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来的文士们齐齐扼腕,“早知道早点来买了!”
店员笑眯眯,“诸位明日请早。”
可是明日买的就是明日的报纸啊,只能收藏到半截聊斋新故事。
“咦,你们看
!”一位书生指向准备进卖场的几位女客,稀奇道,“她们怎么都有报纸?”
“难不成都是识字的女子?”
“没想到咱们的眼光,竟不如有学识的女子。”
他们可是在拙政园,经历了一场风波,才在心里知道了这报纸的好呢。
店员笑而不语。
这时,又听一名文士道:“虽然有些冒昧,但,若吾等愿意出高价,不知才女们能否割爱?”
这一提议,让倍感遗憾的文士们跃跃欲试。
有一个脸皮厚的,已经上前对一位做妇人打扮、戴着面具的女子行礼,提出求购请求。
谁知,“不行!”
女子毫不犹豫地坚定拒绝。
“谁也别想抢我的!”
第154章 第 154 章
文士碰了一鼻子灰; 讪讪地转回来。
这时,才听伙计道:“诸位相公有所不知,这些娘子们拿着《江宁日报》; 在卖场里买东西,能打九八折哩; 自然不会相让的。”
“啊。”众人恍然; 这才回想起; 今晨看那报纸时,确实有这么一出。
文士们不知道的是,胤祉的销售方案里,就有通过‘优惠券’的吸引力; 把报纸卖给女子的一项。
所以到了傍晚,所有没卖完的报纸,都由卖报郎们带回了卖场; 就在这卖场外售卖,很快就销售一空了。
伙计正是沈平安; 他笑道:“相公们真心想要,不若等卖场散场了; 小娘子们拿着报纸也没用了; 定是愿意相让的。”
这话说的……众人都心动了,但又拉不下脸来。
徐元灏把目光转向伙计; “小兄弟,咱们都有要事在身,不知你愿不愿意帮个小忙,当然; 不会让你白忙活的。”
什么要事在身; 就是顾着面子。
沈平安心中了然; 却也不拆穿。他员工培训时,就被植入了热情好客、让每一位顾客宾至如归的服务理念,所以没有拒绝。
于是一行七人,一人留下了五文钱给伙计,让他帮忙收来七份报纸,至于能从中赚多少、买不买得到,就看伙计本事了。
沈平安数着手里的铜钱,乐开了花。
他好像,嗅到了一丝小主子说的,商机。
等卖场散了,地上桌上,到处都是小娘子们不要的报纸,他全部都好好地收起来了。
毕竟是创刊第一天的报纸啊,以后别人想找都不一定找得到呢,如果能买到,肯定愿意花钱的吧?
翌日寅时末,沈平安就起来了,带着卖场的其他小伙计们,到了城郊外写着‘江宁报社’的一处院外,等着里面的人开门派报。
等到卯时初,报社大门开了。
报社的临时管事步山笑眯眯地,给每人一百份报纸,“今日跟昨儿个不一样,每卖出五份报纸,你们才能得一个铜板。”
“啊……”昨日小赚了一笔的伙计们顿时有了意见,一天赚几十文钱,抵得平日里好几天的辛苦钱了。
步山不以为意,“嫌少可以回去。”
“不少不少!”沈平安赔笑,看到今日的报纸总量比昨日多,他大着胆子笑问:“那若是卖不完呢?”
步山:“傍晚前卖不完就拿到卖场那边,还是你负责记账。卖出不足五十份者,扣一半工钱。”
众伙计皮子一紧,“遵命。”
沈平安:“那要是早卖完了,还能来拿货吗?”
步山挑眉:“自然可以,能赚多少算你们的本事。”
众伙计一听,顿时重新燃起一腔热血,卖完一百份,净赚二十文钱,两百份就是四十文,也很多了!
