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霍格沃茨-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9。12。25,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权被推翻。
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国家一切权力,28日易国名为罗马尼亚。
1989。12。29 波兰人民共和国,更名为“波兰共和国”。
自由、民主、富裕的新波兰共和国从此正式走上了政治上奉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1990。01。15 保加利亚决定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同年,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更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03。18 民主德国实行自由选举,随后华沙条约组织,全面并入联邦德国。
只不过,这一切在当时的苏联政府看来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不解决那些基础国民问题,没有人民的参与,就没有办法建立起新的社会,至少在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然而,当某些基本问题开始被解决时,改革的进程也被打断了。
伴随着华沙条约关联国的崩解,苏联这个曾经牢不可破的联盟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1990。03。11 立陶宛独立。
1991。04。09 格鲁吉亚独立。
1991。08。20 爱沙尼亚独立。
……
就仿佛是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陆续宣布独立,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虽然在1991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曾经在全苏进行了一些关于是否保留联盟的全民公投,但是76。4%的苏联公民赞同保持联盟的决定,并没有发挥出正确的作用。
自从1989年苏联开放了对外经济政策之后,陆续涌入苏联国内的资本已经迅速扎根下来,庞大的资本力量与诱人的福利,成功地帮助叶利钦等支持分裂的苏联高官们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优势,掐灭了苏联自我复苏的最后一丝生机。
1990。07。12
在苏共28大上,叶利钦宣布退出苏共。
1991。08。19 莫斯科
苏共保守派发动政变,希望阻止改革进行。
政变只持续了两天时间。
随着俄总统叶利钦拒绝服从,并领导苏联军队倒戈,政变最终失败。
1991。08。23 苏联人民代议员大会
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命令军警和克格勃特工驱逐苏共所有工作人员,并且查封苏共的所有财产收归国有,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1991。08。24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1991。11。16
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宣布剥夺苏联财源,接管苏联国家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掌握了联盟的货币大权。
1991。12。01
乌克兰公投独立,苏联彻底陷入瓦解倒计时。
1991。12。08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签订独联体协议,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彻底击溃了苏联政府的新协议,最终导致旧有制度从根本上无法运作。
1991。12。21
共计11个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字加盟了独联体,苏联彻底被宣判死刑。
……
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
苏联总统办公室。
戈尔巴乔夫坐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那段,他在此后几十年的演员生涯中,无数次在各种题材和类型的影片中重复的那一段话。
“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原则性考虑。”
“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主,主张共和国拥有主权;同时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但是,事态却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的,肢解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对此我是不能同意的……”
“即使在阿拉木图会晤和会晤通过决定之后,与会各代表意见分歧较大,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也始终没有改变……”
“此外,我确信,如此重要的决定的作出应建立在各联盟国公民公决的基础上。”
“无论如何,我将竭尽所能,以确保成功签署的协议能够促使社会的实际和谐,摆脱社会危机和减轻改革进程中的困难……”
“这是我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的身份在所有人面前发表演讲……”
“我们地大物博、土地广阔,拥有蕴藏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其他更为宝贵的资源例如天资聪颖的人才,自然也不少。但我们的生活却比西方发达国家差很多,在所有层面都愈来愈落在他们后面,原因已经清晰可见了……”
“社会在官僚命令体质的束缚下几近窒息……国家正在失去它的可持续发展性……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一切……”
“但是我始终认为,开始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而且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里,注定是极其困难、甚至是极端冒险的一件事情……”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
“社会获得了自由,政治和精神上得到了解放……我们将继续推进自由进程、权利,特别是人权,这将是未来一切工作的衡量指标……”
“苏联已经对全世界人民展开怀抱,并庄严承诺不再干涉别国事务,放弃在国外使用武力……”
“而西方社会,将会用信任、团结一致和尊重回报我们的付出……”
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正门。
那一面飘扬在克林姆林宫上空,近一个世纪的镰刀铁锤国旗,正在缓缓落下。而在旗杆下方,几名前苏联卫兵正在将一面红蓝白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慢慢展开……
整个莫斯科红场一片寂静,没有欢呼声、没有议论声、没有奏响任何的国歌,更没有礼炮的轰鸣和整齐的军靴踏步的声音……
红场上的人们大部分呆立在原地,每个人眼中都写满了茫然和无助,人们或是麻木地看着那面再也不会升起的红色旗帜落下,或是用力掩住口鼻发出悲凉的啜泣声……
在一片寂静之中……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老大哥。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红色帝国。
这个屹立了半个多世纪的伟大联盟,悄无声息地倒在了1991年的圣诞节。
而这也意味着……
“一个时代,结束了。”
莫斯科红场的一角,一名浑身包裹在黑色风衣里的银发小女孩紧了紧身上的衣服,颇为复杂地叹了一口气,转过身走向那名后方站在在阴影中的老巫师。
“走吧,我们回霍格沃茨……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艾琳娜神色复杂地看着自己张开的手掌,低声地重复了一句。
“属于……我的时代!”
