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祉闻到一股鲜香的味道,发现是一碗饺子,便端过来,示意步山等自己吃饱了再听他说。
梧云珠:“我们一边吃,你一边说嘛。”
步山苦笑:“主子,小的怕您听完就没胃口了。”
梧云珠:“……好吧。”
胤祉的鼻子很灵,他选的果然没错,这饺子虽然是素菜馅的,但格外鲜香。
菜只是普通的白菜,没有加别的东西,胤祉心思一动,喝了一大口汤,汤里果然有那种鲜味儿,他心里有数了。
梧云珠连续吃了几样,都不满意,胤祉便让她吃这汤饺子。
梧云珠试吃了一个,眼底一亮,“嗯!这个不错,有宫……家里大厨的几分味道了。”
“像是加了什么东西提鲜?”坐侍卫那一桌的吴尔衮搭话道。
“什么东西能提鲜这么多?”梧云珠不止是好奇了,她想让侍卫们买一些带上。
如若在平日里,她是一点儿也不在意这些小事情的,但离了御驾才吃了几顿,她就有点吃不惯了。
赫奕回话道:“这怕是人家的独门方子,谋生的手段,不会透露出来的。”
方才他们去买早点,也就这一家的生意最火爆,买的人最多。
胤祉提笔写下一句话,交给赫奕。赫奕看了之后,转身就去找那摊主了。
“你让他去干吗?”梧云珠好奇。
胤祉写:‘给你买那独门方子上的东西。’
梧云珠惊奇:“你知道是什么?”
胤祉:‘大概知道,诈一诈摊主,错了大不了就是买不到罢了。’
梧云珠感动:“三弟你对我真好!”
胤祉吃饱了,这才看向步山,“说吧。”
步山这才解释流民和乞丐这么多的原因,原来是这东昌府治下的好几个县城,正月发了大水,四月又阴雨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闹了饥荒。
也不止这东昌府,还有上一个码头的临清府,甚至德州治下也有房屋田地被淹的,只是因为圣驾经过,所以官府把流民驱离罢了。
梧云珠问:“朝廷不是会开仓赈济么?”
步山:“是啊,正月里就施粥赈济了半个月,四月里也施了粥,可……”
步山压低了声音,“据说那粥清水一样,而且也不是天天都有的,日子一长,还是有饿死的。”
梧云珠抿抿唇,“为什么?如果粮食不够吃,地方官员不会上报奏请朝廷拨粮么?”
步山答不上来,他很小就进宫了,“小的也不知道,小的小时候也是逃荒的途中,被家里人给卖了的,就记得施粥的官兵总说粮仓没粮了。”
胤祉看向他带出来的这一圈人,询问的意味很明显。
步山道:“爷想问你们有谁知道个中缘由的?”
众侍卫面面相觑,他们都是满洲贵族,凭祖上封荫才能进宫当侍卫那种,赫奕带的这一队资历都浅,几乎从来没有到地方上办过差的。
见无人开口,胤祉看向容若。
他年纪和康熙相仿,又很早就当差,领旨外出办差少说也得有几十次了。
容若接收到他的眼神,叹了口气,才对这一群全部比他小的年轻人说了个中门道。
“据我所知,山东这几处地方,今年奏报灾情后,皇上下旨地方上开仓赈济,赈济所需并未超过当地储粮,无需调拨。”
吴尔衮好奇地问:“赈济所需粮食多少,是怎么算的?”
容若:“根据奏报的受灾人数来算,每人一天半斗粗面或陈米。”
吴尔衮:“半斗不少了,也就是说,若按奏报人数每日施粥,是能叫人饿不死的。那就是瞒报人数了?”
梧云珠:“也可能是有人从中贪墨?”
所有人又齐齐看向容若,容若本不想说的,但看着三阿哥也一脸求知欲,他想了想还是说了。
“有贪墨的可能,可能粮仓本就无粮、少粮,于仓储上谎报账目;可能是粮食出仓以后,几经人手,层层贪墨,到了灾民手里就少了。”
“岂有此理?!”梧云珠拍桌,“这都饿死人了,就没有人
管吗?”
