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 >

第113章

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第113章

小说: 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中信誉良好者,方可做此营生。”
  胤祉:“(⊙o⊙)…?!”
  一、一半收入当做商税上交?!
  好、好狠呐!!!
  所以,他薅百姓和富人的羊毛,汗阿玛就薅他的羊毛吗?!
  说好的感天动地父子情呢?!!!


第145章 第 145 章
  赚这么多钱; 又受到汗阿玛和官府庇护,交税胤祉没意见,但这比例是不是太高了?
  就是在后世; 最高的交税比例也才百分之四十五啊!
  而汗阿玛的意思,“是一半、服务费; 还是、一半、纯利?”
  是服务费五成?还是刨去人工、场地、耗材等成本的纯利润五成?
  康熙逗他:“一半服务费。”
  胤祉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好家伙; 比周扒皮还狠啊!
  那他是在给全大清百姓当社畜啊?他还没有这么伟大!
  胤祉冷静地讲价:“二八。”
  康熙:“不行”
  “三七。”
  “四六。”
  “三七。”
  “四成半。”
  “三七; 服务费,别人、难做假账。”
  “……行吧。”康熙同意了; 估计收得太多,别的商人接受不了。
  三成也很多了,有胤祉当先例,应该会容易很多?
  既然要效仿胤祉的‘无本买卖’,那也应当跟他一样交高额税款。
  太子胤礽默默算了一笔账,暗暗咋舌:若一天赚服务费一千五百两; 就得交四百五十两税款,一个月下来是一万二、三千两; 一年下来是十四万两……
  这这这……
  这抵得上一个省份的税银了吧?!
  当然,比不上江南省; 但那些普通省份就真的……有时候连十万两都收不上来,还得朝廷倒贴赈灾。
  所以在胤礽看来; 三弟……好傻。
  傻就傻在; 他不但给朝廷交这么多钱; 赚了多少钱还全都让汗阿玛知道了; 加上爱做善事; 一旦汗阿玛需要银钱,那他的钱还能留得住?
  在这一刻,胤礽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傻三弟,竟然神奇地悟了一件事:会赚钱、有钱也不一定是好事。
  比如,自己也知道了他有钱,凭自己和三弟的关系,等自己有需要了,三弟能不帮衬吗?
  嘿嘿~
  胤祉还不知道自己被太子二哥盯上了,知道了也不会在意的,他只会觉得二哥还是太不了解自己了,自己从来都不吃亏的。
  胤礽也不知道,胤祉觉得三成很合理了,可以说是这个朝代的天花板了,胤祉愿意做这个天花板。
  翌日,康熙与大臣们就此事议政,最后达成的共识,也差不多是康熙说的那样,新律法很快就在颁诏天下了。
  最先看到的自然是苏州府的商人们,很多看到‘鱼乐卖场’大赚特赚,正准备跟风效仿的商人们,一时间都犹豫了起来。
  与此同时,‘鱼乐卖场’门口,贴出了义卖会每件拍品所得善款的清单,引得苏州百姓争相围观。
  上面清楚列明,谁捐赠了何物,募得了多少善款。
  “咦……都是两位皇太后、皇上、阿哥公主们和涧中鱼先生捐的?”
  “天哪,皇上捐赠的神车募得了一万五千两!吾皇仁善啊!”
  “涧中鱼先生捐赠的独家买卖权是啥玩意儿啊,竟然募得五十万两和二万石粮食?!”
  “先生厉害了!”
  “天老爷诶!总共募到了一百多万两的善款?!这是都要给了高邮人吗?”
  忽然,有人大声道:“好羡慕高邮人啊,这不是天上掉银子了吗?”
  百姓们看到那么大的济慈款总额,第一反应都是有些羡慕白捡钱的十几万高邮灾民。
  有人是这样算的:如此多钱,分给十几万灾民,一人能得十几两银子呢,这可比自己种田赚多了!
  甚至有人会想,自己家也吃不好穿不好的,怎么济慈会不拿来给自己?
