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长公主的旧情郎 >

第98章

长公主的旧情郎-第98章

小说: 长公主的旧情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雁儿,他把我们都调走了。这说明他算到了这一步!”

    “我皇兄素来眼光长远,大局观非我能及。他都算到了这一步,我担心长安的问题,比洛七郎说得更严重……甚至有更糟糕的情况发生……”

    雁莳怔怔看着李皎。

    李皎面色雪白,雁莳的脸色也跟着空白。

    郁明在旁沉默听了一路,此时看她们双双心神不宁。他伸手,在二人面前打个响指,打断她二人的踟蹰惊乱:“世上哪有算无遗策的人?就算布置再多,事情发生时必然会出现纰漏。若长安当真变乱生起,那便回京帮忙好了。”

    “他有难,我们就去救!”

    “他做坏事,我们就去拦!”

    “他就是拧着脑筋非要干你们不赞同的事,不是还有敲晕这条路么?”

    “只要他还活着,哪有那么多做不成的事?”

    雁莳与李皎满眼怔忡地看着郁明。郁明面色平淡,语气凉淡。他思路向来简单清晰,坦荡磊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郁明不慌不乱,世上最麻烦的困难,到他面前,都能分解成一步步般简单。

    只问当下,莫管去往。

    青年立在人前,腰杆挺直,不急不缓。他垂着眼,专注看二女。他如此的百摧不折,坚定不移,让人信赖无比。

    郁明定了李皎和雁莳失落的魂魄,二女在他的淡然干脆下,定住了心神。

    李皎蓦地回头,看向长安的方向。

    她下令——

    “分兵。”

    “一部分留守此地,等候作支援。我们行路慢,若是快马加鞭,长安到这里,也不过两日功夫。呦呦也留下,公主府侍女们跟着留下照顾呦呦。无论出什么事,都要保证呦呦的平安。”

    “另一部分由雁将军你带路,与我一同回长安勤王。”

    李皎神色坚定,喃喃自语——

    “不管他在想什么,我都要保我皇兄平安!”

    她思路深远,当洛七郎出现一刻,当洛七郎口吐长安情况,往事历历在目,一件件疑惑被挖了出来。李玉心思的冰山一角横空出世,震得李皎讷讷不能言。非但不能言,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测。她宁愿她的猜测是错的,可是李玉露的破绽那么多了!

    他总是急着迁都,他总是把朝政交给她,他压下臣子的质疑,他比郁明更期待她腹中孩儿的诞生,他坚信她腹中胎儿定是男儿,似乎只有男儿郎才能慰他之心。他好几次脸色不好,他连鹿台都让她登,他还刻意问她出了月子后想做什么……

    李皎在心中尖叫:你想做什么?!

    皇兄!你想做什么?!

    扬身上马,快马加鞭,风驰电掣,日夜兼程!

    战火连绵,将士苦战。他们如浩大游龙,穿梭于中原黄土大地间,披星载月。李皎手握长缰,心中一遍遍默念:快些!再快些!

    皇兄——

    皇兄!

    “皇兄!”

    尖锐女郎喊声从梦中响彻,将李玉震醒。他身子一颤,起身坐于榻前。他睁开眼,眼前仍然黑雾雾一团。天黑天亮他完全看不清,他需要问中常侍,才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李玉眼睛看不见了。

    然这种状况,他连御医都懒得看了。御医苦口婆心要陛下休养身体,否则陛下坚持不了几日。他们怎么知道,李玉根本就没想着坚持。他眼睛都看不见了,他如何再当大魏的天子?靠听么?可笑。

    李玉淡着脸坐在床榻间,后背皆汗,他垂着眼皮,目中露出微晃的柔意。他梦到了李皎,梦到了李皎哭喊着扑向他。他好久没见到妹妹了,也再见不到了。算算时日,李皎他们已到了关中地段,他们离八百里秦川近,离长安,却要有些距离。只要他们平安到洛阳,长安这边就可以结束了。

    改朝换代,历来如是。想来李皎不会让他失望。

    但是长安这边的情况,也确实比洛七郎以为的更糟糕。洛七郎把晋王当成大敌,以为一个晋王,能让李玉慌了手脚。但李玉若非生病,十个晋王,也不是他的对手。就算李玉现在这样的状态,他也没把晋王放在眼中。

    他放在眼中的,是晋王的背后——凉国。一切的祸端,早在很久前就有了端倪。

    “陛下、陛下!凉国的兵马冲到长安城下了!”

