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魔神-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皇帝陛下看上去格外苍老,至少与南迁时比要老上许多。只见他头上皆是灰白,看上去很不健康,黑发与白发夹杂排列,如同一位六十余岁的老翁一般;脸上的皱纹也是根根清晰,虽然并没有很多,但眼角处的鱼尾纹以及眼睛下方的黑眼圈都在诉说着他的疲惫。
看在眼里,杨闯不由得心下一紧,蹙起眉头。
没想到这区区几年时间,皇兄竟然苍老地这么快。
扶着额头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似乎是听到了杨闯走进的声音,只见他姿势不变,仍是如扶着额头,闭着眼睛搭在龙椅把上,嘴上沉着说道:“将大殿门给朕关上,除了信王所有人都出去。”
杨国森的语气很是清淡,但却有着一种浓浓且不可拒绝的霸道。
殿外的几个太监老老实实将这几扇殿门关上,只留下杨闯一人在大殿之内。抬头望着高高在上的皇兄,不知怎的,一种浓浓的无力感充斥在杨闯脑中。上前几步,半跪在地,杨闯恭敬道:“微臣叩见陛下。”
“免礼,起来吧。”只见听到杨闯声音的杨国森放下扶着额头的手,抬起眼皮看了眼杨闯,继而伸展了一下自己的身子,换了个姿势上下端详着杨闯起来。
感受到了皇兄的眼神,杨闯心底一沉,道:“不知皇兄今日召臣弟过来,所为何事啊?”
皇帝陛下摇头道:“且也没事,只是这偌大皇宫中,却无一个能与朕交心细谈之人,皆是言道伴君如虎,不敢大声说话,如今却也只有王弟你了,朕不宣你前来还能找谁?”
皇帝的声音听起来依旧是那般的雄厚有力,但若是仔细去听就会发觉这声音听起来却只感觉有气无力一般,没有底气。
杨闯道:“原来是这样,不知皇兄想说些什么?”
皇帝看着杨闯,眼底深沉是一抹古怪的神色:“王弟,你可关心火战与李唐之战事?”
“身为火战人,何曾不关心此事?只是臣弟听闻,我军连连败退,尤其是月前那龙震天率兵攻打江南前郡,几座城池的将领直接不战而降,将手中郡县拱手相让。如此事情听在耳中,实在是心痛难忍,哀戚之情,实在难以言表。”
“哦?是吗?”对于杨闯的话,皇帝似乎不是很受用,只是淡淡回应,又是继续问道:“那王弟你对未来的战势,又是如何猜想的呢?”
“未来战局走势?”
“嗯。”皇帝点了点头,满眼尽是审视。
杨闯稍作思考,摇头道:“臣弟一直在京城,只是偶然从旁人口中得知战局,只是清楚情势不容乐观,具体如何却是不知,所以还请皇兄息怒,臣弟不可推测。”
“哦?”皇帝仍是以一个字一个声音来回复,继而悠悠说道:“既然王弟你知道的并不多,那就由朕来告诉你。”
“如今的火战,如你如肖令博一般说的一样,已经不能继续与李唐耗下去了。”皇帝陛下刚一开口,就听得杨闯猛地一惊。
“就以火战目前的国内财政来看,早已是掏干亏尽,自发起战争以来,举步维艰,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上看,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今正是盛秋,三省五地却毫无收成可言,手下郡县能缴税之人更是少之又少,几个靠近江北之地中人口急剧减少,半数人死亡,半数人逃荒,多半城郡已经近乎化为死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火战已经和李唐耗不下去了!”
“朕当年真应该听你和肖令博的话,朕做错了。”
皇帝说这两句话的时候,脸色很是难看,但语气真挚不像是在说假话,听得杨闯心里也是倍感煎熬,很是想说一句“若是早些这么说,事情也绝不会发展成这样”,只是杨闯没有说,他也不能说。
“只是,朕回不了头了。”皇帝陛下继续道:“如今就算想与李唐言降,也是决计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如今李唐声势正盛,尤其是北方天星已经破灭,如今一举解决火战这个后顾之忧,若朕是李唐皇帝也绝对会这么决定。除掉了火战,李唐才能真正高枕无忧,与元蒙二分天下。所以就算如今火战求降,李唐也绝不会同意,他们恨不得火战直接举国暴毙,怎能同意?就算同意,也决计会提出许许多多朕不愿答应也不能答应的要求!”