随即女孩用力握紧拳头,仿佛默默在心中定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一旁还在为苏联解体而唏嘘感慨的格林德沃回过神,有些好奇的问道。
“你刚才说什么?”
“没什么。”
艾琳娜摇摇头,没有继续说话。
在她握紧的拳头深处,残留着的是毛熊最后的那抹红色,女孩白皙的小拳头保护着红色最后的尊严不被莫斯科刺骨的风雪侵蚀——
第0511章 被遗忘者
时间从来不会因为人类的彷徨,而停下脚步等待。
一九九一年的圣诞节终究悄然走过。
在十二月末尾的这天早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从梦中醒来,城堡周围已经覆盖上了好几尺深的积雪,湖面和庭院的水池上也已经凝结上了一层硬邦邦的冰。
除此以外,学校猫头鹰棚里面接近三分之一的猫头鹰都显得有些萎靡,由于霍格沃茨这些天来的整体战略,它们不得不频繁地穿梭在风雪交加的天空中递送信件。
在这样的高强度书信往来下,好几只圆脸胖鸡都生了病,暂时不能再寄送信件了,它们必须在海格和艾琳娜等人的照料下恢复体力和养好身体,才能继续起飞。
霍格沃茨已经放假了,城堡里瞬间空了一大半。
除了少部分因为某些原因而选择留校的学生之外,绝大部分小巫师都已经离开了学校,回到各自的家中与家人一起享受着愉快而轻松的圣诞假期。
理所当然的,赫敏、卢娜、汉娜等人自然也不例外,等假期前的最后一堂课结束,赫敏等人便迫不及待地坐上火车,抛下白毛团子扑腾着飞回了各自的家中。
女生总是要比男孩子们更加依恋父母和家庭,越是年纪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而除了艾琳娜之外,一年级新生之中也就只有哈利和罗恩在留校名单上签了字。
哈利是不想回女贞路与姨父一家过节,而罗恩和他的两个孪生兄弟留下来的原因,则是因为韦斯莱夫妇要到罗马尼亚去看望查理·韦斯莱——最近那边局势不稳定,韦斯莱夫妇心中一直有些担心,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过去探望一下二儿子。
至于艾琳娜留下的理由就更是简单了……
作为天命集团的实际掌舵人、霍格沃茨财团的执行总裁、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灵魂印记)……她需要趁着这段宝贵的时间,完成对于苏联解体之后乱局的解剖和计划统筹工作,这可能是她这辈子所度过的最忙碌的圣诞节了。
一个旧的时代结束了,以一种绝大部分人都没想到的仓促形式。
无论是苏联人民,亦或者是盘踞在欧亚大陆之外的西方国家,在此之前都没有做好接收这一大片财富与资源的准备,新的时代就这样在一种无序的混乱中匆忙展开了。
当然,所谓的混乱仅限于非魔法界的人们。
对于大多数生活在魔法界中的巫师而言,苏联解体的影响暂时还来不及扩散到他们的生活之中,而对于其中一小撮巫师而言,他们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
在庞大的资金支持,以及先知先觉的铺垫之下,艾琳娜保守估计至少在苏联解体后的第一周之内,她与整个天命集团在前苏联境内都是近乎无敌的存在——机会稍纵即逝,等到美国人和俄罗斯寡头们入局之后,形式就没那么乐观了。
相比起唾手可得的经济利益,艾琳娜在第一时间就将目光瞄准前苏联最宝贵的那一部分资源,那些即将或者已经被叶利钦政府勒令停下研究,从各大研究所中裁减的人才。
随着苏联的分崩离析,大量的科研项目都被截断了资金供给。
除了少数类似于数学这样不需要太多成本的研究之外,绝大部分科研人员都被迫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陆续离开研究所四处寻找出路,以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经济陷入困境的各国政府连军队的开支都已经无法负担,更不用说是科研人员了。
根据后世各国的不完全统计,苏联解体后超过80%的科研人员流离失所,而在这之中只有不到16%的人重新找到了与自己研究领域相近的专业,成为珍贵的“前苏联专家”。
倒不是说全世界都没有聪明的人,不明白科研人员的重要性。
而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前苏联专家”这个名词并不等同于“前苏联科学家”,它更准确的定义其实应该叫做“前苏联武器专家”。
