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愿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人人吃饱穿暖,共享盛世。
只是……这些事还真的急不来。
国本还不稳,不能随便动富商们的钱袋子,可有了胤祉今日这些话,他也会把这些事挂在心上,多与大臣们商议商议,总有法子的。
康熙把话题拉回来:“你说的那些都太长远了,急不来,不过朕有个法子,可以免你入商行的烦忧。”
“什么?”
“将你的香皂定为贡品,你想卖五两银子一块都成。”
胤祉眼神陡亮,“谢谢、汗阿玛!”
尽管胤祉有自信,以后皇宫里,肯定会要他产的香皂,也只有他能提供,但也可能是汗阿玛直接征用了他的方子给内务府。
现在汗阿玛金口玉言,他以后就是皇商了!他可以直接给宫里供货,虽然不能收朝廷的钱,但是能免税!
最重要的是提高了逼格,他还真是想卖五两银子、十两银子都行。
遇上这等大好事,胤祉就成了急性子,非要汗阿玛这两日就给他把手续办好。
康熙难得见他这么激动心急,便也随了他,还是叫曹寅进来,让他去帮忙办理好一切文书。
等胤祉开开心心离去,康熙的脸就冷了下来,已经快到亥时了,他仍将随行的议政大臣们都召了来。
今晚,针对商行以朝廷的名义乱收商税的事情,不商议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律法来,便都别睡了。
不但不能乱收税,还要扶持中小商人,不能叫豪强独大,当土皇帝!
议政大臣们都有些莫名,但见天子面色不虞,也不敢乱反驳,纷纷出谋划策。
……
翌日,太子一早醒来,点着灯读了一个多时辰的书。
随侍的小太监还以为他如往常一样在用功,心里感慨不愧是太子殿下,即使出门在外也这么勤勉。
殊不知太子拿的那本书,名字叫《纪恩传》。
等天亮了,太子才不舍地把书放下,去换了骑装,方便一会儿拔营启程时骑马。
谁知,侍卫过来回禀,说皇上下令在德州多停留一日。
太子疑惑:“可是出了什么事?”
莫非是谁又病了?
侍卫也不清楚,太子连忙往皇帐那边走去,就怕是汗阿玛身子不适了。
谁料去到皇帐,就听到汗阿玛大发雷霆的声音,他走近时,恰好一本账册摔出营帐外。
第118章 第 118 章
太子松了一口气; 不是汗阿玛身子不适就好。
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正式参与过政事; 见状他便打算回去了。
不料梁九功早已经远远看到他; 回禀过万岁爷说太子来了。
康熙竟然就传太子进去了。
太子的心情有些微妙,这回又是什么意思?
上次他以为汗阿玛要他参与政事,结果汗阿玛拿出五份弹劾他的奏折; 最后还处罚了他。
可听着里面的一些零碎话语,应当跟自己没关系啊?
太子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去了,康熙让他坐下旁听。
他这时才发现; 这底下跪着的,不是前日见过的德州知州杨世泰么?
“皇上恕罪,此事乃是微臣之疏漏; 求皇上开恩,予微臣将功折罪的机会。”
康熙今日一早就让杨世泰送来商行相关账册,稍微一翻看; 便看出里面的猫腻,气得要拿杨世泰治罪!
不过他发了通火后,见杨世泰认罪态度良好,又是去年才上任的,还是愿意给他机会的。
“你倒是说说,要如何将功折罪?”康熙随口一问。
杨世泰:“微臣、微臣会将商行之人全部抓拿治罪!”
康熙:“……全部?”
杨世泰:“是,微臣宁愿得罪整个德州商行; 也要惩恶扬善!”
康熙彻底无语:“……”
如此简单粗暴; 他反倒不敢把事情交给他办了。
如果杨世泰真的这么干了,就不光是一个德州的问题了。康熙不怕他得罪整个德州的豪强; 但怕他引起其他州府商人的动乱。
康熙看向其他大臣; “列位臣工; 你们有什么计策没有?”