吴尔衮连忙左右看看,“公主您冷静点。”
梧云珠吸气呼气,看向胤祉:“三弟,这事儿咱们得管管!”
容若却道:“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就算公主您管得了这一地、这一时,却管不了大清数百数千州县……”
胤祉:“……”
容若这也太悲观了,不,更准确地说,是‘丧’。
梧云珠听得火大,“照你说,我们就不该管了?”
容若不想惹她,“小的听三爷的。”
梧云珠看向胤祉,胤祉反问她:“你想,怎么管?”
梧云珠愣了愣,特别光棍地说:“怎么管?你聪明点子多,你想办法呀。”
胤祉:“…………”
胤祉看向吴尔衮,吴尔衮:“……呃,查查那地方官有无贪墨,让他吐出来?”
容若立刻叫停:“咱们无官身,师出无名,最多只能收集证据,交与知府、巡抚等。”
梧云珠:“那就去收集证据!”
一名侍卫忍不住插话,“小主子,咱们哪里干过这个,别弄巧成拙了?”
梧云珠瞪他一眼,“那要你们何用?!”
侍卫不敢说话。
胤祉这才写字道:‘太麻烦了,收集证据绝不是一两日能办到的,而且其中弯弯绕绕太多,一时也理不清。’
梧云珠没想到胤祉也是这样的态度,顿时憋住一口气,不说话了。
胤祉:‘但这东昌府赈灾的事情我会管。’
梧云珠的眸子这才又亮起来,“怎么管?”
胤祉:‘等汤大人来。’
众人:“……”
所以您的办法,就是这麻烦事让汤大人来做么?
胤祉没做解释,很快赫奕回来了,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问胤祉:“三爷,是不是这个东西?”
胤祉接过纸包打开,梧云珠凑过去看,却见里面是粉色的、像成人手指般大小的——
“虫子?!”梧云珠吓得跳起来。
胤祉噗嗤笑了,赫奕解释道:“这不是虫子,是胶州海边的海肠,晒干后的样子。”
梧云珠:“就是很像虫子啊。”
又问:“就是这个东西让这汤饺子如此鲜美?”
胤祉点头,“磨粉,起锅前、撒入。”
梧云珠摇头拒绝:“如果是这样,我宁愿不要那么鲜,我才不吃虫子!”
胤祉好笑又无奈,把海肠干又给了步山,只说了两个字:“商机。”
步山眼前一亮,“爷您说得是啊!不过这东西是海边都有,还是就胶州才有?”
胤祉:“渤海、一带。”
步山明了,“小的记下了。”
用过早点,众人出了茶馆,又有一群乞丐试图拱上来讨饭。
赫奕厉声一喝:“去,排队领包子,插队的不给!”
包子是方才胤祉让他们多买的,就是为了送给门口的乞儿们吃的。
赫奕威势太足,乞丐们不敢造次,很快就排成长长的队伍。
不过包子不多,方才他们把这一片小集的包子馒头都买完了,也只够给每个人发一个的。
梧云珠看着拿到包子的乞丐那狼吞虎咽,眼冒绿光的样子,又惊惧、又悲悯,“要不,再给他们点钱?”
步山笑道:“主子您信不信,您要真敢这么大方,东昌府的乞丐和流民会满城找你。”
梧云珠错愕,随即搓了搓起鸡皮疙瘩的胳膊,“算了算了。”
可当听到乞丐队伍里有人说家里人生病没钱治,她又起了恻隐之心。
“怎么办?”