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进行武器研究的专家都只是人类庞大科研群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真正构成人类文明基石的,是那些基础科技研究者和基础理论研究者。
而这些科研人员离开了研究所的之后,他们的毕生所学根本无法成为谋生的技能。
因此,除了一小撮被各国政府严防死守,以及被西方间谍人员紧紧盯上,每天都会收到好多份来自不同地区递出的橄榄枝的“苏联专家”之外。
更多的人,则是提着价值千万美金研究手稿的手提箱,流落在欧洲大陆的各个角落。
与绝大部分流浪汉一样,挤破了头去应聘某个仓库的保安,某家面包店的服务生,某座外国商场的会计……又或者抱着他们毕生的研究成果,在饥寒交迫中无声地离开人世。
随着苏联解体,他们就仿佛是阳光下的泡沫一样,很快地被所有人遗忘了……
或者说,在这个大部分人连活下来都变得艰难的时代,这一批科研人员对于非魔法界的大部分国家而言,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无害而昂贵,甚至还不如一名卫国战争的老兵有用。
而艾琳娜的目标,恰恰就是这一批,根本没人在意的学者们。
武器,大威力的杀伤能力,魔法世界里有的是。
霍格沃茨,或者说魔法界所欠缺的从来不是用于自相残杀的手段,而是能够让一个文明世界的基石稳固,并且能快速崛起的火种和知识。
伴随着圣诞节后的第一缕晨光,来自天命的雇员们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
不出意外的话,等到今天傍晚的时候,她就能收获到第一批名单——浑水摸鱼永远是最安全的做法,早在苏联宣布解体之前,不少研究所就已经陷入半瘫痪状态了。
魔法的力量,未知世界的知识吸引,食宿全免福利……
这对于那些早已赋闲在家的科学人员而言,已经是相当难以抵挡的诱惑了,哪怕是暂时谈崩了也不要紧,毕竟魔法谈判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灵活使用遗忘咒进行回档。
只要多经历过几次来自社会的毒打,想必用不了多久,那些陷入困境的科研人员们就会明白,她所开出的条件是多么的让人难以拒绝……在如何玩弄和把握人心方面,师承格林德沃和邓布利多的艾琳娜,可以说是近乎无敌的存在。
只不过,在此之前……
艾琳娜还需要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
一个,这些天以来,时不时困扰着她的问题。
白毛团子抬起头,迷茫地看着周围似曾相识的走廊,不确定地小声嘀咕着。
“我刚才似乎刚从这里走过?还是说,这是赫敏上周带我走的那条路?”
无敌的她,又又又又……迷路了。
……
而与此同,另一边。
俄罗斯,布德克尔核物理研究所。
“……我拒绝!我不会背叛我的祖国!”
“但是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了,你的研究也已经被叫停很久了……”
“不用说了,请回吧!等等,你要干什么?!”
“抱歉……这是德莉莎小姐的要求——为了下次沟通愉快,以及保密。”
“一忘皆空!”
随着一个冷漠的声音响起,研究所副主任阿历克赛先生的眼神变得涣散起来。
“又是一个拒绝的,这些苏联麻瓜真是固执。”
库尔特·麦尔摇了摇头,收起魔杖,在手中的那卷羊皮纸上画了一个圈。
而在他手中的名单之上,已经陆陆续续画了一大列的圈,全都代表着直接拒绝了来自魔法界邀请的麻瓜学者们,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完成一次成功的游说。
“明明都已经困窘得不得不把手表和勋章卖掉去换土豆了,这些已经被自己国家、政府和乃至魔法界遗忘和抛弃的家伙们,到底还在坚持什么?不可理喻的麻瓜。”
“好吧,让我看看……下一个是谁……”
第0512章 夭折的钢铁巨兽
尼古拉耶夫,一座位于乌克兰南部的港口城市。
相对于乌克兰其他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城市,这座至今还未对外开放的重工业城市对于乌克兰,乃至于整个前苏联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里坐落着黑海地区最大的造船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也就是常说的黑海造船厂。
作为苏联时期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