众人暗暗传递眼神,却无人出列,谁也不想沾上这麻烦事儿。
康熙点名:“勒德洪、明珠。”
两人只能出列,勒德洪道:“皇上,奴才不了解当地境况,不敢乱出主意。”
明珠:“皇上,奴才以为,不该如此贸然为之,需得细细参详。”
两个老狐狸,说了都等于没说,太子在一旁默默吐槽,这是不是就是三弟表情包里说的‘废话文学’?
康熙也在心里冷笑一声,他也没指望这两人说出什么来,只不过让两人摆出不可冒进的态度给杨世泰罢了。
“余国柱。”康熙这回点了新上任的户部尚书。
余国柱此前是江宁巡抚兼左都御史,江宁地方更为繁华,商人欺行霸市、虚化奢侈之风更盛,应该对此有些看法。
余国柱奏曰:“江宁无此乱象,若有,当明察暗访,取证后再拿人,只要惩治了为首那几家,便可杀鸡儆猴。”
康熙听了,只淡淡地点点头,正要再问吏部尚书李之芳,余光却不经意瞥见太子偷偷翻了个白眼。
康熙:“???”
是他看错了吧?!
康熙定睛看去,太子还是那副矜贵稳重的模样。
不过,看神色确实对几位大臣的话很不以为然的样子。
康熙顿了顿,问:“太子,你对他们的对策有何看法。”
太子有些猝不及防,“……回皇父,挺好的。”
康熙有种直觉,太子不是这么想的,便道:“你但说无妨。”
太子到底才十岁,一副少年人心性,他不喜明珠一党,既然汗阿玛暗示他什么都可以说,那他就不客气了。
太子:“儿臣只是觉得,明珠和余国柱说的都是废话,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么说。”
明珠和余国柱的脸色顿时变得格外精彩,明珠出列道:“奴才愿闻皇太子殿下高见!”
无知小儿,也敢大放厥词!
他笃定太子不可能有什么良策,虽说他们几人都说了等于没说,但寻常人也不可能想到更好的法子了。
孰料,太子竟笑道:“孤还真有法子。”
一时间,皇帐里所有人都惊奇地看向太子,意外不已。
唯有康熙,内心是纠结的。
他忽然有些后悔,让胤礽毫无准备地参与进来。
康熙此前虽然教了胤礽多年治国之道,但都是纸上谈兵,还从未让他接触过本朝政务,此时怕说不出什么有见地的话来。
太子首次参政,应该是详细谋划,让他在朝堂上、文武百官面前,大放异彩才是!
康熙心念几转,正要令他坐回去。
太子已经开口,“所谓不破不立,想要根治这盘根错节多年的豪强把持商行之象,就该先破再立!”
明珠:“此举太过莽撞,只会打草惊蛇,引起其他州府商行联合抵御朝廷。”
太子笑:“谁说需要朝廷亲自出手了?”
明珠愣住,“……”什么意思?
太子:“不知道明珠大人可听过‘用魔法打败魔法’?”
明珠:“???”
众位大臣:“???”
啥玩意儿?
康熙:“……”
康熙有些想笑,这个表情包他看过的,在场或许只有他一个人懂。
不等明珠反应过来,太子揶揄道,“您老年纪大了,听不懂时兴的词儿也难怪,那你总听过‘借刀杀人’、‘借力打力’吧?”
听到‘借刀杀人’,众人就懂了,这种对策他们完全没有想过,完全是摸不着头脑,借谁的刀?
李之芳拱手道:“臣等愿闻其详。”
明珠一派皆不以为然,其余人却都很好奇,竖着耳朵等着听太子的高见。
而康熙看到胤礽胸有成竹、傲然自信、毫不怯场的样子,胸腔中回荡起一股自豪之情,也对他的法子很是期待。
他打定主意,就算是胤礽说的不好、说的不对,他也会帮他圆回来。
不料太子下一句再次出乎所有人预料:“我确实有法子,却不想叫所有人都听见,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官商勾结,去给人通风报信?”