“而且更何况,朕也不愿意求降!”
“朕一开始就不愿意谈降,王弟你是清楚的,即使几年之后的今日,朕依然不愿谈降!”
“朕不能那祖宗大业来为了朕个人生死而投降,更是不能辱没火战几百年来的声明!”
“天子死社稷,君王守国门,这才是帝王该做的事情!”
“摇尾乞怜,卑躬屈膝,那不是朕该做的事情!”
最后几句,杨国森说的声如洪钟,震耳欲聋,整个人的身子都从龙椅上挺直起来,看上去苍老不已的脸上更是显现几分红晕来。
杨闯一切看在眼里,却毫无想要说话的意思。
若是在几年之前,杨闯看着杨国森如此模样,定会出言劝阻,要他好好思量权衡。可是如今,杨闯发觉皇兄的思想与当年一般,从未更改过,而且那件事情开始之后就绝对不可能后悔了,就像龙朗天所言一般:开弓没有回头箭。
现下,杨闯不会劝,更是不能劝。
沉默半晌,就在此时皇帝忽然开口,眼中精光阵阵:“王弟,朕怀疑朕的身边有敌国的内应奸细!”
此言一出,杨闯心下大震,惴惴不安,不由得紧张起来。
第770章 当年火战(十七)
“王弟,朕怀疑朕的身边有敌国的内应奸细!”
杨国森忽然的一句话,直接将杨闯吓出一身冷汗。早在被通知皇上召宣的时候,他就暗道不对,如今这般说出口来,杨闯更是不由自主地往坏处去想。虽然心下波涛汹涌,但杨闯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仍是毕恭毕敬问道:“皇兄何出此言?”
只见皇帝陛下皱着眉头,语气中尽是忧愁:“不知从何时开始,无论是李唐还是元蒙,都可以早朕一步料定先机,朕前一天刚刚制定好的计策,后一天却被直接打了个措手不及,付诸东流,大败一场,这般不是身边有内应奸细,又是如何?”
听了皇帝的话,杨闯又是道:“不知皇兄心中可有名字?”
皇帝依旧摇头,讳莫如深说道:“说不好,但,朕身边的四位内阁大学士中,至少有一个!”
“那西征荒狼以破李唐的计谋,明明只有朕与他们四人知道,怎的第二日荒狼部落便主动来犯正西?狼王指派九千兵马长驱直入,正西直接沦陷,这等损失,朕若是找到那内应,定要将其凌迟处死!”杨国森句句杀气四横,听的人不寒而栗:“还有元蒙,竟然从李唐边侧夹道而来,起兵十万,以助李唐破我火战,这事情与他元蒙又有何关系?一道秘旨还未发布,元蒙却早早截获,最后重创正东边陲,闪电袭击!”
“这一切的一切,若不是他们四人当中,还会有谁?”
皇帝陛下言罢,杨闯却是心中暗道:“莫非除了肖兴泽大人之外,在那四人当中还有元蒙的细作?”
要知道杨闯只是联系了李唐,肖兴泽的情报也是传送给龙朗天而已,最多知晓的人不会超过五个,其中还尽是李唐之人,元蒙如何知晓?
“那……皇兄要如何处理这件事?要知道军备信息乃是最为重要之事,倘若如此这般一直有人暗泄消息,最后火战毫无胜算,生灵涂炭之下,一切……不敢设想啊!”
皇帝陛下道:“这朕自然是清楚的,日前先杀鸡儆猴吧。宫内不少内臣外官投敌的证据,朕已经掌握了不少,正准备过些时日一同杀头,却也有震撼之力,而且暗自也要好生查证,尽早将所有人统统抓出来!”
