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臣攻略手册-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鸾的字迹。书卷上写满了字,比他之前言简意赅的六个字多多了。
他的唇边带了一丝笑。
指腹落在末尾处,她落款的‘鸾’字处轻轻摩挲。
鸾字贵气,五行从火,赤色凤凰。用作名字的寓意好,这个字她写得也好,名如其人。
他久久地凝视着清丽的‘鸾’字,几乎可以把这个字的一钩一划描摹写下。
良久,他的视线终于回到书信的第一行,仔仔细细地阅读起来。
第一句写的居然是:“不许为难卢四。”
裴显:“……”
唇边愉悦的笑缓缓消失。
他的目光从书信上抬起,带着几分浓郁杀气,落在长案上搁着的刀鞘上。
卢四郎确实是个俊俏的少年郎君。就算黑了瘦了,还是个俊俏的小黑脸。
罪臣之子,死囚的身份,能够留下一条性命,已经是侥幸之极。竟然还准了他运送军需粮草,积攒功勋,为他将来的出仕做打算。千里迢迢送来的书信里,头一句就护着他。
裴显稳住心气,继续往下读。卢四郎毕竟替他押送来了粮草,他决定通篇读完再给卢四一个痛快。
第二句话却和第一句大为不同:
“野花野草石头都已收到。野花野草装点室内,五彩石子放于鱼缸底。”
裴显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这句。平淡中暗藏缱绻,难得温柔最动人。
满腹的无名火气忽然消散了。他继续往下读第三句:“我亦安好,想你了。”
裴显的指腹在‘想你’两个字上反复摩挲,寒霜神色舒缓下来。
最后一句写的是:“仔细摸木匣子底层。”
裴显把长木匣子拿过来,匣盖推开,放置书卷的匣底精心垫了一层竹篾,放了几片京城秋天的枫叶。
他盯着打量片刻,伸出手去,沿着匣底一点点地摸索过去。在角落里头,隔着微微凸起的竹篾,果然摸到了一颗圆滚滚的金珠。
他把竹篾连着枫叶一把掀起,捏着金珠,拿出来一串新编好的五彩丝绦金珠手串。
一回生,二回熟,这回编织技巧大涨,比上回时而细密、时而稀疏的编工看起来精巧多了,手串中央甚至用黑线编了只小小的蝙蝠。
裴显把新得的五彩丝绦金珠手串握在掌心,叫来了亲卫。
“把回命酒拿一小坛给卢四郎。告诉他,殿下要的酒,叫他回程路上小心护好了。”
他吩咐下去,“边境没他的事了。留他一晚上,吃顿饱饭。趁裴某没改变主意之前,叫他明早就滚。”
作者有话说:
二更送上~,
第101章
京城的三堂会审还在继续。
一桩谋害天子的大案; 牵扯出另一桩谋害先帝的旧案。三堂会审的几位主审官员,日夜神色凝重。为了防止出纰漏,索性连宫门都不出了; 都宿在外值房里。
这天,姜鸾由丁翦护送着; 路上低声知会她,
“宫里仔细筛了一遍; 当日潜入桂花林里放下金盆的宫人; 已经抓获了。是个年仅十五岁的小宫女; 姓叶。和她同住的宫女看她近日行踪可疑,有一夜梦中呓语什么‘奴婢忠心; 日月可鉴’,告发了她。”
姜鸾追问:“什么来历?才十五岁; 背后是不是有人教唆。”
“家世寻常的小宫人; 父母没了; 兄嫂把她送进宫里,从此断了音信; 八岁起就在宫里长大。过去曾经在椒房殿里,负责几处庭院的洒扫。因为她年纪小,差事轻省。后来谢娘娘搬去离宫,没把她带上。椒房殿换了顾娘娘; 为了节俭宫室用度; 裁撤了椒房殿里的一半宫人,叶宫人被打发去御花园洒扫,差事繁重了许多; 据说满腹怨言。”
“她有没有说图谋?背后教唆的人呢。”
丁翦苦笑; “没拘到活人。她同屋的宫人大半夜的跑去告发她; 被她察觉了。叶宫人留下一封遗书,一把剪刀把自己捅死在屋里。等禁军破门而入的时候,只看到满地的血,人早没气了。遗书作为证据呈给了刑部。”
他复述了几句遗书里的原文,“遗书满腹怨恨,倒也像是识字不多的宫女说的话。大意说,先帝和谢娘娘对她好,顾娘娘对她不好,她要为先帝的枉死讨回公道。”
“什么枉死?”姜鸾轻笑,“先帝是病逝。谁告诉的她先帝枉死?”
