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后成了皇帝的白月光 >

第57章

重生后成了皇帝的白月光-第57章

小说: 重生后成了皇帝的白月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担心其他姐妹捷足先登,也顾不上矜持羞涩,便加快了脚步。

    姜蜜见那几人走远,收回了目光,她拾了一朵刚掉落的海棠花拿在手里把玩。

    秋玉对她道:“姑娘,刚刚过去的是孙知府的女儿孙若月,家中排行第四,是嫡次女。”她在府中走动,对知府家的情况了解了一些。

    姜蜜对这个不怎么在意,只微微点了点头。

    秋玉迟疑一会道:“姑娘,听她们所说陛下似是病了,您要过去看看吗?”

    姜蜜转了转手中的花苞,她摇了摇头,“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萧怀衍那边有太医看顾着,也不会缺人主动的关心。

    姜蜜看着那位去送秋梨膏的姑娘,就好像看到了前世的自己,以及许多嫔妃的影子。

    这些日子,她不是不懂萧怀衍的心思。她一直在逃避去深想。

    可她真的怕了。

    也没有勇气再去跟那么多女子去争夺他的宠爱,更何况姜家的事情悬在头顶,她怎么敢呢。

    她怎么敢再去喜欢萧怀衍。

    ……

    姜蜜从园子里回来后便没有再出去了,她靠在软榻上看着手里的闲书,可左翻右翻却有些静不下心来。

    索性将书扔到一边,闭上眼睛休憩。

    不想真睡过去了。

    姜蜜睡得并不安稳,她好像自己又回到了那黑暗的密道里,她手拿微弱的火光,害怕极了,她怎么也走不到尽头,蹲在地上绝望的哭泣。

    “棠棠。”

    “棠棠。”

    一声声地呼唤,由远极近。

    姜蜜抬起头,原本漆黑的密道不知怎么亮了起来,一身白衣的萧怀衍站在她的面前,朝她伸出手,又唤了一声,“棠棠,朕终于找到你了。”

    姜蜜倏地睁开了眼睛。

    她揉了揉太阳穴,缓缓地坐起来,身上原本盖着的毯子滑落。

    她看到屋子里已经点了灯了,竟然已经天黑了。

    她睡了这么久?

    姜蜜起身准备唤秋玉时,听到外面似乎有说话的声音。

    “成公公,姑娘还在睡呢,你不能进去。”

    成忠急得不行,他也不敢硬闯,“秋玉姐姐,你进去把姑娘叫醒一下吧,咱家实在是有急事要见姑娘。”

    姜蜜听着成忠的语气不太对,便朝外头道:“秋玉,让成公公进来。”

    成忠进来见到姜蜜,便道:“姜姑娘,陛下病重高烧不退,求您过去看看吧。”

    姜蜜攥紧手中的帕子,她想到白天看到的一幕,她道:“太医可在那边?成公公,我不是太医,我就算过去也做不了什么。”

    成忠心道,怎么会做不了什么,只需让陛下瞧上一眼,那可比太医的作用大多了。

    成忠道:“姜姑娘,陛下自收到您遇险的消息后,就一直没合过眼,一直不眠不休的处置乱党,亲自带着人翻遍了那座山,就是为了找您。他得了这场风寒来势汹汹,奴才伺候陛下这么多年,不管受多重的伤,陛下都从未像今天这般。您就怜惜怜惜陛下吧,去看看他吧。”

    成忠说着便抹起了眼泪。

    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姜姑娘这么抗拒陛下,可陛下为她做的那些事他们做奴才的都看在眼里。

    成忠看着姜姑娘不说话,似乎无动于衷,他心中很难过。

    就连陛下都不愿打扰到姜姑娘,他贸然来寻姜姑娘已是犯了大忌了。

    成忠低声道:“是奴才不好,打扰姑娘了。奴才这就回去。”

    成忠转过身,正要退出去。

    “等等。”

    姜蜜心中叹息一声,她对成忠道:“带路吧。”

    ……

    姜蜜跟着成忠走进萧怀衍所住的院子,守卫很是森严。

    她进去后,没有像她想的一般。她本以为萧怀衍病重这等大事孙知府会带着他的家人守在外头,这个院子里除了那些守卫和一些内侍,没有其他人,很是安静。

    进入屋内,姜蜜闻到了很浓的药味。

    她绕过屏风,先是看到站在床前的宋太医,她的目光移到床上。

    萧怀衍像是睡着了,他的脸色看起来不好。

    宋太医见她来了,拱手道:“姜姑娘。”说完便让到一旁。

    姜蜜回了一礼,问道:“宋太医,陛下的病情怎么样了?”