“皇兄说的是。”杨闯点头:“只是,这般杀人,若是动摇人心,使得那些本没有变节之人生了这种心思,又该如何是好?”
这句话在杨闯心下想了许久,一直在踌躇要不要说出来,直到刚才他心上才这般下定决心开口觐言。
杨国森摇头说着:“目前,已经不是考虑这些的了。火战战势岌岌可危,前有李唐举兵十余万人,正冲江南,而人数在近几个月来也是突飞猛进,愈来愈长,难以抵抗。东方有可恨元蒙数万人马闪击而来,应接不暇之时,西南还有个荒狼部落在那里虎视眈眈,若是海外诸国也是参战,火战那才是真正的腹背受敌,山穷水尽了!”
杨闯:“……”
“朕,已经不知该如何挽回现状,甚至近些日来,午夜梦回,总是会梦见父皇。”
“父皇……吗?”听到皇兄这般说着,杨闯眼前也是不自觉浮现起父皇那严厉却又慈祥的面孔。
“朕,二十四岁继位,自那之后近三十年来无一日不敢明察秋毫,只为将火战经营更好,只是不知怎的,事与愿违,始终是差天半子。现如今,有不少人劝朕再次南迁,说的尽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可是朕都是一一拒绝,甚至下旨不可再提,王弟你可知这是为何?”
杨国森问着,但似乎并没有给杨闯考虑的时间,自顾自又是回答道:“那是因为没有脸啊!朕若是再次南迁,比之大逆不道,有违祖宗的亡国却还要不要面皮!现如今已经退到了江南,还能退到哪里去?退到浙南,还是浙南之后?是退到东南西南?甚至退居到海外?”
“李唐屠刀横于国民头顶,龙震天此人冷酷无情,冰面寒铁,手下以军法治兵,执行发令之严酷世上罕有,心肠狠毒,手段凶辣,惨无人道,丧心病狂,手下所有战俘顺者昌,逆者死,绝不留活口。据我军探子密报军营上下,一日之内人头滚滚,鲜血如河,伏尸一层层如小山一般,也正是因为此獠,火战已经是死不起人了!”
“而且还不提龙震天的三个兄弟,有此等人物在,无论当年战或不战,火战将倾,势如坠厦,毫无回转的余地!”皇帝眼中即使悲哀:“若是我火战有此等人才,何患他李唐元蒙?放权于他就是纵横天下又有何妨?”
杨国森说着,杨闯心下也是暗暗点头。
龙家上下将才,若当真如皇兄所言,平定轮回大陆,指日可待!
只是若干年之后,龙家凋零,人才死的死伤的伤,此等下场何人想过?若是杨国森能预卜先知,也只会苦笑一声,说上一句“狡兔死,走狗烹”罢了。
“王弟,你可曾想过火战国破的那一天吗?”
沉默之中,杨国森忽然抛出来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听上去很是沉重,沉重的原因是因为这件事或许会成为一件事实,一件即将发生的事实。杨闯没有立即回答,而杨国森也在给他思考的时间。
“国破吗?”良久之后,杨闯才再度开口,脸色变得很难看,抬头看着已经完全站起身来的皇帝陛下,开口诚恳道:“想过。”
皇帝再次问道:“你是如何想象的?”
杨闯道:“没有什么多想,自从战争开始之后,臣弟便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国破,是个概念,如今却成了一个即将成为事实的概念,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了,火战必然成为历史,臣弟能做的,只是在国破自刎以殉火战罢了。”
“不!”杨国森一声断喝:“你绝不可以自刎!”
“什么?”
杨闯说的乃是他的真心话,曾经考虑过未来该怎么办的他并未想过在李唐过活下去,毕竟他是火战的王爷,乃是火战的皇室,若是入了李唐那叫什么事情,死后如何去见列祖列宗?如何有脸面去见早已死去的父皇?
可是如今皇兄的一个“不”自,直接将他弄愣了。
“朕说你不可以死!若是当真有那么一天,你杨闯决计不可以死,你还要为我火战,为我杨家留下血脉,如何去死?”