沈平安翻了翻报纸,再问:“如此,还请步山掌柜,教我等今日的卖报话术吧。”
不料步山却道:“今后,这话术就得你们自己想了。”
众伙计心底又是哀嚎声一片,却不敢说什么了。
等抱着报纸往城里走时,沈平安就跟大家商量起该用什么话术来,好在群策群力,很快,大家就根据今日报纸上的内容,想出了好几种话术。
不过,情况比他们想的都要好很多。当他们回到城门处,就有官兵主动掏钱买报纸了,说是家中女眷让他们买的。
此时身份转换为卖报郎的伙计们,心里又更有希望了,别看他们这买卖小,但东家和官府关系好啊。
别人进城做买卖都要交税,他们就不用,官差还跟他们买东西。这买卖啊,有盼头!
见官兵都自己掏钱买,周围入城的人都好奇起来了
,进了城就把卖报郎们围起来问情况。
“最新的《江宁日报》嘞……诗社才子们昨日求而不得的好报纸来一份啊!”
“破庙仙姑现真身,正义书生享艳福……”
被他们的话术一通说道,很多识字的人,或者家里有人识字的,都愿意掏两文钱买一份回去。
开张大吉!
卖报郎们精气神都好起来了,进了城,众人分散开,都劲头十足的开始叫卖了。
今日的报纸,卖得可比昨日快多了,也容易多了。
甚至有商铺掌柜主动问,“这日报是日日都有新鲜的,那你每日给我送来一份,能打折吗?”
卖报郎拿不定主意,去问主意最正的沈平安,被沈平安敲了个脑瓜崩,“你傻啊,当然应下来了!”
他眼珠子转了转,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便带着那伙计一起回去报社找步山。
步山听了并不意外,“小主子早就说过此事,若有人一次订报一月乃至于数月、一年,可多加优惠。”
只是没料到这么快有人愿意订罢了。
步山拿出早就备好的方案:若订报一月,只需五十文钱,每日专人送报上门;订报三月只需一百四十文钱……以此类推,订得越多越优惠。
而谈成订报买卖的卖报郎,签订单的时就能得十中取一的佣金。
步山把订报的收据本都给拿出来了,上面有预先盖好的报社印章。
他给了沈平安,“你看着安排吧。”
不过步山也没料到,沈平安这么有本事,当日就带着卖报郎们,谈下了一百多笔订单,带着一堆铜钱回来。
卖报郎们业务越来越熟练的同时,报纸也逐渐在苏州普及,成了苏州人习以为常的存在,大多数识字的人,看见了总要买一份看看。
不止苏州城,附近的州县乃至于江宁府,都有人托人来买报的。
百姓买这报纸,已经不单单是因为有趣和优惠券了。
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由于这报上对时事追求严谨准确性,从不出错,已经在他们心里,形成了一定的权威性。
有时候听说一件事,却不知道如何评判是非对错的时候,百姓们更愿意相信报纸上说的。
而卖报的方式,也变成了大小摊位的定点投放,需要的卖报郎少了。除了定点,其他百姓也可批发报纸来卖,自负盈亏的模式。
沈平安带着的卖场小伙计们,相当于出来历练了一圈,又回卖场了,胤祉大方地每个人都给了赏钱。
报纸的销量好起来后,打广告的就自动找上门了。
仅仅一个月,报社回本了。
于是,报社开始招募正式员工,也准备扩版了。
徐元灏和诗社的众人,不但自己打算参加招募考试,还写信邀请了住在江南省各处的友人前来,对《江宁日报》大加赞赏。
招募考试这天,场面一度有些失控。
因为胤祉也没有想到,来的人那么多!用吴兆骞的话来说,就是‘比得上考乡试时的盛况了’。
胤祉囧。
他没想搞出这么大阵仗的,结果据说附近州府有名的才子来了七八成。
好在财力人力都有,场地花了一番功夫也能安排,总算把这招募考试给进行下去了。
而令众‘考生’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招募考试,竟然不是考他们的文采学识,考的都是一些民生、常识和见识的东西,甚至还有生意经,以及算术和记账。
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全都考得一塌糊涂,出了考场就骂报社不知所谓,甩袖离去。
超揆站在胤祉旁边,笑着念了句佛,“又招骂了。”
胤祉耸耸肩,“
师父,时代、不一样了。”
超揆:“是啊,跟不上你的脚步,终会被其他人甩在身后的。”
这次考试后,胤祉如愿把报社的新班子给搭起来了,再也不是之前被他硬拉着来凑数的侍卫暗卫和超揆师父了!