    宋太医道:“陛下情绪大起大落,疲惫过度,才会邪风入体。陛下又不肯喝药使得病情加重,这会高烧未退,药也喂不进去,刚被打翻了一碗。我还需再去熬一碗过来,姜姑娘,劳你先在这儿照看一会陛下。”

    宋太医离开后,屋子里就剩下姜蜜和萧怀衍。

    姜蜜站在床前,她看着像是陷入昏迷一般的萧怀衍,他脸色苍白,额头冒着汗。

    在她印象中,她从未见过这样的萧怀衍。

    萧怀衍是强势的,是无情的,是高高在上的,他怎么会生病这么虚弱呢。

    他当初为她当下灯架,背后受了那么严重的伤,还能对着她恶狠狠地威胁。

    姜蜜在床边坐下,她见萧怀衍昏迷着,眉头仍然紧紧地拧着。

    姜蜜拿着帕子给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不可避免的碰触到那块肌肤。

    很烫。

    姜蜜看到放在一盘的铜盆,她拧干里面的帕子,覆在萧怀衍的额头上。

    这时她见到萧怀衍唇在动,像是在呓语。

    很模糊,听不清楚。

    姜蜜准备将那帕子换一换时,那呓语声大了些。

    “棠棠……”

    姜蜜的手顿住。

    “棠棠……”

    萧怀衍突然睁开了眼睛。

    那视线毫无焦距,可偏偏看向了姜蜜。

    他紧拧着的眉,忽然松开。

    他眷恋的看着眼前的人,“棠棠,我想你了。”

    姜蜜鼻子有些发酸,她别开眼,生硬地问道:“陛下,您是醒了吗?”

    萧怀衍看着她的神情,他眼中渐渐清明起来。

    不是梦啊!

    是他的棠棠就在他的眼前。

    萧怀衍低低地咳了几声,他闻到满室的药香,他有些不确定的问:“你来给我送药了吗?”

    姜蜜怕萧怀衍误会,也不知怎地,回道:“陛下不缺人送药。宋太医给陛下重新熬药去了。”

    萧怀衍听着她的声音,无声地笑了笑,“不管是谁来送,可我只愿喝你送的药,棠棠。”

    姜蜜往后退了一步,她低着头道:“请陛下不要再唤臣女的小名了。”

    姜蜜心里很慌也很堵。

    不知道为什么,她很想哭。

    那两个字,前世她多么想听到。

    萧怀衍看着眼前的小姑娘要哭出来了,他温声道:“好。”

    可姜蜜的泪水却流了下来。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

    宋太医端着药进来; 看到陛下已经醒了,而那姜姑娘安静地站在一旁,眼睛红通通的。

    作为皇帝身边的心腹; 宋太医可是把陛下对这位姜姑娘的紧张看在眼里。

    看来姜姑娘也是为陛下的病情担心落泪。

    宋太医想也不想的走过去,把那碗药塞到姜姑娘的手中; 托付道:“有劳姜姑娘了。”

    宋太医可不敢再劝陛下喝药; 陛下当年在云州受了再严重的伤; 都能忍着一声不吭。可一旦要他喝药; 却很难劝动。

    宋太医把烫手山芋交出去后; 便默默地退了下去。

    姜蜜看着冒着热气的药,她知道萧怀衍不爱喝药; 前世时为了劝他喝药没少答应他的要求。

    “陛下,您的身体事关江山社稷百姓苍生,还望您爱惜身体。”姜蜜低声说着将药递了过去。

    萧怀衍见姜蜜说话斟字酌句,他就是想亲近她,想要她给他喂药; 那她又会要躲着了他了。

    萧怀衍舒颜淡笑; 语气温和应道:“好。”