  直到说出这种想法
  的人被怼:“你是傻子吗,怎么可能把钱平分给灾民?治水不用钱啊?修河堤、重建房屋、重整田地、安置灾民不要钱啊?”
  又有人说:“你要是觉得好,你搬去高邮啊,每年屋子田地给水淹那么两回,一回淹半年。”
  “大家也不用羡慕高邮百姓了,有这样爱民如子的皇上,和这些行善积德的大老爷们,再有济慈会在,今后若有其他人遭遇不幸,日子也有了盼头!”
  “对对对!还得是皇上和涧中鱼先生的济慈会,不然哪能有这种好事呢?”
  “此话怎讲?好事是指,济慈会今后也会帮咱苏州人?”
  “没错,诸位有所不知,等江宁济慈会办起来,也是会帮扶江宁府内着实困难的百姓们的。”
  “此话当真?那哪些人能找济慈会帮扶呢?”
  “无父无母的孤儿、无法劳作的孤寡老人等,生计艰难的贫民……当然,有手有脚却想吃白食的人不帮。”
  人群哗然!
  “这这这……真的有这种救苦救难的地方吗?里面难不成都是菩萨?”
  这话问出了几乎所有人的心声:真有这种菩萨,百姓岂不是都不用担心吃不上饭饿死?
  “问得好!”‘鱼乐卖场’门口,一个洪亮的声音笑道,“菩萨是没有,但多的是咱苏州府慈悲心肠、德高望重的大善人!这些善款,可都是他们捐的。”
  “谁呀谁呀,给咱们看看,都是哪些大老爷如此心善?”
  那道洪亮的声音,出自一名有内力的侍卫,他的声音可以传到在场所有人耳中,“明日大家就知道了,明日将张贴善人老爷们的捐款名单。”
  这一日,善款金额庞大到惊人的消息,很快因为百姓的震撼,传得街知巷闻。
  随之传开的,还有江宁府即将成立济慈会,救苦救难的消息,以及明日捐款名单张贴的消息。
  而胤祉让唐岳和步山安排在市井中的人,继续在其中引导舆论,又隐入人群,深藏功与名。
  ……
  隔日,天色刚亮,‘鱼乐卖场’外面,就逐渐聚集起密密麻麻的人群,都在等着看是哪些有钱人那么大手笔?
  ‘鱼乐卖场’也没让百姓等太久,辰时初,便有人从门内拿着巨幅的两张大红纸出来,架着梯子,张贴到与门匾齐高处,字体也大,让远处的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虽说义卖会的时候全部人都戴上了面具,但捐了善款,可以有名有姓地公诸于众,所有富商都是乐意至极的。
  如此不但在百姓间能有好名声,没准圣上也会多看一看他们的名字和家族呢。
  特别是有东昌府被圣旨嘉奖的例子在先,那些狠狠心花了大钱的商人,自然希望也能花钱捞到点实际的好处。
  “哇——潘家是哪家啊,竟然捐善款五十多万两,还有十万石粮食?!大善人啊!”
  “是富得流油了吧?”
  “啊这……没听说过潘家啊,是不是外地来行商的?”
  “我知道潘家,搬来苏州也有十来年了,是大盐商之一,他们家不可能比苏州的大家族有钱。”
  虽然大家都能看到,苏州的大家族里也不乏出手大方的,且榜上有名,那捐款数目也让大家叹为观止,但比起那潘家,就真的差远了。
  底下苏州人悄悄嘀咕,显然对于这些苏州豪绅比不过外乡人,很有些意见。
  又有人呵呵,“潘家是真慈善大方了,可这么露财,也不怕……”
  百姓和未曾参与过的富户看个热闹,不由产生了攀比和嫉妒的心理。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叫他们发现自己狭隘了。
  “圣旨到——所有人跪下接旨!”卖场门口一名侍卫高声唱喝道。
  围观的百姓们一怔,反应快的已经匍匐在地,接着,所有人都愣愣地跪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东昌府富人潘景文……等,捐善款以济慈救难、行善积德、福延百姓,功德昭著……”
  苏州府捐了款的富商们想得再好,也没有想到眼前这种好事儿!