    李玉在床帐中坐一会儿,听到外头慌乱的黄门通报声。

    李玉扯了扯嘴角,着人点灯,令众将进殿。数日前,他活擒与皇后偷情的晋王。但那不过是一个开始,最先叛变的,与长安这边叛变同时发生的,是河西。凉国人经营多年,筹谋多年;李玉等候多年,想看他父亲当年埋给他的隐患到底是哪些……在晋王当政的消息传出后,凉国大军十万,横扫河西,一路往南来。

    一路上,大魏守将守臣们,有叛向对方的,也有死守大魏国土的。

    尘烟滚滚四起,战火烧了半边天。此时通讯不便,又因大魏某些朝臣通敌,狼烟也不肯烧。等大凉军队打到长安十里外,长安才等到了耽误的战事情报。刚刚收拾了晋王,又有大军来袭,使人身心俱疲。长安百官与名门贵族们得知大军压城,几要崩溃。

    有胆怯的,当即生起退出长安的心,偷渡往南往东,不肯留在长安。

    天子没有理会这些跳梁小丑,也给了留下的人一计安慰:连天子都没有走,他们走什么呢?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c
    问天子话。

    李玉与朝臣们分析了战局,谈及长安守城战。李玉语气淡淡,平静得如讨论日常吃食般。天子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给了留下的朝臣们说不出的信心。天子根本不把凉国大军当回事,有天子在,有四方诸侯勤王,长安不会乱的!

    李玉的勤王令,背着朝臣,却暂时押着,还没发出。

    谈及长安的战争,李玉似笑非笑道:“朕早就说过,长安的地势优势已与往年不同。长安无论是距离张楚凉国,还是距离大夏国,都实在太近了。再加上连年降雨洪涝,长安做国都的优势,已经被消得差不多了。”

    臣子们被陛下说得羞愧。天子早就想迁都,却直到现在也没迁,就是他们不肯。

    丞相给双方解围:“陛下说的极是。待此战胜了,我等再准备迁都事宜吧。”

    李玉但笑不语。

    他不过是最后敲一敲这些朝臣们,迁都之事已是必行。这场战争带给长安不可磨灭的损伤,叛贼们一心盯着长安。不管他们肯不肯,迁都之事,李玉早就开始做了。能做事的、能生产的、能打仗的,他都迁去了洛阳附近。

    而今的长安,这些名门世家,也能给某些人吃一壶。

    长安不是那么容易进的,想进来,就势必要留下什么——

    李玉彻夜与将士们再讨论战事,大凉兵马不断推进,朝臣们皆有些恐慌,只李玉淡定无比。朝臣们开始劝天子离京,李玉却要他们送百姓离开,李玉自己要死守长安。天子的气节,让百官折服。名门世家们各有心思,或迎合陛下,或迎合叛贼,日日朝廷吵得不可开交。李玉不怒,放任他们吵。

    他给这些人迷心计,想让这些人替他做事,他的面子功夫,就得做足。

    那些叛贼,如洛家,如晋王,如那些帮着凉国的大臣,绝不会得到好处!与他作对,就得承受这种后果!

