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 >

第71章

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第71章

小说: 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叹气,“如此,便让各州府推广种植,连同耕种与肥田之法,也一同教予百姓。也无需多种,每年各地百亩之数,至少种上五亩便是。”
  反
  正产量高,每亩地种它百分之五,也算是很不错的储备粮了。
  虽然不能给它镀金,但康熙还是给‘番薯’改了名,成了‘红薯’,因为有些人确实是很抗拒番外来的东西,不然番薯也不能传入国内百年,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了。
  这一点是胤祉不知道的,他不知道还有因为名字的原因,而影响好东西推广的。
  康熙笑道:“当然,朕派人去寻此物种子时,得来了两个小故事,你要不要听?”
  胤祉连连点头:“要要要!”
  他也写了关于番薯故事的话本,但是没有素材,是自己编的荒年故事,他更想听真实故事。
  康熙看他求知欲强烈,便饶有兴趣地给他讲了起来。
  其实番薯从西洋而来,早就在前朝传入了东亚。
  东亚人如获至宝,但却严禁此物传入前朝领地。
  胤祉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为何?”
  康熙:“如今想来,应当是怕中原人吃得太饱。”
  胤祉更为迷惑:“???”
  康熙:“中原本就富庶强大,若不是常有天灾,百姓时常吃不饱,早就南下把那些小国打下来了。”
  看胤祉听懂了,康熙继续讲,“百年之前,广东东莞有名叫陈益的商人到了安南做生意,吃了红薯后觉得不错,听说了产量更为动心,想带回来,却听说当地朝廷严令禁止,只好再想办法……”
  那商人过了两年,才用了很多钱买通当地农人,帮他将红薯藏在铜鼓里带回东莞。
  他在家乡族地大力推广红薯种植,产量也极高。
  可惜,当地其他主食作物因为水土好,也长得很好,无需红薯代替作为主粮。是以没能引起官员重视,官方不愿推广,所以只在他本族种植,未能广为种植。
  十几年后,又一福建商人陈振龙,在东亚地区吕宋做生意时发现此物,想带回来,也同样被当地严令禁止。他‘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绳子涂泥掩护,这才把红薯带回来。
  他同样面临没有推广渠道的难题,几年后福建大旱,种什么都很难有好收成,他让儿子献策给福建巡抚,好在巡抚愿意一试。
  最后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红薯在干旱时产量虽然不如平时,但也解了燃眉之急,让福建免于饥荒。
  如此,红薯才在福建推广种植,但也在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推广到别的地方。
  康熙讲到这里,还给胤祉出了道题目:“你猜,为什么福建的红薯也没有好好推广开来?”
  胤祉写:‘我猜,一个是因为百姓不闹饥荒的时候,种别的比较多,一个是因为战争?’
  康熙笑道:“朕本也是这样想的,如今,你又给了朕一个理由。”
  胤祉忍不住噗嗤乐了,父子俩心照不宣。
  说到这里,胤祉就把自己带来的两个话本都给康熙看了。
  康熙看了李英贵的故事,笑道,“不错不错,没想到那李英贵竟是如此顽皮,这父子俩的日子也是蛮有趣的。”
  胤祉:“有……润色、改编。”
  康熙挑挑眉,“怪不得,朕还从其中看到你我的影子,是也不是?”
  胤祉嘿嘿一笑,“是。”
  这个故事里不但有李英贵,还有康熙发现御稻的故事,一开始是双线并行,后面就按照今年的故事润色改编。
  康熙对于自己能出现在故事里,原是有些高兴的,但也不得不说,或许汉人看到这里,还是会产生抵触心理的。
  “不如将朕的部分剔除,也是无碍的。”
  胤祉反而有些不忿:‘不!怎能抹去汗阿玛的功绩?!’


第92章 第 92 章
  康熙看了这话; 心头上热乎乎的。
  又看胤祉接着写:‘汗阿玛此前跟我打赌输了的事情,已经说明了在市场这一块,还是得听我的。’
  康熙:“……”
  别乱揭人短处好吧?