听完杨国森的话,杨闯忽地笑出来,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可是正视着杨国森的表情,却发觉他满面严肃,看上去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大哥,你是要我……”杨闯的声音微微发颤,心中萌生出一个不好的念头来。
皇帝陛下看着被自己的弟弟,声音逐渐变得柔和起来:“朕,是皇上。一天是皇上,一辈子就是皇上。天星皇帝死在了御驾亲征,那是他命好,朕终生待在着高处不胜寒的位置,孤独惯了。若是亡国,朕决计是活不下去的,亡国之君不会得以善终!”
“是以那一日的话,你一定要为朕,为父皇,为火战,为杨氏活下去,传宗接代,开枝散叶,继承香火!”皇帝暴喝道:“杨闯,你可知道?!”
这一声,如天雷般炸裂,响彻于整个大殿之内。偌大的大殿来回传响着回声,一声声激荡着杨闯的心脏。杨闯呆立在大殿之上,抬头看着自己的兄长,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满眼已是泪水。
原来,皇兄早就想好了自己的下场。
他从发动这场战争之后,就没有给自己留过后路。
“大哥……”杨闯的左眼流下一道眼泪:“你当真要这般?皇子们呢?诸位皇嫂呢?”
“那不是你要管的事情,朕只要你答应朕,要好好活下去,将血脉延续下去!这是朕对你所下的旨意,杨闯你可遵旨?”
“……”
望着冷着脸的皇帝许久,杨闯咬了咬牙,伸手将脸上的泪水抹干,半跪在地,双手抱拳呈于头上,恭敬回道:“微臣,遵旨!”
“好!”说完这个字,杨国森沉默半晌,道:“你去吧。”
“是。”杨闯起身,看了眼已经坐回龙椅的皇兄,转身奔着大殿大门走去。几步之后,杨闯站在门前,如几年前一般,同样是站在门前,背后坐着皇兄。
彼时彼刻,正恰似此时此刻。
只是,心情却不一样了许多。
回头又是看了眼皇帝,杨闯从他靠在龙椅上的动作,分明读出来“疲惫”两个字。直到现在,杨闯才清楚为何皇兄会召见自己而来,他想了许多种可能,却始终没有想到,皇兄竟是为了托孤……
第771章 当年火战(十八)
杨闯离开了,大殿之内只剩下了杨国森一人,看着弟弟离开的背影,他的眼中充满了落寞。
从刚刚的交谈中,他还是知道了一些事情,一些他本不想知道的事情。
“你可以出来了。”杨国森轻声说了一句。
言罢,自大殿左面角落中,缓缓走出一位身着白衣,身姿曼妙的女子。只见这女子脸上蒙着白色面纱,身上白衣如雪,其上有蓝紫色花纹点缀,看上去飘飘欲仙,犹如天上仙子下凡一般,气质格外脱俗。此女子身上有着一种淡淡的清冷之感,好似一朵从天山上刚刚采摘下来的雪莲般,纯粹且精致。
女子望着龙椅上的杨国森,站在原地,道:“他叛变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杨国森苦笑着。
女子道:“他在与你说话的时候,眼神飘忽,心神不定,尤其是在说内鬼的时候,更是慌张不已。虽然他一直在掩饰,只可惜还是逃不过我的眼睛。”说完,女子仅露出的两只美目中闪着清亮的光芒,语气森冷,杀气四横:“森哥,要不要我去杀了他?我知道他是你弟弟,你下不了手,但是我可以,我……”
“住口!”话还没说完,却被杨国森厉声打断,说完却又看着女子,脸上带着几分歉意:“棋儿,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没事。”女子摇了摇头:“我本以为你刚刚说的不是真心话,却是没想到会是如此,却是我失言了。”
杨国森站起身来,从龙椅上缓缓走下台阶,奔着女子走了过去。此时的他脸上那浓浓的疲倦荡然无存,一扫而空,十分精神宛若初晨的太阳一般。
“你