    姜蜜本以为他会提出什么; 像上一回给他上药一般提出条件; 没想到他会这么利落的说好。

    姜蜜抬眸刚好看到了那抹浅笑; 她抿着唇移开眼; 将药放到他伸出的手上。

    萧怀衍平静地喝了一口,他皱了皱眉,道:“朕有些想念在太后宫里吃到你做的桂花糕了。”

    姜蜜知他是在嫌药苦; 她道:“良药苦口; 陛下趁热喝吧。”

    萧怀衍没说什么把一碗药喝完了。

    他道:“倒也不算苦。”

    “朕幼时曾因风寒喝了药; 却腹痛如绞; 侥幸捡回了一条命,往后便不怎么喝药了。”

    语气云淡风轻,像是随口一说。

    姜蜜把空碗接到手里时,听到萧怀衍的话,她怔了怔。

    这就是他一向不爱喝药的原因吗?前世她为他侍疾的时候,看他那么不肯喝药,问过一句陛下是怕苦吗?当时见萧怀衍眉眼一冷,便不敢再说话了。

    这是她第一次听到他提到幼时的事情。

    瑾妃娘娘过世以后,萧怀衍才六七岁,他那时候在宫中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姜蜜不知道自己此时能说什么,该说什么。

    这样的萧怀衍,让她觉得陌生,让她心慌。

    萧怀衍的目光一直都未离开姜蜜,前世他病了,她会担忧着急,会亲近自己。

    而今,她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说话没有半分僭越。

    萧怀衍心中苦笑,他道:“你晚上还做噩梦吗?”

    姜蜜下意识地摇头。随即又想到,他怎么会知道?

    萧怀衍看她神情,便猜到她所想,解释道:“那日在接你回来的马车上,你有被惊梦的迹象。”

    他后来才知道她是从那漆黑的密道里走出一条生路,她本就胆子小,在那时她得多害怕。

    萧怀衍从手上拿下一串佛珠,他拉过姜蜜的手把佛珠放到她手上,“这佛珠曾在高僧那里沾染过佛香,你戴着能安神。”

    姜蜜推拒了,“陛下病着,更需要驱邪安神之物。臣女谢过陛下。”

    那串佛珠又被推到了萧怀衍手里。

    萧怀衍有些无奈,不许他喊小名,不要他的东西。

    姜蜜福身一礼,“陛下好好休息,臣女先告退了。”

    “棠……”萧怀衍顿了顿,“你明日……”

    他的话还是没说完,转而道:“罢了,你回去吧。”

    姜蜜压了压睫毛,再福了一礼便退了出去。

    她一走出去,屋里便传来一阵阵急促地咳嗽声。

    姜蜜迈开地脚步有些沉,她终是一步步的离开。

    直到什么都听不到。

    ……

    萧怀衍咳嗽渐渐平息,成忠将茶水递上。

    萧怀衍闭目靠在床头,他回想着姜蜜刚刚说的每一句话,每个神态。

    不知怎地,有句话让他琢磨了一下。

    她说他不缺人送药。

    萧怀衍出声问道:“今日有谁往这院子里送过东西?”

    成忠一惊,心道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他诚惶诚恐道:“回陛下。是孙知府家的女儿过来给您送秋梨膏和润肺汤。不过她们刚到院门口便被奴才打发走了。”

    成忠看到知府家的姑娘打扮的花枝招展便知道她们什么心思,可圣颜岂是那么好见的?

    萧怀衍脸色有些冷,“这个孙有昌还真是拎不清。”

    成忠心道,这孙知府估摸着得挨训斥了。

    ……

    第二日清晨姜蜜睡得迷迷糊糊,翻了个身,感觉手上被什么东西硌到了。

    姜蜜睁开眼,发现是一串佛珠。

    她疑惑地将佛珠拿在手里,唤道:“秋玉。”

    秋玉很快走了进来。

    姜蜜问道:“这是哪里来的?”昨晚秋玉守的夜,她枕边多了一串佛珠,秋玉应该清除。若是秋玉不知道,那萧怀衍又半夜过来了?