  心里虽然这么腹诽着; 但对上胤祉为他忿忿不平的神色,他原本的一点点迟疑都抹消干净了。
  他也跟着不忿; 是啊,他在这里忧国忧民,汉人却因为对朝廷的偏见; 而抵触连环画、抵触御稻种的话,那他们是活该饿肚子。
  见汗阿玛沉默,胤祉还以为他仍有顾虑,又写道:
  ‘反正御稻种也只有一千五百斤; 还不到全大清推广的时候; 先给李英贵种着留种,之后再稍作宣传,等百姓知道它的好; 只会求着要御稻种子。’
  “你说得有理。”康熙傲气道。
  他可是天子、九五之尊,由他发现的御稻; 由他亲手浇灌过的禾苗,由他亲自留种给百姓带来希望的御稻种; 他们自然应该争着抢着想要才对。
  康熙重新翻开那卷话本,指着其中关乎自己的情节道:“这里,朕的出场,是不是应该刻画得更神武、更亮眼一点?”
  胤祉:“?”
  康熙:“同时要做个人物介绍; 譬如朕八岁登基、天赋异禀; 平三藩、收复台wan; 不但文韬武略; 还爱民如子……”
  胤祉:“??”
  康熙:“这里为民生发愁时,应当把朕写得更忧国忧民一些。”
  胤祉:“???”
  康熙:“对了,这次你可不要把朕画得太过可爱,要给人丰神俊朗、尊贵伟岸之感。”
  胤祉:“……”
  麻了麻了。
  他胡乱地点点头。
  然后快速地翻开另一个话本。
  这个话本原本写的是,一个小姑娘发现了高产的番薯,眼看冬日不下雪,明年又是一个荒年,劝说全村种番薯无果,只好自家种,最后在荒年用番薯救了全村人性命的故事。
  听了汗阿玛讲的真人真事后,他就发现,自己编的这个故事,有多么干巴巴的了。
  于是他大笔一挥,把主角改为了两个故事的其中一个主人翁‘陈振龙’,将东亚地区对番薯的禁令缘由加以渲染,让读者能明白番薯的来之不易和珍贵之处。
  康熙就坐在旁边看着他改,等他把大纲改到推广之难时,康熙开口了。
  “这里是不是能改成,巡抚愚蠢相拒,恰好朕南巡到此处,英明地采纳了这草民的提议……”
  胤祉终于忍不了了!!!
  “汗阿玛~不要、对……作者,指手、画脚!”
  他把笔递给汗阿玛,“你行,你来!”
  康熙难得见他生气了,小脸气鼓鼓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有种说不出的可爱。
  康熙忍不住逗他,当真接过了笔,接着就看到那双原本就大的眼睛,瞪得好像要从眼眶里掉出来了。
  康熙没忍住,噗嗤乐了,又把笔塞回给他,“朕日理万机,此等小事,自然是你自己来办。”
  胤祉连忙拿回纸笔,生怕他汗阿玛真的心血来潮,给他写个话本让他来画。
  他从来都觉得,创作是一个人的事情,若是太多人来指手画脚,最后只会改得四不像,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胤祉卷巴卷巴,把自己的话本草稿给收拾了起来。
  康熙以为他要走了,却见他收好东西,伸手点了点桌上的账册,接着,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微笑。
  胤祉:'你懂的。jpg'
  康熙:'问号脸。jpg'
  胤祉只好明示:“立功,赏赐。”
  康熙:“
  …………”
  果然还是小财迷!
  康熙:“你这是要把朕的私库给掏空!”
  明明受惠的是天下百姓,怎么掏钱的成了他?
  胤祉:“我,迟来客,国库,赏?”