“死无对证,不管是受了谁的教唆,叶宫人背后的人已经无法追查了。但遗书上的那句先帝枉死,和徐公公的口供对上了。哎。”
丁翦长长地吐了口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个喊冤‘先帝枉死’,一个口供‘死因存疑’。
八月初十,延熙帝暴卒当夜的人证,除了大狱里的徐公公,还有一个人证也在京城里,但谁也不敢去问。
那个就是紫宸殿里重病昏睡的端庆帝。
要不要往下查,如何结案,三堂会审的几个主审官员进退两难。
通往紫宸后殿的藤蔓长廊边,崔中丞又来堵姜鸾了。
“殿下。”崔中丞最近的气色不大好,深秋天气干燥,他嘴边起了个大燎泡,满嘴唇都是干裂血皮。
“给个准信吧。这案子还如何追查,圣人那边要不要问,如何地问。臣等束手无策,一切仰仗殿下的谕令。”
姜鸾知道他的意思。
徐公公说延熙帝死因存疑,意思就是暗示:不是病逝,极有可能被人加害。
当夜的人,延熙帝薨了,韩震龙死了,还在世的当事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中书令裴显,一个是端庆帝姜鹤望。
徐公公人就拘押在大理寺牢狱里,他的口供并不难问,但谁也不敢继续往下追问。
徐公公是个吓破了胆的鹌鹑,万一胡乱掰扯,供出了什么要命的供词……后面怎么收场?
崔中丞堵了姜鸾几次了。话里话外,请她私下里问一问圣人,揣摩着端庆帝的回复,他们也好决定结案的方向。
但姜鸾压根不想问。
她并不在乎她那位性情酷厉、好大喜功的好长兄究竟是怎么死的。
按她的想法,把徐公公放了,就按照原本的‘病逝’结案,不要再追究下去,一了百了。
但事情发展到如今,三堂会审的大案,不可能压住动静,朝堂上的官员们多多少少都听说了。御史台出了名的大炮仗,绰号‘章三本’的章御史,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着上奏本要求彻查。
姜鸾站在紫宸殿外,和崔中丞谈起了条件。
“要本宫去紫宸殿问圣人,可以。但本宫同样有事情,想请崔中丞在政事堂里说几句话。”
崔中丞眼皮子一跳,“殿下说的……又是退兵令的事?”
姜鸾连着说了几次了,要朝廷撤回九月中旬的发往边境的退兵令。
说了三回,被政事堂驳了三回。
今天是第四回 了。
姜鸾不是轻易退让的性子,她想要做的事,会反反复复地尝试。一遍不行,换条路再试试,总要做成才好。
崔中丞不是坚定的主战派。在他心里,边境大获全胜,大闻朝获得了空前大捷,突厥王庭已经在协商纳贡,还往下打个什么劲呢。
大闻朝疆域万里,他看不上突厥人连粮食都种不出的贫瘠的砂石荒漠地。
但如今京城的情形太棘手,三堂会审的主审官员们骑虎难下,两害相较取其轻,他退让了。
“臣应下了。”崔中丞咬着牙捋袖子,
“殿下等着政事堂的消息。臣这就去跟李相争个不死不休。如今政事堂里就只剩臣和李相两个,等三五天吵不出结果,言官们纷纷闻风上奏,一摞奏本奏上圣人御案时,就是殿下的机会了。”
姜鸾一点头,往紫宸殿方向走去,“等你的好消息。”
顾娘娘这几日都歇在紫宸殿,不眠不休,照顾夫君,照顾虎儿。
姜鹤望在她的面前,一只脚踩进了鬼门关里,仿佛一道惊雷,劈开了她障目的叶片。
生死关头,顾娘娘终于意识到,她的夫君真的撑不下去,她再满怀怨怼地往后退,也不会有人追过来了。她必须自己往前,才能留住她此刻拥有的一切。
她抱着虎儿坐在龙床边,忍着泪,轻声细语地和龙床上陷入昏睡的端庆帝说话。
“二郎,虎儿昨晚会开口喊‘娘娘’了。”
“二郎,入了十月深秋了。宫里的枫叶红似火,看起来热热闹闹的,你一定会喜欢。”
“二郎,太仆寺新进献了个四面挡风的步辇,式样新鲜得很,上头四角飞檐,下头是六个人抬的肩舆·,走起来稳得很。等你清醒了,你带着虎儿,坐上去试试?”