胤祉
没有全信,看向步山。
步山道:“这样,爷,您别直接给钱,一会儿让侍卫跟他们去瞧瞧,若是真的,再给点钱买药。”
胤祉觉得可行。
步山又道:“但不能给太多。”
“为什么?”胤祉奇怪。
步山不知道想到什么,冷笑一声才说,“小时候的事情我忘了很多,但我一直记得我爷爷跟我说过‘升米恩、斗米仇’。”
“什么意思?”梧云珠没听过这句话。
“您看这些乞丐,今天您给他们一个包子馒头他们感恩戴德。但若是您多给几天,再有一天不给了,他们会恨您。”
“啊,为什么?”梧云珠想不通。
步山却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吴尔衮道:“可能是给多了,他们觉得你很有钱,没有给够他们的想要的,就觉得你不够好心?”
胤祉表示懂了,转头让吴尔衮安排两个侍卫去办这件事。
等派完包子馒头,侍卫们强制驱赶,乞丐们才散去了。
一行人准备在东昌府逛逛,见多识广的容若成了大家的临时导游。
“可以去城中的光岳楼看看,此楼与古诗中的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并称十大名楼。”
他这么一说,胤祉和梧云珠都感兴趣了,赫奕便去找人问路看怎么走?
“说起来,大清第一位状元傅以渐,就是出自东昌府的名门望族傅家……”
容若话音落,旁边就有个声音接话道:“正是!不过咱东昌还有其余四大家和五小家,诸位爷可要听小的讲讲?”
有人搭讪,侍卫们警觉起来。
胤祉看过去,见是一个端着破碗、衣不蔽体的少年,虽然模样很惨,但眼神很亮,直勾勾地盯着胤祉瞧。
仿佛……盯上了一头大肥羊。
胤祉做慈善,但不是冤大头,他对步山耳语几句。
步山便问少年道:“你带我们游府城,要多少钱辛苦费?”
少年眼神一阵火热,但很快又沉静下去,“十文钱如何?要是小人讲得好,贵人们再看着给点赏钱?”
除了胤祉,所有人都愣住了,就只要十文钱???
还以为这小子是来宰客的,没想到眼界这么窄。
不料步山听了三爷耳语,还砍人家的价:“五文钱,讲得好再赏你。”
乞丐少年:“没问题!小人姓唐,贵人们叫我小唐就行。”
胤祉笑了,“带路。”
第123章 第 123 章
小唐一迈步; 众人才发现,原来他瘸了一条腿。
一名侍卫顿时皱眉,觉得他在戏耍他们; “你这……”
谁知被胤祉扯了下; 慌忙止住了话头。
“无妨。”胤祉说。
小唐假装不知道; 开始边带路边讲东昌府的历史故事。
“咱东昌府啊,不但出了大清第一个状元郎; 自大清开国以来,出了三十二位举人、十七位进士……”
众人初时不觉有什么; 但随之他讲得越多,众人越是惊异:一个小小的乞丐; 竟能对东昌府志如数家珍?
小唐先把他们带到了铺琼井; 只见这里已经有十几辆运水的车排着队,等着打水。
“这井口和井底皆为白玉所砌; 井中圣泉能求雨; 井水清莹甘甜,能消百病……”
说到这里; 小唐遗憾地咂咂嘴,人太多了。
胤祉看出他其实是自己渴了; 想来喝水; 不由好笑,示意步山给他一瓶水。
步山给了,“这井水能消百病也太夸大了,且咱们在京城时; 听宫里御医传出来的话说; 未煮沸过半盏茶功夫的生水不能喝; 有看不见的虫子; 容易生病,你还是喝我们这个吧。”
小唐立刻恭敬道谢接过,听到他们的话,一副学到了表情,“原来如此,多谢贵人提点!”
他也没问真的假的,没有追根究底,很谦虚受教的表情。
喝了水,小唐就要领他们去光岳楼,步山道:“这些街道的故事太寻常我们不爱听,不如你说说这东昌五大家和五小家的故事吧。”
“好嘞!”小唐左右看看,“不过,小的可不敢在大街上胡咧咧,要是被某几家下人听到了,咱就要倒大霉了。”
步山看向胤祉,这……听着怎么有故事啊?