  康熙听懂了,胤祉的意思是,可以用国库的银子,赏给‘迟来客’的身份。
  如此,不止要赏他在玉米番薯和肥田之法的功劳,还要赏他在其他方面诸如水泥和水利的功劳。
  有功当赏,康熙认为切实可行,便道:“可,待朕与议政大臣们商议之后,再行封赏。”
  “谢……汗阿玛……恩典!”胤祉笑着行礼。
  胤祉正要告退,康熙自己却想起一事。
  “朕早前让工部收集上来的各省地图,今已集齐,预备开馆编纂《大清一统志》,你可有兴趣看看?”
  胤祉想起自己画得乱七八糟的,恐怕只有自己一人能看懂的地图,迫不及待地点头,“要。”
  康熙便让梁九功拿来一个大匣子,将各省的地图一一拿出来。
  康熙不过是想给胤祉看个稀奇,胤祉却看得连连皱眉,这些比例尺都不统一,而且很多山川河流都画错了。
  看着看着,胤祉没忍住技痒,兀自铺开一张白纸,用自制鹅毛笔,手绘起了全国地图,并把各省疆界,按正确的比例区分开来。
  地理老师的独门绝活,三分钟手绘地图,胤祉当初一见,惊艳当场。
  因为太惊艳了,所以胤祉就特意去学了,虽不能三分钟内画好,但也能做到准确按同等比例,画出完整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康熙:(⊙o⊙)…
  康熙:“???”
  康熙看看画了一半的地图,又看看一脸认真自信的胤祉,心跳加速。
  虽则他能看出错误之处,却没出声,耐心等着胤祉画完。
  胤祉也只用了五六分钟,就画好了。
  康熙仍然不动声色,问他:“除此疆界外,你能否画出长江黄河及各大山川图?”
  胤祉点点头,把黄河长江流域的源头和主流、大支流从图上画了出来,又画出各座有名的山川、湖泊,高原、盆地、沙漠也做了标识。
  想了想,将经纬线也画了出来。
  康熙内心剧震,又指着漠北和松花江以北的地区说,“这里也是我大清疆域,你不画出来?”
  胤祉一愣。
  汗阿玛指着的地方,在现代有很多已属于两个邻国,是晚清丧失的领土,如今他也不知道边界在哪里?
  他后知后觉,自己画出的是现代的地图,和大清真正的疆域不同。
  一抬头,对上汗阿玛微笑鼓励的眼神,“汗阿玛不怪罪你的无知,或许是仙人托梦时你没看全?”
  胤祉:“……”
  他顿时涨红了脸。
  康熙笑道:“无妨,朕已经命人去寻找通晓测绘之术的西洋人,预备聘请他们去实地测绘大清地图。”
  胤祉闻言,又提起了笔。
  罢了,‘托梦’都托了,画一个幅中国地图和画一幅世界地图,性质上也没差了。
  反正胤祉铺开的那张纸足够大,他干脆以原来的地图为中心,画起了世界地图。
  如此也好给以后测绘地图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画世界地图,倒是比中国地图还要快,因为他画得简略多了,只把各大洲的轮廓和经纬度给画了出来。
  稍加思考,又将大清疆域内的各地气候特点,在图侧写了出来。
  康熙已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他愣了半晌,抬首喊人:“梁九功,去把朕私库里的《坤舆万国全图》抬出来!”
  胤祉不知道什么是《坤舆万国全图
  》,康熙令人将六幅图拼出来,道:“这是前朝传教士利玛窦和进士李之藻一同绘就的万国图。”
  其实本朝的南怀仁也绘制过一幅《坤舆全图》,但相比较而言,这幅万国图和胤祉画的更为相近。
  等铺满了整个勤政殿地面的万国图拼好的时候,胤祉才发现,这妥妥就是世界地图啊!
  虽然这幅地图上有很多明显错误的地方,也已经足够叫他震惊了,这完全超出了他对当前科学水平的认知。
  接着,他一打眼,就看到了‘女儿国’‘矮人国’‘长人国’‘鬼国’等地名,不由扑哧笑出了声。
  这不是神话里的国家吗?
  康熙见状便问:“这不对吗?”