姜鸾的脚步声就在这时响起,从门外哒哒哒地进来,倾身探了探二兄的气色脉搏。虎儿见到了最喜欢的小姑姑,兴奋得手舞足蹈,啊啊啊地伸手要抱。
姜鸾看了眼二嫂。
顾娘娘匆匆抹了把眼角,把虎儿递过去。“虎儿和三姑姑玩儿啊。”
姜鸾接过了胖墩墩的小子,熟练地捏了捏脸蛋,凑过去粉嘟嘟的脸颊边,吧唧,亲了一口。
虎儿咯咯笑着亲了她满脸的口水。
太医署的几名老御医过来回禀,“殿下,圣人最近两天的情况趋近稳定,夜里清醒了半个时辰,说了几句话。但精力不济,又睡过去了。这次发作大伤元气,殿下恕臣等直言,圣人的身子,最近实在不能在操持政务了。”
这是委婉地劝诫,劝她不要把政事拿到端庆帝的面前商议。
姜鸾点点头,“本宫知道了。今日过来,只是探望病情,听闻圣人早上醒了,过来看看。”
人在缓慢地恢复,气色没有前两天那么难看,原本脸上泛起的青灰死色也消退了,变成了重病后的苍白,应该是痉挛窒息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她心里安稳了不少,正打算离去,虎儿却指着床上昏睡的父亲,奶声奶气地喊了声,“耶耶。”
病床上的手动了动,带动了衣袖,被虎儿看见了。
端庆帝姜鹤望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顾娘娘几步冲过去,又哭又笑,一滴泪落在姜鹤望的衣襟上,“二郎,你醒了。”
姜鹤望吃力地抬起手,顾娘娘怔忪了片刻,颤着双手握住了瘦骨嶙峋的男人的手掌。
姜鹤望以几乎听不见的气声唤她,“琇娘。”
姜鸾把虎儿放在床边,胖小子才不理会耶耶和娘娘执手相对泪眼的场面,飞快地爬过去几步,一屁股坐在耶耶的被褥边,张开手,往前兴奋地一扑——
差点把才清醒过来的父亲给压得厥过去。
顾娘娘急忙把虎儿抱起,递给旁边的奶娘,轻声宽慰夫君,“二郎,见你醒了,我便安心了。你好好休息,有什么要吃喝的,和我说,我去下厨。”
姜鹤望露出怀念的神色,“秀娘做的鲈鱼豆腐汤,鲜美无比,咳咳……许久没有尝到滋味了。”
顾娘娘立刻起身,“我这就去厨房里准备食材。一道鲈鱼豆腐汤,只需大半个时辰便好。二郎等一等我。”
姜鹤望转过头,目送着顾娘娘匆匆离去。姜鸾站在旁边,听御医低声回禀,圣人的脉相比刚才昏睡时散乱虚浮了不少,保持清醒对身体的负担大。
她轻声告退,“二兄好好休息,阿鸾出去了。阿鸾有几句话想和二兄说,等以后休养得再好些,再来商量——”
姜鹤望却叫住了她。“刚才叫你嫂嫂出去做鱼汤,咳咳……就是有事想和阿鸾单独说。”
“有件事,年头就在商议了。但不巧二月里王相突然退隐辞官,这事,咳咳……就搁置下来,我自己差点都忘了。”
他吩咐姜鸾附耳过来,以几乎难以分辨的气声道,
“年初正月里,为兄拟好了一份密旨,当时给了王相。王相拿去和李相商议,后来一直没拿回来,咳咳……应该还在王相手里。如果朕有了意外……阿鸾就去,找王相和李相,把那份密旨……咳咳,拿回来……”
他勉强支撑着说完一句极长的话,心肺喉咙支撑不住,咳得撕心裂肺。
旁边远远避开、让天家兄妹单独说话的几名御医赶紧冲过来劝诫,“圣人,不能再说了。需得好好休息,保重龙体啊。”
姜鸾替二兄盖好被子。刚刚耳边听到了密旨的大消息,她却没多说什么。