其中,副总编便是吴兆骞,其他编辑和记者也多出自‘新慎交社’。
这新慎交社已经办了两个月,绝不是毫无意义的。
容若因为帮上了胤祉的忙,心里也大大松了口气,终于觉得自己不是三爷身边最无用之人了。
十月,北方逐渐入冬,天气冷起来了。
幸运的是,胤祉通过潘家,跟洋人要的棉花,终于漂洋过海,一船又一船地运过来了!
由于胤祉提前请了旨,进口的棉花关税极低,洋商自然就愿意多跟大清人做这棉花生意了!
要知道,西方对大清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物,都需求量巨大,一直在给大清‘送钱’,大清百姓却好像不太需要他们带来的任何一样商品,早就让他们不满了,他们也想赚大清人的钱!
好不容易知道大清需要棉花,那他们还不趁机大赚一笔?
最初的十几船棉花,都是事先谈好价格的,胤祉很快收下,并纺成棉线,织成棉布,纺织厂也顺利地开始运营了!
可后来再有洋人运来棉花,就开始坐地起价了,想要以之前两倍的价格卖给纺织厂。
胤祉呵呵了,“不要了。”
洋商们本以为不愁卖,谁知纺织厂不要之后,再也没有一家能吃下他们一船船的货。
这些洋商只能恨得牙痒痒的,回头找上纺织厂,以比之前还低的价格出让了。
只是他们心里到底不甘,打定主意不要运棉花来,便宜了这纺织厂了。
直到……生意做成,纺织厂送了他们每家一匹布,并告诉他们价格。
洋商:“!!!”
什么叫物美价廉?这就是!
惊喜不已的洋商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将会因此棉布,又多一笔巨额支出,哐哐落入大清的腰包。
第155章 第 155 章
洋商们算了一笔账; 这布匹就算交上百分之百的关税,带回国内,也能狠赚一笔!
利润可以达到布匹本身价值的十倍!
于是; 在拿到布匹的第二日,就有洋商带着翻译上门求见,希望能购买几船布匹。
不料; ‘鱼乐纺织厂’的管事虽然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却断然拒绝了这笔买卖,哪怕洋商自己把价格翻了一番。
管事却说东家早有交代,要先让大清百姓吃饱穿暖; 才会考虑出口的贸易。
但洋商们嗅到了商机; 哪里有这么轻易放弃的?
他们一般到了大清,会停留一段时间,销售货物并采购大清物产。
趁着这段时间; 他们日日都上门求见; 企图靠诚心打动纺织厂东家; 可他们每次得到的都是客气礼貌的拒绝。
渐渐地,有洋商放弃了; 开始想别的主意。
有人想等着这布匹在大清开市售卖后; 直接按市场价买下来; 能买多少是多少。
还有脑子更加活络的; 却想到要去探究,纺织厂看着地方不大、人手不多,是怎么一下子就把他们送来的棉花; 变成这么多棉布的?
想到这点的洋商叫费尔马; 他开始打鱼乐纺织厂设备的主意了。他认为; 纺织厂里一定是有什么领先于世界的科技产物; 才能有这样大的产能。
他自己手里有船队、有棉花货源,要是能拿到这先进的设备,带回国内,不就再也不用辛辛苦苦跑船了吗?若是献给皇室,立了大功,说不定还能封个爵位呢!