  胤祉摇头,“有对,有不对。”
  最明显的就是子午线的位置是错的,以及南半球南极洲处,竟画出了一片从古至今并不存在的、十分辽阔的大陆。
  他用手势比了个叉,对那些神话中的国家也比了个叉。
  不过,这幅地图还是极其具有参考性的,至少,能让时人知道,地球是圆的,西方已不再是蛮夷之地,也能为之后测绘出正确地图提供一些参考。
  康熙久久无语,其实在这之前,他还是不太相信地圆说,当然了现在也没有全信,只是胤祉画的居然和前人画的高度吻合这点,直叫他心惊。
  他不由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着胤祉,这孩子,是真的有仙人托梦,还是……
  胤祉恍然未觉,眼里透着惊喜笑看着他,“汗阿玛、大清,腻害!”
  康熙被他这一笑,从那怪诞的感觉里抽离,回神后,胤祉仍是那个天真赤忱到对他毫无保留的孩子。
  他在想什么呢?
  康熙摇摇头,摒弃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他听说漠西的噶尔丹幼年也曾传说是温萨活。佛转世,知晓生前之事。
  胤祉这样也没什么稀奇的,正是上天眷顾大清之相。
  康熙命人收起万国图,倒是拿起胤祉画的大清地图,问他关于河道的发源地与走向问题。
  胤祉意识到此时的河域可能与几百年后不同以后,也不敢肯定了,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各大河流的发源地。
  康熙也不失望,能有今日的意外收获已经很高兴了。他对西方各项科学都很感兴趣,这些未知,更加激发了他的求知欲。
  至于胤祉不确定的地方……
  “汗阿玛决意明年初南巡,你可愿与我同去?”康熙笑问。
  他今日问的这些问题,以及南巡的目的,都是对河工的重视。
  江南乃富庶之地,但每到春夏,总受水患之苦,这些年修复河工之事总是反反复复,却未见成效。
  胤祉当然要去!
  前世他社恐严重,到了没法出门的地步,始终遗憾不能去世界各地亲眼看看那些慕名已久的艺术品。至少,参加个美术展也好啊。
  这一世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去社交,竟在不知不觉间扩大了舒适圈,已经没有那么恐惧外出了。
  所以,有机会当然要鼓励自己多走出去看看啊。
  胤祉一把抱住了康熙的腰,“我要去!要去!”
  “好,那就带你去。”康熙揉了揉胤祉的头顶。
  忽然,他动作一顿,拿下胤祉的瓜皮小帽,看了看他头发浓密的发顶。
  “你这……”
  他这话才开了个头,胤祉咻地一下,抱起旁边自己的东西,“汗阿玛~儿臣、告退!”
  话音落,他已经运用内力,风一样地跑不见了踪影。
  康熙手里还举着他的帽子,嘴角抽了抽,冷哼一声,“别以为躲过去朕就会忘记了。”
  如今胤祉已经七岁,也
  已经进学大半年了,还留着全部头发,只在脑后编成发辫,像什么话?
  若是要南巡,被汉人看见了,让他还怎么有天子威严?
  翌日议政时,康熙便提出了要对‘迟来客’论功行赏。
  大臣们倒是一直认为赏赐是理所应当的,只是……
  明珠启奏:“禀皇上,如此良才,不若破格录用为官?敢问皇上,这位迟来客先生,可曾考过什么功名?”
  康熙:“……不曾。”
  众人顿时讶然得面面相觑,大家其实私底下都在猜,此人大才,会不会是哪个南书房深藏不露的侍读学士?
  可竟是未考取过功名的,那……范围可就缩小了啊。
  要知道,侍读学士里,除了靠科举考上来的进士,还有内外诸臣举荐的博学鸿儒,其中从未考取功名的,寥寥可数。
  众人正在心里排查着,又听皇上说:“此人隐居山林,不愿出仕,便赏他一些银钱表里罢了。”
  不料明珠勒德洪齐齐道:“不可啊皇上!”
  康熙愣了愣,“有何不可?”
  明珠:“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