    秋玉道:“姑娘昨晚您睡后不久,成忠公公便将这串佛珠送过来了。说是能安神驱邪,您连着都被噩梦惊醒,奴婢就自作主张放在您的枕边。说来也奇了,这一夜您睡得很安稳。”

    姜蜜若有所思。

    这串佛珠便是昨日她拒绝萧怀衍送她的那一串。

    姜蜜起来洗漱换了一身春衫,喝着秋玉端过来的粥。

    秋玉帮姜蜜沏好了茶,见姑娘一直看着窗外,她也跟着看过去,只见几只麻雀在树梢跳来跳去吵吵闹闹。她道:“姑娘等会要出去走走吗?”

    姜蜜道:“东边的梨花是不是开了?”

    秋玉点头,“是啊,风一吹就跟落雪花一样。”

    姜蜜笑了笑。

    没过多久,姜蜜走到那棵梨树下,秋玉压着枝条,让姜蜜摘下干净的梨花。

    那棵梨树是多年的老树,花枝茂盛,很快便采了大半花篮。

    姜蜜看着差不多了,便准备回去了。

    走在回廊上,听到两个小丫鬟在说着话。

    “也不知道老爷为什么会大发雷霆,将四姑娘和六姑娘都一道送去庄子上去了,要待些日子才让回来。”

    “对啊,老爷不是一向都挺宠着这两位姑娘吗?我听说夫人和刘姨娘也都被老爷训了。总之咱们都小心伺候着吧,别靠近不该去的地方就行了。”

    那两个小丫鬟走地也急,很快在一个转角处消失了身影。

    姜蜜看着自己手中的梨花,对秋玉道:“我们去小厨房吧。”

    秋玉这才反应过来,“姑娘你是想做梨花糕吗?”

    姜蜜用清水将花瓣洗净,将准备的食材调和,再添入梨花。

    一个个晶莹软糯梨花糕看着精致漂亮。

    秋玉觉得这么好看都舍不得下口了。

    秋玉道:“梨花润肺镇咳,姑娘你是要给陛下送过去吗?”

    姜蜜本不想去凑这个热闹。

    可有些话得说清楚了。

    姜蜜提着食盒,去到南边的园子时,成忠听到通报早早的迎了出来。

    成忠笑眯眯地道:“姜姑娘,您快请。”

    萧怀衍看到姜蜜提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他很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惊喜。

    他放下手中的折子。

    姜蜜没想到他病着还在书房处理公务。

    姜蜜福了一礼,“陛下万安。”

    萧怀衍:“不用多礼,坐吧。”

    姜蜜道:“臣女为陛下做了一碟点心。”

    姜蜜说着,将那碟糕点端了出来。

    萧怀衍看着那碟精致的糕点,看出来是梨花糕,他唇边笑意怎么都掩不住。

    他拿着一块尝了一口。

    甜而不腻,有股花香。

    那股淡淡地甜味在嘴里化开。

    萧怀衍噙着笑,正欲说话。

    姜蜜从袖中把那串佛珠拿了出来,放在了点心的旁边。

    她朝萧怀衍一拜,“陛下对臣女有救命之恩,一碟点心是臣女能够做到的,能够回报您的。然而有些东西太贵重,臣女不敢要,也不能要。还请陛下收回。”

    萧怀衍那抹笑意淡去,嘴里的那股甜也觉得苦涩起来。

    她这哪里是说佛珠,而是借着佛珠在说他。

    姜蜜再拜,“臣女愿陛下早日康复,此乃社稷之福。”

    萧怀衍脸上再无一丝笑意,静静地看着她。

    他道:“你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要。”

    只是她现在不愿意要了。

    萧怀衍走过去扶住她的肩膀,他感觉到她的瑟缩,他隐忍着道:“棠棠,你别怕我。”

 第86章 第八十六章

    姜蜜怎么会不怕呢。

    从在临洲时他陪着她在那个简陋的小摊上吃着那一碗馄饨; 看着来往的人群。

    在徐州时,站在河边放河灯的那寂寥身影。

    与他同祭瑾妃娘娘的那一坛坛的梅花酒。

    两人一道分食的那一碗阳春面。

    在她走出黑暗后,看到他从光中走过来; 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