所有大臣:“…………”
虽然但是,这么直白地说出来不太好吧?
可皇上却目露欣赏,他嘴上说着在列的都是对大清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下一句却是:“那你便先跟汗阿玛私下说说。”
说着,将所有人遣了出去。
所有大臣:“………………”
等皇帐里只剩下康熙、太子和起居注官汤斌后,康熙慈爱地笑了,“保成,你真有法子?”
太子敛容肃色,“汗阿玛,您且听听可不可行?”
太子提出,地方豪强富商盘踞当地已久,为了做大自家势必不择手段地打压对手,他的主意便是利用那些被打压的、稍微弱势一点的商家,借他们的‘刀’。
太子:“朝廷大可不必直接治罪,只需提出对商行的变革意向,再向各大商人征集变革之法,择优采纳。被采纳者即为商行掌事人。”
康熙这回是真的惊到了,没想到胤礽能想到这么深。
这么做有几大好处,一是将朝廷与当地商行的矛盾,转化成当地大商家之间的矛盾;
二是当地大商家才最为了解当地形势,能提出更适合当地的法子;
三是为了竞争商行的话语权,商人们提出的势必是更有利于朝廷,又不会太损害他们利益的法子;
四是此法不冒进,时间长了以后,能循序渐进改变商行的运作模式。
“好计策啊!”旁边本应该不出声,只记录的汤斌都
忍不住喝彩。
只是他这一出声,皇上和皇太子都看了过来,他才自知失态,连忙跪下请罪。
“无妨,起吧。”康熙因为太子的优秀,此时心情极为舒畅,并不计较,“爱卿也觉得此法甚好?”
汤斌:“好!皇太子此策真乃远见卓识,极为高明。”
康熙乐得听他夸太子,又问:“你可还有什么添补的?”
汤斌确实有,他虽然未曾领过实职,但却是个胸有沟壑之人,当即侃侃而谈,完善落到实处的计策。
明珠等人等在外面,本以为很快就能被皇上重新召进去,谁知等了半天,等来的是皇上畅快的大笑。
众大臣面面相觑,心里猫爪挠着一样儿。
没多久,皇上终于让他们进去了,谁知,先等来的不是太子献的什么计策,却是汤斌突然升迁的圣旨。
“朕闻学士汤斌,曾与中州孙钟元相与讲明道学,颇有实行。前典试浙江,操守甚善,可补授江宁巡抚。”①
江宁的巡抚原本是余国柱,但他攀附上明珠后,短短一年,就兼任左都御史,又过一年,补了户部尚书的肥缺。
如今他进京当尚书,江宁巡抚的缺便空了出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江宁巡抚一职有多能‘捞钱’了。
此时朝廷里不知多少人正盯着这块肥缺呢,明珠本来也是想把这个肥缺握在手里的,不料新任吏部尚书李之芳油盐不进,还未能达成目的。
谁知今日皇上亲自指了官,还只是一个翰林院的侍讲学士,都不用去小地方历练,就直接当巡抚了?
所有人都懵逼了,刚才在皇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众人看向满脸喜色的皇上和太子,再看看一向不苟言笑、刚正严肃的汤斌。
难道是汤斌拍太子的马屁拍对了地方?
明珠谨慎道:“皇上,此举恐有不妥……”
勒德洪虽然不是明珠一派,也觉得有些过了,“皇上,汤斌有才有德,也当从知县或知州做起吧?”