胤祉点点头,步山就懂了,“走这么久也累了,咱找家茶馆或饭馆坐坐。”
不是他们怕了,只是没必要惹麻烦,打草惊蛇。
小唐立刻机灵地带他们去了附近最大的酒楼,要了雅间,前后左右都清了人,有侍卫守在外面。
小唐看着这阵势,眼神闪了闪,但没有多问一句,也没表现出异样。
胤祉让他坐下说,他也只敢搬个凳子,坐了半个屁股,喝了口茶这才开始讲。
“这五大家五小家在东昌,少说都有三四百年传家了,五大家指的是‘任、邓、朱、傅、耿’五家,祖上都出过大官,可以说是书香门第,也有钱。”
“五小家则是这东昌府东南边五个庄子上的员外郎家,没出过什么厉害的读书人,但是有钱啊,良田千顷、家财万贯!”
初步介绍后,小唐从之前容若提到的出了‘大清第一个状元郎’的傅家说起。
二公主听得头都大了,这么多家族,这么多人名,这么多故事,她哪里记得住?
而且也没什么意思,没有说什么为富不仁或者贪墨的故事,也没说有什么善举,说他们干嘛?
可转头一看,容若、赫奕和自家三弟都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提问,连吴尔衮都专注听着,若有所思。
二公主原本想打断的,见状也识趣地闭嘴了。
等小唐讲完这十家,午时都到了,二公主这才后知后觉,他们竟听了一个上午?
此时连没有听懂的她,都知道要高看这小唐一眼,这少年,有点东西!
只是……她不自觉地看向少年的瘸了的腿脚,可惜了。
等少年歇了口气喝水的是,容若若有所思问:“你是那五小家的唐家的?”
小唐笑了笑,坦荡荡道:“原先是的,我曾祖父曾是家主,到我这代,就是旁支里的旁支了。”
“你读过书?
”吴尔衮问,他才学了不到一年汉文,自觉说话是比不上这少年言之有物的。
“嘿嘿~”小唐等的就是有人问呢,不自觉笑出声,“我还差点考中秀才呢!”
二公主对他的故事就感兴趣多了,“那你怎会沦落至此?”
小唐:“唉,家族丑闻我就不想多说了,总之我县试、府试、院试全都过了,放榜前腿断了……没了功名,又得罪了主家子弟,就被逐出唐家了。”
“啊……”这一听就很有故事,二公主为他感到堵心,“你自己家里就没人了吗?”
“怎么没有?”小唐苦笑道,“还有我娘和小妹,要不是她俩还指望族里养活,我早就跟他们拼了!”
众人:“…………”
唉,挺可怜的。
小唐见这些贵人都露出悲悯的神色,打算再博博同情,搞点好处,“众位贵人见多识广,可否为小的指点指点,可还有什么活路?”
众人面面相觑,沉默。
推己及人,谁也不知道若自己也遇到这样的事,今后该如何才好?
忽然听一人道:“跟温钰挺像的吧,主子?”
听见步山这么说,胤祉点头。
倒不是家世经历像,是考了秀才却遭逢厄运这点像。
温钰可是秀才都考中了,结果家乡闹了□□,逃荒路上他被后娘敲晕,半斗米卖了,醒来时说什么都晚了。
见众人面色古怪,小唐问:“请问,这‘温钰’是谁?”
步山:“宫里的公公,曾是个秀才。”
小唐顿觉腿间一凉,下意识夹住腿,“呵呵、呵呵……贵人别逗小的了。”
众侍卫:“……噗哈哈哈!”
连胤祉也笑出了声。
这时等在码头的侍卫来密报,说汤大人到了,不过被东昌府的刘知府接走了。
这点倒是被胤祉提前猜到了,汤斌愿意跟刘知府走,也是他的意思。
眼看到了午时,胤祉让人点菜吃饭,吃了饭再继续旅游……啊不,游历。
步山则得了胤祉授意,打发了一名侍卫去调查小唐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