于是,费尔马联合好几个商船负责人,借口要谈棉花供应的生意,提出到纺织厂内参观。
设想得很好,不料管事断然拒绝。
费尔马:“先生,如果你们不给参观,我们怎么能相信你们可以用掉所有的棉花呢?如果我们下次运来很多棉花,你们又不买了,那就太糟糕了!”
管事笑道:“我们可以签订合同,由官府监督。”
费尔马:“你们的官府是有利于你们的。”
管事:“既然费先生不相信我们纺织厂的信誉,那就再考虑考虑,我们也不怕找不到愿意相信我们的合作伙伴。”
费尔马见说不通,气得用法语叽里咕噜抱怨一通,译者都不好意思翻译。
可管事只是笑眯眯地看着他,像看跳梁小丑一般,让他火大!
费尔马气鼓鼓招呼众洋商离去,并扬言要联合所有洋商抵制鱼乐纺织厂,不再给他们供应棉花。
见洋商们气势汹汹地出了大门,管事的表情才变了,转头回到里头去见曹寅,将方才的情况报给他听。
“曹大人,咱们会不会真的买不到棉花了?”
曹寅淡定地喝着茶,“不怕,咱大清地大物博,总有一日,也能种出好棉花来。”
三爷心中早有成算,关于棉花的种植研究,早就让李英贵安排着进行了。
“那也是将来的事情,眼下如何是好?”管事哪能放心?
“你且看着,那些洋商也不是一条心的,总有人愿意跟咱们做买卖的。”曹寅道。
不怪乎他如此淡定,主要是现在的局面,其实胤祉早就有所预料,跟他提过,所以他也不急。
曹寅喝完茶,才慢悠悠交代:“目前更要紧的,是得防着洋人打探厂子里的机器和技术,你得把所有工人看牢了,也不得让外人偷溜进来。”
管事肃色,“小的领命。”
只是等到了一批商船即将离港,棉花供应的事情也没人来谈,连曹寅也有些坐不住了,只好跑去求三阿哥指点。
胤祉最近正跟着超揆师父一边读书,一边学山水画,心态也变得很佛系。
“
随意,没有棉花,便停工,做羽绒服,做成衣。”
曹寅:“……”
曹寅:“也罢,冬日来了,这给宫里的羽绒衣物,是该加紧做了。”
去年,三阿哥给两位皇太后做的羽绒服,曹寅可没少在私底下听皇上吃味,说三阿哥怎么没想着也给他做一件?
是以今年冬日未到时,曹寅就有意在胤祉面前提起给皇上做羽绒衣物的事情。
也好在是有他这一提醒,不然今年皇上恐怕要更郁闷了,因为,三阿哥当时的表情,压根儿就是没想起来这茬。
给皇上的一套羽绒衣物,已经在京城降温前送了去。
而三阿哥估计是独自在外潇洒,良心上有些过不去,鸭绒鹅绒还令人继续做着,准备给宫里的亲人都来一套。
如果胤祉能听见曹寅心声的话,一定会觉得好笑:不,他并没有良心不安。
只是被晾多时的系统,见他‘合家欢’的任务许久没有主动做,让他稍微咸鱼翻个面,于是他就动了动,酱紫。
而咸鱼翻了翻面的效果无疑是喜人的,系统说,离他成功完成任务,又迈进了一大步。至于是多大一步,还有多少步,系统不说。
胤祉怀疑它不是不说,而是自己也不知道吧,小废物系统没谁了。
系统:'……'
时间来到了十一月,天气渐冷,比较高的山顶都开始积雪了。
那费尔马是荷兰人,他果然联合了所有的荷兰商人,开始明着抵制纺织厂,明确表示不再卖给纺织厂棉花。
荷兰人占据了洋商数量的九成五以上,他们联合起来,别的国家商船,也不敢明着跟纺织厂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