    长安一战,若他全力一试,当可挡得凉**队。到时勤王兵马到京,兵临城下,长安之危可解。需要作出的牺牲,不过是天子与将士们同在长安,一步也不离罢了。

    众将士们下去,按照陛下的吩咐作战。好的消息,坏的消息,一同传入宣室殿。大臣们住进了未央宫,黄门们皆去伺候他们。宣室殿灯火通明,然李玉看不见,有没有光对他无所谓。

    他手撑着额头,又陷入假寐中。

    昏昏迷迷段时间,猛地惊醒,他在黑暗中已经坐了很久了。

    李玉想了会儿,吩咐道:“押晋王和洛女进来,朕与他们聊聊。”

    晋王和洛女被关押三日,心神惊惶,不知李玉要如此裁决他们。当此后半夜,长安彻夜不宁,火箭飞入城墙内,城内火浆也在炼制。晋王和洛女瑟瑟缩缩,被带往宣室殿,双双跪于御前天子面前。

    天子沉默不语。

    半晌,得中常侍提醒,李玉才知道这两人到了。

    他不知下方二人满面惊惧苍白,但他想得到。李玉唇角上扬,语气温和:“何必这样怕朕?你二人偷情快一年,朕从未过问,也不让人打扰。”

    “洛女,你更应该感谢朕没有杀你,默许你在朕的眼皮下给朕胡来啊。”

    李玉青目微扬,他分明在笑,落在晋王和洛女眼中,却如恶鬼般。

    晋王惊怒:“你早知、你早知……你却当做不知?!”

    李玉微诧:“朕为何要当做知道,坏你们的好事呢?”他面朝向洛女的方向,下巴扬了扬,温和而残酷道:“朕从来就没喜欢过你。你做错事,朕为何要拉你一把?为何不等着你跳入深渊再也洗不干净了,再将你一网打尽呢?”

    他和气道:“洛女,朕厌你至深,你是知道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  啊我玉哥哥是精神上的巨人~~

    啊谢谢霸王票,么么哒:

    ☆、第94章 1。1。1



    第103节

    

长安城中战火燎燎,混乱已生。未央宫中人心惶惶; 宫人们守着长夜不敢安眠。将士们架着长梯; 与臣子们进出不断。城中尸体一个个血肉模糊地被抬进来; 火石射到高墙上,城下凉国兵马慌乱撤退。

    凉国将士高吼:“攻城!拿下长安; 拿下大魏的国都,我们就成功一大半了!”

    大魏军士站于城墙角楼最高处,从容不迫:“众将听令!排队列阵; 四方城门给我守住!”

    有将军满脸血污地爬上角楼,轰鸣声阵阵,耳膜震得一时听不到声音。他吼着喊:“守不住城门了怎么办?!”

    军士淡然:“那就在城中继续打。陛下有令; 保护百姓撤退; 其余人,皆不能退。”

    “那些望门士族哪里听我们的……”

    军士眼中掠起一个古怪的神情,意味深长道:“别管他们,陛下相信他们能自保。”

    李氏皇朝已经三代; 名门世族与朝廷的矛盾日益加深。此战乃一个洗牌的大好机会; 李玉对名门看似一点安排也没有,实则已经充满了安排。李玉想用这些名门对付那些乱臣贼子,这些名门自然不愿自折实力。然此是阳谋,世家名门根基就在长安; 若是不保长安,他们哪里还有今后可言?

    哪怕明知李玉是故意把贼子丢给他们,世家名门也得捏着鼻子入李玉的局。

    此时长安城中的各家贵门中; 族长召集族人开会讨论,人人面色凝重。长安存亡的关键时刻到来,也是他们这些名门选择的机遇。他们不在乎谁当政,谁是天子,他们更关心家族的未来。长安乱战,该是他们选择的时候了……

    外界皆是乱象,宣室殿中,虽说慢悠悠地斥了晋王和洛女,李玉的态度倒一直很平和,不见得大喜大悲,他也不大怒大惘。旧年他与洛女的那桩事,他在心下仔细琢磨了很久,已经成了一桩故事。

    洛女跪在地上,痴痴地傻跪着,泪水模糊双眼。

    她喃声:“原来你恨我……”

    “原来你真的恨我……”

    她猛地抬头,看向李玉:“我挡你路了是么?”她已经反反复复想了很多年,她越想,那个不愿面对的答案越清晰,“你当时有看中的娘子,因我之故,你的安排作废了?!”