再不济,知府也好过巡抚啊。
康熙却是主意已定,“那你们就推举一个比他好的人来。”
众大臣不敢出声了。
要找一个让皇上挑不出毛病的,还真没有。
就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个声音从皇帐门口传来,“汗阿玛,我、有事……”
下一秒,皇帐内所有大臣就看到一个公主,不经通报就闯了进来。
所有人都很是惊讶,未曾听说,有哪位公主如此受宠、如此娇纵,居然能擅闯皇帐的?
第119章 第 119 章
众人还没看清; ‘咻’地一下,那位‘公主’又闪身出去了。
作为男子与外臣,大家也不敢盯着公主瞧; 更何况看对方的脸; 所以众大臣发现是公主不是阿哥后,都是立刻就转头避嫌的。
康熙:“……”
胤礽:“……”
胤祉这一通‘快闪’; 搞得康熙和太子齐齐捏了一把冷汗,看到大臣们好似没发现什么端倪; 这才齐齐松了口气。
“梁九功; 去问问有何急事?”
梁九功领命出去,很快回转,在康熙耳边悄悄说:“回禀万岁爷,三爷说也不是什么急事,只是想到了一个修筑河堤的好法子; 来告诉万岁爷。”
康熙点点头,“让他先回去等着朕传召。”
接着,康熙才对底下的大臣们道:“太子的计策甚好,不过得暂且保密。”
众大臣纷纷有种被噎住的感觉; 皇上这是真的信了太子那句‘有人官商勾结’,防着他们吗?
即使有些人确实暗地里不光彩; 做了不少亏心事,面上也是不可能承认的。可此时若是喊冤或不忿,怎么好像反倒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众人心念急转间; 康熙又道:“杨世泰、李之芳留下,其余人等下去罢。”
众臣只好告退; 每日的朝政都很多; 他们也不止这一件事要处理; 出了皇帐,纷纷去忙自己的差事去了。
余国柱往自己的营帐处走了一段,又绕路,去寻了明珠,
“明相,真的要让汤斌去当这江宁巡抚,那、那余某此前的在江宁的谋划……”
明珠撇他一眼,说‘谋划’真是好听了,往难听了说,就切切实实是‘官商勾结、贪赃枉法’了。
“慌什么,去想想法子,找点汤斌的错处,换上你的人。”明珠道。
余国柱为难道:“这汤斌入仕以后,就一直在御前侍讲及翰林院修书,日子过得清苦,两袖清风的要揪出错处真的很难。”
明珠冷笑:“他修的是《明史》,你用心些,总能揪出来杀头的大罪。”
余国柱眼前一亮,想起顺治四年史稿案件,顿时来了精神:“多谢明相提点!”
刚巧在不远处,耳力极好的胤祉:“……”
尼玛,这要是真弄下去,就是‘文字狱’了吧?
从前胤祉对明珠的印象还不差,毕竟也是为汗阿玛鞠躬尽瘁、为大清立过不少功劳的人,还能教出纳兰容若那样清贵的词人,人也是不差的。
可若是他想掀起‘文字狱’,胤祉绝对深痛恶觉!
胤祉也不迂回了,余国柱一走,他就走了出去,“明相。”
明珠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女装的胤祉。一时间竟不知该震惊于他的装扮,还是担忧方才同余国柱的密谋被听见。
不过稍微一想,他们说话那般小声,应当是不可能听见的,便放了心。
“哎呀三爷,”他东张西望,挡住不远处巡逻侍卫的视线,一副维护他的样子,“您怎么扮成这样在外行走,若是叫那些汉臣看见了,可要弹劾您了。”
胤祉面不改色:“我,彩衣、娱亲、而已,大惊、小怪。”
明珠:“……”
原来是这样,明珠恍然,但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
不料胤祉语出惊人:“我全、听见了。”
随侍着胤祉,还在暗处的赫奕都惊呆了,这这这……这怎么就说出来了呢?
他看到明珠大人面色大变,眼里闪过阴狠,心里发苦,三爷也太莽了,虽说他贵为阿哥,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不怕被明珠害了吗?
不过也只顿了一息功夫,他也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