  皇上居然在圣旨上对他们的溢美之词如此之多,让他们都自己怀疑是祖坟冒青烟了!
  好事儿还不止于此,捐款前十的十家,圣上赐了每家一个国子监进学机会,还给第一的潘家写了‘大善之家’的匾额。
  潘景文当场接了旨,其余被通知前来的九家也激动得满脸红光。
  此等的风光,让百姓们都没了攀比和嫉妒的心思,只剩下了艳羡和慕强的心理。
  谁叫他们不是财力不如,就是没有那么好的眼光,早早地掺一脚。
  一被免礼,有认识的立刻就围了上去,企图让那十家带自己玩。
  卖场门前热闹无比,十家人被众人巴结着、簇拥着,一个个争着要宴请他们去最好的酒楼宴饮。
  那十人被道贺被吹捧,听着为他们发出的欢呼,笑得见牙不见眼,却只推脱,说还要去府衙谢恩。
  这下众人不敢跟了,只能讪讪离去,心里盘算着,要备上厚礼,跟这几家好好走动起来了——这可是被皇上和圣旨记住名字的人物啊。
  十人去府衙谢恩,本以为只能被允许在门外跪了行大礼就自行离去,却不想……
  皇上召见了他们?!!!
  康熙表现得极为亲近,但那帝王的威势是掩盖不住的,自以为是‘士农工商’里最下等人的商人们,一个个绷紧了头皮,诚惶诚恐。
  在康熙提出,让他们帮着涧中鱼先生办起济慈会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应了下来。
  在康熙以‘鱼乐卖场’为例,说起商税变革之事,他们也义无反顾地拍着胸脯说愿意身先士卒,给苏州府的商人们打个样儿。
  康熙大为赞赏,赐了他们绫罗绸缎各十匹,允他们以商人身份穿戴绸缎。
  十个人千恩万谢,乐得找不着北了。
  等到他们告退出了府衙,才有人稍稍冷静了下来,“诸位等等,那个商税……”
  众人仔细一琢磨,顿时背上起了一层冷汗,“…………”
  他们这是……上了皇上和涧中鱼先生的贼船了?
  看众人脸色不好,潘景文道:“诸位老爷听潘某一言。”
  众人看过去,只见他面色如常,一点儿也没有懊恼的表情,“潘贤弟请说。”
  潘景文:“依潘某看来,这商税变革已经是朝廷板上钉钉、势在必行之事,咱们苏州府只是身先士卒罢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众人深觉有理,既然只能硬着头皮上了,那不如趁着这机会,给自家多挣些好处。
  “张某有些想法,想与诸位仁兄说道说道,不如咱们移步天香楼,慢慢商议?”
  张老爷这一提,立刻得到众人的附和,他们答应皇上的事情,以后总要时常一起办事,不如早些一起拿出章程。
  只是众人才准备离去,就听到江宁巡抚衙门里升堂的声音。
  众人纳罕,皇上就在这苏州府、在这江宁巡抚府衙,近来都是压着案件没有审的,怎么今日就升堂了,这审的该是何等大案啊?
  他们也才走出府衙外,见到有百姓跑过来围观,才发现这竟然是公开审理的。
  “走,看看去?”
  一人提议,另九人立刻附议,眼底都是看好戏的神色。
  只是,当他们看到堂下受审之人时,心情就有些复杂了。
  那是……苏州知府,胡知府。


第146章 第 146 章
  “胡知府这是犯了什么事啊?”
  “应当是……冒犯了哪位贵人?”
  苏州府众富商的都是这么想的。
  如果是其他罪名的话; 皇上才到苏州没多久,哪能查得那么深呢?
