧?”
言罢,他的眼神貌似不经意地落在温闲身上,然后对他微微一笑。
温闲被先生这视线看得毛骨悚然,正在褡裢里掏作业的手都抖了一下。
他忙将写得满满当当的卷子放在桌上,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先生笑容更浓,道:“应该不会有人是昨天晚上才匆匆赶出来的吧?如果写得不用心,我可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啊。”
温闲:“……”
温闲昨夜毕竟睡得晚,好不容易拿得出作业,正想放松一下打个哈欠,被先生这一句话一说,瞬间不敢打了,像鹌鹑一样缩着。
话说先生为什么说话的时候一直盯着他啊?太恐怖了吧?!
先生恐吓完平时不老实的学生,心情很好。
这时,也有小学童帮他将功课卷子都收上来了,他熟练地点了一下数量,放在讲案上掂了掂,又自言自语说道:“‘今世之仁道’这个题目,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主要是考察你们读书这些年,对儒家所宣扬之仁道,究竟有多少理解。
“这些我今晚散学后会批改,但愿没有人糊弄了事。你们可都要记得,学习乃是为自己而学,莫要辜负父母为你们交的束脩啊。”
温闲:“……”
*
是夜。
月升当空。
那书院的先生稍感困倦,揉了揉眉心,放下手里的书,转而拿起学生的作业,开始批阅。
他三年后打算参加春闱,故眼下还是以自己专心读书为首要之任。
他之所以会在书院里教学生,一来是谋个方便读书的差事,二来也是想教书育人,将自身所学传授给年幼的学子,有时看看小孩子们不受拘束的奇思妙想,他也会暗自觉得有趣,甚至灵光一现,产生些有趣的感悟来。
他这回布置的文章,以“仁”为主题,可谓是个再正统不过的作业。
方朝独尊儒术,这以仁之道为题的文章,只要是个以科举入仕为目标的读书人,在求学之路上,起码也要写上三四十篇。不少学子格外发奋刻苦,每日对着书苦读,简直要将这个“仁”字看出洞来。
先生对这些刚开始学《论语》《春秋》的小学童如何看待儒学的“仁”颇有兴趣,津津有味地批着文章,随之给出从乙等到丙等不一的成绩。
“这回有没有人能拿到甲等呢……”
先生饶有兴致地嘀咕。
他一边想,一边将卷子翻到下一张,瞥到卷面上“温闲”的名字,轻笑一声,自言自语道:“这回字倒写得认真。”
言罢,先生仔仔细细地读起来。
谁知这一读,却让他的瞳孔猛得一缩,胃里涌上一股突如其来的不适之感,下一瞬,他竟已惊怒地拍案而起——
“这是什么玩意儿?!”
灯火猛晃,长夜孤寂。
先生这一下桌板拍得极重,不止发出“咚”的一声巨响,还将他的掌心也狠狠震到发麻。
先生“嘶”地收了手,看到掌心通红,才意识到自己反应过大了。
只是,这篇文章给他带来的情绪波动如惊涛骇浪,他内心的震惊还远不止于此。
他不禁反复确认这卷子上“温闲”的名字,生怕自己搞错。
他现在教的都是学童,毕竟年纪都小,对书卷之理解,大多浅显,故他们上交的文章,在成人看来好的不多,还常有牵强附会、东拉西扯之作,颇为好笑。
然而这一篇文章,却与先生过往看过的所有学生文章都远远不同,若非是他亲手收上来的卷子,他绝不会信这是学童之作。
若论文采,这篇文章绝不能说写得不好,可是其内容……
这、这……
大愕之后,先生在屋里来回转了两圈,半晌,他居然又坐回桌前,带着翻滚未平的心境,不自觉地从头读起来——
只见卷面之上,这学童字迹干净连贯,文章大意如下——
【古之圣贤有言:“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圣贤之本意,乃欲为君子者,应心怀仁心,慈悲爱人,以礼待人。】
【此君子,仁乃真心为之,非外力所驱也。】
【然而,今之世道变矣。】
……
【南有一学者,头悬梁锥刺股,以求孔孟之道。】
【苦读数十载,满腹仁义圣人之言也。】
【秋闱过后,其人痛哭不止。】
【其所哭者,非为所学仁道不精也,而为落榜矣。】
【其之所以学孔孟之术,非为提炼自身、惠及世人,而为求功名也。】
……
【北有一国君,立国欲有所为,然恐为臣子百姓反对。】
【国君微露其意,便有体察圣心者上前,主动为国君排忧解难。】
【此徒寻遍古籍,东拼西凑,寻到差强可用之言,便呈之于圣上,言道:“圣上所欲,自古有之,乃圣贤所言也。”】
【若无可用之言,便寻到古言,赋之以新解,再谓之老夫子所言也。】
【此后圣颜大悦,改其说为正统,赏赐以千万记也。】
【此所谓圣贤所言,非圣贤真口言也,乃统治之器物耳。】
……
【今之世人之所以苦学仁道,非因真心想为君子,是因科举必考也。】
【今人之行仁,非真心所欲,而为利欲所熏也。】
【今之王侯推广仁道、以儒学为正统,非因真心想令世人为正人君子,实为儒学所论之言可为之所用,有利其统治,可令君永为君、臣永为臣。】
【故一日为君,千秋万代即正统也】。
……
【是以,依学生之见,今世之仁道,已非圣人所言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实则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谋利之通天道而已。】
第八章
夜色之中,烛灯被风吹得一晃,人影忽暗忽明。
先生身披薄衫,手指收紧,手腕轻颤。
他眼底难掩惊色。
纸卷上的文字如有生命一般,随着摇曳的烛光,在他眼前不停地晃来晃去——
【今世之仁道,已非圣人所言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实则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谋利之通天道而已。】
这样的言论,可谓离经叛道、惊世骇俗。
如果这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作业,而是在公开的考试中,真被这学生当作答案交上去,那恐怕这就不是考试成绩如何的问题了,若是运气不好,甚至可能会被以涉嫌谋逆之罪抓起来。
可是……
这、这真是十岁小孩会写出来的东西?
先生彻底凝住,反复将这篇文章读了几遍,竟仍不知该如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