人才刚清醒过来,说一句长话都勉强。
崔中丞求她问的去年八月初十夜的经过,必然会引起姜鹤望强烈的心绪波动。在他休养恢复到夏天里的平稳状态之前,她不打算问。
她也不急着问王相手里的密旨是怎么回事。
密旨的内容,以她对二兄的了解,大概猜得出七八分。
她转身就要退出门户紧闭、空气里带着浓烈中药味的紫宸殿。
姜鹤望却在身后挣扎着又把她喊住了。
“还……还有一句……”
姜鸾又心酸又好笑,按着二兄撑起身的肩膀,
“好好休息,你还要说什么,我知道。晋王府里的八百斤金,藏金的那几个地方,我都背下来了。”
姜鹤望安心地躺下了。艰难地比划出一个手势,以气声说,“用了些。只剩七百二十斤金了……”
姜鸾揉着眉心出去:“知道了。”
密旨的内容,她大致猜得出。
姜鹤望的病情时好时坏,正月里那段严寒时节,很是不好了一阵。当时他下了密旨,又亲口对她说过,
“别让虎儿小小年纪就登基。小孩儿容易受旁人影响,于国于家都不是幸事。”
现在他病情大坏,又提起了密旨。
密旨里多半写着,一旦他亡故,皇太女姜鸾登基。
但姜鸾不想坐等着开启密旨的那天。
姜鹤望的病情时好时坏,天气时节会影响,心绪波动会影响。需要时时刻刻地小心看顾。
然而,坐在大位之上的君王,注定了会有数不清的事交给他手里,每天耳边会传进各种各样的大事,引发强烈的心绪波动。
晴天雨天,风雨霜雪,都会有朝臣在紫宸殿外求见,告诉他各方正在发生的、往往令人不怎么痛快的大事,等待君王决策。
她二兄的病症,适合去清静雅致的地点休养,每日对着优美风景,身边娇妻爱儿,书画弄弦,宁静平和地度过每一天。
坐在如今那个高位上,每天一睁眼就压着无数沉甸甸的人和事,沉重的负担就算没有拖垮他的精神,也会拖垮他的身子。
登上大位仅仅一年,他已经被拖垮了。
姜鸾其实是个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的人。
她只想自己过得痛痛快快的,让自己身边的人过得快快活活的。
从前公主府开府那阵,裴显曾经问过她,以后有什么打算。
她当时不客气地回答,“打算把公主府的跑马场填平了,改种菜。要养活公主府几百号人,关起门来过小日子,还要给奶娘养老。”她觉得就是她想要的人生了。
那时候她确实是如此想的。
后来二兄登了基。姜鹤望的性情谦和仁厚,就算没有太大的作为,也会是个不错的守成之君。
姜鹤望和她亲厚。她虽然不乐意做劳什子皇太女,但既然被人硬架在了这个位子上,那么和二兄互相扶持着,一个做皇帝,一个做皇太女,日子这么过下去,她也觉得还行。
但她现在改变主意了。
她不想眼睁睁看着二兄拖着病躯坐在高处那个位子,一年年地耗干了精气神,年纪轻轻地变成宗庙里头黑压压几大排灵位里的一个。
她不想坐等着二兄薨逝的噩耗传来,再心安理得地打开密诏,当众受命登基。
等二兄精神再好一点,她打算抽个时间,跟他好好地谈一谈。
她的精力,年纪,处事手腕,都足以应付高处那个消耗活人精气神的大位。
那就让二兄早早地退,换她来。
————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先把前线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