    李玉垂眸淡看洛女。他眸色漆黑,眼底黯然无光。他只是做着“看”的动作,而他当然已经欣赏不到洛女的凄厉了。

    他听到洛女尖声:“仅仅因为这样?你就要折磨我一世?难道当年无法挽回你的事么?难道你没有手段拒绝我洛家么?你非要用这种方式报仇?你、你……你太狠了!”

    李玉哂笑。

    他最心寒的,是他与洛女的丑态被雁莳撞见。雁莳认为他与洛女私会,认为他和雁莳父亲那些男子一样。最心寒的,是雁莳不是笼中雀,不会因为他一两句解释,就一头栽入他建的温柔乡中去。她最可能说的是:“那又怎样?反正已经这样了,也不算很糟,就这样很好嘛。”

    那才是他最没办法解决的。

    那个问题,至今都没办法解决。

    雁莳只是与他玩一玩而已。她根本没想从李玉这里拿什么名分,当什么皇后,或者与洛女争什么男人。雁莳认为李玉就是那么个人吧,她哪怕知道他当年喜欢她,她口上希望李玉给她一个交代,她也依然没想进他的后宫。

    雁莳接受他是个朝秦暮楚的男人,接受他的爱,接受他的追慕,接受两人有情。她不接受与他共老宫廷。

    既难过,又欣慰。

    他的感情被洛女横插一脚,造成今日这般僵持不下的结果。他若非病魔缠身,他若非不久于人世,他若非……他岂容他们到如今地步?!

    然李玉不喜解释。

    也不享受胜利者的欢愉。

    洛女先是哭得泪水涟涟,再是喊得歇斯底里,李玉都毫无反应。他根本不想跟一个自己厌恶的人讨论自己的感情,说起自己被她耽误的时光。他爱谁,就将谁珍重藏在心中;他厌谁,就连一眼都懒得看。如果不是洛女非要在未央宫和晋王偷。情,李玉都根本不会知道那两人的事。他从来就没关注过洛女。

    知道了,李玉也没什么惊喜,没什么大怒,没觉得自己的颜面被损。洛女被他视为工具,他都已经这样了,这个工具什么样子,他懒得折腾了。

    李玉将目光落在了晋王身上。

    晋王比洛女稍有心机些。洛女只知道在一旁捂着脸嘤嘤哭泣,晋王肥胖的身体发抖,脸上的汗流了一层又一层。李玉的目光落在晋王身上,淡淡道:“皇叔不是总不服气朕,总想赢朕么?眼下既无事,皇叔不如与朕下一盘盲棋吧。”

    李玉再对哭啼的洛女说:“朕暂时不杀你。你来倒酒观棋,做个观者吧。”

    李玉睫毛下垂,唇半扬:“皇叔总说自己机遇不好,朕便给你们一个机会。皇叔若是下赢了朕,朕就放你二人出京,既往不咎。”

    “朕也并非嗜杀如命。”

    晋王心中猛跳,大好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应诺入座。

    所谓盲棋,乃是双方就座,无棋盘无棋子,全凭口述棋路,从而对招、拆招。盲棋极为考验人的记忆力与大局观,你要清楚记得每一步棋的前后路,你不光得记自己的棋,还得记住对方的棋。

    晋王很快大汗淋漓,每开一次口,他都要思索半刻。

    洛女拿起棋局,按照两人的口述下棋。白子黑子在她眼皮下厮杀,纵横交错。李玉让晋王一步,晋王执黑子先。就是这样,晋王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洛女心里忧心无比,她用余光小心翼翼地看李玉。天子他依然面容冷淡,眸色暗黑看不出什么想法。但晋王渐渐吃力,李玉口出棋路的时间,却始终没变慢。

    李玉还有工夫闲谈:“若非朕醒来,皇叔打算做什么?自己称帝么?”

    晋王诺诺道:“……是。”

    李玉“唔”一声:“我父亲当年死前,就把他的人交给皇叔了?誓要跟朕对着干到底?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们了。难得皇叔与我父亲到底不同,将人藏得那么深。便是朕,不借助这场战事,都分不清朝廷有哪些人是皇叔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