  据说,半个月前皇上经过宿迁时; 沿路有很多百姓喊冤,想要告御状。
  皇上稍作了解,发现都是些百姓间的纠纷后,就对侍卫和大臣说; 这些案件他不能直接收揽。
  因为这些人知道御驾不会停留太久,抱着想要快速解决私怨的想法; 若他当真仓促审案; 未必能当即查实; 反添冤假错案。
  即使地方官不能伸冤; 也应当向总督或巡抚申诉。
  当时皇上的态度摆明了,没有深入查实,是不会仓促审案的。所以大家才会猜,胡知府被审,是因为近日得罪了皇家的主子。
  这不; 那审案的公堂上,还有几位阿哥坐着旁听呢。
  于是苏州的富商们心情都轻松了些,想到不会牵连到自己,心底倒是幸灾乐祸起来了。
  有人甚至恶狠狠地想着; 希望他得罪的那贵人足够恶; 最好把他弄死!
  这胡知府在任两年多; 和原来的江宁巡抚余国柱狼狈为奸、贪赃枉法; 可没少向他们索贿; 很多事不给钱就办不成; 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或许有商人乐得跟他们勾结; 而更多的商人被吸血吸得苦不堪言,可听说他们的后台非常强硬,为首之人还是皇上最为信重的宠臣,就算是皇上南巡,也没有人敢有告御状的心思。
  现在能看胡知府倒霉,也算是一种乐子吧。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新任巡抚汤斌,审的是胡知府贪腐之罪?!
  惊堂木一拍,胡知府身子微抖,却不肯下跪,因为没有证据他不认罪。
  汤斌冷笑一声,“来啊,传证人潘景文!”
  苏州富商们一愣,接着就看到,刚刚就在他们中间、笑着说要一起去酒楼宴饮的潘景文,从怀中掏出一本账册,大义凛然地上了公堂。
  众富商:“???”
  “他疯了?!”有人大惊。
  “潘兄,你可知民告官,需赤身滚六尺钉板?!”
  胡知府看到他,面色大变,“姓潘的,你竟敢诬告朝廷命官,你可知罪?!”
  不料,潘景文不卑不亢道:“胡大人见谅,小人只是作为证人,呈上证物而已,并非原告。”
  胡知府面色一青,就听那上座旁听的大阿哥笑说,“是小爷我要查你,怎么,你也要我滚钉板?”
  胡知府腿一软,跪了,“下官不敢!”
  他想要喊冤,但很快,潘景文的证词和递上的账册,以及御前侍卫从他家中搜出的赃物,把他给打懵了。
  他又辩解说和潘景文有旧怨,被他构陷报复,可这时,在公堂外看戏的苏州富商里,有人反应过来了。
  这不是阿哥们玩闹,这是皇上已经铁了心要整治这贪官了!
  没见那些御前侍卫,搜证的动作有多迅速吗?
  “汤大人,小人也愿做证,小人也有证物!”张德本第一个站出来。
  接着,其他富商也狠狠心,一个个站了出来……
  罢了,反正已经上了皇帝的‘贼船’,选好了一边,那就倒戈得更加彻底,抓住机会立功!
  况且,他们当中,真正干净的人是没有的,而这无疑是将自己变成‘受害者’的好机会,傻子才看不懂局势呢。
  众阿哥在公堂上围观得津津有味的,特别是那些花样百出的索贿、行贿方式,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啊!
  直接点的就是暗地里,直接送钱送宝物。
  委婉点的花样就多了。
  什么用超高价买对方手里一件普通物件啦……
  什么帮忙置办房产田产,不收分文啦……
  什么婚丧嫁娶过节借着迎来送往,送价值高昂的礼物叫‘人情’啦……
  什么以诗文会友的通信中,暗藏数额巨大的银票叫‘雅贿’啦……
  众阿哥表示,还真是长了见识了!
  听到他那么贪得无厌地敛财,如今又看他装腔作势、大声喊冤,到惊慌失措,再到最后天都塌下来的表情,更有意思了。
  这胡知府也是活该,汗阿玛本来打算让汤斌慢慢查他的,可谁叫他为了拍汗阿玛的马屁,竟敢窥伺御驾行踪,还派人跟踪,甚至差点为了拍马屁搅黄义卖会呢?
  他如此自以为演技卓绝的拍马屁方式,反倒让康熙怀疑他,让人去查他,这一查不就有问题了么?
  说起来,上次汗阿玛拿苏州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